疫情日記:應該為他們建造一座紀念碑,地址就是“華南海鮮市場”

村裡有一位老人去世,按照疫情防控群眾不能集聚的要求,我們鎮村幾個幹部一起前往這戶人家。

向說明了情況,主人也很理解。除直系的親戚留下外,其他的親戚上柱香弔唁一下就行了。

村裡現在沒有出去務工的農民很多,組長調了八個精壯勞力幫忙挖幕,三個婦女幫廚。酒席免了,親戚和幫忙的每人一碗燴菜。依習俗最少停棺三天,現在要求兩天下葬。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許多因為新冠去世的患者,家屬能見的只是一個冰涼的骨灰盒,連親人最後一也見不上。

疫情讓生命顯得珍貴,讓死亡卻顯得淒涼。

生命是相同的,但有些生命的消失更讓人悲痛。

昨天,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去世,在此之前,李文亮、梁武東、柳帆……截至目前,在這場戰“疫”中,武漢至少已有8位醫護人員因公殉職,而在他們身後,還有1700多名被感染的醫護人員以及無數抗疫的相關人員。

他們身上,都有英雄的擔當。

疫情是殘酷的,經濟損失背後還帶走了一串響噹噹的名字,僅僅華中科技大學就痛失了三位殿堂級的專家教授:段正澄、紅凌、林正斌。

段正澄,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

紅凌,華中科大生命科學院楚天學者教授。

林正斌,華中科大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教授。

……

逝者已逝,在這種人類還未知的災難面前,我們抱怨也罷,指責也罷,已沒有太多的意義。我們能做的只是不斷的摸索前行,而上面的那些名字,包括省略號的名字都是摸索的先行者。

生命很短暫,燃燒更甚。

等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兩天,三天,一年,兩年,還有沒有人記著那些在摸索中的英雄。

我們能做的,就是建造一座紀念碑,讓人們敬仰和緬懷,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些勇士的名字。

疫情日記:應該為他們建造一座紀念碑,地址就是“華南海鮮市場”


這個紀念碑的地址就是“華南海鮮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