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十大著名旅游景点名单出炉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唯一的自治州,首府延吉市。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东部中朝边境,整个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南、西北、东北三面向东南倾斜,地处北半球的中温带,属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州总面积4.33万平方千米,辖6市2县;2018年人口208.66万人。

吉林省延边州十大著名旅游景点名单出炉


1、满天星景区

满天星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东南部,行政辖区为百草沟镇,林政管理隶属汪清县林业局。该森林公园跨80个林班,占地面积17200公顷,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10公里。

满天星森林公园交通便利,东与汪清县东光镇、汪清镇相连,东南与图们市接壤,南与延吉市毗邻,西为百草沟镇的仲坪村,北为汪清县百草沟镇永河村。有国道鹤大线从境内穿过,距延吉市46公里,距图们市40公里。该森林公园南距长白山天池旅游风景区200余公里,东距珲春100公里,西距敦化200公里,北距镜泊湖、牡丹江200公里,距延吉市仅46公里,均有公路连通。其地理位置恰在东北主要旅游风景区的中间地带,可成为各旅游景区的中间站,并与朝鲜、俄罗斯开通国际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市场,具有良好的前景。

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名胜风景区”,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级旅游区”,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近3年年平均接待游客5万人。森林公园总体建设规划为特殊景观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区、服务管理区和史迹保存区四类功能区;观光旅游、保健疗养旅游、娱乐旅游、返朴归真旅游、运动旅游、度假旅游、修学旅游、饮食旅游、特种旅游等九大类旅游产品。结合景区、景点、资源特点、地域性和民族性,开发独特、多样的旅游商品。

满天星风景区内有八大景区、三十六个景点,在群山环抱中,具有“水旷、山幽、雪佳、林秀”的特点,在延边州内独具山水特色。最为美丽的天星湖湖身18公里,蜿蜒美妙被人誉为“东北小三峡”。这里是一个佳景荟萃、神秘幽深的原始画廊世界,这又是一个自然纯净、不染的休闲地。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遥远的星国里,天王星膝下有十八个智勇双全的儿子和十八个才貌出众的女儿。随着时间的流逝,星国日渐暗淡下来,只有让天王星吃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才能拯救星国,于是他的长子王石星就踏上了寻找灵丹妙药的路程,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大儿子不见踪影,随后二儿子也踏上了寻找大哥和灵丹妙药的路程,仍不见回音,就这样天王星的儿女们相继离开了王国去寻找灵丹妙药,结果仍然是有去无回。原来他的三十六个儿女分别在满台城扎下了根,并把父亲接到这里赡养,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天王星的体力开始恢复,而且越来越年轻。从古到今天王星的一家带领数以万计的小星星在这里闪耀着五光十色的光芒,享受着美妙无比的仙境生活。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满台城改名为满天星。

2、“土”字牌

“土”字牌位于防川中俄边界,1886年中俄重勘珲春东部边界时重立。珲春原本是日本海沿岸地区,康熙五十年(1714年)设立的珲春协领,其辖区范围大体在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以南,西至哈尔巴岭,东到日本海的广大地区,本只与朝鲜有界,并不与俄国为邻。

1860年,沙俄乘英法联军发动鸦片战争之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从珲春辖区内就割去了三分之二多的中国领土,从此,珲春失去了沿海地区,始临俄国,有了共同的疆界,珲春完全失去了出海口,成了一个“望海之地”。

1861年,清朝廷派仓场户部侍郎成琦为钦差大臣会同吉林将军景淳为代表,抵兴凯湖与俄国全权代表卡札凯维奇和副代表布多戈斯基等人举行勘界谈判,双方签署交换了由俄方一手炮制的《中俄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这个《记文》规定自乌苏里江口之图们江口设立“耶”、“亦”、“喀”、“拉”、“那”、“倭”、“怕”、“土”八个字牌。其中“土”字牌立于距图们江口20华里的地方。由于清朝廷立牌代表的昏愦和不负责任,贪得无厌的俄方竟背信弃义地将“土”字牌立在离图们江口46

华里的沙草峰一带。沙俄的贪心并未满足,还不断干着“暗窍潜移”、“马驮界牌”的勾当。后来,沙俄竟公然在黑顶子设卡、屯营,侵占沙草峰以北广大濒江地区。面对沙俄对我领土的不断蚕食,清朝廷于1885年派吴大澂为钦差大臣到吉林督办边务。他率中方代表与俄方代表举行勘界谈判,于1886年7月与俄方签署了《中俄珲春东界约》。由于吴大澂的据理力争,不仅收回了黑顶子地方,重新确定了边界界碑、记号,使得“土”字牌立于沙草峰以南越岭而下的山麓尽处,而且争得了中国从图们江的出海权。“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质。我侧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其左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侧刻有俄方“T”字,“土”字牌牌体完整,字迹清晰。

