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有多重要?为啥龙且一死,西楚霸王项羽就知道自己离灭亡不远了?

铁锤文史


首先要说一下,龙且的死确实对项羽打击非常大,但远远没有达到让项羽认为自己会灭亡的境地。《史记》中的记载是项羽异常惊恐;

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濊涉往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龙且战败之后,项羽惊恐万分。甚至是主动放低了姿态,派去了武濊劝说当年看不起的韩信,希望韩信可以背叛刘邦,结果韩信压根没有搭理项羽的说客。

从这里可以看出,龙且死后,虽然项羽没有认为自己灭亡在即,但也确实感到了非常害怕。那么龙且又是什么人,为何他的死会让纵横天下项羽感到害怕呢?实际上原因有两点,第一、龙且对于西楚政权非常重要,第二、龙且死后,楚汉相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龙且对于西楚政权非常重要

在后世学者的评论中,普遍认为西楚有五位大将,分别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虞子期。其中龙且赫然排在了西楚五大将的首位,可见龙且地位之高。

龙且与项羽关系非常亲密,早在项梁起兵时,龙且便在项家军中任职,并且可以单独领兵作战。秦二世二年七月,龙且还在东阿大破秦军,显示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

项羽进入咸阳后分封诸侯,凡是自己最为依赖的亲信都没有分封,比如范增、钟离眛、季布等人,当然龙且也不例外。原因在于,此时项羽的目的在于将来逐步吞并诸侯,完成统一。因此,龙且跟随项羽回到彭城后被封为大司马,掌握了西楚很大一部分军权。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爆发。刘邦以56万大军攻入彭城,结果项羽仅仅用了3万精兵便将刘邦击溃。这三万精兵中有一支楼烦骑兵,属于当时的特种部队,彭城之战后,项羽把楼烦骑兵交给了龙且指挥,以此可见项羽对龙且的忠心和能力深信不疑。

当然,龙且也很快用实力证明了项羽没有看走眼。当时英布叛楚降汉,龙且很快平定英布的叛乱,并且占领了整个九江,迫使英布逃到了刘邦的汉国。

公元前204年,刘邦集团的二把手韩信攻下了齐国。眼看腹背受敌,项羽分给了龙且20万大军前去齐国对抗韩信,因此这件事可以看做是楚汉集团二把手的较量。

最终结果是龙且战死,项羽不仅痛失股肱之臣,而且还损失20万大军,所以深深的感到了恐惧。



形势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龙且的死是项羽害怕的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龙且死后,楚汉相争的形势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且出兵之前,韩信已经攻下了赵国、齐国,楚汉相争的天平正在逐渐的向刘邦倾斜。此时虽然项羽的楚军战斗力优于刘邦的汉军,但始终无法突破荥阳一线,所以楚汉相争始终处于僵局。



由于刘邦占据关中富庶之地,加上韩信已经攻取河北之地,项羽急切的需要找到突破点打破僵局,避免被消耗战拖死。因此项羽分出去了楚国所有能够动员的兵力给了龙且,可以说此战关系到了楚汉相争的走向。

龙且带着项羽大部分家产到了齐国。如果取胜可以乘胜进攻,从此打破僵局,西楚将有希望击败刘邦。但没想到潍水之战赔了个底儿掉,从此之后,楚汉相争的天平彻底倒向刘邦。项羽也在一年后被刘邦的汉军围困于垓下,最终兵尽粮绝之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我是越关


龙且作为项羽的五大将之一,非常勇猛,他和项羽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好,项羽对他也非常的信任,龙且对项羽也是最为忠心的!项羽是楚国皇族,龙且是楚大夫之后,地位也很显赫。他为西楚立下赫赫战功,一直跟随项羽,直到战死,从一而终,可敬!

我们知道龙且是在同韩信淮水之战,韩信用诱敌之计杀死了龙且,按说韩信才区区几万人,是不可能打败二十万军队的龙且。这里我们不得不说骄傲会使人失败的道理。龙且心里一直看不起韩信,总用老眼光看人,韩信是吃过漂母的饼,也受过胯下之辱,从军后跟随项羽也没有立下什么战功!但不代表韩信没有才华,只是跟随项羽时没有机会展现自己。龙且的轻敌导致了他潍水之战的大败,而且送了生命,当项羽听到消息后,几乎晕倒。一向驰骋天下的霸王何至如此!

龙且、项庄、钟离昧、季布、英布五人合称‘’西楚五大虎将‘’!龙且被称为之首,他一直跟随项羽南城北战,有很多的战功,由于同项羽的私交特好,项羽对他也是绝对的信任,所以我认为龙且和范增是对项羽没有任何私心的人,他的死对项羽来说失去了左膀右臂!

