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40年後毀滅,科技能否拯救人類?災難降臨的人生百態

存於現世的未來

——讀羅伯特·查爾斯·威爾森的《時間迴旋》

人人都以自己的方式預想未來,預想的未來多數幾乎等同於美好。《時間迴旋》給了我們一個美好未來,卻是在一場災難之後,讓美好未來和現實困境並存。這與我們當前被新冠疫情困擾而反思“人”的諸多行為,而期盼未來的和諧美好,或許有啟示意義。

如果地球40年後毀滅,科技能否拯救人類?災難降臨的人生百態

在科幻文壇有著重要地位的加拿大科幻作家羅伯特·查爾斯·威爾森,以這部奪得2006年“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的《時間迴旋》為我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星星和月亮突然消失,一種被稱作時間迴旋透析膜的東西裹住了地球——地球上的一分鐘相當於太空的190年,這意味著太陽加速老去,將在40年後毀滅,地球已臨近末日;人類在恐慌中顯出百態,自殺、兇殺、搶劫、強姦比比皆是,加快著走向末日的進程。《時間迴旋》設計的災難,超出了災難小說以往所修築的層次。自然災難還未降臨,人類面臨災難時崩潰的精神、失衡的心理、放縱的行為先行導致了人為大災難。這似乎有些可笑,但人們的確會因無知、不可預測或想當然地預測而產生浮躁、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常被我們恥笑的“杞人憂天”並非古人獨有。

如果地球40年後毀滅,科技能否拯救人類?災難降臨的人生百態

山西大禹渡夜景,動態拍攝

在時間迴旋籠罩中一起成長起來的三個主人公選擇了各自的方式:傑森成為頂尖科學家,用先進科技展開探索,培養出了火星人類,依靠火星人的高科技探索時間迴旋真相的同時,卻被同樣懼怕假想高智能生物的火星人利用,高科技突然間將變成毀滅人類的導火索;泰勒成為醫生,卻懷疑醫術在世界毀滅前是否有意義,他在幫助傑森揭示真相的同時,把傑森推向了死亡;黛安歸向宗教,在神學中尋求慰籍,信仰及愛情卻把她引向死亡。在探索時間迴旋真相的過程中,商業與科技、政治與科技、人類的求生慾望與科技既相互依附,又不可避免地發生矛盾甚至衝突,演繹出一波又一波驚心動魄的故事。當科技被政治利益綁架、被商業利益利用,受傷的只會是民眾,但作繭者必自縛。這次新冠戰“疫”中國家懲治了一批不作為官員、打擊了一批發國難財的投機者,他們種種令人不恥的行為及大快人心的結局,也驗證了一個道理,人類的認知或許有限,但科技決不能被利益把玩。

當災難降臨,人類最大的依靠是科技。經歷過無數次災難後,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可靠。從海嘯到地震,從洪澇到乾旱,科技也許能做到預報,能有助於救助,但相比災難來說,卻顯得那麼無能為力。甚至,科技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災難的發生,比如環境汙染造成的溫室效應,比如一些藥物的研發使用影響著人的免疫系統,等等。可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還得依靠科技,人與自然的關係陷入一個怪圈,科技扮演著並不高明的中間人。《時間迴旋》中的頂尖科學家傑森扮演著這種痛苦的角色:他培養出火星人類,依靠火星人的高科技探索真相,同時被政治、商業甚至火星人所利用,高科技將變成毀滅人類的引發器。作者為他量身虛構的非典型多發性硬化症,有著間歇發作、時好時壞的症狀,這是否也暗隱著對某些科技的懷疑和擔憂?