1960年,我国政府为保护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完整疆域标志不被江水冲毁,修筑了高6-8米不等,长1860米的江岸护堤。目前,中俄重新划界时又重立界碑,现在“土”字牌不属于两国界碑,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重新设立的界碑为423界碑。

3、城山子山城

城山子山城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区西南,坐落于牡丹江上游的支流大石河南岸孤立的高山上。城子山,因山上建有古城,因而得名。

山顶四周有土石混筑的城庙,长约4.5公里,中部有宫殿址遗迹,出土许多东夏国文物,该山城金末时为东夏国南京址。

山城城垣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约2000米。山城随着山峦的高低,蜿蜒起伏于山腰间。城墙是土夹石筑成的,墙基宽度5~7米,有的地方宽达10米以上,城墙残高1.5米~2.5米不等。城之平面呈东北低,西南高,依据地势,稍向东北倾斜。北壁恰在临水的悬崖上,因山崖陡峭,高达40余米,所以,北墙较低。在北壁的西端,城墙转向东南,城角构成锐角。经过不长一段后,有一城门,这是西门,城门开口4米,门西侧的墙由外向内分别弯卷成圆勾形,呈堡垒状。由西门向东南,城墙随着很大的一个山坡,逐渐抬高,在这一段上,由于山形外凸,分别在不同距离上,设置了3个“马面”,以便于瞭望和守卫。城墙沿着山坡到了山的高处,急剧向下,同时,弯弯转转地向东北偏斜。城东北角处,转为低平,设置了一个城门,当为东门,开口较之西门稍小,达3米。门两侧的墙亦由外向内弯转,成圆勾形,构成两个堡垒。城门外,向北一带,地势平缓,距河道100米许,可以下河汲水。

东门以内偏南侧,是一个大面积的平缓山拗,那里遗留着50多个半地穴式的房屋基址。多呈长方形,大者东西约8米,南北约6米。小者东西6米,南北约4米。房屋基址的中间,呈平面浅坑状,四边用土叠成墙,残高20~40厘米。每个房屋有一门,多在东墙正中,有少数开口向北。在山的南坡和山城的偏西部位,也有少数房屋址。

城内偏西北处,距西门100米许,有一石头砌成的水池,直径4.6米,呈锅底状,深1米,石头铺底,北侧有一出水口,通过一条小沟引向北面山崖下。在城东部,大片房屋址下沿,还有一个大贮水池。

在城的中部,有几块铲平的操场状平地,大者长达百余米。这当是演兵场。城内外曾出土过矛头、铁刀、铁镞、唐钱“开元通宝”等。

鉴于城山子山城的遗物和形制,可知该城为渤海国早期遗址。2006年5月,城山子山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窟窿山

宇文部本非鲜卑,他们是世居阴山东部的匈奴南单于的远属,他们原有十二个部落,公元一世纪北匈奴兵败西迁后,留居漠北的匈奴人十余万落(户),东迁至辽东与鲜卑人杂处。宇文部即是此时东迁的匈奴部之一。他们使用的语言是阿尔泰语系中的匈奴语。鲜卑人则是通古斯语族中的东胡语。故史书上说宇文鲜卑语言与鲜卑颇异,东迁过程中宇文部的上层人物统治了辽东一带的鲜卑人。并参加了檀石槐建立的部落大联盟,成为联盟中的东部大人。从此逐步鲜卑化,称之为宇文鲜卑。

宇文鲜卑名称的来历:相传他们曾得到三个玉玺,玉玺上的文字是“帝帝玉玺”,他们以为这是上天授予的,在鲜卑语中,天为“宇”,君为“文”,因号“宇文国”,即“天君”之意。始称宇文鲜卑。宇文鲜卑一直活动在慕容部的北面,其驻地主要在霍林河流域,乌力吉木仁河以南,西拉木伦河二岸地区,1983年9月于通辽市开鲁县福兴地出土的“子母马金牌饰”,1984年4月出土于通辽市科左中旗希伯花苏木六家子嘎查的“双马金牌饰”、“神兽金牌饰”、“有链金马牌饰”。

宇文鲜卑所属部中,以驻扎于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河、老哈河、西拉木伦河一带的遥撵氏,驻扎于西拉木伦河上游的习部,下游的迭刺部较为著名。位于扎鲁特旗西北部的窟窿山,《辽史》中称为大勒得山,是宇文鲜卑部中的大勒得王大贺氏的发源之地,这个大贺氏部族,就是以后中国复姓中贺兰氏、贺楼氏、贺岳氏(也有写作贺若氏的)、贺连氏等姓氏的始祖。

