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家庭来说,考大学是否是最好的出路?

深扒有料


自古以来读书就是发展的最好途径,古代要发展也要读书识字,哪怕是公公也要读书认字才有可能权倾朝野,在每个行业大字不识的很难有所作为。

有了大学教育后,大学成为世界公认的知识传授场所,也极好的解决了以往阶层固化。国内大学在高考恢复以后,发展很快,90年代前,大学是农民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那时叫鲤鱼跃农门。城市的孩子还好,最起码可以招个工。

到现在,大学扩招到有的省毛入学率达到90%。有的大学生毕业出来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没有工作,更不要说大量的大专生从事着并不体面的工作。于是对大学到底是不是最好的出路的怀疑就没有中断过。

但读大学,对很家庭来说是最好的出路,除了富二代,其他家庭都是最好的出路。

哪怕你是官二代,现在也不是那么容易安排工作,没有本科毕业基本上没有机会。

现在的富二代其实也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越有钱越重视教育,舍得在教育上花钱,国内考不上,去国外。老实说,他老爸也不愿把一个企业交给一个不学无术的孩子吧。

对普通家庭就更不要说了,现在的社会虽说机会很多,但创业的风险太大,没有大学学历就去打工能出头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你看身边的人为了孩子的教育投入有多少,财力,人力上的投入占家庭的大头了。因为大家都看到,读书是最简单的好路。

以前有富翁没读过书的也多,现在的富翁不是说是大学毕业,而是好大学毕业。

普通家庭没资源,只能让孩子去读书,争取读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出路。


大学专业深一度


是最好的出路,先说如果不去读大学的出路吧,普通的家庭的孩子多数都要出去打工吧,富士康,建筑工地,街边小吃摊等等。

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来看,读大学住最主要的你有的选择。我是我们村里最穷的,天资也一般,也就是最后没放弃,读了一所很普通的院校,工作了一段又去普通院校读了个研究生,现在毕业在一家国企上班,待遇不好不坏,这里主要说的不是待遇,作为研究生的我毕业的时候可以选择继续读博,可以去考国家公务员和省级公务员,老家事业单位,选调生,我可以留在一线城市工作,这边可以解决户口,也可以回老家找个温饱工作过一辈子,所以我有的选,如果当年我没有上学,以我的家庭条件估计现在不是富士康的小领班就是工地上板砖的哥,村里面的同龄人就我一个上学,单说收入说实话有的也不差,但是多数出去打工的做生意的好多过几年还是要回老家盖房子来结婚生子,跳不出这个圈子。同时上学你的视野会拓宽提升,未来的一二十年,机会来临的时候你会用得到的,说点实在点的,本科四年研究生两年半,这期间也接触了一些人,认识了一些人,未来也是你的一笔财富是不。有些东西现在看不到,不代表未来用不到。



阿小伟


高考,不得不说是一个比较公平的考试。但是,有时候我们就是付出了不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与结果,就像我自己。

我自己是来自一个农村的高中,交通不便,几乎与外面的世界挂不上钩。记得我高考复习时起得比谁都早,睡得也很晚,每天,就是不断的刷题刷题或者是复习再复习。我几乎拒绝了一切的外界,一心想着高考。

可是,现实似乎就是爱与我开玩笑,一次次的模拟考试让我几乎接近崩溃,以及来自家庭的压力。说实话,我自己是想走特长生这条路的,但是因为经济能力不允许,才会选择依靠文化来打拼。说实话,我真心觉得自己是尽心尽力了的。高考,似乎爱与我开玩笑一般。我的份确实是比平常高了好几十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这届的高考分数也是最高的,我刚刚好与二本线擦边。有过报考经验的人一般都知道这类是最难选的,也是最难选到好学校的。所以,很不好的是如果我想去二本读,只能去民办而且在外省还不被承认的二本,视为三本来看。

来到这个不尽人意的学校后,我思索而且规划着如何才能冲破这种格局,挽回自己的未来和命运。后来,我发现像这样的人只有考研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我觉得在大学我应该继续努力,多多学习知识与技术,为了自己,更为了那颗不愿认命的心。

后来,进入民办二本的我,察觉到了学习氛围不是一般的差,除开图书馆和个别学院,其他的都是调子高的大少爷和小姐。上课不听,玩手机,周六周日宁愿躺着也不愿意出去。美其名曰不愿花钱,其实只是为自己的懒惰而找的借口,如同没有活着一般,完全没有上进心。不仅仅是学习氛围,老师也是有些老师水的可以,或者看你不惯,故意期末不给任何复习资料或者提示让你挂科的也是存在的。

回顾一下我高中的努力,似乎如白费一般。果然,世界上没有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而自己想去努力也不一定会有机遇和条件,有时候自己只能看着或者接受。



