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貞、石亨等人發動的奪門之變為什麼能夠成功?

司馬長史


奪門之變能成功,有許多原因,但是的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最大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于謙於少保!

或許有人會問,奪門之變是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發動的,跟于謙有什麼關係?

那你可能只看到了表面現象,忽略了背後的內容。

打個比方,以色列彈丸之地,為何能與中東諸國抗衡?因為它有靠山啊,美國就是它的大靠山。

于謙在景泰朝大臣中的地位,大致就相當於美國,為什麼,因為他控制著兵權。

徐有貞、石亨等在朝中地位雖然也不低,但如果要跟于謙掰手腕,那是半點勝算也沒有的。

英宗被俘後,由於擁立代宗有功,加上北京保衛戰表現逆天,同時于謙為官清正,他的聲望達到了頂峰,可以說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代宗也就是景泰帝朱祁鈺對於謙相當重用,簡直就是言聽計從。

舉個例子,代宗本不想讓英宗回來,于謙發出不同意見,並表示代宗已即位,帝位不會更改。代宗才同意接回英宗。

許多人嫉妒于謙,上奏章彈劾他,代宗從來不理,力排眾議,無條件的信任,于謙所議論奏請的事無不聽從。

作為朝中第一大臣的于謙,對石亨、徐有貞這幾個小人的事會不知道嗎,不可能的事!

徐有貞、石亨在密謀時,于謙就得到了消息。

“奪門之役,徐石密謀,左右悉知,而以報謙”。

明朝的兵權掌握在於謙手中,由於長期主持兵部事務,他在軍中威信也很高,一呼百應。

徐有貞、石亨等人並沒有兵,只有自己的一些心腹和私人武裝,加起來不過一千多人,這點兵,在於謙眼裡算什麼呢,要滅掉他們,就像拍死一隻蒼蠅一樣簡單。

“方徐石兵夜入南城,公悉知之”

如果你是于謙,作何選擇?我估計大多數人會出手滅了徐、石。

“時重兵在握,滅徐石如摧枯拉朽耳”。

可是于謙做了什麼選擇?

他按兵不動,任憑事態發展。於是,後果大家都知道了。

于謙傻嗎?能做到這個位子的,會是傻子嗎?

他為什麼不阻止呢?

當然是為了顧全大局,不想讓兩個皇帝就此勢不兩立。

“顧念身一舉事,家門可保,而兩主勢不俱全”。

他是舍小家而保大家啊,這樣的節操,如何能不讓人感動?

所以,說奪門之變能夠成功的原因,或許能分析出十條八條,但分析得再多,有什麼用呢?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于謙的選擇,起了決定性作用。


假設於謙出手阻止,憑他的實力和威信,不管其他條件再多,奪門之事沒有成功的可能,再退一步講,如果於謙為自己利益考慮,完全可以自己出面迎回英宗,甚至是立其他宗室為帝,可是他什麼都沒有做。

實在可惜了我於少保,最後付出了自己生命的代價,這件事,我覺得是大明最讓人悲痛的事!

雙手扶明光日月;一心救國壯山河。

位於西湖邊的于謙祠堂上這兩句題詞,是對他一生最好的註解。


小院之觀


奪門之變能夠成功原因如下:

一、景泰帝朱祁鈺病危,又無親生兒子,讓英宗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即位是當時大明百官的共同願望。

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部隊二十萬全軍覆沒,英宗朱祁鎮被活捉。為了防止瓦剌太師也先用祁鎮當信用卡,把大明帝國當提款機,大臣們上書新立皇帝,祁鎮兒子朱見深才三歲,顯然不能撐起危局,於是在皇太后的支持下,推英宗弟弟朱祁鈺由攝政王上位,同時朱見深被立為太子,言明將來要由朱見深繼位,朱祁鈺也是同意的。兵部代理尚書于謙等大臣全力輔佐,萬眾一心、力挽狂瀾,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粉碎了也先攻佔大明都城的陰謀。朱祁鈺威望空前,但能力和資格不是一回事,朱祁鈺上位是文武百官推的,說白了還是有群眾基礎的,但大臣們和太后的想法一致,祁鈺百年之後,還是要還政於正宗皇帝朱祁鎮一支的。


