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李德全是康熙皇帝的贴身太监,雍正皇帝继位以后,为何继续重用?

历史茶坊


《雍正王朝》之中,李德全的表现完全可以用“人精”来形容。


对于帝王,他忠心耿耿,伺候得体;对于皇子,他言行有度,互不得罪;对于大臣,他又是礼让谦逊,毫无傲气。也正是因为他能够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懂得宫廷之中的生存之道,于是李德全不仅深得康熙皇帝的厚爱,就连在后来登基的雍正皇帝,对其也是极度的信任与倚重,一直将其留在身边,对其全然没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歧视与打压。

而实际上,雍正之所以在康熙去世后,依旧重用康熙的近侍,除了李德全的能力与表现外,这其中也包含着雍正对于皇位来源“合法性”的看重,同时这也是雍正的怀柔之道的又一种体现。


雍正登基后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安排,都是以维系政权的顺利过渡为首要目标。

“毙鹰事件”之后,康熙的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而外部的局势又是暗流涌动,随时就有可能发生巨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为了能够让自己心仪的接班人——雍正,能够顺利的继承皇位,同时也要确保政权交接后朝局的稳定,康熙此时的一系列做法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首先,他主动罢免了雍正、八阿哥胤禩以及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马齐的职务。

罢免雍正是为了混淆视听,进而继续隐藏康熙内心的真实想法,继续对外保有继位人的秘密。而罢免八阿哥胤禩则是限制其影响力的发挥,对其进行限制和牵制。

至于同时罢免两位上书房大臣,即张廷玉和马齐,这是康熙用将二人“隔离”的方式,避免其参与到皇子间最后的争斗之中,进而引火上身,毕竟,这个时候的康熙非常需要这二人能够在雍正登基后,辅佐雍正,特别是在其登基之初的时候,通过其威信与声望,帮助雍正尽快的实现政权过渡。

其次,康熙恩威并施的拿下了隆科多。

此时的九门提督隆科多,掌管着整个京城的防务,拥有着九门内数量最多且战力最强的军事力量,同时还掌握着皇宫内外上至王公贵胄,下至文武百官的安危。

而康熙将隆科多稳住,使其不导向八阿哥胤禩等人,可以说为此后雍正能够登上皇位,创造了先决条件。

再次,康熙将十三阿哥胤祥的问题留给了雍正自己来解决。


康熙不将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稳定局势,无疑也是为了继续保留皇位传承悬念,进而对雍正加以保护。与此同时,康熙也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与提升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本就非常紧密的关系。

试想下,雍正通过努力,将已经被圈禁十年的胤祥放出来,胤祥必然是会对雍正更加的感恩戴德;而胤祥如果能够对雍正的登基有所帮助,那么雍正也将会对胤祥充满感恩。如此一来,两人之间也必然会更加的相互信任,不仅能让雍正获得强有力的支持,还能保全十三阿哥胤祥,也算是康熙对胤祥有所交代了。

最后,康熙为雍正留下了遗言。

“记住朕的话,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这是康熙对于雍正的期望,同时也是对于雍正的一种“请求”与托付。

最终,康熙生前一系列的举措发挥了应用的作用,而雍正也顺利登上了皇位。

登基后的雍正立马任命了四位总理大臣,即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以及上书房的三位大臣,即张廷玉、马齐、隆科多。

这样的权力核心机构关键岗位的人事安排,除了是雍正希望借助这几人的能力与实力,保证各项政务顺利开展外,还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八阿哥胤禩,“八爷党”的核心与领袖,是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最为重要的竞争者,因而他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雍正曾经的政敌们的代表。登基后的雍正不仅“不计前嫌”,没有对“八爷党”的一众皇子立马进行清算,同时还选择了一定程度的包容与忍让,甚至还将胤禩任命为“总理王大臣”,主持朝中事务。而这既是雍正对其的拉拢,也是雍正希望通过善待胤禩,展现自己的胸怀与人君气度的重要表现。

