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叶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开春以后叶片发生不同程度的黄化现象,俗称小麦黄叶病。一般在2月底3月初开始显症。小麦发生黄叶病较轻时,只要病株率不高,一般产量损失不大;黄化严重的麦田死苗率高,产量损失大。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先根据发病地块的具体情况找出病因,对症采取措施。

一、土壤肥力不足引起的黄化

应在返青期每667m2加施尿素5~10kg,起身或拔节期每667m2再施尿素12~15kg,或沟施磷酸二铵10kg。

二、耕作方式不标准引起的黄化

应及时冬灌,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分蘖质量,达到生根、壮根的目标,提升根系输送养分能力和新陈代谢频率。

三、土壤板结或污染引起的黄化

要等气温回升稳定后,小麦返青时喷施叶面肥,待长出新根后再浇水施肥,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结合小麦后期1喷3防加入少量尿素促尽小麦后期生长,把损失降到最低。

四、铁元素缺乏引起的黄化

可用0.75%~0.90%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施2~3次,效果良好。

五、小麦黄花叶病毒病防治方法

1、倒茬

通过倒茬种植蔬菜等非寄主作物,减少病毒传播媒介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2、选用抗病品种

近几年观察,种植济麦22、济麦20等品种抗病强。

3、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小麦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施用充分腐烂的农家肥,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抑制病菌的滋长,根据当年的气温情况,适时晚播,错开病菌最佳侵染时期,使用外来的农机具要清理干净并消毒,抢墒种植的小麦田要及时冬灌,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分蘖,培育个体的抗病能力。

4、种子包衣

用含有多菌灵、恶霉灵或甲恶霉灵加杀虫剂的种衣剂包衣包衣后播种。

5、化学防治

病田土壤消毒用多菌灵、恶霉灵或甲霜恶霉灵小麦播前用正常用量喷施土壤。

小麦返青后仍呈点片发生的地块,要控制病毒在田间的大量传播,可对发病的地块进行药物灌根处理,用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加根得肥或少量尿素灌根2~3次,每次间隔7d。

��[$��"

小麦黄叶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