项庄是项羽的堂兄弟,也号称西楚第一剑客,他和项羽都是由叔父项梁抚养大的,鸿门宴上范增就是安排他刺杀刘邦,但由于项伯的通风报信,张良安排樊哙搅了局!

钟离昧是在韩信投军后加入楚军的,而且他和韩信私交甚好,钟离昧武功高强,也为楚军立了很多战功,后来由于韩信投靠刘邦,项羽开始不信任他,打击他,钟离昧没有办法,只好离开项羽,但他并没有投靠刘邦,而是隐居了,直到刘邦统一天下后知道钟离昧在韩信处,刘邦逼韩信交人,韩信不交。刘邦非常不满,钟离昧为了不连累韩信,自杀身亡!也是一豪杰!

季布英勇神武,项羽曾亲自拜访,而且同他切磋功夫,项羽打败英布,两人惺惺相惜,季布跟随了项羽。在钟离昧离开后也离开了项羽,刘邦统一后,在很多人的劝说下,并没有杀死季布,而且还给了他官做,他一直活到汉文帝时期,也算是落个善终!

英布原来是秦国的囚犯,后来投靠了项羽,英布为项羽做了很多贡献,但他认为跟随项羽没有前途,就投靠刘邦去了,后来为刘邦立了不少战功,开始膨胀,后来英布造反,被刘邦诛杀!

还有一个人我们不得不说,陈平,他背叛项羽后,为刘邦献了离间计,离间了项羽和亚父范增的关系。这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们看完项羽身边的这些人就知道,龙且是项羽的忠实战士,他的死无疑加速了西楚的失败,但项羽的刚愎自用,生性多疑也是西楚灭亡的根源!





一本夏


因为龙且死后,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


背景介绍:公元前205年,刘邦抓住项羽在齐国平叛,深陷齐地,不能分神的机会,联合其他几路诸侯,率领56万联军,东出函谷关,攻打项羽的西楚国。联军一路上势如破竹,迅速占领彭城。正在齐地平叛的项羽闻讯后,亲率3万精兵杀回彭城,并且大败刘邦。刘邦在彭城战败之后,本就松散的联军迅速瓦解,西魏国、代国、赵国先后叛汉。于是刘邦便派韩信北伐,韩信在灭了西魏国、代国、赵国之后,又迫使燕国投降,并且灭了齐国。韩信灭了齐国之后,齐王田广逃到了高密,并且连夜派人向项羽求救。于是项羽派大将龙且带领20万军队到齐国帮齐王田广打韩信。


龙且战败

龙且带领20万军队到达齐国之后,有人向龙且建议说韩信的军队远道而来,兵锋正盛,我们不能硬打,我们应当深挖战壕,坚守城池,暂不出战,然后派一个特别有号召力的齐国大臣,到齐国的各个城市去散布消息,告诉他们齐王田广没有死,楚国的救兵已到。只要这个消息一散布出去,已经投降韩信的70多个齐城,会集体造反的。韩信是远道而来,齐国各地的城市都反了,到时候我们再和韩信决战,韩信必败无疑。


但是龙且却说用不着,因为龙且认为韩信胆小怕事,非常好对付,并且如果韩信最后被迫不战而降的话,龙且他自己没有功劳。于是就要和韩信开战。

开战前,两军是隔着潍水列阵的,韩信头一天晚上,派了一万名士兵,带着布袋,到潍水的上游,每一个袋子里边装上沙子,做成沙袋,然后在潍水的上游拦住潍水,把水堵住之后,下游的水就变得很浅了。第二天,两军一开战,韩信便带着军队杀过来了(此时的潍水很浅),杀到一半,韩信就装作一副怯懦的样子逃跑了,韩信一逃,龙且非常高兴(因为他的猜测没有错,韩信果然是胆小怕事),就带着军队杀了过去,等到龙且的军队一进入潍水中,韩信就下令让上游的一万名士兵把沙袋全撤了,堵了一夜的潍水倾泻而下。此时龙且只带领少量的军队渡过了潍水,大部分军队还没有过潍水。波涛汹涌的潍水迅速就将龙且的军队分隔成了两端,过去的一少部分,未过去的一大部分,中间还有部分被河水冲走了。然后韩信就率军包围住了龙且和他带领的已过河的少量的部队,以多打少,将这些楚军包括龙且在内全部杀死。没过河的楚军看到主将被杀后,全部溃散,然后韩信率领汉军过河,迅速地消灭了20万楚军。就这样,韩信彻底的占领了齐地。

龙且

为什么龙且死后,项羽就知道自己离灭亡不远了?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 整体战略包围已经形成