朱祁鈺後來象徵性地用四百兩銀子先收買內閣六成員(首輔、次輔各一百,其餘半價),後又收買群臣,終於在景泰三年五月,廢掉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繼任太子。但第二年,朱見濟就死了,朱祁鈺再也沒生出兒子。到景泰八年正月,祁鈺病重,於是許多大臣又有了重立朱見深為太子的想法。

在正月十四的朝會上,大臣們與祁鈺的心腹大學士王文、陳循等爭吵不斷,祁鈺不同意侄子重做太子,約定十七日早朝複議。正月十六日,晨。于謙、胡濙、王直等重臣決定推舉復立朱見深為太子。請連中三元的商輅寫好了奏摺。

二、于謙功在千秋,本就遭人嫉妒,為官過於剛正不阿,又把朋友變成了敵人。

北京保衛戰的前敵總司令于謙立下曠世奇功,部分大臣自然“羨慕、嫉妒、恨",大將石亨因功封侯爵,他見於謙僅得少保虛名,他保舉于謙兒子于冕為官,于謙竟對景泰帝無線上綱:石亨身為大將,保舉私人,應予懲戒!把石亨好心當成驢肝肺,兩人從此分道揚鑣,石亨成了于謙的敵人。


三、朱祁鎮、朱祁鈺委託郊祀的侯爺石亨、都督張軏、太監曹吉祥、副都御史徐有貞這支參加奪門之變的還鄉團骨幹成員,不僅對朱祁鈺有仇恨,而且有實力(石亨、張軏是武將重臣)、有便利(太監曹吉祥做內應,可以內外勾結),有計謀(徐有貞人品差點,可有膽有識,是還鄉團的智囊、靈魂人物\\)、更有太上皇朱祁鎮這面合法的旗幟!



這幫還鄉團骨幹成員帶著對景泰帝深深的仇恨或埋怨:朱祁鎮被成太上皇,囚禁南宮,受盡虐待;徐有貞因主張遷都,遭于謙呵責、百官嘲笑,後被迫改換姓名,輾轉地方數年,因政績顯赫才重回朝廷;石亨拍于謙馬屁拍到馬腿上;太監曹吉祥,原是王振同黨,祁鈺上臺,王振的許多黨羽遭到清算!曹吉祥也度日如年!他們都對朱祁鈺帶著深深的仇恨!都是亡命之徒!

徐有貞這個狗頭軍師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計劃縝密:

A先利用邊關報警的消息,讓都督張軏率一千兵進京城;

B利用石亨保管的宮門鑰匙開內城門放張軏入城,以防朱祁鈺的反撲。

C去南宮接英宗朱祁鎮進大內宮城,趁景泰帝病重,宣佈復位。

正月十六曰夜晚他們按部就班地守門,到了東華門,守衛不開門,還鄉團沒鑰匙,進不去了!如干等到天亮,只有全軍被鎮壓,關鍵時刻,朱祁鎮大喝一聲:我太上皇也,開門!於是宮門洞開,朱祁鎮重登皇位。

四、景泰帝病危,于謙應該在事先得知徐有貞、石亨的陰謀,但他保持了沉默,沒有報告朱祁鈺,對還鄉團進行有效地反擊。

甫遇奪門之變,于謙得知英宗參與後,他的內心一定經過痛苦的掙扎。憑心而論,作為兵部尚書的他只要討得祁鈺一手聖旨,消滅千把人的還鄉團是分分秒秒的事情!但他的內心也一定認為:朱祁鈺病危,膝下無子,理應還政於英宗一支。既如此,朱祁鎮登基,和他兒子朱見深登基,幾乎可以劃等號一當然這只是對大明而言!但對他個人而言,則有天壤之別,他和王直等人的奏摺如能被景泰帝認可,景泰薨逝後太子朱見深上位,于謙仍是新朝新君的股肱重臣!但朱祁鎮奪門上位,于謙就成了明英宗首誅的對象!于謙這個人,是個大大的忠臣。他謀國堪稱第一,謀生的計謀卻要被謀國的計謀甩幾條街!於是,他選擇了沉默,也就選擇了坐以待斃!這一不作為,還鄉團就如願以償啦!


