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黃葉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開春以後葉片發生不同程度的黃化現象,俗稱小麥黃葉病。一般在2月底3月初開始顯症。小麥發生黃葉病較輕時,只要病株率不高,一般產量損失不大;黃化嚴重的麥田死苗率高,產量損失大。防治方法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先根據發病地塊的具體情況找出病因,對症採取措施。

一、土壤肥力不足引起的黃化

應在返青期每667m2加施尿素5~10kg,起身或拔節期每667m2再施尿素12~15kg,或溝施磷酸二銨10kg。

二、耕作方式不標準引起的黃化

應及時冬灌,促進小麥根系生長,提高分櫱質量,達到生根、壯根的目標,提升根系輸送養分能力和新陳代謝頻率。

三、土壤板結或汙染引起的黃化

要等氣溫回升穩定後,小麥返青時噴施葉面肥,待長出新根後再澆水施肥,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結合小麥後期1噴3防加入少量尿素促盡小麥後期生長,把損失降到最低。

四、鐵元素缺乏引起的黃化

可用0.75%~0.90%的硫酸亞鐵溶液噴施2~3次,效果良好。

五、小麥黃花葉病毒病防治方法

1、倒茬

通過倒茬種植蔬菜等非寄主作物,減少病毒傳播媒介來減輕病毒病的發生。

2、選用抗病品種

近幾年觀察,種植濟麥22、濟麥20等品種抗病強。

3、加強田間栽培管理

小麥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滅茬,施用充分腐爛的農家肥,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抑制病菌的滋長,根據當年的氣溫情況,適時晚播,錯開病菌最佳侵染時期,使用外來的農機具要清理乾淨並消毒,搶墒種植的小麥田要及時冬灌,培育壯苗,增加冬前分櫱,培育個體的抗病能力。

4、種子包衣

用含有多菌靈、惡黴靈或甲惡黴靈加殺蟲劑的種衣劑包衣包衣後播種。

5、化學防治

病田土壤消毒用多菌靈、惡黴靈或甲霜惡黴靈小麥播前用正常用量噴施土壤。

小麥返青後仍呈點片發生的地塊,要控制病毒在田間的大量傳播,可對發病的地塊進行藥物灌根處理,用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加根得肥或少量尿素灌根2~3次,每次間隔7d。

��[$��"

小麥黃葉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