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

艺是网拍



戏品聊斋


今年是铁凝当中国作协主席的第12年,这12年里铁凝最主要的身份就是作协主席,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作品问世,作协事务繁忙,作为作协主席,铁凝没有时间进行文学创作也算正常。

而大众对铁凝最为熟知的就是她的作协主席身份,评价铁凝先从她治下的作协情况来看。一方面在这12年间,莫言获得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像《繁花》《望春风》这样还算不错的作品问世,似乎中国当代文学在逐渐拜托顾彬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垃圾的处境。

但一切没有想象得那么好,莫言虽然获奖了也获得了大名大利,但六年过去了,莫言再也没有像样的作品问世,不断传出的倒像是一个娱乐明星的新闻。参加演讲,金融投资赔钱等新闻。而作协内部成员更是互相报团取暖,纷纷捧场,写出的大部分却是垃圾。

铁凝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小说家,《玫瑰门》《哦,香雪》《大浴女》等今天虽然有点过时之感,但在当代文学圈还是有一定位置,这也是铁凝成为作协主席的一个文学基础。

你对铁凝最深印象是什么?你看过她的什么作品?均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中国文人向来谁都不服谁,自从巴金去世后,谁当作协主席都不合适。

最后,大家选了一个美女作家铁凝出来,这样一帮大老爷们也就不说什么了。

铁凝当作协主席,连她自己都想不到。论能力论作品,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但她占着这个位子,会让中国一帮喜欢争权夺利欺世盗名的男人们安静一会。这个才是她存在最大的价值。

一个联络人而已。不要太看重这个位子,也不用太过分琢磨这个人了。





江南听风庐主


 年轻而美丽的女作家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协新主席时,立即成为新闻热点人物。说她年轻,其实是和前两任矛盾和巴金相比。她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她继茅盾、巴金以来,中国作协的第三任主席;是在作协这个职位空缺了整整一年之后,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体制面临变革、文学创作屡遭诟病、作家协会饱受争议的当口的走马上任,她所领导的中国作协的动向事关大体。

铁凝曾透露自己对于主席身份的喜悦与惶恐。她一次次对媒体说,前两位主席是文学丰碑,“我只是根本无法相比的写作者”。

在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作家协会的体制成为世界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自愿联合的社会团体,更是一个国家正部级单位,一个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六千余人组成的全国各地分层结构的权力机构。自国家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作家协会的存废就面临争议。就作家个体而言,拿着国家的钱写自己的作品,稿费和荣誉都归于个人,其合理性遭到质疑;对于作协机构来说,其衙门化和官僚作风日益严重,其行政权力不仅无助于文学的进步,反而可能压制作家的创作自由。

那么,以铁凝为首的作协新的领导班子所要思考的问题,应当是在人类21世纪全球化、现代化的世界潮流之中,中国这样一家遗世而独立的机构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独特的体制使得中国作家协会掌握着比世界上任何笔会或写作基金都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是,权力愈大,则责任愈大,而不应该相反。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体制,真正的作家都应该代表人类自由的灵魂而舞蹈,独立的思考和自由的想象是他们创作的基础。因此,作家协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尽可能地维护作家的创作自由,而不是以官僚机构的权力意识和刻板作风去限制这种自由。狭隘的意识和现实的利益纷争,都可能成为创作自由的障碍,分散的作家有时无力对抗,跟任何行业协会的功能一样,作家协会利用组织的力量,清扫这些精神文化领域的障碍、促进文学繁荣,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潮起潮落,各类作家星光耀眼,从伤痕文学到网络玄幻小说,无论是对想象空间的开掘,还是对语言文字本身的探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战绩。但是,与读者对作家的期望相比,文坛风景总体还是令人失望的,甚至呈现衰败之势。近年来中国作家屡遭诟病的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对时代急剧变化的把握无力,对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的认知无能,以及对社会矛盾和现实弊端的刻意回避。这些问题的背后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自然不能全都归咎于作协,但是作协如何正视这些批评,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为勇敢地担当社会良知的作家助一臂之力,值得人公众的期待。

作协不仅决定着谁可以端上专职创作的铁饭碗,还掌控着全国大大小小的各类文学期刊,开办着鲁迅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华文学基金会等学习和培训机构,举办着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儿童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有多少作家人浮于事,有多少刊物混天度日,有多少学习只为文凭,又有多少奖项名不副实?新的作协将任其委顿呢,还是重整旗鼓?