十三阿哥胤祥,毫无疑问是雍正最为坚定的支持者,其在“九子夺嫡”期间,自始至终都站在了雍正一边,并且胤祥还是扶保雍正顺利登基的重要功臣,因此,他代表的是雍正曾经的以及以后“投奔而来”的雍正“自己人”。当然,这也是雍正安抚旧部与自己死党的重要的方式,从而打消这些人“兔死狗烹”的疑虑。与此同时,借由胤祥的军旅出身的背景,可以很好的对军队,特别是京畿附近的军事力量进行管控。

上书房的三位大臣中,张廷玉代表着的是朝堂上的汉族官员,马齐身为“满洲首席大学士”,是满洲官员的代表,至于隆科多,作为康熙的表兄弟,雍正的舅舅,自然而然就是王公外戚的代表。雍正对这三人的重用,即尊重了康熙临终前的决议与安排,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朝堂上的官员施加影响力,重新凝聚朝廷的向心力,进而确保政权交接的顺利过渡。

而也正是这样的一整套的人事任命安排,雍正不仅快速的实现了皇权的稳固,同时也使得朝堂上的政务能够继续稳定开展,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康熙作为杰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同时还有雍正已经逐渐展现出的高超政治手腕。


继续重用李德全,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外在意义。

从李德全自身的角度来说,他能够取得康熙和雍正两代的帝王的信任与重用,靠的并不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毕竟,这两位都不是这样的主。而李德全之所以能纵横两朝后宫,还是由于他优异的表现,得到了两位帝王的赏识与青睐。

一来,李德全是绝对的“专业”。


这里的“专业”就是指近侍的“专业”,不管是康熙头疼,还是雍正脑热,李德全不仅懂得第一时间上来缓解,并且不为帝王所厌烦,这都说明他的功力是恰到了好处,让人觉得舒适。

这样的“专业”,也是李德全的立身之本与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二来,就是李德全简直堪称又一个“人精”般的存在。

之所以如此评价于他,还是因为李德全在拿捏人际关系上,非常的到位,并且特别善于揣测帝王的心术和想法,摆正自己的位置。简单来说,就是李德全懂得与什么样的人疏远,也懂得与什么样的人亲近,更懂得“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拜什么佛念什么经”的道理。

于是,他看似与所有人都保持了非常和谐的关系,没有遭到弹劾与抵制,但是却与所有人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没有说与谁有着过分紧密的交流,这样也使得康雍两代帝王能够对其信任与放心。

而雍正信任并且重用李德全,不仅仅是因为李德全有着“专业”的能力以及“人精”般的表现,毕竟在他府上,他也曾有着自己的信任的总管与贴身太监高毋庸,按照“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传统观点,朝廷上的官员都会因为改朝换代而发生人员的更迭,更不用说贴身伺候、朝夕相处的太监了。

雍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德全也有着他的代表性,重用李德全,同样能起到非常好舆论效果。

一方面,重用李德全无疑是雍正“遵照即位”的体现,这也是雍正皇位来源“合法性”的重要体现。

众所周知,李德全对于康熙是忠心耿耿,而康熙对于李德全也是极度的信任,因而作为康熙的贴身太监,康熙临终前的一系列安排,李德全是最为清楚的甚至还亲自参与了的,因此李德全不可能不清楚康熙内心的想法以及传位的安排。而更为重要的,由于李德全的特殊身份,在外界的普遍看来,李德全无疑也是重要的知情者。

于是,雍正继续对李德全委以重用,还将其安排自己的身边,颇有一张“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味道。这样一来,雍正算是充分表明了其自身是通过正常登基的方式,登上了皇位,而不是依靠其他的方式和手段,进而可以做到内心坦荡,不会因为面对李德全而对康熙有所愧疚,也不担心李德全等的“报复”。

所以,这是雍正向外证明自己皇位“合法性”的一项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雍正让李德全继续担任大内总管以及自己的贴身太监,无疑也是在借助李德全昭显自己的人君气度。

