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后,终于尝到30这个数字背后的压力了


第一批90后,终于尝到30这个数字背后的压力了

有没有一次仅仅因为30这个数字而检讨


2020年,从一开始就不平凡,伴随着立春,奔三,大火,疫情,蝗灾,地震,无需添加任何一个修饰形容限定的词就可以成为一个热搜。原本打算完稿于2020年2月2日,在这个热搜的日子里,作为第一批90后中的我,来到了人生的第三十个年头。原本以为,不紧不慢,平平静静,抬头挺胸,一步跨过去就可以了,从未想过30,这个数字,从来到我生命中的第一天开始,就似那飞出去的小石子惊乱了平静的一池水。


  • 第一批90后,过年孝敬长辈了吗?

年前,辛辛苦苦在沪打拼一年,本来准备好钱包,打算开开心心回家,陪伴父母过个新年。谁知还没来得及给家人报备行程,就接到了家人的电话:昨天家里长辈说你在外这么几年,都没有给他们带点儿特产回来,一点儿都不孝顺,父母现在也老了,干不动了,你长大了也不能只想着自己,每个月多少也要给我们些养老钱。原来已经到了要赡养父母,关爱长辈的时候了。原来我已经离压岁钱那么远了,原来即使没有结婚,也要开始履行已婚人士的义务了。

提前查看了天气,过年期间都是雨,想着让父母能够少些步行的烦恼去走访亲戚,自己心一狠,驾着二手小车,单程900公里,独自一人驾车回家。没想到,疫情来了,取消一切聚集性的聚会,但是特产还是给长辈们送去了,料想会有些许安慰,谁知父母和长辈都得罪了,长辈们只觉得所谓的特产,小地方随处可见,为什么给的不是红包现金呢?长辈们似乎有些生气的回应到:三十岁还没结婚,一直不结婚,难道长辈就花不到你的钱了吗?我们的子女可是在二十四五岁就结婚还给你父母拜年礼金的?顿时妈妈也没有了面子,帮腔着:自己的父母一年到头也没有享受到子女的福。一瞬间,已经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了。我在心里笑了笑,突然想起妈妈年前对我说的话,30岁还没有嫁人,这个生日是不必过的,如果嫁了人,就是别人的人了,这个生日就要过了。仔细一想,到了三十岁,已经没有作为女儿应该享有的父母之爱了,取而代之的是,妈妈每年向女儿要求的生日礼物,母亲节礼物。在我的印象里,只有10岁的生日,是摆了两桌酒席的,其他的那些生日都是自己给自己过的,唯一庆幸的是,三十岁的生日,男朋友提前给我过了。

作为晚辈,对长辈和父母应该是孝敬的,小时候打盆水给父母洗脚,拍着小手给长辈捶个背,知道父母辛苦从来不吵着要零食,这些都被父母或者长辈定义为孝敬并作为与他人的谈资,

为什么到了30岁,金钱与物质却成了衡量孝敬与否并作为与他人攀比的筹码了呢?


  • 第一批90后,结婚了吗?

过年回家,对于未婚人士来说,催婚是一道坎,三十岁,更不用说。不平凡的2020年,给未婚人士带来了福音,因为疫情严重,各住各家,少了许多亲戚的叨扰,奈何少不了父母的。因为男朋友同住在一个城市,距离比较近,所以年夜饭是一起吃的。那天他吃得很少,妈妈提问的速度,让我按不下暂停键。那一顿饭,信息量太大了,第一阶段,妈妈一边客客气气地讲着女儿是家里的骄傲的故事,另一边问着他的结婚打算。来来回回,你问他答,好不容易饭吃完了,送走了客人。第二阶段,开始给我总结陈词,具体内容不多说,言外之意是人太过小气了,我记着妈妈的话,晚上找结过婚的堂妹聊聊现在结婚市场行情。原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我告知妈妈,堂妹家的情况时,她笑了笑,没有说一句话。经常听妈妈说人品最重要,性格最重要,但其实经历过高等教育,正常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这两项都没太大问题,其实最重要的是钱和礼必须完全超过隔壁家王阿姨。

我曾经很认真的问过妈妈,如果我不结婚,把赚来的钱都给你们养老,你同意吗?记得很清楚,妈妈立刻回答说,不行,别人指不定会说我女儿有问题,嫁不出去。哦,原来是这样,仅仅是因为面子的问题。既然这样,那我要攒点钱为将来的小家作准备了。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妈妈开始说我变了,变得只会为自己的小家着想了。此刻的我,又想起来闺蜜曾经给我的忠告,千万不要在结婚前怀孕,因为一旦怀了,你会失去谈判的权力和条件,不仅对方父母会催结婚,而且自己的父母也会把你推出去,谈很多事情的时候,你是没有底气的。

在婚姻这个问题上,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爱子女吗?我不否认,但是他们更爱自己的面子。有了婚姻之后,自己又该如何去处理父母,子女,爱人之间的关系呢?三者的排位赛又拉开了另一个帷幕。30岁的时候谈婚姻,承载的东西下多,在婚姻这趟列车上,下一站会是幸福吗?


  • 第一批90后,工作还有发展空间吗?

年后不久我迫不及待来到自己的自由世界,开始网上办公。看着邮箱里的邮件,小周的职位名称变了,虽然年前就有耳闻,今年会升级到经理,但亲眼看到正式邮件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儿嫉妒的。都说30岁应该至少是主管开始管人了吧?不少30岁出头的都已经是经理了。我的工资虽然因为跳槽涨了一些,但还是横向发展的专职,并没有纵向发展为管理职能。现在的自己跟95后,00后相比,优势在哪里呢?进步的空间在哪里呢?如此一想,如果没了工作,30岁的收入来源在哪里呢?家里没有金矿可以挖,也没有大树可以依,只能靠自己。

收入如果维持不变,日后结婚生娃,支出可是与日俱增,长此以往,迟早入不敷出。30岁,已经工作八九年了,对于工作已经不能再任性了,伴随着试错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连着试错的心都会慢慢归于平淡吧。即使有足够的空间,那么在工作上我们可以投入的时间又有多少呢?


  • 第一批90后,如此这般考虑后,接下来还有活路吗?

当我还在29岁的时候,总觉得这一切离我都太遥远了,当30岁以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生活中的时候,说实话,有些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不是因为别的,就因为30这个数字。我是女性,能考虑到的也只是,一位30岁的女性,是人情练达,了解世故,还是敢爱敢恨,不顾一切的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