宇文部中的迭刺部最先在霍林河中上游一带游牧,后逐步南移至乌力吉木仁河与西拉木伦河之间游牧。公元四世纪中叶,以迭刺部、乌槐部等部为核心的部落,在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交汇之处建立了部落联盟。契丹八部由此产生。迭刺部夷离堇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在“金玲岗”(现开鲁县黑龙坝至胡家岗一带),祭告天地,承袭大统,建立了契丹王朝,建元神册,“建都”龙化洲(奈曼旗与开鲁交界处西孟家段水库附近)。宇文鲜卑的另一部落习部则游牧于西拉木伦河上游和老哈河上游一带,并发展成为库莫溪部族。定居于现今赤峰市宁城一带、五胡十六国至随唐时期经常参与中原混战。隋初较为强盛,后被契丹所征服,融于契丹族之中。

5、八连城遗址

八连城遗址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6公里处,属唐、五代遗址。八连城是唐渤海国文王的东京龙原府治所,公元785年至794年,八连城曾一度是渤海国的都城,号称亚洲第二大城。

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城址分为内外两重,外城周长2894米。在外城四墙中部各有一门,墙外有护城壕遗址。内城南墙、北墙各长218米。在南、东、西三墙的中部各有一座城门。内城共有八处建筑遗迹,在内城的中轴线上有两处,南部为朝殿,北部为寝殿,两座殿址以回廊相接。其东西两侧各有3处配殿遗迹。在城址的东南和正南还分布有三处寺庙遗址,曾出土有残佛像和一些建筑构件。城址内出土筒瓦、指压纹、板瓦、式牡丹纹以及绿釉或黄绿釉琉璃瓦,许多瓦上有刻划的文字。

该城的布局与渤海上京、中京相仿,均效仿于唐长安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6、聚龙泉

聚龙泉位于长白山北坡,大约距长白瀑布900米的地方,在10Cm平方米的地域,有30多眼泉水喷涌而出,经科学工作者测定,水温最高可达82℃。这里,不论冬夏,总是热气蒸腾,雾气缭绕,特别是严寒的冬季,在皑皑白雪的衬托下,温泉更是云遮雾障,犹如神秘的仙境。温泉附近长年沉淀下来的矿物质,有红、褚、黄、青、绿等等颜色,好似美丽的陶瓷。一种清淡的硫磺味在空气中飘浮。还有珍珠似的气泡冒出水面,吐出开锅似的声音。如果细心观察,温泉附近的草还是鲜活翠绿的!只要游人高兴,还可以在大雪纷飞中露天野浴,实在是妙趣横生。

这些温泉活生生地证明,长白山火山喷发后岩浆的余热未尽,或者说,在深深的地下还存在着火山活动。

游聚龙泉,最好能品尝一下温泉煮的鸡蛋。也许是由于某种化学作用,煮熟的鸡蛋,蛋黄凝固,蛋清不凝固,同时有一种淡淡的硫磺味,就着盐面吃,别有风味。

温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硫化物,把温泉周围的岩石、沙砾染成金黄、碧蓝、殷红、翠绿,闪烁着五光十色,散发着蒸腾热气,格外愉悦游人的眼目。特别是冬季,周围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而这里确实热气腾腾,烟雾袅袅,实在是别有一番景致。

长白温泉有“神水之称”,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经化验,泉水由含有益元素和矿物质达数十种之多。可舒筋活血,驱寒祛病,特别对医治关节炎,皮肤病等疗效十分显著。这里设有温泉浴池,供游人洗浴,池水温度可以调节,出浴之后,倍感轻松。长白山温泉浴有“天下第一浴”和“-”的美称。

7、图们江国家森林公园

图们江公园位于中朝边境图们江边,与朝鲜南阳市隔江相望。北起图们市延兴胡同、新华路,西接口岸大街,东临图们江。公园建于1982年,沿江总长2000多延长米,石砌江堤,柏油铺路。江堤设有照相馆和饮食服务厅等旅游网点。公园内有汽艇、竹排、皮划艇等旅游设施,可供前来观光旅游者游玩。在图们江堤公园,凭栏眺望,图们江两岸两国风光使人流连忘返。傍晚,公园内华灯初放,两岸万家灯火辉映,江上繁星闪烁,游人笑声连绵,远方的山峦朦朦胧胧,似有若无,别有一番情趣。

图们江公园2007年开始扩建,总占地面积约7公顷,公园总投资额为5000万元,场地东侧为笔直的堤岸,西侧呈不规则锯齿状。

图们江公园的设计寻求人与自然、历史、文化相和谐的理念,旨在探索整体形态和情感空间在城市设计中的内涵和价值。在淳厚的城市历史、文化背景下,把图们江景色与人的日常活动相融合,通过现代景观设计语言强化和突显城市特色,努力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开放空间。

