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对太极拳有什么作用?

手机用户99546916821


站桩、单操、套路、推手、器械、散手等都是运动形式,重点是要有内容。形式是碗,内容是碗里装的东西,是酒、肉、菜、饭。若没东西,整多花哨的碗都得挨饿,或者不停地换碗就以为能吃饱,骗谁呐?

站桩站对了,站出东西了,对太极拳有帮助。太极拳练功大多是桩功。

不要以为只要站了就是桩,就有收获。跟那些搞个音乐练无数个套路的人一样,以为那就是太极拳,只有自己信。


太极拳玄机


桩功应该算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了,它非常基础,虽然动作看似很简单,但是非常重要。桩功之于武术,是基础中的基础,核心中的核心。越是体会深刻的习练者,越是对此深有体会。


第一,站桩是为了让初学者掌握一门拳艺对身型的基本要求。

太极拳初学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桩练习,即可掌握太极拳身型的基本要领,在之后的太极拳深层次的拳势学习时,就不会因为同时兼顾各部位动作要领而而难以把控,手足无措,这对初学者来说,对掌握太极拳技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站桩是一种功力训练手段。

这个层面的桩法有两个训练意图:一是训练人的肌肉力量,主要是下肢肌肉的有氧耐力,这与练习套路时逐势进行耗架子基本是一个目的,现代运动训练中也有类似的静力训练方法;二是训练神经对肌肉的募集能力,这种静态下的神经-肌肉训练,一方面可以增强大脑对身体各部分肌肉控制的精细化,提高人的协调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神经募集的肌肉数量,为后续训练格斗所必需的爆发力打好基础。


第三,站桩是求得整劲的基本路径之一。

整劲表现于外在动作上是追求全身各部位一动全动、手脚齐到的运动效果,而表现于内在劲力上则是将周身之力通过合理的身型骨架最大效率地传递于拳掌至上。也就是太极拳拳理中所讲的“蹬之于足,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全身上下一气贯穿,劲力传递畅通无阻。


站桩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静止状态下通过不断调整身体各部位位置使之合乎拳理的要求,但要注意符合规范不是目的,目的是探求获得整劲所需的那种稳定的身体结构。所以,判断站桩动作是否正确有一个硬指标,那就是站好桩势接受外力的检验,一遇外力身型散乱、丧失平衡者必定动作有所偏差。


如果把站桩看做是借以定型身体结构、探求整劲、训练体能的基本训练方法的话,即便很多拳种没有明确的桩法,但实际上站桩这种训练方法是普遍存在于中国武术的训练中的,甚至可以说它普遍存在于一切身体操练的技艺之中,区别只是在于各自叫法不同而已。


功夫季


站桩对太极拳有什么作用?

站桩对太极拳来说是扎根基的作用。老话说:万法皆从桩中出,只要认真练过站桩的都会有这个体会。

站桩相对于拳架来说,浪费的体力相对少一些,更加容易上手找到感觉。很多人会问:站桩的感觉到底是啥?其实站桩最主要的感觉就是上虚下实的扎根感觉,能够感觉到劲力全部松沉到脚下,然后才能逐渐调整至周身一家,整体如一。

我个人的站桩经验,最初的桩法主要训练九个方面的劲力:前下方、左前下方、右前下方、前方、左前方、右前方、前上方、左前上方、右前上方这几个方面的劲力。只要这几个方面的劲力有了,其他的就好练了。

往前下方的劲力最容易练出来,所以最开始入手就是练这个桩法,双手环抱在小腹前的,因为这个桩肩部相对于其他几个桩来说最容易松开;如果上手就练习双手环抱在胸前的桩,很容易造成肩部的紧张,引起憋气。

爱好者应该明确的是,站桩不是傻站,在那不动的,只是动的很微小,不露形而已。松透了之后就能体会到内在的那种流动性,这种感觉非语言能完全表达清楚,只能是自己的感受,真正站过桩的人都能理解这种感受。

把站出来的感觉带入到每个拳式中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活桩,否则你连桩的感觉是啥都不知道,就想打出来活桩那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当你真正的把整套架子都能以活桩的形式练出来的时候,你才会每年都在进步,否则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停滞不前,永远不会再进步。

所以说桩法是太极拳修炼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个人建议必须练习。有些门派会在师父指导下指接从架子入手,进行单式训练,也能起到桩法的功效。不必拘泥形式,只要能练到真正的活桩即可。