蒼茫大地顧煒斌


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能夠幫助明英宗朱祁鎮實現奪位成功,是顯得有些奇怪的。為什麼說奇怪呢?當時,明代宗朱祁鈺雖然病了,但還活得好好的,第二天還準備上朝。同時,兵權也掌控在兵部尚書于謙手裡。而且吏部尚書王文、禮部尚書胡濙等人都擁戴朱祁鈺。當時他們正在討論立誰為太子,讓誰來接朱祁鈺班的問題,而且方案已經確定。可為什麼,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就能夠輕鬆幫助朱祁鎮奪位成功呢?

(奪門之變)

我覺得石亨等人之所以能夠成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朱祁鈺不信任於謙。

在朱祁鎮被瓦剌也先俘虜,瓦剌也先用皇帝當人質,要挾明朝的時候,于謙力排眾議,擁戴朱祁鈺為新的皇帝,並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後來又親自指揮,打敗了瓦剌也先對北京城的圍困。可以說,居功至偉。

朱祁鈺在位的時候,看起來對於謙非常信任,大小事都會和他商量。但實際上,他心裡一直提防著于謙,害怕于謙奪位。尤其是害怕他病重去世後,于謙奪取了明朝江山。因此,在他病重期間,不是找于謙來商量事情,而是把石亨找來,給他交代。雖然交代的內容是什麼,我們現在已經不清楚。但他這樣做,明顯地就是用石亨來牽制于謙。

正因為他不相信于謙,而相信石亨,才讓石亨看出了他的病情,並且有了復立太上皇朱祁鎮為皇帝,投機建立不世之功的想法。否則的話,不瞭解朱祁鈺病情的石亨,也不會有那樣的動議。

我說朱祁鈺並不相信于謙,還有一個證明。第二天,本來說朱祁鈺要上殿,討論誰當太子的問題。當時朱祁鈺正在梳妝,忽然聽到上殿的鐘聲想起,當時朱祁鈺說的第一句話是,這是于謙嗎?他的意思是,于謙當皇帝了嗎?後來聽說是朱祁鎮復位後,他連說了三個“好”字,回躺到床上睡去了。他這樣的表現,明顯就是提防于謙。

如果朱祁鈺相信于謙,石亨既不會有想法,于謙也會把一切都安排好。甚至立太子的事情,不必第二天上殿,在朱祁鈺的病榻前,大家討論一下就完成了。只要立了太子,朱祁鎮就沒有希望了。

(朱祁鈺劇照)

二、于謙並不想擅權。

如果於謙是一個擅權之人,他就明白,在朱祁鈺病重,同時朱祁鈺又沒有繼承人的時候,是多麼的敏感。既然是一個敏感的問題,那就要在這時候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留心一下朱祁鈺找過誰談話?京城裡有沒有什麼動靜?敏感人物朱祁鎮身邊有沒有什麼異樣?