前文中也说到了,雍正有自己的府上的总管太监,按照常理,雍正登基之后,高毋庸应该如同“公鸡变凤凰”般的进入大内,被委以重用。可是,雍正依然选择了康熙最为信任的李德全做大内总管,同时还将其继续留在自己的身边,如康熙一样,让其成为自己的近侍。

其实,当雍正登基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对自己的前景表示堪忧,不仅仅是内廷的近侍,还包括了朝堂上的朝臣,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官员们与雍正的离心离德。

然而,此时的雍正对于朝堂上的旧官,是非常看重的。毕竟,在整个“九子夺嫡”期间,雍正一直以来就是以“孤臣”自居,并没有如八阿哥胤禩那样拓展自己的势力,以致于雍正登基之后,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尧、李卫、田文镜,以及康熙为其留下的张廷玉、马齐、隆科多等人外,雍正并没有坚定的外部支持势力。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再与外臣不能保持和谐,那么许多政务将没有办法正常开展。

于是,雍正表面上是继续重用李德全,这位康熙皇帝曾经最为信任与器重的总管太监,实际上却是在向朝臣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不会因为朝代的更迭与帝王的更替而对官员们进行轮换,也不会随意的改变朝堂上的先有格局,以此来让所有人放心和安心。

而对于官员们来说,雍正身为一介帝王,连前朝皇帝的近侍都能容忍和重新重用,更不用说他们这样的朝堂官员了,因此,他们也会带着感恩戴德的心态,更好的为雍正效力。

就这样,雍正用重用李德全这一招,不仅证明其皇位继承是名正言顺的,同时也借由李德全的存留,昭显了其宽宏的心胸与博大的胸怀,籍此实现尽可能的延揽人心,标榜怀柔之道。特别是雍正在争取到众多在“九子夺嫡”期间保持中立,或者是处于“八爷党”集团边缘层面的官员的拥戴的同时,实际上,这也是在对其反对势力进行打压与分化,无形中稳固了政权统治的根基,可谓是一举两得。


雍亲王府




首先,我们看两个剧情,分析一下李德全的水平。在康熙皇帝在位的后期,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复杂局面。究竟谁能继承皇位,连佟国维、张廷玉这样的重臣也说不好。至于李德全这个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更是如履薄冰。对于李德全来说,如果自己想活的长久,就不能介入这场纷争,做一个干净的局外人。老大胤禔领着几个官员觐见康熙皇帝,这几个官员都是花钱买的,卖官鬻爵的正是太子胤礽。得到消息的胤礽急急忙忙的赶来,见到李德全以后,立刻问道:“李公公,这几个官员有没有说什么混账话?”李德全的回答非常干脆:“奴才当时在殿外,什么都没有听见。”



其实,李德全就站在康熙皇帝的身后,自然听得一清二楚。李德全为何没有告诉太子呢?认真的说,李德全对皇子们的内斗非常清楚,他不愿意得罪任何人,包括老四胤禛,李德全也是毕恭毕敬,但不多说一个字。在热河狩猎期间,由于太子胤礽先后干出了卖官鬻爵、收钱判错案等一系列事件,康熙皇帝非常的郁闷。康熙皇帝如何排解烦恼呢?开始不停的翻后妃牌子,也就是让后妃们侍寝。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是60岁的老人了,连续几天翻牌子,李德全担心皇帝的身子骨承受不了。在康熙皇帝连续第6天翻牌子的时候,李德全跪在地上苦谏,劝皇帝保重身体。



我们先不说这是真心还是假意,但从皇帝看来,李德全对自己忠心耿耿,而且懂得自己什么时候能说话、什么时候不能说话。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太子胤礽,还是阴险狡诈的老八胤祀,都没有从李德全的嘴里探听出任何消息。甚至在康熙皇帝病危的时候,李德全也没有倒向任何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李德全明白,自己服务的对象就是皇帝。雍亲王胤禛非常精明,也看透了李德全的处世之道。这样的人虽然不是自己的心腹,但也不会背叛自己。



