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阿伯突然昏迷,原是因為這個隱形殺手

78歲的錢伯是一位糖齡超15年的糖友,前段時間昏迷入院,血糖低至1.9mmol/L,情況非常緊急,幸好救治及時,目前已脫離危險。但令錢伯疑惑的是:“不是說低血糖會頭暈、手抖嗎?為什麼我在昏迷前沒有任何預兆呢?”醫生表示,這是一種“無症狀低血糖”,多發於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名副其實的隱形殺手,常常默默地奪走糖友的生命。那麼,糖友們應該如何預防“無症狀低血糖”呢?


七旬阿伯突然昏迷,原是因為這個隱形殺手


無症狀低血糖 “老”糖友多發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葉健華指出,在神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發生低血糖時,人體會有保護機制。在剛發生低血糖時,首先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產生頭暈、心慌、大汗、手抖等作為警示信號,引起人們注意而去作相應的處理,如果低血糖沒有及時糾正,將會進一步惡化,導致腦功能障礙,出現精神意識狀態的異常,嚴重會導致意識不清甚至死亡。但是對於高齡老人及病程較長的糖友而言,由於年齡增長或糖尿病神經病變,交感神經的功能受損,所以當低血糖發生時,交感神經無法興奮產生上述警示症狀,也就出現了“無症狀低血糖”。

  

降壓藥也可能掩蓋低血糖

葉健華提醒,有些藥物也會影響交感神經功能,常用的降壓藥如β受體阻滯劑,就會抑制交感神經,從而掩蓋低血糖症狀,所以服用此類藥物的糖友應提高警惕,應在藥師的幫助下調整用藥,以預防無症狀低血糖的發生。


七旬阿伯突然昏迷,原是因為這個隱形殺手


觀察異常情況 揪出低血糖的“尾巴”

無症狀低血糖沒有警示症狀,糖友又應該如何預防呢?葉健華表示,即使你是無症狀低血糖的高發人群,也不要過於驚慌。無症狀低血糖其實並非一點症狀都沒有,只是沒有低血糖的典型症狀,糖友及家屬可以通過其他跡象去揪出低血糖。

葉健華指出,低血糖的非典型症狀五花八門,糖友不論出現任何異常改變,都應該立即檢測血糖。在臨床中,有很多奇怪的低血糖症狀,如胡言亂語、記性變差、類似癲癇發作樣的抽搐、行為及精神狀態異常等。曾有一位糖友經常在凌晨3~4點大喊大叫,吵到鄰居投訴,家人也拿他沒有辦法,於是將其送至精神科,但經檢查發現,其行為異常是因為低血糖所致,調整糖尿病治療方案後,就再也沒有發生了。


七旬阿伯突然昏迷,原是因為這個隱形殺手


測血糖的時間選擇有講究

相信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當低血糖症狀出現時,檢測血糖是及時發現低血糖的重要手段。那麼,針對無症狀低血糖,應該什麼時間測血糖呢?葉健華表示,

  • 如果生活規律,藥物沒有調整,沒有特殊情況下,發生低血糖的幾率較低,患者每週隨機抽測三餐前後血糖即可。
  • 如出現意外情況,如生病(感冒、腹瀉等)、活動增加(如旅遊、爬山等)應該選擇合適的時間點加測血糖。以生病為例,可能因為食慾不振,進食減少或合併應用一些影響降糖藥代謝的藥物,較易發生低血糖,此時應在餐前、餐後增加測血糖的頻率,旅遊、爬山等導致活動量增加,容易在運動後發生低血糖,所以最好能在運動前減少藥物或增加食物等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運動過程中以及運動後需監測血糖,並同時準備好糖果等應急。

葉健華指出,很多患者在出行時嫌麻煩、懶得帶血糖儀,但對於老年及病程較長的糖友,最好在外出時隨身攜帶血糖儀,可以隨時監測血糖,及時發現無症狀低血糖的發生。




指導專家/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葉健華

通訊員/餘子媛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