民众对于作家的社会良知的期待,也意味着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的社会问题面前,代表作家的作协是否应该发出声音、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很多时候,作家并没有沉默的权利。

相较于前两任作协主席要么身兼数职、社会事务繁重,要么年老体弱、心有余而力不足,人们对年轻的铁凝更寄予厚望,不仅仅是期望她荣升以后还能继续写出好作品,更期望她能以特殊的作协体制为中国作家的创作良知而摇旗呐喊。

我们可以看到铁凝当下作协主席后一直坚守写作姿态。1982年,她带着小说《哦,香雪》走进读者视线,并被改编成电影,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随后,她并没有停步,1988年,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面世,成功塑造了几位典型的女性形象。铁凝依旧笔耕不辍,担任中国作协主席10年来,发表了《火锅子》、《伊琳娜的礼帽》等多部作品,还获得了百花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等多个奖项。她还在《重庆日报》开专栏,讲解“阅读的重量”。

这些年来, 铁凝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三重身份角色:政治身份、作家身份和女性身份。在现有的文化背景下,要使这三重身份特别是前两重身份和谐统一而不发生异化,这是一种很高的人生智慧。


诗文百家


这个问题是不好回答的,客观的评价一个人很难。我只能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谈人,看到了她的爱情故事,50岁和著名经济学家华生结婚,之前一直单身,因为冰心老人对她说:“你不要找,你要等!”从这点我就相信她是个可以的人,单纯的人。

其次谈作品,她曾经获得过首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这应该可以证明她的创作水平。最早知道她的作品是《哦!香雪》,当然,在文学史上,她不如张洁、宗璞,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她不如王安忆、严歌苓等人。可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我更喜欢她的中篇小说《对面》。她的一些小说,都是值得认真去读的。

再次,谈谈她的职位,作协主席。再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之前,她是河北文联主席,这个职位的功能性也很强,要忙很多事务性工作,不同于一些副主席。据说她当选河北省文联主席时,一无所有,剩下的都是债务,她通过努力,建立起了河北省文学馆,解决了新老作家的写作与生活困难。她在做这些事务性工作的同时,也创作了5个短篇,2个中篇和1个长篇。当然成为中国作协主席后,她的作品少了,但也是规律。

总体而言,她是一个有作品、有贡献、可爱的人。#泛文化写作营#


近朱者黑


铁凝:我希望我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我自己。


有多少人会在高一的作文作业里,洋洋洒洒写上一篇七千字的小说?

铁凝这么做了。

十六岁那年她写了一篇七千多字的小说《会飞的镰刀》,被老师当做范文全班朗诵。她的父亲这时候意识到了,自己的女儿可能有这个创作天赋。

铁凝生长的家庭很有艺术氛围,父亲是个画家,母亲是个声乐老师。不过幼时,因为父母去干校劳动,她被送去外婆家,过了几年北京胡同里的生活。

3岁的铁凝

《会飞的镰刀》一出,铁凝的父亲敏锐捕捉到了女儿对于创作的兴趣,于是带着铁凝和她的小说处女作去找了作家徐光耀先生,徐先生对于文章的评价很好,也对这个小小的青年提了一些意见,叫铁凝大受鼓舞,或许自己是有这个才能的。

铁凝的父亲觉得,若想要成为一个作家,必须要懂得中国农村,于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已经进入了尾声的一九七五年,高中毕业的铁凝报名去农村落户,到河北省博野县农村插队去了。

初中时期

在下乡的四年间,她写了大量的日记、札记。不管是胡同里的生活还是下乡的经历,都为铁凝之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养分。

《哦,香雪》

1982年,铁凝带着一个叫香雪的女孩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是一篇非常短的小文,讲述了一群大山里的女孩儿,她们每天会把自己梳洗整齐,甚至穿上过年才穿的新鞋子,只为了去村头看火车——那是她们唯一的文化活动,火车带来了外界的生活与现代气息。

《哦,香雪》这篇文章的干净与纯粹叫人倾倒,孙犁曾经评价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绐终一致的。”这篇文章为铁凝带去了巨大声誉,人们后来,也会习惯性地在铁凝的文章中寻找这个大山里女孩的影子。之后,由《哦,香雪》改编的电影还获得了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

《哦,香雪》剧照

铁凝收到了别人善意的提醒,“应该在不失赤子之心的同时,艰难地、痛苦地去探寻社会、人生、艺术的底蕴”。她自己心里也清楚,“我的一切刚刚开始,尚未形成风格。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愿意作多种尝试和探索。”

思考女性的生存状态

铁凝不曾停止过思考与创作,从《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到《麦秸垛》,她的创作风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受邀去许多国家参加交流活动。

1988年,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面世。

在《玫瑰门》中,铁凝塑造了几位典型女性形象,她将这些女性放置在与男性的不断周旋中,来展示她们的苦难生活,从而揭示出女性由身体觉醒到灵魂觉醒从而完成自我觉醒的艰辛历程。