如果地球40年後毀滅,科技能否拯救人類?災難降臨的人生百態

山西大禹渡夜景,動態拍攝

社會發展需要秩序,這秩序由國家機器、法制、宗教等一系列嚴肅的東西維持著。它們在平常看來是那麼有效。但在災難來臨時,人性的弱點便掙脫“維持”顯現出來,價值觀因此裂變,更直接地左右著行為。《時間迴旋》以末日降臨為背景,對人本身、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宇宙等問題進行解讀,可見探索人類心靈才是其本意,科幻不過是個奪人眼球、增加閱讀快感和趣味性的載體。這種極端背景下的探索和解讀顯然更深刻,也更有啟示意義。這些年發生的海嘯、洪水、山火、地震乃至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災難,可以旁證這一啟示——在災難面前,健康的心態、清醒的意識、理智的行為才是挽救人類的唯一方式。

小說的另一個成功之處,是它的敘事結構和由此帶來的強大吸引力。它的敘事結構是“時間迴旋式”,這顯然是作者精心設計的與小說主題相吻合的敘事方式。章節小標題“公元4×10年”在整本書中被間開、重複地使用了8次,每次使用都是一個事態的回溯、上升和發展,或者是另一個事態的開端,直到“公元4×10年,美麗新世界”;插入其間的其它章節既是“本”線索的故事進程,又是另一條線索所展開故事的豐滿和“註解”。雖然兩條線索都採用倒敘或“迴旋”方式,但因它們的交織進行而又互相印證,使得閱讀時不但沒有零亂之感,反而讓讀者發現一個又一個新奇點,求解的慾望越來越強烈。這種“時間迴旋式”結構如同“時間迴旋”本身一樣,把讀者吸引到巨大的故事旋渦中,難以自拔。當讀者搞清真相的時候,也是小說將結束的時候,可真相的內核並不在最後——“時間迴旋”式敘事結構創造了這樣的可能性。這種文本和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如此相像——發現、探索、反思、認知、糾錯,不斷循環的螺旋式遞進和上升。

如果地球40年後毀滅,科技能否拯救人類?災難降臨的人生百態

大禹渡雕像

小說描述了一個有象徵意義的“大拱門”——那是人類通往新世界的門,是提醒人類剋制慾望、善待自然、創建和諧“新世界”的歷史開端。這給我們提供了超出小說敘事範圍的另一種更長遠的想像,而想像背後仍然隱藏著反思:真的再給人類一個“美麗新世界”,我們是否還會重蹈覆轍?

(《時間迴旋》,加拿大,羅伯特-威爾森著,陳宗琛譯,新星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如果地球40年後毀滅,科技能否拯救人類?災難降臨的人生百態

攝於山西大禹渡黃河邊

《時間迴旋》內容簡介:十月的一個夜晚,泰勒•杜普里站在自家的後院裡觀望夜空,卻見到群星失去了光亮。星星們先是一下子突爍光芒,接著就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平坦空蕩的黑色屏障。泰勒與他的好友傑森、黛安•勞頓一道,親眼目睹了被後世稱為“大黑寂”的驚人一幕,也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太陽不再是碩大無朋的天體,而成了一個稀鬆平常的圓碟熱源而已。月亮失蹤不見,可潮汐作用依在。人造衛星不只是紛紛墜出軌道。隨著泰勒、傑森和黛安漸漸年長,太空探測器也揭開一個詭異無比的真相:黑色的屏障並非天然生成,而是由外星人留下的巨大不明器物引起的。屏障外面的時間流逝比裡面快得多,地球上一年,屏障外就過去了一億年,太陽寂亡將在四十年後發生。傑森現今成了一名前途無量的青年科學家,將他的一生投入於對付這場緩慢來臨的世界末日的研究,而黛安把餘生用於享樂,嫁給了一位險惡的宗教領袖。這位領袖利用民眾的恐懼心理創建一個新式的宗教。地球人將星球改造的機器發射至火星上,利用時間的迅速流逝開展工作,把火星改造為一顆綠色行星。接著,他們把人類送上了火星……火星方面很快就派回了使節,帶回了幾千年內火星開拓者的眾多故事。之後,地球人的探測器又發現火星周邊同樣建立起了一道相同的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