龙且战死后,韩信彻底平定齐地,而项羽也彻底的处在了刘邦集团的整体战略包围之中。

西边:刘邦在彭城战败之后,可以说是被项羽追的是一路狂逃,直到在荥阳建立起防线,这才抵御住了项羽的进攻。此后虽说在荥阳的战场上,刘邦是败多胜少,荥阳城也是几番易手,但是最终,刘邦还是在荥阳挡住了项羽的进攻,项羽的进攻也停在了荥阳这里,再也没有向西更进一步了,双方形成对峙的状态。

北边:项羽的北边一直不安稳,刘邦在撤到荥阳的时候,彭越并没有跟着一起撤退,而是回到了河上(今河南濮阳),后来彭越趁项羽在南阳攻打刘邦,后勤补给线拉长的机会,突然率军南下,切断了项羽的后勤补给线。迫使项羽回兵来打通补给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刘邦的正面战场上的压力。

后来韩信北伐灭了西魏国、代国、赵国、燕国和齐国之后,项羽就不仅仅是要面对粮道被截的危险了。因为齐国就在现在的山东,西楚国的国都彭城就在今天的徐州,山东被韩信占领,那么徐州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如果此时韩信率军南下攻占彭城,那么项羽的运粮通道将会彻底瘫痪,而且项羽也要直接面对韩信的军事进攻了。

南边: 南边是九江王黥布,黥布曾是项羽手下的悍将,后被项羽封为九江王,统治九江、庐江二郡。公元前204年,黥布叛楚归汉,虽然项羽后来派遣龙且率军十万将其击溃,但是黥布的势力还是存在的,后来黥布派人到九江招揽了自己的一些旧部,再加上刘邦拨了一些军队给他,黥布的势力又恢复了一些。

东边:东边是黄海;

由此可以看出,龙且一死,项羽就处在整个刘邦集团的包围之中了。

刘邦集团对项羽的包围

二: 军事实力的削弱

龙且是项羽手下的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眜、英布、虞子期同为楚军五大将。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后随项梁起义,曾在东阿大破秦军,拯救反秦义军田荣。英布背叛楚国后,项羽派龙且带十万楚军去攻打英布,大败英布,迫使英布逃离九江。后来韩信灭了齐国,齐王田广向项羽求救,项羽派龙且前去营救,韩信诈败,利用潍水,将龙且打败,龙且也战死了。龙且一死,可谓是斩断了项羽的一臂,对项羽的损失不可谓不大啊。

而且龙且战败,损失的可不只是楚国的一员大将,还有他带去的20万楚军。龙且战败后,20万楚军全军覆没。这样一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楚国的军事实力骤然下降。此时,刘邦有20万军队,韩信灭齐后,手下的军队达到30万,仅这二人,汉军的兵力就超过了50万,这还不算彭越和英布手下的军队。而此时项羽只剩下10万楚军。以10万对50万,即使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的项羽恐怕心里也在打鼓啊。

龙且战死

三:军心不稳

项羽与刘邦在荥阳对峙期间,虽然楚军胜多败少,但是刘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屡败屡战。而且项羽后边还有彭越在不断的骚扰着项羽的后勤补给线。前有刘邦对峙,后有彭越威胁,刘邦和彭越就像是猫戏老鼠一样,来回调动着项羽,使本来就疲惫的楚军更加的被动。现在韩信又占了齐地,灭了龙且,随时可以挥军南下,直接攻占彭城。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楚军就不止是粮道被切断,而是整个后路都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楚军的军心怎么会稳定呢?

彭越和韩信直接威胁着项羽的粮道和国都

四: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最重要的原因)

韩信占了齐地,那么就意味着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仅从军事实力的对比来看,当时的情况是刘邦有20万军队,韩信有30万军队,项羽有10万军队。所以韩信占领齐地对项羽的威胁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项羽采取了空前绝后的一种行动:派说客。项羽一生都很迷信武力,派说客来解决问题是项羽此前从来没有用到过的手段,但是这次项羽却这么做了。由此可以间接的看出项羽害怕了,因为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项羽

综上所述:无论是整体战略的包围,还是军事实力的下降,或者是军心不稳的缘故。龙且死后,真正让项羽感到自己离灭亡不远的原因是汉强楚弱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微观历史


龙且之死,意味首项羽过去一切努力皆为徒劳,他在战略上已彻底失败!

惊恐的霸王

项羽嚣张一生,从来就没害怕过什么。

可是,当他听说龙且死去时,却十分恐惧。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史记.淮阴侯列传》。

龙且究竟有多重要?为何他一死,威风凛凛的霸王会感到恐慌呢?

