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临终前发生的三件异事,两千年来无人能解,是野史杜撰的吗?

鄺小希


我是@辰观历史 ,给你不一样的答案。


公元前210年,创立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制度的秦始皇,在故赵沙丘行宫驾崩了。

他的死让强大的秦王朝瞬间分崩离析,也使当时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中国陷入了十几年的战乱之中,直到汉王朝血淋淋的建立才算结束。

可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可以说真的是万户之邑,百不存一。

史料中就记载到,刘邦走到曲逆县时说:

经过这么多城市,只见过洛阳和这里两座大城,可当时曲逆的人口却只有秦朝时的一半,可见战争的残酷。


而这一切,都要从我们故事的主角,始皇嬴政开始说起:

  • 始皇赢政,13岁继位当了秦王,

  • 21岁时便掌握大权,

  • 29岁时,他即灭掉韩国,

  • 此后,又相继灭亡魏、楚、燕、赵、齐等五国,

  • 当他38岁时,在中国这块古老又神奇的土地上建立起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一一秦朝。

  • 于公元前210年驾崩,时年49岁。



也许是他的功业影响太大,以至于在那一年发生了很多诡异的事情,让轻易不言鬼神的司马迁,都不得不如实的记载了下来。

秦始皇临终前的一年时间里,竟然连续发生了三件惊天异事,并且都明明白白地记载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并非野史胡乱杜撰,的确不可思议。

接下来,就让咱们一件件来说,最后我会向大家道明我对这三件事的解释,以及对秦始皇死因的分析。


第一件怪异事:荧惑守心。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作为“天子”的历代帝王对天象都异乎寻常地重视,天象在他们的意识中象征着天意,决定着皇权的兴衰存亡。

为了明视天意,维护皇权,历代帝王基本上都要设立占星官这个职位,用来占卜各种天象,以求趋吉避凶。

而在占星官认定的众多天象中,有两种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是象征大吉的“五星连珠”,一是象征大灾的“萤惑守心”。



“五星连珠”顾名思义,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大星排列成一条直线,它象征着雄主出世,顺应天命,主宰天下,是大吉之兆。

传说,汉高祖刘邦继位的第二年,就曾经出现过“五星连珠”的吉象。

非常有意思的是,现代天文学家利用计算机进行推算,还曾推算出两次未被历史记载的“五星连珠”:

一次是吕后称制之时,一次则是武则天称帝之时。

史书没有记载,有可能是因为女主顺应天命的话,会颠覆了基本的皇权逻辑。


而象征着大灾的“荧惑守心”,在天象上要稍微复杂一些。

在古代,“荧惑”其实就是指的火星,因它荧荧似火,故而得名。

而二十八宿中“心宿”,则被简称为“心”。

其实,“心宿”就是现代天文学所说的“天蝎座”,主要有三颗星组成。

在古代,天蝎座三颗星中最亮的一颗代表皇帝,旁边的两颗,一颗代表太子,一颗代表庶子。

而顾名思义,“荧惑守心”指的就是当火星运动到天蝎座三颗星附近的时候,就开始停滞不动了。

在古人眼中,荧惑意味着战争和死亡,所以荧惑守心便是指火星侵入了心宿,联结起来也就成了战争、死亡要降临人间惩罚君王的意思。

因而在史书记载的23次荧惑守心事件中,每一位君王都把它当作大事对待。

《史记·天官书》记载:

“火犯守角,则有战。房、心,王者恶之也。”

也就是说,出现“荧惑守心”的天象,轻者天子失位,重者帝王将死!



而关于秦始皇遭遇“荧惑守心”,《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明确记载: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一般情况下,帝王得知有“荧惑守心”的大灾天象时,会用诛杀重臣的方式来消灾避祸,但秦始皇没这么做,因为他遭遇的灾祸异事不止这一件。


第二件怪异事:陨石诅咒。<strong>

这个是记载于《史记》卷六的《秦始皇本纪》中的,其原文如下: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验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在秦始皇36年的时候,火星运行到心宿的位置,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

一天,有一颗流星坠落到了大秦帝国的东郡,落地为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

要知道,东郡这个地方十分特殊,象征意义很强烈!