等他知道朱祁鈺找石亨談過話以後,他在心裡自然就會嘀咕一下,朱祁鈺找石亨做什麼呢?由此,他一定會嚴密監視石亨的一舉一動。只要監視了石亨,石亨後面的那些陰謀,也就不可能得逞了。

但正是因為于謙沒有想做權臣,沒有想把持朝政,他完全沒有提防這一點。因此,他在和王文、胡濙等人把方案討論好後,就安心回去睡覺了。

第二天,當於謙看見朱祁鎮坐在大殿上的時候,他竟然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他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如果他有做權臣的想法,他在見到朱祁鎮的一瞬間,就會立刻有所動作,畢竟他是兵部尚書,而且朱祁鈺還活著,他手上的籌碼並不少。這樣一來,朱祁鎮當皇帝就不會那麼容易了。

(朱祁鎮劇照)

三、朱祁鈺做事無章法。

朱祁鈺千不該萬不該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

但既然已經廢了,而自己的兒子又沒活下來,那你就得早做立太子的準備。

如果你想要等再生兒子,其一,這兒子不知道猴年馬月才生的出來。其二,生了兒子以後還得養,至少又得一個20年。這麼長的時間,能夠確保穩定嗎?

要知道朱祁鎮和朱見深都還好好地活著,他們的存在,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當然了,我並不是說朱祁鈺應該心狠手辣除掉朱祁鎮和朱見深。但如果你做不到心狠手辣,你就把太子之位還給朱見深。否則的話,一旦發動政變,你是很危險的。

而朱祁鈺最後在聽說朱祁鎮復位以後,竟然在連說了三個好字以後,就安然地睡去了。難道他就沒想過,他能容忍朱祁鎮、朱見深的存在,朱祁鎮卻肯定不能容忍他的存在嗎?

所以,沒有章法手段稚嫩的朱祁鈺,就這樣被人家活活地奪取了皇位,接著又被奪了性命。


張生全精彩歷史


奪門之變能成功原因有三:一是景帝得重病,不能起床,消息外洩;二是于謙得罪的人太多,包括得罪了英宗、徐有貞、石亨、太監曹吉祥等等,他們汙衊當時的兵部尚書于謙和大學士王文等人謀劃等景帝死後迎立外面的藩王;三是武官與內監勾結,參與奪門之變的石亨、張靰都是有兵權的人。


1.景帝重病消息外洩。

明景帝景泰八年,明景帝得了重病,朝廷百官都還未得知病得厲不厲害,有一個人就先知道了,他就是武清侯石亨。

當年正月十三日夜裡,景帝獨自召見總兵石亨,想讓他代自己去祭祀,此時石亨發現景帝已經病得不輕,恐怕很難再好了,於是石亨找到都督張靰,徐有貞,內監曹吉祥,英宗近臣袁彬等人商議,要擁立英宗復位。


2.奪門之變的參與者深恨于謙。

參與奪門之變的大部分人都特別恨于謙。要說他們為什麼恨于謙,還得從土木之變說起。

土木之變,英宗被俘,消息傳到京城,立刻有人上疏遷都,此人就是當時的翰林學士徐有貞。而於謙堅決要求抵抗,併力扶景帝繼位。後又懲治了這個徐有貞,並嚴令有再敢言遷都的,一概格殺勿論。因此這個徐有貞特別恨于謙。

土木之變以後,瓦剌太師也先俘虜英宗想要以此要挾大明朝廷,也先押解著英宗連續到大明的北方邊關扣關,想利用英宗達到不費一兵一卒攻入大明城池的目的,但是在於謙等人扶持景帝繼位以後,曾經嚴令邊關將領,新皇帝已經確立,英宗已經是太上皇,如果也先以英宗為要挾要求開關的,一律不準開城門,從而打破了也先的陰謀詭計。因此英宗也開始怨恨景帝和于謙。

石亨本來是跟著英宗和王振的幾十萬大軍的,土木之變時,石亨撿了一條命,逃回了京城,按照律法,應該嚴懲,但是于謙為石亨求情了,說罪不在他。後來北京保衛戰,石亨也立了赫赫戰功,於是石亨想報答于謙,就舉薦于謙的兒子,結果這惹毛了于謙,說石亨舉人不當,於是石亨巴結于謙不行,也開始怨恨起于謙了。