化学崔老实


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很重要,我就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曾提前辍学的那些人还在我的老家,干着辛苦的活,当然他们都学了一门技术,工资也很高,毕竟只要不放弃希望,大家都会过上好日子,但是,他们的上限很低,只是在山西的一个落后县城里,过过小日子,毕竟我们的起点都一样,家里都是种田的,我大学上了一所南方重点本科,我来了这边以后才发现世界很大,远不是小小的县城所能看到的,我的同学,盆友他们家境一个比一个好,你努力了,就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范围,改善身边的资源,一所好的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工资很高,起点很高,你接触的同事也很厉害,你会很高兴能进入这个圈子,并不是差的学校就找不到好工作,只是概率很低。

以上说的前提是,家境不好的孩子,如果你家很富有,上面就当我白说了,毕竟,起点不一样


教科书的存在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孩子考上大学是一条好的出路,这是勿用致疑的。至于是不是最好的出路也未必。原因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的成才、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上大学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现在大学招生已经趋于平民化,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知识素养起到了关健的作用。尤其是整个社会由农业化向工业化、尽而向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转变过程中,需要的是数以万计的具有掌握高技术的人才来开发和运用。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很难驾驭高新技术的。

所谓的普通家庭,也正是需要将孩子培养成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成为“不普通的家庭"。虽然说孩子上大学只是一种成才的路径,但是若不上大学,也就关闭了成才的一扇门。只要孩子愿意上学读书,并且有能力考上大学,作为家长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鼎力相助,智力投资是一种长期行为,需要的是要有长运的眼光,不能也未必要急功近利。

在孩子培养方面,当代最著名的就是国际大侦探李昌钰的母亲。在其丈夫逃难途中船沉大海亡命以后,十三个孩子由其一手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并且个个出类拔萃,都是博士毕业生。

所以说,家长鼓励和支持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心仪的大学,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今后。对国家对民族对个人都是利好的价值取向。(2020/02/15)


吉祥如意


你好,我是广东法海律师事务所的红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客座教授,看到你的提问之后,觉得你的问题代表了很多仰望前方家长的思考,所以非常高兴与你共同探讨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1, 如果想要入朝为官,现在依然是上大学,然后考公务员,这是一条千百年来的独木桥。问题是现在的公务员,贪污贿赂的机会已经大大减少,灰色收入区域逐年缩减。如果要改变社会层次,重点在知名度和权威性的方面,考公务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如果想要发展经济,快速改变家庭现状,现在的路径就很广了,早些年小学毕业生猛打猛撞,变成土豪的事,现在虽然概率很少,但仍然有可能发生。有现代营销意识的知识分子创业发财的才是真正的大概率,

综上所述,想要改变家庭的经济状态,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和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必然的,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些人天生就具有商业头脑和商业智慧,

其实你提的问题,后面隐藏着一个社会性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阶层对流渠道。

在古代,底层民众要通过在商业或其他领域的成功取得社会地位,大抵很难。在科举考试这个渠道里,尽管“成功人士”也凤毛麟角,却在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上,还是比较可观的。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确立,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借以打破世族门阀对官职官位的垄断,将社会各个阶层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官僚体系中来,背后的一个隐性担忧就是,有才华者沉居下流,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从唐太宗“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兴奋,到武则天“使人才流寓不偶,宰相之过也”的感喟,都有这个意思在。

今天的社会,目力所及,就我熟悉的教育这一个领域,城里的重点大学,却出现了来自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的现象。我所在的学校和专业,连续几届,一个班级三十几人,居然一个来自农村的都没有。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加剧,农村的孩子,只能上那些等级不那么高的学校,不那么好的专业,在今天这个就业很讲究所谓“名校”的情景下,这些农村孩子毕业后的前途可想而知。

干部家庭出身的人更容易做干部,这是社会学家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一书证实了的事实。作为事业单位,学校在招聘时更多考虑的是第一学历好的学生。在走市场的企业里,按道理应该唯才是举,但是领域宽广的国企,其结构和文化,很类似官场,来头和出身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只有外企和民营企业好一点,但这些企业中做简单加工类的中小企业,更需要简单劳动的打工者;具有技术含量的企业,非受过良好教育,擅长外语者不可,吃香的还是“名校”学生。

阶层的流动,是天经地义的传统。出现等级固定化的趋势,是相当可怕的。一个社会有很多人地位不高不要紧,要紧的是要给这些人中有才能有志向者留下一个渠道,使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经过努力奋斗,有改变自己的身份的可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很敬佩你们这样的家长,生的卑微,长的可敬,有的人一辈子自己吃苦耐劳,却把走出自己困境的希望留给了下一代,你们才是最可爱的人,如果我有权利的话,我一定代表社会向你致敬,但我是社会私权力的代表,不具备社会公权力的能力,所以目前我只能代表我个人,向你致敬!