独一无二的龙且

在项羽的部下中,龙且是特殊的一个。

陈平在分析项羽集团时,曾经指出了项羽的骨鲠之臣: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

在陈平施离间计后,范增、钟离昧等逐渐被项羽疏远。(小编以为,范增被疏远应当与离间关系不大,但钟离昧此后未受重用,或与离间有关)

但是,龙且未受影响,一直被项羽所重用。

此后,龙且就成了项羽手下少有,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就能力而言,龙且曾经大败英布,其将略,在天下也应该名列前茅!

正因为龙且的特殊地位,在睢阳,项羽一口气给了龙且20万大军,让他去打韩信。

要知道,当时项羽自己手里都未必有20万大军!(项羽在未受重创的情况下撤军时,手中只有10万大军)

可以说,龙且,既然是项羽的首将,他所统领的又是项羽军主力的大部!

首将阵亡,大部主力被歼,项羽怎么能不惊恐呢?

正面进攻的战略的破产

楚汉相争,各自秉持着不同的战略思想。

百战百胜的项羽,正面作战能力强,自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了中路突破的抉择。

而正面打不过的刘邦,自然选择了正面相持,侧翼迂回的战略方针。

刘邦正面与项羽苦苦想持,并派韩信在北方战场活跃、派军支援英布在南方战场活动、派军支援彭越在梁地打游戏。

项羽的战略很直接:正面突破,只要击败刘邦军,其他部分不足为虑!

截至前203年9月,项羽的中间突破战略还是比较成功的。

正面战场:项羽已经占据成皋,并多此击次击败刘邦。刘邦一度考虑放弃成皋以东,退守巩、洛。

北方战场:韩信虽然已经攻略魏、代、赵,但其主力已经被刘邦抽调走,看起来暂时无法左右战局;

南方战场:英布虽然重新活跃,但力量有限,对楚核心区域影响有限。

后方战场:彭越虽活跃,但项羽只需要15天就能摆平!

可是,韩信在极短时间内破齐,并大破龙且!

如此,占据齐地的韩信,随时可以直接进攻彭城。

汉军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形势瞬间逆转!

这意味着:刘邦的外线战略已经实现,项羽独攻中路的战略彻底破产!

“非战之罪”

最让人郁闷的是:项羽是在屡战屡胜中,一步一步走到失败地步的。

彭城之战后,项羽的每一次胜利,换来的都是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前204年12月,项羽终于击败了英布,平定了九江。

换来的局势是:韩信已经平定了魏、赵、代、燕。

前203年10月,项羽仅仅10几天就击破了彭越,安定了梁地。

换来的局势是:西面,曹咎战死,刘邦收复成皋;东面,韩信攻破齐地!

前203年11月,项羽再次压制刘邦于广武。

换来的局势是:龙且战死,20万大军灰飞烟灭!

也许,在项羽看来,赢得战争,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断赢得战役。

项羽努力奋斗,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战役胜利。

可是···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

当龙且死后,自己陷入危急时,对项羽来说,“非战之罪”,是最大的无助。

因为这告诉项羽:他和对手不在一个维度上。你再打胜仗也没用!

失败的尝试

嚣张一世的项羽,第一次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他派武涉去找了韩信,希望韩信能投楚!

这一步棋,总算是回到了点子上!

当时,韩信,就是胜负的关键。

今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说客说得也在理:刘邦是什么样的人?项羽今天死,你韩信下一个死!

可是,韩信拒绝了。

项羽失去了最后的希望,走向覆灭。

攻势综合症:龙且之殇

项羽手下大将有一个特点:面对汉军时的发挥,令人匪夷所思!

曹咎率军留守成皋,项羽给的指示非常明确:坚守不出,15天以内我就回来。

可是,曹咎身为大将,却忍不住谩骂,直接带军出击,结果全军覆没!

龙且率军打击韩信。有人指出:楚国大军来到,只要坚守,齐国地方自然反对韩信,韩信就得不到粮食,自然失败!

可是,龙且居然认为:“吾平时素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

龙且的话,道出了楚军将领屡次发挥失常的原因,也道出了项羽集团失败的原因。

“韩信易与”吗?此时的韩信已经通过连续胜利证明了自己不好对付;

不战而降就无功吗?难道不战而胜不是唯一目的吗?

项羽的楚军,是一支奇迹之军。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他们不断创造奇迹。

可是,奇迹上瘾,就成了毒素。

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项羽的胜利剧情如出一辙:形势不利——奋勇一击——成功翻盘。

即或到了垓下失败,项羽生命走到尽头时,他依然以一波猛攻,骄傲地询问手下:我怎么样?

显然,不怕困难、藐视对手、一往无前地进攻,已成了项羽集团的“企业文化”。

曹咎、龙且,这些项羽身边最信赖的人,之所以能得到项羽的重用,应当也是极为符合楚军的“企业文化”:所向无前!

