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首張寬帶電視牌照,廣電能否跨越現實差距?

(馬秋月/文)有消息稱,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頒發了一張寬帶電視牌照,對於這張牌照,有關部門與中國廣電早前對各省進行考察評估,最終決定將寬帶電視的經營資格給予湖北廣電先行先試,打造一個廣播電視的業務新模型。

已經面臨不得不變的有線電視,在走向寬帶電視的理想路上,能否跨過現實差距呢?

获得首张宽带电视牌照,广电能否跨越现实差距?

有線電視的危機,廣電試點寬帶電視

如今,隨著IPTV不斷蠶食,視頻網站日漸成熟壯大,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手機成為人們最常使用的收視終端終端,不再侷限在電視機和PC端。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有線電視用戶2.16億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2.03億戶,但有線數字電視繳費用戶1.44億戶,淨減少178.9萬戶。而截至2019年11月底,IPTV(網絡電視)用戶規模穩步擴大,總用戶數達2.94億戶,比上年末淨增3907萬戶,對固定寬帶用戶的滲透率為65.1%。

輝煌已過,再不變化,就會被邊緣化甚至替代。因此,寬帶電視的出現是一種必然。

事實上,寬帶電視並不是廣電最近才提出,早在2018年,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慶軍就對此進行了詳細:相對於傳統廣播電視網絡的單一、單向傳輸,以及交互體驗不足的特性,廣電寬帶電視業務服務的具有 IP 互聯網化、內容的 IP 知識產權化的特點。

據介紹,在形式上,寬帶電視採用 IP 互聯網協議技術傳輸廣播電視節目,突破傳統廣播電視網絡頻點資源不足、節目內容播放總量有限、節目展現形式單一、交互互動能力欠缺等諸多技術壁壘,能夠覆蓋直播、點播、輪播、推播、回播,大屏購物、互聯網訪問、即時通信、遊戲、教育、智慧社區等產品形態。

在內容上,寬帶電視通過聚合廣播影視行業資源,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優勢,以融合創新、版權保護等機制形成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實現既把內容引進來,更幫助內容走出去,以及對內容資源的掌控和經營卡位。並通過對國內互聯網視頻企業電視碎片化內容使用授權和分發播放渠道掌控,從政策和技術層面實現對互聯網公司使用電視內容的有效掌控。

據瞭解,當時廣電寬帶電視業務就已經面向部分先鋒用戶開展業務試點。

需要跨越的現實差距

廣電的嘗試是發展必須的,但理想與現實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差距。

把“寬帶電視”拆解開,先說寬帶:

截至2019年底,中國移動固網寬帶用戶累計達到1.87041億戶、中國聯通8347.8萬戶、中國電信1.5313億(中國電信及中國電信的母公司有線寬帶用戶總數合計為1.80億戶)。

固網寬帶市場本來就那麼大,存量市場越來越小。這個時候,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卻越來越激烈,為了留住和擴展用戶,紛紛進行智慧家庭的佈局,同時今年還要實現千兆寬帶覆蓋的目標。

在智慧家庭佈局上,例如:2020年中國移動將開展“雙百億計劃”,包括百億生態引入計劃和百億分享計劃,其中引入大屏內容價值超50億元,引入生態權益價值超35億元,引入家庭泛智能終端15億元;中國電信預計2020年智慧家庭終端數量將會推出 3600萬個;中國聯通2020年智慧家庭的目標是沃家組網服務1000萬+次服務、沃家固話300萬+終端銷售、沃家神眼200萬+終端銷售以及沃家提速200萬+月活用戶。

而拿到寬帶運營牌照的廣電自2017年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重慶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東方有線網絡有限公司、雲廣互聯(湖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廣電網絡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全國性寬帶綜合業務運營公司。至今,廣電方面也沒有明顯優勢的固網寬帶用戶數據。目前廣電條塊分割、各自為政也是掣肘,難以與運營商展開競爭。甚至曾經風風火火的民營寬帶在去年也經歷了“寒潮”,瀕臨死亡邊緣。

再說電視:廣電的有線電視形式比較單一、內容也不豐富、需要每個月繳費。而三大運營商的IPTV是裝寬帶贈送IPTV盒子,可以免費提供回看、時移、點播等多種豐富多彩的方式,實現用戶需求多樣化;更不必說視頻網站的內容豐富多彩;還有互聯網電視,其內容和形式也比有線電視優秀。

截至2019年11月底,IPTV(網絡電視)用戶規模穩步擴大,總用戶數達2.94億戶。

因此,廣電在寬帶電視的路上,仍舊需要跨過寬帶差距、內容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