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有個武鳴,有人知道武鳴的歷史淵源嗎?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今縣境屬象郡地。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今縣境屬南越國地。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縣境東屬領方縣,西屬增食縣地,隸鬱林郡。

三國屬吳。元興元年(264年),領方縣、增食縣分別改為臨浦縣、懷安縣,今縣境分屬鬱林郡的臨浦、懷安縣地。

晉太康年間(280—289年)臨浦、懷安縣分別複稱領方、增食縣。今縣境分屬鬱林郡的增食、領方縣地。東晉大興元年(318年)置晉興縣,屬晉興郡,增食縣改為增翊縣,今縣境分屬晉興郡的晉興縣和鬱林郡的增翊、領方縣地。

南朝屬晉興郡增翊、晉興縣和領方郡領方縣地。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領方郡,領方縣屬鬱林郡。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晉興縣為宣化縣,今縣境分屬鬱林郡的宣化、領方縣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領方縣地設止戈等7個縣。武德五年析宣化縣置晉興縣、朗寧縣。今縣境分屬朗寧、晉興、止戈等縣地,隸邕州。

五代屬南漢。分屬朗寧、晉興、止戈縣地,隸邕州。宋開寶五年(972年),撤朗寧縣,改為永寧鄉,併入宣化縣;晉興縣改為樂昌縣;廢止戈縣,改為止戈鄉,併入上林縣。隸邕州。同年,撤封陵縣併入武緣縣。景祐二年(1035年)撤樂昌縣併入武緣縣,武緣縣治所移到原樂昌縣葛圩蘇村(今雙橋鄉蘇宮村板蘇屯),今縣境始為武緣縣地。治平四年(1067年)撥上林縣止戈鄉和宣化縣永寧鄉入武緣縣。縣治仍在今雙橋鄉蘇宮村板蘇屯,隸邕州。

元屬武緣縣地,隸南寧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武緣縣治所由葛圩蘇村移至今縣城。明正德六年(1511年)七月在今縣境兩江鄉東北一帶置鳳化縣,嘉靖七年(1528年)鳳化縣治移到上林縣三里。今縣境仍屬武緣縣地,初隸南寧府,隆慶六年(1572年)隸新寧州,萬曆五年(1577年)十月改隸思恩府。

清屬武緣縣地,隸思恩府。

民國元年(1912年)撤思恩府,縣人陸榮廷任廣西都督,崇尚武功,意“以武而鳴於天下”,將武緣縣更名為武鳴縣,隨後又升為武鳴府。民國2年(1913年)6月,複稱武鳴縣,隸屬邕南道,民國3年(1914年)6月邕南道改名南寧道。民國15年(1926年)6月廢除道制,武鳴縣直隸廣西省政府。民國19年(1930年),屬賓陽民團區。民國21年(1932年)改屬南寧民團區,區治武鳴。民國23年(1934年)屬南寧行政督察區。民國28年(1939年)2月屬武鳴行政督察區,區治武鳴。民國29年(1940年)4月屬廣西省第八區。民國31(1942年)年3月並區,劃歸廣西省第四區,區治南寧。民國37年(1948年)改屬廣西省第十一區,區治武鳴。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10月成立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49年12月3日武鳴解放。縣名仍為武鳴縣,縣治不變,屬武鳴人民專員公署。1950年屬武鳴專區。1951年1月,劃屬南寧專區。8月,改屬賓陽專區。1952年4月,改屬邕寧專區;12月,改屬桂西壯族自治區。1956年屬桂西壯族自治州。1957年12月,改屬邕寧專區。1958年,屬南寧專區;12月與隆安縣合併,稱為武隆縣,縣治在武鳴城廂鎮。次年5月兩縣復分,武鳴縣屬南寧專區轄。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武鳴縣劃歸南寧市管轄。

廣西有個武鳴,有人知道武鳴的歷史淵源嗎?


廣西有個武鳴,有人知道武鳴的歷史淵源嗎?


廣西有個武鳴,有人知道武鳴的歷史淵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