至於內監曹吉祥,則是王振的餘黨。當年王振的餘黨錦衣衛指揮使馬順,還有幾個內監就是于謙帶頭打死了,曹吉祥因此深恨于謙。

都督張靰曾經打敗仗被于謙彈劾。

總之這些人各有恨于謙的理由,這次景帝病重,他們正好藉機會整倒于謙,復立英宗。


3.奪門之變計劃周詳,武官自城外調兵入內

當時這群人商議於城南,謀劃好以後,當夜諸人就先去各個城門,跟守城士兵要到了城門的鑰匙,然後秘密調集了數千人馬從從長安門偷偷進城,負責守衛城門的官軍都不知道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等這數千兵馬入城以後,又把各城門給鎖上了。接著徐有貞把鑰匙都扔在水窖裡完事。

之所以鎖上城門,是害怕萬一打起來,朝廷從外調兵進來,內外夾攻,奪門的計劃有可能失敗。

接著這些人就帶著這些人打開軟禁英宗的宮門,迎立英宗復位了。

英宗一復位,就把于謙給殺了。後來打仗,英宗無可用之人,又後悔了。


西堤君


“奪門之變”的歷史背景。

明英宗朱祁鎮在1449年“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于謙以及孫太后支持朱祁鈺為皇帝(明代宗),一年左右,明英宗回朝,尊為太上皇被軟禁起來。朱祁鈺廢朱祁鎮的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1457年,太子朱見濟夭折,景泰帝朱祁鈺已經無後,並且病重,重臣一致推薦擁立朱見深為太子,這時發生了“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的緣起

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將石亨召到病榻前,讓他代自己去祭祀。石亨一切都答應下來,但他親眼看見朱祁鈺的病態,內心已經打起了主意。他退出後,立即派人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張鞁和宦官曹吉祥,告訴二人朱祁鈺已經不行了,商議要為自己謀後路。

“奪門之變”的經過

第一步:尋找支持,宦官曹吉祥進宮去見孫太后,密告她復辟一事,藉機取得了孫太后的支持,在內廷獲得了支持。石亨和張鞁則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許彬商議,老奸巨猾的許斌推脫年老,推薦徐有貞,朝堂的文武官員都有了代表。

第二步:石亨率自己的家將、徐有貞聯絡的家將、曹吉祥的家將以及張鞁率領的京營兵。四股勢力集合,向皇城而去。石亨掌握了皇城大門的鑰匙,張鞁假借瓦剌進犯調動軍隊,四方順利進入到軟禁明英宗之地,順利解救。

第三步:朱祁鎮被扶上了奉天殿皇帝寶座。群臣覲見時,發現皇帝已經變了,大臣們是吃瓜群眾,誰當皇帝就擁護誰。

“奪門之變”出奇的順利,朝堂上沒有反對之聲。

“奪門之變”順利成功的原因

一、明英宗朱祁鎮即位是正統,這是朝廷主流思想。“奪門之變”的當天,眾位大臣已經再次擬好推薦擁立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只不過這些人提前擁立了朱祁鎮而已。

二、孫太后本意支持擁立朱見深為太子,代宗朱祁鈺不同意,曹吉祥詢問太后復辟朱祁鎮時,她點了頭。

三、擁有控制權的朝臣和太監裡應外合,順利控制皇宮局勢。

四、于謙的默許。曾經有人專門研究過,于謙作為兵部尚書,在軍隊內耳目眾多,這四方人嗎在京城調動數千人馬,于謙不可能不知道,只是採取默許的方法。主要從國家的全面來考慮,也先放明英宗回朝,其目的是造成明朝內廷的混亂,如果於謙調動軍隊和石亨、曹吉祥等人混戰,不管是從國家角度,換是個人角度都沒有好處,因此,于謙沒有調動軍隊鎮壓。

“奪門之變”的評價

明代宗朱祁鈺留戀皇位,自身病重,並且自己的太子朱見濟已經亡故,已經無後。從道義上來講,理應傳位於朱祁鎮一脈,其實他自己也是拖延而已,如果沒有“奪門之變”,朱祁鎮復位也是晚些的事情,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等只是為了貪功,把這個時間提前了些。