法海笑呵呵


中国高考生心路历程:

中国的学生要经历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9年的义务教育,3年的高考教育,让高考成为家长眼中鲤鱼跃龙门的一种最简单的途径,也因此出现了“高考状元”“寒门学子”等现代的学生昵称,12年的寒窗苦读,为的是6月7.8日的最终的“终极一战”,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为1031万人,本科录取率在百分之50左右,大学录取率在百分之75左右,淘汰率在百分之25左右,在中国大学分为三类,第一类:“211,985”重点大学“双一流”大学(俗称为重本)全国有39所985院校,拥有116所211工程大学,录取率为1%到2%,重点本科大学是中国人才选拔的金字塔塔尖,这类大学的毕业生也就成为了社会中的“天之骄子”。第二类:普通类一本大学是分为,省属院校,部属院校,以及省部共建院校,录取率为15%左右(以河南省为例)例如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但在一本类院校中也有相当不错的院校,例如,河南中医药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等,所以说一本类院校的毕业生是在社会就业中的主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流砥柱。第三类:二本院校,俗称为普通类本科院校,大多为省级院校,市级院校录取率为44.6%左右,例如信阳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萍乡学院,新乡学院,许昌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等等。

所以中国的大学制度将中国的人才进行了一种分层,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所讲的人才分配,一考定终生的态势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淡化,大学的教育到底能不能改变人生的轨迹?成为了社会评价高考的意义作用的主要依据。在中国的社会中太需要传奇或者逆袭的产生,高三毕业生身上担负着太多的压力与负担,高考变得也不再是为自己的前途的高考,变成了家族式的前途的高考,家长们总是喜欢对学生的人生进行规划,以后你会成为医生,老师,工程师等等,那么高考已经不再是学生们之间的高考,现如今已经演变为家长们的高考了。2020年本应该是一个高考大年,因为过年早增加了高考生的复习时间,然而疫情的出现无疑为今年的高考画下了一个问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一条评论,“这一届的高考生生育非典时期,高考考于新新冠状病毒时期。”也许正式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这届考生便拥有了特殊含义,网课,双师课堂,线上APP,网络教育,这些新鲜的科技手段为今年的高考复习在足不出户的疫情时期增加几分活力,但是我想说,高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一次竞争,也是人生中最简单的一次挑战。加油吧,高考生,我命由我不由天!




小维带你看高考


我是上过大学。我想说,上不上大学绝对不是没有上过的人可以评价的。我的观点是,必须要上。

大学已经不仅仅是上学了。他是一个人第一次独立的生活,独立的面对一切,可以说是一个人正真人生的开始。大学有点像社会。但是比社会要好的多,毕竟还是学生。

所以我认为,如果有可能必须上一次大学。这样你的人生才完整。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到了大学,在哪个特定的年龄阶段,能在一个高等学府就学是多么的幸运。如果错过了,是无论多少金钱也无法弥补的。大学里不一定就是学习了书本的知识,更多的是社会的知识。特别是认识了一群差不大的同学。

在这些同学里,也许就有你以后的同事,合作伙伴。如果你的上铺是未来的马云,你发大了。如果你的下铺是未来的水木年华,你的一生可能都会和艺术沾点边。所以,大学一定要上,这不单单是上学,更是一段人生的经历,你值得拥有!


痴绝的


普通家庭?意味着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等这类家庭吧,有老一辈光环护着,他们的出路很多,“考大学”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如果考上大学则能活的更精彩,能独立走自己的人生,不受老一辈的影响,更能掌控自己的发展方向。

针对普通家庭来说,建议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孩子学习和爱好情况,选择对应的教育发展方向。

中职教育(即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初中毕业即可报考,在选择志愿时可填报国家级重点中专,一般国家都有补贴,家庭经济负担较轻。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标,更注重实用化,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等教育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毕业时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并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一切待遇,最近几年国家陆续颁布新政,高职扩招100万、升本或试行职业大学(本科)等,体现了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中毕业报考,分数相对较低,毕业后获得专科毕业证书,“习职业技能,磨工匠精神”,高职教育一样精彩。

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一般学制四年,分为一本和二本(以前还有三本,多为民办高校),和高职教育不同的是本科毕业后除学历毕业证外,还可以获得学士学位,高中毕业报考,分数相对较高,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学习和爱好情况可选择一本或二本报考,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二本高校(如民办高校)的学费很高(如1-2万/年),如果成绩较好可选报双一流或985/211(以前叫法)高校,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

以上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大数据探索


我们都知道,不得不说投胎是门技术活的。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公平的,很多时候,人一出生就决定了命运,就像命好的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一辈子不用奋斗也比普通人要过的轻松,这样的家庭我们是羡慕不来的。

自隋朝开启科举制度开始,千年以来考大学是最直接,最公平,也是最多的改变阶层的方法,但是考大学是否是最好的出路,有待商榷!

一、目前进入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天壤之别,每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有八百多万,而在招聘只有985、211毕业的大学生才能在招聘中脱颖而出,而普通大学生就业都成问题。

二、你的孩子是否是读书的料,很多不愿意读书的孩子上了大学后,犹如脱缰的野马,终于摆脱了父母的眼线,开始放飞自我,随波逐流。抽烟、喝酒、打游戏,晚上不睡觉,白天睡不醒。除了不学习,其他都很强!勉强混到了毕业,才开始着急找工作,但是没有啥专业能力,一切还得重新开始。

三、现在是网络经济时代,只要够机灵,够勤奋,嗅觉够敏锐。一样可以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在互联网红利下分一杯羹!未必非得考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所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上大学不一定是最好的出路,除非你的孩子特别热爱学习,那就争取考个重点大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