所向无前,是好习惯,可是,如果没来由地轻视对手、罔顾形势,一往无前,就成了莽撞!

曹咎、龙且、项羽,皆以此而死!

龙且,是项羽集团最重要的将领、重兵集团的司令,也是项羽集团战略思想最重要的执行者、企业文化最坚定的信仰者。

龙且死去,不仅代表着项羽失去了大将和二十万大军,也代表着楚汉之争的局势瞬间被逆转,项羽陷入刘邦集团的包围。

当然,更重要的是,龙且之死,也代表着项羽集团战略思想、企业文化的彻底失败!

如此,项王何得不恐?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英布是项羽的贴心小棉袄,打仗打头阵,巨鹿之战当先锋;脏活全是他,坑降卒杀怀王。

但是,小棉袄还是衣服,啥时候想脱就脱,没有就光着膀子穿大衣,总不至于没有就冻死。

但是,龙且就不一样了,他是项羽的真手足。

首先,感情到位才能彼此信任,这是忠诚的另一个底层逻辑

为人谋事而尽忠,员工为老板谋事是为了工资;合伙人为公司谋事是为了分红;谋臣为主公谋天下是为了富贵。但这都是利益忠诚,没了利益也就没了忠诚,甚至还能反目成仇。

所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却有永远的利益。

但是,人是讲感情、讲对错、将伦理的,所以除了利益忠诚,真得有感情忠诚。龙且对项羽就是感情忠诚。

两个人都是硬汉,还是发小,小时候一起玩、长大了一起造反,而且龙且早把自己的人设定位成了项羽的小弟。

对于这样的人,项羽必须的留在身边,就是能封出去当王,在乱世的时候也得考虑一下。因为主公身边必须得有使着顺手的兄弟。

所以,打九江,龙且带着十万大军就去了;打齐国,龙且带着20万大军就去了。独自领军,这非常危险,要是他带着兵造反了,咋办?能力不重要,龙且有忠诚、项羽有信任,这是最重要的。

英布很能干,看上去也很听话,但项羽从不敢分给他一支军队,让他出去独挡一面。挡不挡得住没关系,重要的是英布这小子会不会拥兵造反。

其次,龙且真得很能干,潍水之战不能说明他无能

龙且肯定比英布能打。项羽在荥阳干刘邦,英布却在九江国造反了。于是,项羽赶紧让龙且带着十万大军去收拾英布。

龙且一到就把英布打得落花流水,要兵没兵、要地没地,然后灰头头脸地跑去投靠刘邦。所以,战力上说龙且一点儿都不比英布差。

能带十万人的将军,并不是有多勇猛,一个打十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有组织十万人作战的能力。这种指挥才能太重要了,整个楚汉争霸期间也没几个人有这本事。所以才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种将军真得很难求。

潍水之战,之所以失败,不是龙且太无能,而是韩信太厉害。阴谋诡计、战场使诈,韩信是秦末第一人。而且这种手段专克以兵形势为主的楚国军团。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龙且太骄傲,他从骨子里就没把韩信当棵葱,但是韩信不仅是葱而且是棵山东大葱。另一个是急于求胜,就是想赶紧打完山东之战后,再带着兵返回中原战场,楚国集团不能分兵太久。

第三,龙且全军覆没,楚霸王确实感受到了恐惧

原因是项羽将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没有形胜之资的西楚国,扛不住两线作战。

项羽一直在进攻。成皋荥阳不是西楚之地,他是越国千里追过去、打刘邦的。齐地也不是西楚之国,龙且也是追过去、跟韩信较量的。

为什么?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兵形势为主要作战特色的楚军,就是善于进攻,就是要追着敌人打,防守不是他们专长。

另外,西楚之地根本就没法防守,除了背后的大海,处处受敌。所以,楚霸王必须把西楚集团打造成一个刺猬,就是四面出击、打服四面。

但是,龙且战败直接产生了三大影响:

一是有生力量被报销,项羽已经无法组织四面出击了,因为兵不够了。

二是没了独自领兵且绝对信任的将领了,即便有兵,谁能带着去跟天下诸侯较量。西楚集团就剩下项羽这个大将了,至于钟离眜可能有能力但项羽信不过,而信得过的项氏子弟又真心没啥本事。

三是西楚门户大开,韩信的齐国军团可以直接南下扫荡整个西楚,而且后来韩信就是这么做的,垓下战前,西楚已经不再姓项,被灌婴的骑兵军团来回扫荡。

所以,征战八年、从无败绩的项羽真心感觉到了恐惧。于是,赶紧答应鸿沟议和,赶紧回兵西楚,晚了就会被人端了根据地。

所以,早被项羽打怕的刘邦,才敢那么嚣张,鸿沟议和笔墨未干,就带着兵追过来、打项羽。

至于项羽是不是知道了自己离灭亡不远了,那倒未必。因为有至少三个变数:

一个是韩信,韩信不要说投降项羽就是再在齐国多磨蹭一年,项羽迂回获得极大的回旋。而且韩信敢磨蹭,立即就会失信刘邦,所以肯定也就得天下三分了。

另一个是成皋荥阳战场出现变数,刘邦不再学乌龟,出来野战,然后被项羽一战报销,那也可以了。

再一个是英布和彭越这两个变数,英布打不进九江国,彭越趴在梁地起不来,也可以。但是这些变数都没有出现。原因就是项羽军事太厉害,厉害到没朋友,而政治上搞联合,动手又太晚、手腕也不硬。


减水书生


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对项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难得的是他还是项羽身边少有的忠臣。今天笔者围绕龙且战死的潍水之战来为读者解释一下为什么龙且战死会让项羽如此沮丧。

先介绍一下龙且,龙且在楚国的地位很高,被誉为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合称为楚军五大将,和曹咎、周殷一样是楚军的大司马,共同节制楚国的军队。

而且龙且自幼和项羽一起长大,从项梁起义就一直跟在项羽身边,可以说是项羽最信任的人。龙且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觑,英布背楚投汉的时候,就是龙且带兵击溃了同为楚军五大将的英布。<strong>

提到潍水之战,我们通常会称它为楚汉之争的转折点。在潍水之战以前的局面是楚强汉弱,直到潍水之战,刘邦的老婆吕雉和父亲刘太公还在项羽手里押着呢!到了潍水之战后,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就发生了变化,刘邦的优势就逐渐开始显现。

首先,我们要知道龙且去潍水去做什么?当时韩信攻打的是齐国,项羽和齐国是盟友,接到齐国的求救之后,项羽就派龙且带二十万大军去救援齐国。当时刘邦和项羽正在荥阳打的热火朝天,这时分兵去救援齐国足以看出齐国在项羽心中的分量。站在项羽的角度,齐国是他的最后一个盟友了,如果齐国战败,齐国的大片土地和人口、资源可就全都落入了刘邦手中。龙且战败被杀后,这些都成为了现实。<strong>

其实在潍水之战的过程中,龙且是有可能取胜的。龙且刚到潍水,手下的谋士就建议龙且说,我们应该以逸待劳坚守阵地,然后让齐王派人带着信物去策反汉军中的齐人。因为汉军远道而来,再遇到后方齐人的不断袭扰,粮草供应必然出现问题,这样就可以大破汉军。但是龙且非常骄傲,希望用正当实力打赢韩信来证明自己,最后却被韩信用计打败了。

我们再来从战略层面看一看这次的潍水之战,在项羽大举进攻荥阳的时候,韩信提出了历史上非常典型的迂回战略。韩信建议刘邦凭借有利的地形在荥阳和项羽周旋,自己带兵东进,消灭赵、代、燕、齐等割据势力。再从齐国南下,进攻项羽的后方,从而完成战略迂回。潍水之战后,韩信的目的基本达到了。这种战略上的失败才是项羽真正感到害怕的地方,项羽甚至一度希望向刘邦求和。

综上所述,正是因为此战影响甚大,虽然不在正面战场,但还是被看做楚汉争霸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同时作为项羽手下第一大将的龙且也在这一战中陨落,这使项羽大受打击。从此项羽的后花园不再安全,项羽的粮食供应基地淮河南北直接暴露在韩信的兵锋之下,就连都城彭城也无险可守,直接暴露在汉军的攻击之下。<strong>


邓海春


龙且是项羽手下的一员悍将,是当时著名的万人敌,与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四人合称西楚五虎将。龙且率二十万楚军北上援齐击韩信,结果被韩信水淹大军,趁他们半渡而击,楚军折损大半,龙且被汉军当场格杀。龙且一死,项羽十分震恐,深知败亡不远矣,其原因有三:其一、龙且战死后,韩信取得齐地,三分天下汉已有二,西楚整体实力弱于汉了;其二、龙且一员虎将战死,项羽折损了一条臂膀;其三、二十万精兵作了鸟售散,西楚兵力空虚了。

项羽手下有五员虎将,皆有万夫不挡之勇,其中龙且、季布、钟离昧是项氏家将,忠诚不用怀疑;英布是骊山刑徒军,勇力过人却最终背叛了项羽;虞子期是项羽小舅子,忠诚亦不用怀疑。五虎将之首是龙且,此人智勇双全,兵法卓著,可以独挡一面,也算是当世名将,曾经击败了英布叛贼。项羽攻击刘邦的时候,唯有龙且领兵在外单独作战,韩信攻掠齐地,也是龙且领兵救援齐国。能力超群又忠诚无比,因此龙且是西楚国的一大支柱,损失了他意味着西楚军事力量损失一小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况大将与精兵都折损了,这岂能不让项羽胆战心惊。