图们江公园空间的生活化品质为都市居民提供完备的生活设施,同时构筑了丰富的都市生活景观线和生活情调:中心观演广场—民俗活动、歌舞演出、体育竞技;入口广场—看花灯、敲石鼓;儿童活动广场—荡秋千、跷跷板;健身休闲广场—下棋、打牌、观面具;江堤观景广场—摄影、乘船;休闲绿地—放风筝、摔跤。通过塑造多样鲜明的主题和景观提升口岸城市形象,赋予城市突出的印象和特殊的意义,并为整个图们市注入一种活力与精神。

8、六顶山古墓群

六顶山古墓群位于吉林省敦化县城南5公里牡丹江右岸六顶山南坡的山坳中。

六顶山古墓群是唐代渤海前期王族的茔地。渤海国是粟末靺鞨人-于698年,以牡丹江流域为中心建立的政权,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并在其统治的地区置忽汗州,设忽汗州(渤海)都督府。渤海国和内地往来频繁,典章制度多仿效唐王朝,社会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926年被契丹所灭。1949年延边大学、1959年吉林省博物馆、196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

六顶山呈东西走向,由起伏毗连的六座山头组成,最高峰的海拔是603米,由此向东南伸出一个山岔,山岔的两侧都是墓地,共有90多座古墓。古墓分石室墓和石棺墓两种。

1949年在这里清理的贞惠公主墓,是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女儿的墓地,墓0土有陶器、玉壁、鎏金铜饰件和墓碑等遗物。墓碑作圭形,高90厘米、宽49厘米、厚29厘米,碑文为汉字阴刻,楷书真字,共计21行、700多宇,刻于公元780年。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渤海使用汉字,流行骈体文,娴习书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墓室呈长方形,四壁用熔岩和玄武岩平砌,顶作抹角叠涩藻井,以大石板盖顶,甬道修于南壁的中部,前有墓道,墓室和墓道都铺有地砖。

六顶山墓葬群及其出土的遗物,反映出了渤海国前期的物质文化和社会面貌,是研究其历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3月,六顶山古墓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敦化正觉寺

正觉寺位于敦化市南郊,六顶山旅游风景区内,距市区4公里。为该寺第三代传人旅美高僧,释佛性大师于1993年恢复重建。总占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是国内大型庙宇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尼众道场。

寺院分殿堂区、生活区、佛学院三个区。中轴线上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互殿和藏经殿五座双檐大殿随山势渐次升高,钟鼓楼与牌楼门相映照,青山绿水,白云蓝天,红墙黄瓦,楼阁重叠

,其中,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高居于饰有九龙墨石雕御道的三层围栏月台之上。

殿内高12.5米的三尊樟木大佛,以及释迦牟尼成道景德镇的陶瓷壁面,八根汉白玉盘龙柱,云南剑川青皮木雕隔扇门,华贵的藻井均属届宇建筑之精品。

六角六亭的观音殿更别具特色。殿中用6.6公斤纯金贴面的六面体六千只手眼观音圣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杰作。精美的石雕、木雕、彩绘与赵朴初等名家墨迹都为寺院增添了光彩。别墅式小洋楼与大殿区传统的中式建筑相互照应,伴着湖光山色,钟声佛号,显示出佛性大师传教美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的品格与精神。

正觉寺不仅是宗教文化的杰作,也是古今建筑相结合的典范,是利用现代建筑材料,通过现代化建筑手段完成的一组逼真的仿古建筑群。所以,正觉寺又是现代科学材料应用于古典式建筑的艺术精品。季羡林先生题写的“佛国新胜”与“峦波生辉”正是寺院的最好概括。

10、百草沟遗址

百草沟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城西南15公里安母村东嘎牙河畔台地上,是一处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大型聚落址。

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约75万平方米。河岸断崖出露文化层长达数百米,分布面积广,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0.8米~1.5米不等,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厚0.15米左右,为铁器时代遗存,居住址为浅地穴式建筑,居住面为黄沙土加黑灰抹平,厚约0.1米,居住面上发现有础石以及灶台、烟道等。出土器物有石斧、石刀、研磨器、石匕首、环状石器、磨盘、磨棒、砂岩磨石、陶豆、陶甑、陶盆、陶罐、陶瓮、铁斧等。

下层,厚0.6米左右,为青铜时代遗存,居住址亦为浅地穴式,居住面多未经加工,房内少见灶台、烟道,但亦有础石。出土文物有-、石斧、青铜扣、骨针、骨匕首、卜骨、骨凿、陶盆、陶罐、陶碗等。遗址西北1公里的新华闾村北山坡有一处与遗址同时期的墓葬。

百草沟遗址是战国至魏晋时期沃沮仁的遗存,是东北东部山区青铜--铁器时代中最有代表性的遗存。其文化内涵丰富,较全面的反映了沃沮人的社会生活,以及同周邻文化乃至同中原文化的联系,对研究中国东陲开发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2006年5月,百草沟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