雍亲王成为雍正皇帝以后,身边的贴身太监还是李德全。 众所周知,雍亲王府的大总管是高无庸。雍亲王成为皇帝以后,大总管高无庸的地位自然要水涨船高,接替李德全成为皇宫的大总管。但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在雍亲王登基之后,大总管高无庸失踪了。按照第一谋士邬思道的推测:“那些替皇上干秘密任务的人,肯定都消失了。”高无庸就是这样的人,在雍正皇帝上台的时候,高无庸从此消失。



李德全服侍了康熙皇帝以后,继续服侍雍正皇帝。不得不说,李德全非常长寿,在雍正皇帝驾崩的时候,李德全仍然是大总管。关于李德全的结果,雍正王朝中没有交代,不知乾隆皇帝是否会继续使用。 从李德全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为人处世的道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轻易加入任何集团。例如李德全加入太子或者老八集团,按照康熙皇帝的性格,李德全肯定早就被除掉了。



第二,懂得判断局势。李德全直到自己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作为康熙皇帝的贴身太监,李德全肯定知道一些机密,但他从来没有说过。第三,保持一个忠心耿耿的态度、积极工作。只有保持这样的态度,即使不是皇帝的心腹,皇帝也不会亏待自己。在这方面,大内侍卫首领图里琛和李德全非常相似。当然,图里琛比李德全还高出一个段位。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雍正帝继续使用李德全,包含着满满的套路,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在《雍正王朝》中,个个都是老泥鳅,越老越滑,而李德全显然也是其中一员。作为康熙帝、雍正帝身边的跟班,他知道众多秘密,且能得以善终,究竟凭借的是什么?

一、

看过《雍正王朝》的人到后期会有一个疑惑,作为老四胤禛府邸的大太监高毋庸,为什么后期没有再出现呢?而一直跟在康熙帝身边的大太监李德全,为什么还能继续跟着雍正帝,甚至再传给乾隆帝?

先说高毋庸吧,实际上在邬思道离开京城的时候,就跟老十三胤祥讲了,让他关注一下雍亲王府做秘密事情的人,这其中就包括高毋庸。

高毋庸脏活干过不少,看过杨角风文章的人想必也看过《大明王朝1566》,两者基本相通的。每个成大事者身边往往有一群干脏活的人,严嵩如此,皇上同样如此,这些人关键时刻是可以丢掉的。

高毋庸很不幸,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我们都知道坎儿是老四胤禛杀的,但是动手者是高毋庸。始作俑者可以说是老八胤禩,也可以说是邬思道,不然他也不会说“杀坎儿者,邬思道也”?

其实坎儿的死仅仅是冰山一角,老四胤禛夺取皇位的过程中,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路上。等到大事已成,成为了皇帝,再行的均是光明正大之事,这些肮脏的人,必然也就不会留了。

万一真有人追问起来,雍正帝完全可以推得一干二净,朕不清楚啊,都是高毋庸这个恶奴瞒着朕做的……

最近京城上演的大戏《大G进宫》,也同样可以看出来的。

所以,高毋庸在康熙帝葬礼之后,就没有再出现了,究竟去了哪里,剧中没说,想必是永远不会出现了。

二、

再说李德全,李德全是康熙帝最信赖的大太监,当然这是一个虚拟人物,历史上康熙帝宠信的大太监是梁九公和魏珠,《永宪录》中记载:

“先朝总管太监梁九公自缢于景山。九公幼侍圣祖,与魏珠俱加信用。”

梁九公是死于雍正元年,原因还是因为众臣多结交此人,知道太多秘密,被拘在景山。魏珠则活到了乾隆帝时期,他在康熙帝定了遗诏之后,告知了老四胤禛,因为有功被雍正帝赏赐了一座北海团城,实际上也是被圈禁起来了。

真正陪在雍正帝身边的大太监,实际上是苏培盛,且是雍正帝从府邸带进宫的,一直到死都是总管太监:

“雍正藩邸近侍,深得宠信,破例获赏当铺。甚至于庄亲王、弘历、弘昼等人前颇为不敬,为雍正帝所斥。”

史书中记载的雍正帝的安排,大体是符合人性的,但在《雍正王朝》剧中,这里就全打乱了。反而是府邸太监高毋庸消失,大太监李德全继续当差,成了雍正帝身边的心腹。

跟在康熙帝身边这么多年的李德全,想必众位大臣,或者众位皇子均想从他嘴中套出点话来。必然是知道众多秘密,那么雍正帝为什么还要选用他当大总管呢?