《明史》評論說:明代皇位之爭,而甚無意義者,奪門是也。


奪門之變參與者的境遇

一、徐有貞爭權,被石亨、曹吉祥排擠到廣東做廣東參政。

二、石亨。因擁立有功,權傾朝野,廣佈黨羽。1459年,也就是擁立明英宗兩年後,石亨受其侄子謀反和凌辱親王罪株連,停止上朝參見,削官為民,並究治石亨朋黨,悉數罷黜。1460年石亨死於獄中,其子侄都被處斬。

三、曹吉祥因擁立有功,提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總督三大營,內廷都受其管轄。1461年,因石亨事件的發生,曹吉祥心生反意。曹欽(曹吉祥的侄子)曾問門客馮益,“歷史上有沒有宦官子弟當天子的?”馮益說:“您的本家魏武帝就是。”曹欽聽後非常高興。

曹吉祥的子侄等密謀裡應外合,佔領皇宮,奪取帝位。被馬亮告發後,曹氏一族盡被誅滅。

本來就是一群小人,為了獲取高官厚祿,得勢後竟然謀取帝位,下場可想而知了。


另附:明英宗和內閣首輔李賢的對話。

曹吉祥和石亨控制了內外大權,飛揚跋扈,有時根本不把英宗放在眼裡。英宗有感覺,問當時的內閣首輔李賢。

明英宗詢問“奪門”一事。李賢答說:“如果說迎接皇上大駕則可以,‘奪門’怎能作為後世榜樣?天位本來是皇帝固有的,“奪”反而說不是本來應有的了。而且當時萬一失敗,將把您置於何地?何況當時郕王已經病重,他病死了,群臣自然會請您復位,何必如此多事?他們又怎能借此強要升遷賞賜呢?”


穿越再現彼岸


大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的夜晚, 大臣石亨、徐有貞,宦官曹吉祥等人,帶兵趕往幽禁英宗的南宮,將英宗迎出後,被迎出的英宗隨即宣佈復位,同時將代宗廢為郕王,這場發生於明朝皇室內部的兵不血刃的政變被稱為南宮復辟,它還有一個更出名的名字-奪門之變。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徐有貞石亨等人會在代宗的眼皮底下輕而易舉的發動政變併成功呢?這應該有三個重要的原因,首先這場政變得到了朝中當時皇室內部最高的長輩孫太后的首肯,其次代宗因廢黜英宗太子而失去了人心,第三就是病重的代宗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英宗和代宗是其的皇太后孫氏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孫氏原為明宣宗的貴妃,因其為宣宗所寵愛所以廢掉了當時的皇后胡善祥,改立孫貴妃為皇后,宣宗駕崩後,孫皇后的兒子朱祁鎮繼位,孫氏得以晉位為皇太后。之後土木之變,英宗被俘,朝廷內部亂成一鍋粥,為了避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奏請孫太后立郕王為帝,孫太后當即同意。可以說,景帝朱祁鈺的冊立,只有得到孫太后的首肯才合法,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孫太后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後的奪門之變也是如此,當時石亨和徐有貞讓宦官曹吉祥上奏孫太后,說明了他們要擁立英宗復辟。英宗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並且此時景帝正病重,於是孫太后當即表示同意。也是在得到了孫太后的支持後,徐有貞等人才敢行動,因為只有得到了孫太后的首肯,擁立英宗復辟才是合法的。孫太后的首肯是政變成功的重要原因。

明代宗即位後雖然於抗擊瓦剌、澄清吏治方面頗有建樹,但是卻犯下了兩個影響全局的重要的錯誤,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他即位之後廢黜了英宗的皇太子朱見深,在廢除太子之後,代宗為了使皇位永遠在自己子孫的手中傳襲,於是將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立為太子,這件事情看似是皇室內部的事情,但是仔細分析是影響很大的,代宗此舉使自己的私心昭然若揭,群臣也因此對代宗心灰意冷,尤其是在皇太子朱見濟夭折之後,群臣奏請將朱見深立為太子時,代宗默然不許的態度更令群臣失望之至。徐有貞等人發動政變擁立英宗復辟,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民意基礎之上的。