它是秦始皇即位之初,吕不韦主政时期攻打下来的,此郡当时是齐、秦两国的交界地。

陨石上刻着恶语,这很像是有人在公然诅咒秦始皇以及他的大秦帝国。

秦始皇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样,赶紧派御史前去查验和询问,逐门逐户排查刻字之人。

结果,一无所获,大家都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最后秦始皇把陨石附近居住的人都杀了,还销毁了陨石。

自此以后,始皇闷闷不乐,他还让博士创作《仙真人诗》,来为自己祈福。


这个事件看似怪异,其实就是有人搞鬼!

我们都知道陨石是“天外来物”,是流星进入大气层后燃烧剩余的物质。

如果陨石上面有字,肯定是人为刻上去的!

而且秦始皇发现的这块陨石或许很有可能就是假的,是有人故意找一块普通石头刻上字摆在那里。



第三件怪异事:沉壁显世。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过知一岁事也。”退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沈璧也。”

翻译成白话文的大意是:

秦始皇36年(公元前211年)秋天,秦朝使臣出使关东归来,晚上赶夜路回咸阳时,从华阴平舒道(今陕西渭南市华阴)经过。

突然,有人拿着一块玉璧拦车,说:把这块玉璧送给滈池君。

使臣问为什么?那人说今年祖龙死,这是我敬献的哀礼。

使臣正想详细问明白,那人却忽然不见了。


这里解释一下,“滈池君”的含义,指的是水神,元代的魏国公张晏说:

武王居镐 ,镐池君则武王也。 武王伐商 ,故神云始皇荒淫若紂矣,今亦可伐也。


回到咸阳后使臣把这件奇怪的事情做了详细地汇报,并把玉璧献给秦始皇。

嬴政沉默良久才说:山里的野鬼作祟,他的能力有限,最多不过知道一年的事情罢了。

言下之意,你们千万别信这句谶语。

退朝后,秦始皇又进一步向左右解释说,祖龙指的是人的祖先。

言下之意,我不是这句谶语里的祖龙。

读到这些,可能有人会说,此事人为的嫌疑还是很大,但如果说明这块玉璧是何物,感觉就大不同了。

后来嬴政让皇宫造办处的人去鉴别那块玉,结果发现,这块玉居然是秦始皇八年前过长江时遇到大风浪,投入江中祭河神的那块玉。

因为古人相信玉是圣洁之物,用来祭祀天地,可以获得上天的庇佑。

可是当时,江流湍急,玉璧甚小,记得当时已经深入江底,为何如今又重新出现了?

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么会突然被一个神秘人送还回来,是为了证明那句谶语不容置疑吗?前后呼应咬合的这么严密!



这件事非常诡异,但也让我联想到另一个历史事件,那就是《宋书》所记载的“外星人事件”:

永安二年的时候,东吴边境将士们携带家属一起守疆土,有天突然来了一个怪小孩,说了一句:“三公锄,司马如”,然后又说:“我非人,荧惑星也。”说完就消失了。

这两个事件非常相似,都是通过一个怪人前来传递某一种信息,而这个信息都关系到朝代的灭亡!

我认为,这就是有人故意制造谣言。


因连续发生三件怪异事,为了避凶就吉,秦始皇便举行了占卜,得出的结论是:

始皇出巡并迁徙百姓才能趋吉避祸。

于是秦始皇下令迁移三万户到北河、渝中两地,并且给每个迁徙户赠了一级爵位。

跟着便是举行始皇第五次大巡游。

第五次巡游,从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发,到第二年七月,前后长达九个月。

在这九个月里,秦始皇南到浙江钱塘,在会稽祭奠大禹,刻石颂德,然后又北上到达琅琊。

然而,当巡游到平原津时,秦始皇突发重病!

但巡游的车队并没有因为秦始皇的病危停滞不前,而是继续西行。

走到沙丘平台时,渴望长生的秦始皇驾崩,这一年,秦始皇实际年龄只有四十九岁。


关于秦始皇的死因,一直都是众说纷纭。

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是被累死的,还有一说是死于赵高李斯集团的阴谋陷害。

而在民间,秦始皇之死始终充满了神秘而宿命的气息。

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

《渊鉴类函》中说:

秦始皇东巡,到孔林,发孔子墓,看到墓冢内写着:“后世一男子,自称秦始皇。上我堂,跃我床,颠倒我衣裳,行至沙丘亡。”

《异苑》中说:

秦始皇,何强粱。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唾吾浆。飧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我认为是赵高集团,或者说是胡亥集团。

他们制造了这些怪异事件,就是为篡位做好铺垫,让大家认为秦始皇的死是天意,这样就可以掩盖他们篡位的恶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