龙且战死齐地,韩信收复齐鲁大地全境,且有分兵北击燕地,南掠楚地之势。当时秦国、韩国、魏国、赵国、齐国五国的领土已属于汉国了,西楚已经势单力薄了。韩信攻掠诸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其声势有超过项羽之实,龙且的大军被韩信的一支弱旅击败,这意味着韩信完全有实力与项羽一战,且战胜的可能性极大。项羽后来派人诱降齐王韩信,说三分天下,刘邦、项羽、韩信各得其一,但是韩信拒绝了项羽的这一要求,他忠于汉王刘邦,誓灭项羽。

西楚国兵力强盛之时有四十万之众,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此消彼长,楚国兵力空虚,盟友皆叛,楚国实力已经弱于汉国了。龙且亲统二十万楚军北上援齐,就是想一举击溃韩信,然后收复齐赵之地,结果韩信利用潍河之水击败龙且,不仅如此还擒杀龙且,招降楚军。龙且的失败代表了楚国一半的军力损失,楚国败亡之势已经不可逆转。垓下之战时,项羽的楚军仅十万之众,而刘邦的联军却有四十万之众,楚军作为一支疲师残兵,再无法谱写巨鹿之战的辉煌!


大秦铁鹰剑士


龙且是项羽的得力五大将之一,在项羽征战天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龙且死了之后也导致了楚军丢失了20万的兵力,再加上龙且是项羽身边的一员猛将,龙且死了之后导致军心异常不安,军心不稳,打仗就是很难打赢,再加上项羽丢失了二十万的大军,此时的项羽他只有十万,而刘邦他却有五十万,十万对五十万,就算你再厉害,你也不可能打得过,所以看到龙且死了之后,并且20万军队也随之被俘。




龙且就是项羽的左膀右臂,帮助项羽出谋划策,所以当龙且死之后,项羽就知道自己可能离败亡的日子不远了,没有了谋士,就没有了利剑。龙且是项羽的得力五大将之一,在项羽征战天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对项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项羽失去了龙且,就如同断掉了一根臂膀,心态自然就崩了。

我想此刻的项羽已经知道自己不可能再能与刘邦对峙下去。所以这些导致了后面军中传出龙且战败被杀的事情,项羽听完之后直接心头一震,知道自己完了,其实相比较龙且对于项羽来说并不是说他个人对项羽多重要,而是说龙且他对于整个楚君是很重要的,打仗最忌讳的就是军心不稳,而龙且的死讯正是给予楚君当头一棒导致最后一点的信念也彻底崩溃,原本兵力上的悬殊并不是特别的大。

所以大家才会认为,项羽和刘邦有一搏之力,可是,紧接着,龙且被杀,二十万的楚军被俘,项羽他失去左膀右臂不谈,他的主力部队也随之丢失,这也导致了它自己知道,自己最后与刘邦抗衡的那点资本也彻底没有了,因为他知道螳臂当车是没有用的。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认为,龙且被杀导致的军心不稳,再加上龙且和项羽本身之间的感情也很好,并且是项羽的五猛将之一,所以对项羽的打击肯定是很大,但是我想更直接的就是龙且被杀之后丢失了内20万的楚军吧,因为那才是项羽,遇到自己真正彻底无力回天的原因。


龙且就是项羽的左膀右臂,帮助项羽出谋划策,所以当龙且死之后,项羽就知道自己可能离败亡的日子不远了,没有了谋士,就没有了利剑。龙且是项羽的得力五大将之一,在项羽征战天下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对项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项羽失去了龙且,就如同断掉了一根臂膀,心态自然就崩了。


独秀文苑


龙且是项羽手下大将,他与曹咎、周殷都是楚国大司马,各分掌楚军部分的军权。

刘邦谋士王平曾说过:“忠于项羽的人只有范增、龙且、周殷等几个人而已,其他人都是可以被拉拢的。”这也可以看出龙且忠于项羽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加上龙且勇猛,所以项羽也是十分看重龙且。

在公元前205年,也是彭城大战(此战项羽以少胜多打败刘邦,也是刘邦起兵以来最大惨败)后,项羽更是将手头的楼烦骑兵悉数交给龙且统帅。这个楼烦骑兵可以说是当时的特种部队了,项羽彭城之战以三万精兵千里突袭,最终速战速决大败刘邦五十六万诸侯联军,这三万精兵有不少大概率就是楼烦骑兵了。在《史记·灌婴列传》也记载,楚骑来众!可以知道项羽当时来的是为骑兵。能够让项羽托付给自己手下最剽悍的部队,这足以见项羽对龙且的看重程度!