另外,石亨、徐有貞等人發動政變的直接原因是代宗的患病。景泰七年開始,朱祁鈺就開始生病了,朱祁鈺生病之後,群臣再次奏請立朱見深為太子,代宗仍然不許,此時的代宗雖然年近三十歲,但是病情卻一直不見好轉,也正是因為如此,徐有貞、石亨這些見風使舵的小人才會趁機擁立英宗復位。這些人並非為了社稷江山著想,而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前程著想,因為一旦英宗復位,自己將是有著擁戴之功的新朝功臣,而這些人在代宗時期,都是被邊緣化了的不受重用的臣子。

代宗授命於明朝最危難之時,其登基後力挽狂瀾,使明朝轉危為安,他任用賢臣,驅逐宦官,澄清吏治,原本應該是一位青史留賢名的好皇帝,但是就是因為自己的私慾太盛,私心太強,才使得自己最終落得了悲哀的下場。或許皇位這把魔椅,無論誰坐上都會欲罷不能吧.


歷史課課代表


為什麼會成功?這要說當時的政治形勢,景泰帝本來就是代替明英宗做的皇帝,可明英宗回來之後景泰帝沒有讓位的意思,大明朝出現了“國有二主”的現象,景泰帝把明英宗囚禁南宮,甚至希望他死在南宮。明英宗恨透了這個弟弟。景泰帝不僅囚禁了明英宗,還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然後立自己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是這個朱見濟沒多久就死了,導致儲君之位虛空,後來景泰帝病危,又無儲君;在景泰朝過得不如意的太監曹吉祥,文官徐有貞,武將石亨等人看準時機,帶人打破南宮大門,迎立明英宗到正殿復位,上朝的大臣一看臺上坐的是明英宗,懵了,在那種政治氛圍下,帝位本來就是明英宗的,大臣們順理成章的接受了這個結果。但是這個“奪門三巨頭”成功發動奪門之變並不是出於政治謀略,就是政治投機,他們沒有什麼政治謀略遠見,所以很快他們三個都被搞掉了。投機的成功註定不會長久。


過去即歷史


“奪門之變”可以說是“土木堡之變”的延伸。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太監王振的讒言,草率親征瓦剌,致使在土木堡被俘,以天子之身淪陷漠北。



然而戰爭還在繼續,國又不能一日無君,在於謙等主戰派的擁護下,英宗的異母兄弟朱祁鈺臨危以監國的身份繼位大統,遙尊英宗為太上皇。而主張遷都南京的徐有貞和以功臣自居的武將石亨又與于謙等素有嫌隙,所以朝廷派系就此而成。



戰爭結束後,瓦剌放回了英宗,被代宗朱祁鈺軟禁在了南宮,嚴加看管。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官場失意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密謀發動政變,擁立英宗闢位,以功邀賞。



而之前,代宗唯一的兒子朱見濟已經夭折,他這一脈已經後繼無人,故而病重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百年之後要還位於皇兄朱祁鎮。所以在病榻上的代宗得知英宗被擁立闢位時只說了“好,好”,並沒有宣臣調兵另做安排。

可憐英宗被小人利用,致使一大批能臣幹吏在這次政變中枉死。除了一些奸佞小人藉此上位之外,沒有任何其他實質意義。因此這次政變也就被稱為“奪門之變”。


為卿沉淪


小人遇到君子時,勝利的永遠是小人。雖然于謙當天在值夜,但他認為這是皇帝的家事,所以沒有干預。如果於謙干預,十個徐有貞等都不是對手。


手機用戶6023096340


內庭外官皆與南宮勾連。景泰帝又病重將亡,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