三、

首先第一点,李德全其实是雍正帝的老师,他在一直教雍正帝怎么做皇上。

这些都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雍正帝也确实需要这么一个有经验,且替皇上着想的人时刻提醒,举个例子:

康熙帝在热河狩猎时,点名要翻牌子,李德全马上劝康熙帝不要翻牌子了:

“皇上,您已经连续六天了,今儿晚上您不能再翻牌子了!”

知道他为什么不顾皇上发怒也要拦着吗?其实很简单,康熙帝身边的盘子里装着十个牌子,有三个上面写的字一模一样,估计是来大姨妈了,不能翻。剩下了七个,其中一个就是郑春华,而郑春华跟太子胤礽讲皇上已经一年没翻她牌子了,再结合康熙帝已经连续翻了六天了,这一天翻郑春华的概率极大。

后来康熙帝去鹿园的时候,什么德楞泰啊,图里琛啊,都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他们当然得知道啊,别忘了他们是干嘛的?

大内侍卫管代,是提前就要查好皇上会经过的地方的,这么多眼线,他们必然知道太子跟郑春华的事。这才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能未卜先知,一个装撒尿,一个装糊涂。

而李德全,也不是傻子,必然也听到了汇报,这才是他极力阻止康熙帝翻牌子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康熙帝如果听从李德全的建议,或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也就不会左右为难,不敢进一步揭穿,更不会下不了台了。

同样的,雍正朝,因为众臣弹劾田文镜,雍正帝一怒之下就撕毁了奏折,李德全连忙下跪阻拦:

“咱大清的皇帝是不能撕臣下的折子的,皇上,这是祖训!”

虽然后来又沾上了,但是朝堂之上,众臣确实发现了这个端倪,如果不是李德全极力阻拦,后果可想而知。

四、

其次,李德全聪明绝顶,懂得如何明哲保身,不参与乱七八糟的事。

李德全跟在康熙帝身边这么多年,经验足够老道,也会察言观色,说话不失分寸,恰到好处。态度不偏不倚,且守口如瓶,旁人别想从他嘴中套出一句话来:

比如康熙朝太子胤礽卖官,被大阿哥举报了,太子急忙去见康熙帝,在门口遇见李德全,忙问他是什么事,李德全怎么回答的?

“当时奴才不在殿里!”

这其实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意思就是告诉太子,我什么都不知道,你自己去问吧!

当然,他这种明哲保身,也是分人的,毕竟跟在皇上身边久了,皇上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他心里还是清楚的。

比如弘时、弘昼、弘历进宫拜见雍正帝,不同的人,他对待的方式也不同:

弘昼也会做事,没事给李德全塞点银票,往往也能得到善意的提醒:

“五爷,今儿你得小心着,皇上心情不好。”

对待弘时就没那么客气了,当然弘时也是不够尊重李德全,要知道“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是皇上门前的大总管。对于一些宫里的潜规则,自己知道就行了,而弘时非要说出来:

“我知道了,跪等就跪等,我问一下,这块砖别是磕不响头的?”

李德全本想装糊涂,结果弘时逮着不放,把人家老底给扒了,结果李德全进去汇报的时候,只提到了弘历来求见,而弘时,你就在这跪着吧!