如果您有更好的表述,请在留言区或者评论区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太极王敏夫


练拳主要是练劲,拳是方法,内劲才是本质。所以内家拳训练首先要修正身法,然后是换劲,之后是练劲和用劲。本来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方法。太极拳高级,每个动作都高度综合,具备了以上各个阶段的训练效果。所以才难练。桩功,是修正身法,换劲,练劲的好方法,简单直接。但是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桩功来达到各阶段追求的目的。修正身法要用无极桩,换劲要用混元桩,练整体劲要用三体式。用劲的法门就各有各法了。

所以太极拳的训练,如果不是悟性超高,又有明师真心教导,还是建议分阶段训练!用无极桩、混元桩、三体式来打好基础。练出整劲,也就是太极拳说的掤劲,有了这个基础,再练套路,就可以从套路当中琢磨训练八法劲,然后才能用推手练习用劲。待用劲有一定的成就,掌握了太极拳的用劲方法,练出了沾连粘随不丢顶,方可尝试实战。如此,是一个非天才的正确的练太极拳的道路,才能事半功倍。那么,基础的无极桩、混元桩和三体式就是入门的基础法门了。需要好好练习。根基不正,事倍功半。

桩功简单吗?其实不简单,身法上的要领细节很多,错一个都出不来整劲。有兴趣了解的话,推荐一本非常好的书,这几个桩法的关键之处密不外传的东西,都说的很明白。《传统武术答疑解惑录》,淘宝搜书名可以找到。你会感谢我的!





问劲阁黄裳


可以肯定的说,不仅仅练好太极拳要站桩,任何拳法要想有所成就都要站桩!

当然以桩功而言,不同的门派有所不同,在一些门派里面,桩功是分为动桩和静桩的,静桩就是我们所了解的,站在那不动的桩功。

而动桩则是一些特殊的招式,或在套路里面选择一些特别的招式,反复的千百次,千万次的习练一个式子。

把这个式子练熟练透,最好能出现太乙循经,也就是每练一遍,体内就能出现一个完整的内力循环,这也是传统功夫中说的“千日大成”,“功成永不退”,之后再练习其他式子。

那么为什么为出现这种静桩和动桩的区别呢?因为动桩的出现,是正宗武学所要求的,由动入静,可以更好的启动周身血脉的运行,也能更好的让心神有所寄托,可以更好更快的提高武功,但是动桩入门,有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必须要文武双修,要多读书!

如果只练功,不读书,由于动功启动气血较快较急,没有读书的静功加持,则不能很好的循经和收敛精神气血,只有动没有静是不行的。只有多读书才适合以动桩入门。

而静桩则不同,他本身是静止的,能比较好的让气血和心神沉淀下来,所以很多学习武功的人,由于比较少读书,在传承的过程中,练动桩多了感觉不对劲,发现练静桩的效果比练动桩强,就开始多站静桩为主了。

而且在站桩之前,最好能多练习一些基础功, 比如抻筋拔骨,活动手足的功夫,然后再进行桩功的训练,这样效果更好!

把桩功练好了,不管是动桩还是静桩,再去练习太极拳,则会有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可以很好的体验到传统内功的奥妙!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点赞,收藏,转发!

武当先天太极拳19代传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传人 凌霄客


九天凌霄客


站桩对太极拳有什么作用?…有人说不练站桩就练不成太极拳。练太极拳需要练站桩吗?

站桩对太极拳的作用是,打太极拳时下盘稳重,沉实,不虚浮,让太极拳的三层功夫,上,中,下,融合为—个整体。行拳时,刚柔并济,如行云流水。站桩的功力介入太极拳中,更能彰显太极拳的技击技巧,休身养性,強身健体的強大功力。站桩和

太极拳一起锻练,更能彰显太极拳运动的沉稳,轻灵,舒展大方的韵味。

太极拳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众多武术名家的热捧,众多的武术名家,在各自的传统武术流派中,擅长各种传统武术的拳法,他们把自家的功夫和拳法融入,传武精华的太极拳中,就延生了以各武术名家姓氐命名的,各类太极拳。如杨,孙,吳,武…,各类太极拳的诞生,让太极拳,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精华,在中华大地持续的发杨光大。