80年代,《玫瑰门》出版不久

铁凝的女性文学在追求“人的自觉”与“女人的自觉”结合的同时,开始把女人与女人关系的审视融入对男女关系的审视中,使女性审美既具有先锋性又富嬗变性,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

1995年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2000年,铁凝的又一代表作《大浴女》出版。

铁凝文本对女性人性的思考穿透力日益增强,在拷问灵魂反省自我的路上,也有了重大的突破。《玫瑰门》、《大浴女》正是着力于对女性命运与心灵的体味,无论是在表现的广度,批判的力度还是在反思的深度都体现了这一突破。

2009年,铁凝与大江健三郎

《大浴女》这部作品描绘了几位女性的群像,叙述了从文化大革命后期到九十年代这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二十多年的过渡期里,尤其是七十年代初的那段时期,人们的生活比较困苦,铁凝的作品表现了那几位女性如何怀着希望为超越苦难而进行奋斗的历程……如果让我在世界文学范围内排这个十年间的十部作品的话,我一定会把《大浴女》列入其中。

——大江健三郎

2006年,铁凝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成为了中国作协的第一任女主席,于不同层面给中国文学注入自己的能量。


艺是网拍


她刚当选作协主席时,我也觉得不可理解。《哦,香雪》是不错,但比不过同时代作家张洁的《拾麦穗》。《玫瑰门》也很好,同类题材比较,也比不过张洁的《无字》,也许还不及张洁的早期作品《沉重的翅膀》。

为什么是她而不是张洁?张洁过于孤傲,那么美的老太太,说告别大家从此就不见了踪影。这样性格的女人,怎么能当作协主席?只能是艺术家。

铁凝就不一样了,或许她根本没把你放在心上,但看着你的时候,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无比真诚,所以,她很得那些男作家的认同,正如楼上有位老师所言。

铁凝出道很早,中学生时写的习作就得到了老一辈作家孙犁的认可,两人交往较频繁。说他俩有师生之谊,也不为过吧。孙犁在文坛的江湖地位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作品说话。而他的《白洋淀》系列,的确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作家们服气铁凝当作协主席,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当了作协主席后铁凝的作品,真心很一般。我觉得,中年终于找到爱情了,铁凝应该好好享受生活,别让那些几乎成了同人杂志的文学刊物有拍马屁的抓手。


我是吴玫


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有成就的女作家。中国作协主席,在有14亿人的大国这是个令人注目的岗位,建国以来只有矛盾和巴金两任主席,著名爱国诗人臧克家也只担任过名誉主席。年轻的铁凝已担任了12年主席,足見其是一个政治信仰坚定,有工作能力,协调能力的有实力的作家。在中国,这样的作家越多越好。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需要众多有能力的作家去反映,去描绘,时代呼唤大家,伟大的时代也肯定会产生大家。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国曾产生过为中华民族而呐喊的鲁迅那样的大家。在新中国蓬勃发展,奋勇前进的新时代,也肯定会产生髙于鲁迅的新时代的大家。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鲁迅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硬骨头精神赢得全中国人民的尊重。在新时代实現中国梦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也一定会产生植根于中国人民之中,反映中国人民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实践,热请讴歌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推动中国历史车轮前进的,具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大家。事实上这样的大家已经产生。前不久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所表彰的作家路遥就是这样的大家。


asd1555282


铁凝作为一个作家,是有她的代表作的,如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伊琳娜的礼帽》等。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也做了很多实事。在她任上,莫言、刘慈欣、郝景芳、曹文轩等获得国际文学奖项。

张守仁写下了初次见到铁凝的印象:像个健美的农村姑娘:短发,微黑的脸,宽阔的嘴,眉浓而略弯,眼亮而稍长,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身材匀称。张守仁还写道:

铁凝,是我最欣赏的中国当代女作家之一。

我觉得,铁凝的短篇小说写得最好。要认识铁凝,我想最好还是从她的作品入手,至于她的私人生活,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是“每天读宋诗”,期待你的关注和批评。


每天读宋诗


什么都不说了。

做文学梦的年龄,她是个比我们稍大一点的女作者。

但是有一本书还在,书的名字叫夜路。

我一直就读这本薄薄的书。

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也不知道后来作者当上了中国作家主席。

夜路。

一本薄薄的小书。

当年我是想尽了所有办法,一分二分积攒钱,早上奔到新华书店购买。

再后来,别的文学青年借去阅读,很长时间没有归还,变成了他的书柜里的藏书。

我不惜趁串门的时机,又将它偷了回来。

搬家了。下岗了。失业了。换了职业,做着与文学毫无关系的营生…

夜路。

它一直都在我的手边。

现在它的作者成了中国作协主席。

这就是说,我收藏了一本很不一般的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