公元前204年,龙且统兵十万攻打叛楚的九江国英布,最终打的英布大败,英布逃亡到刘邦那。龙且独自打的英布大败,这也可以得知龙且的能力是多么强悍。

公元203年,项羽得知韩信已攻下齐、赵,马上要对楚用兵,于是令龙且率军二十万应战韩信。

这场战役是二把手之间较量,龙且是项羽最看重的大将,而韩信则是刘邦最得力的助手,两军对阵于潍水,不过此战龙且被韩信打的大败,就连自己也是被韩信部将灌婴的手下丁义给斩首。

龙且会败,还是败在自己过于轻敌与急躁了。当时韩信派人做好沙袋,将其堵住潍河的上流。随后率部分兵马涉水攻打龙且,之后韩信假装败退,骗龙且过将来追。龙且以为韩信怕了,果然追过来,于是韩信立即命人决开堵塞潍河的沙袋,河水冲了过来,而龙且的军队还没有完全渡过去,楚军大乱。于是韩信乘机出击,打的龙且完败,龙且身死!

龙且是项羽最器重的将领之一,他死了,项羽又少了一名独当一面的大将,也见识了韩信是多么强,项羽如何不后怕!

而龙且大败,更让项羽的二十万大军全部损耗殆尽,其中楼烦精兵也估计是所剩无几,如此巨大的损失,项羽如何能不惧怕!

当初项羽不亲自去对抗韩信,而是自要龙且去,就是因为他自己要对抗刘邦,还有反叛的彭越。龙且兵败,不仅没有达到阻止韩信的目的,而且还让韩信声势大增,而之前被龙且打败英布也是乘机恢复了过来。龙且身死,导致项羽最终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这让项羽如何能不畏惧!

龙且身死导致了项羽慢慢处于下风,最终确实是逐渐走向了灭亡。


野史共享


说起龙且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动画片秦时明月中那个帅气英武的少年英雄形象,当然历史上的龙且也是英武过人的猛将,龙且和项羽是发小,情若亲兄弟,龙且的战死,确实标志着西楚丧钟的吹响。

龙且其人

龙且,龙氏,名苴,西楚霸王项羽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龙且打小就跟随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参加项梁起义,联合田荣大破秦军于东阿。在九江王英布背楚归汉之时,龙且率军十万大破之,联合曹咎、周殷同为大司马。在听闻韩信平定河北、吞赵灭齐之后,龙且奉命率兵攻打齐地。公元前203年,参加潍水之战,陷入韩信水淹围城之计,力战汉军诸将,终为汉军骑将丁复所杀。

龙且是项羽账下猛将,和英布、钟离眛和季布号称项羽“四大猛将”,后来英布叛楚归汉,龙且率部队讨伐英布,在淮南附近打得不可一世的英布丢盔卸甲,最终英布率残部狼狈地逃回了刘邦的大本营,这一战,龙且声名远播,从这里应该可以看出龙且的勇猛是胜过英布的,而英布明显比钟离眛和季布厉害,所以龙且是项羽账下第一猛将这个说法也是有依据的,龙且作战的方式和项羽有点像,但是同样和项羽一样勇猛有余而智略不足,所以最后遇见“兵仙”韩信,就只能落一个兵败身死的下场了。

潍水之战龙且战死

龙且是在潍水之战战死的,潍水之战前项羽的西楚实质上已经是危机四伏了,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的大将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在这种情况下项羽派遣龙且率兵20万出击讨伐韩信,同年十一月,龙且与韩信在潍水对阵,史称潍水之战。

龙且骄傲轻敌,自持有二十万大军,没有把韩信放在眼里,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到了第二天两军对阵,韩信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于是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这时韩信挥军猛烈截杀,龙且被灌婴手下丁复斩首。

龙且之死的严重后果

得知龙且阵亡的项羽大为伤感,同时也很惊恐,因为龙且之死的后果极其严重。

龙且死后,项羽的惊恐肯定大于伤感,因为龙且带去了西楚一半以上的兵力,潍水之战西楚二十万人马全军覆灭,这是项羽仅余的一只有生力量,潍水之战之后,韩信继续扩大战果率大军直捣城阳,将齐王田广、齐相田光生擒在手,而刘邦的大将曹参和灌婴也四面出击,曹参挺进胶东,击溃齐国大将田既;灌婴进军嬴下,斩杀齐国名将田横。

龙且死后,刘邦联合反项羽势力实现了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可以说潍水之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势。项羽失败已不可逆转,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汉军则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的时刻。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距离龙且战死不过一年,项羽在垓下也陷入了重围,在乌江自刎,西楚霸王壮烈的一生谢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