传统武术最注重站桩的功力強大,所有的各类传统武术都強力推宗它,这就让站桩成为各类拳种必修的功法。站桩对传统武术中的马步帮助最大,不论高,中,低马步,只有站桩功力的注入,马步才能把,南拳的沉桥大马,少林的侧拳反掌,太极拳的云手,都能演绎得出神入化。马步的基本方法和站桩的站法,大同小异,有高,低马之分。站马步时讲究迈开双脚时与肩等宽,双膝弯下以舒服为度,有一种似坐非坐的感觉,自然呼吸,双手握拳紧靠左,右腰侧,双肘微对向收拢,不要用蛮力硬劲,以10-20分钟一次,自已感觉舒服就行,不必強求,随时长增加,功力逐渐增进,劲力也不断加大,打拳时站桩的功力自然融入其中。行拳走势,刚柔并济,虚实变换。可以将太极拳的行云流水,舒展大方演绎得出神入化。这就是站桩带给太极拳的最大作用。也是打太极拳要注重站桩的方法。

站桩就是太极拳步法上,位移时必需要有的沉稳功法,修练它,对双腿,双膝,腰,胯的联动的一体化演练,有強大的力量支撑,和技击技巧的施法。锻练太极拳时,兼修站桩,可以把太极拳修练的无比強大,面对強大力量对搏时,可以用四两拨千斤之力来,发,化它。利用站桩的功力融入太极拳中,在演练太极拳时,它能強化太极拳的步法位移时的沉稳,轻灵。让太极拳的舒展大方,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进退转换,虚实变换的韵味更浓,更能強化锻练效果

这就是我对站桩对太极拳作用的回答。欢迎点评。





小天使FB


看了这个题目,开心地笑了半天,想想还是说两句,按王宗岳“拳论”练就是最正确最简单的方法,没有比这好的方法了。太极本身就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智慧之道,偏离了这个理法才是南辕北辙累死人的结果,养生是如此,技击也是如此,否则怎么会冠于太极两字?真诚地希望爱好者,修习者们能遵循《太极拳论》理法修习,必能事遂人愿。诸君怀疑者,若干年后自见分晓。


上善若水125944379


任何训练,基本原理离不开肌肉记忆和超量恢复,不累起码是达不到超量恢复,不反复练达不到肌肉记忆,就这么简单。重要的首先是练对,别把关键的关节伤了。其次尽量放松主要肌肉,以刺激不常用的肌肉找到感觉,能主动发力,从而达到主次要肌肉的协同、协调。内脏怎么运行,你是管不了它们的,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方面,只能在训练中让它们自然调整、协同。呼吸无外乎腹式和逆腹式,一般在无意识情况下能和动作协同,就是所谓的气与力合。其他玄乎其玄的都是假的。

太极之类内家拳训练,协调为主,力量为辅,协调度高,重心移动、劲力变化快,则进可发人,退可化解对方力量。

这是一种训练思路,还是要将传统训练模式结合现代运动科学,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


薛定谔的那只猫


太极理论深、练拳难度大这是共识,原因就在于太极是因人而练,因人有感,每个人练拳感受都不一样,成练的手法本质相同,但各有特色,所以大部分人都按自己感受而形成一套理论,造成太极理论深不可测,有的人甚至把自已感受视如真宝,神秘兮兮。其实原本的太极是很简单,练法也很简单,它是一门有一定标准的艺术,只是所达到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练出成就后大家理想地称之高深莫测,其实都是夸大其词,你们觉得陈氏太极四大金刚武功盖世,深不可测吗?我个人认为,他象舞师,艺术家,舞师能武功盖世吗,非也,我们只能相信练好太极,强身壮体而已,干万不要想当博击高手。站桩是有用的,这是大部分练拳人(有一定成果人)的共同感受,我们必须相信它,至于方法,就是按平时基本方法,然后做到站桩时全身放松,安舒,练完后身体轻松悦快,就是正法,几个月后自然会有一些感受,慢慢这些感受就会转化成成果,祝你成功!


陶乐26


一,站桩是功夫门径,得之则入,不得则出。

古时候站桩不当功夫练,当磨性考验。先是端茶倒水,后是敬老爱幼。平常不让练拳,练时严格苦站。累得腰酸腿疼,苦得心烦气乱。很多功夫学人,都是止于此处。那么,为什么非要站桩磨性考验呢?免掉这一阶段行不行?直接教功夫拳架行不行?或者退一步说,站一站就过去,别这么辛苦较真,我们只想健身而已?古人讲,不行。我讲,也不行。为什么?我只举一个例子,当然例子还有更多,以后还可能涉及,我只是以此为例,简单明了。倒茶!倒茶人人见,但能不能倒好茶不一定见。空杯倒茶是最好的结果,茶满可饮,没有浪费。但如果半杯旧茶,或少半杯会怎么样?别说旧茶好坏,就倒也不能满杯。但如果满杯旧茶会如何?倒不了了。倒也溢出去了,浪费了。你来学功,满脑子贡高我慢,好象满杯茶,让我教你功夫,怎么教?你比我还傲慢,一幅你比我强的样子!不是听不见,就是听不清。表面挺恭敬,心里却不信。茶倒出去了,却没装下。可能还事得其反,造成埋怨。古训很多,实难尽述。成佛靠心磨,不磨不成佛。宁可不教拳,也不废桩功。何况“海纳百川因位低,人能学古自当强。"如果你真以为,可以拿养生之词作借口,胡乱蒙混过去,站不站无所谓,那么我只请你在一堆沙子上建房子,如何?🤔

二,站桩也是登堂之钥,功成之要。

当然,你仅仅以为站桩是磨性考验,入门功夫就谬误了。小小一站,非常一练。有此一站,彻地通天。洗精伐髓,丹田锤炼,皆是养生神言,武学心法。所以宁可慢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一夜暴富,一步登天。过犹不及,乃是祖训。"信苍生不信鬼神"。站也是战,战天斗地改人运,不信东风唤不回。站桩神髓是敬神,改变天命的霸气,永不言败的斗气,敬重自然的真气,爱护生灵的仁气。既讲天人合一,也讲人定胜天。

词云,既无阴来也无阳,一人一身一中央。三皇五帝皆来敬,三世因缘铁打桩。夫子一举三拱首,老君不动髯自扬。劝君莫作伤人事,只到圣前苦面墙。

无极桩的动作是以松立为主,象青松静立云间,吐云纳雨,无须过多要求,只要求平衡不偏,双腿微曲则可。若求太多,反而不美,失了无极不动之韵。仿佛天地,把握阴阳,吐纳环宇,心入云端。此桩是太极拳的起势桩,也是立身中正的核心,但往往又是遭人轻视的环节,一是没有动作,二是没有动静,如果不是入室的明白人,真就过去了。真正功夫往往难看,好象地里的麦穗,有粒儿的低头哈腰,没粒儿的摇头晃脑。所以古人讲,“顺为凡,逆为仙。奥妙皆在颠倒颠。"

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比如倒退走路,俗称背行,后脚跟先着地儿,练后半身的劲儿,平常练不到的都练了,一旦打仗,一转身,人到你后面了,怎么回事?倒行似电,全身发力,比你多出一个方向,没等你出手,人己到了,这就是逆为仙。站桩就是练平常练不到的地儿。俗话叫顶着劲,逆着劲。别着劲。越站越心烦,越烦越难站。让你苦不堪言,忍无可忍还得干。这就是磨性考验。但原理也就来了,平时行走肌都变休息肌,平时磨损的地儿都开始疼痛,几十年的大小积累都找你要帐,一下子让你应接不暇,苦不堪言,欠帐得还呐!但一旦过去了,还清一了,就脱胎换骨了。不仅养生,去病,还炼精伐髓,提高智慧,功夫大长。所以站出功夫养出神,就这个原因。功夫界称为换劲儿,养生界称气冲病灶。都是得到好处的意思。

为什么过去"功夫哥"多傻不拉叽?痴痴呆呆?行为有逆常行?反而容易修成正果?就是行常人所未行,事常人所未事,果常人所未果。以耻处见功夫。好似站桩,傻傻一站,呆呆一练,谁不笑你呢?但内在奥义又有谁知?华众取宠一时,不如安之若素一世。站没有动作,但真站起来,难着呢。但简单孕育真知,看起来苦不堪言,干起来全是好汉。反正允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试试亦可。

词云,“神意一出,天地见,精足气满自通贯,不是仙翁来掬水,必是清风拂人面。"

头在蓝天荡,脚在水里晃,吐着南江水,踏着北海浪。风在水里走,海在天上漾。自身合宇宙,四海任奔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