五、

虽然李德全也会收点小贿赂,但是涉及到根本问题,尤其是皇位继承人问题上,他是一点不含糊的。

比如老四胤禛赈灾回来,老八胤禩一伙摆了“鸿门宴”请他吃饭,他拒绝了。进宫,李德全就告诉他皇上已经摆了一桌酒菜,等着给他吃呢,惊得老四胤禛一身冷汗。

但凡他透露一点点皇上的意思,老八胤禩也不会去摆鸿门宴,老四胤禛也不会跟他们还磨蹭一顿。也不会有后面死鹰事件后,老四胤禛被撤职,怀疑康熙帝要传位给老十四胤禵。更不会在康熙帝宣布传位老四胤禛后,老九老十还叫嚣着,大家听错了,其实是传位给老十四胤禵……

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就需要这样,不得罪人,还能明哲保身,还能不露声色。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雍正帝用李德全,其实也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

实际上雍正帝能用的人没有几个,刚刚即位的时候,位置也坐不稳,这也是他不得不重用老八胤禩的原因所在。如果一即位就玩了一场大换血,不仅让本就是八爷党的成员更加团结,也会让一些忠于皇权的前朝旧臣心寒。

留着李德全,当然,同时留用的还有图里琛、张五哥、张廷玉等,就是保住了康熙帝原有的那群保皇派,这样有助于稳定朝局。

其实,李德全还算是心善的,他虽然亲眼见到了雍正帝为了铲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还是保存了那份善良,时刻提醒雍正帝,不要做的太过。

比如老八胤禩自尽之后,也是他找到了雍正帝:

“皇上,八……不,阿其那他……他死了。”

当了这么多年的总管,李德全真的是口误吗?

并不一定哦,或许他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醒雍正帝,给老八胤禩起名“阿其那”真得有点过了啊!


杨角风发作


宫廷斗争与病毒瘟疫一样,无情但是可以防护,只要采取的措施得当,或者抵抗力强,也能化险为夷。《雍正王朝》中,处处皆斗争,稍不留神就烟消云散,能坚持到最后的,都是身经百炼的宫斗高手,各自的防身之术,李德全就是其中一位。他不仅在康熙朝深受信任,到了雍正朝还能屹立不倒,不得不承认他有许多过人之处。

不管谁坐在龙椅之上,将“忠”发挥到极致,对皇帝服服贴贴

领导的想法需要贯彻,或者见不得人的事需要处理,都离不开忠诚的员工。不管历史还是现实,官场还是职场,对领导忠心耿耿的人,更有机会出人头地。即使裁员,忠诚度高的员工,留下的几率也更大。《雍正王朝》中,凡是混的比较好的员工,比如李卫、图里琛等,都是忠字当头;混得人模鬼样的员工,比如坎儿、年羹尧,都是忠心不绝对。

李德全在忠诚方面,也没少下功夫,让康熙、雍正都挑不出毛病。他时刻待在皇帝身边,伺候皇帝,掌握的信息比王公大臣都多,但他从来没有泄露机密,仅这一点,就让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在康熙面前,李德全比康熙的几个儿子还体贴。每当康熙不顺心,李德全都能排忧解难。康熙因魏东亭自尽而心怀歉意时,李德全及时转移话题;康熙可能翻牌子伤身时,李德全求着康熙节制……

到了雍正朝,李德全的体贴,丝毫不减当年,而且变得更加谨慎。雍正是个工作狂,经常性的熬夜加班,李德全也跟着伺候。任何时候,他都能站在雍正的立场考虑问题,比如,有一次雍正撕了清流的奏折,李德全为了保全主子的名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极力劝阻雍正。

李德全绝对的忠心,加上贴心,换来的是两朝皇帝的信任。

当首席太监,是个专业性比较高的活

在各朝各代,太监也分三六九等,清朝的等级区分尤为明显。一个普通太监,没有高超的待人接物水平以及专业水准,绝对没有可能做到金字塔尖,成为皇帝身边的那位。什么叫专业太监?能将本职工作,做成艺术水平,著名的李莲英,为了取悦主子,特地跑到青楼学习梳头,经过勤学苦练,将梳头练到庖丁解牛的水准就是艺术性。

李德全经过大清几十年的栽培,在专业性、情商、可靠性等方面,早已经炉火纯青,一般人还真没办法替代他。雍正如果换个新手,用起来真不一定顺心顺手,连乔引娣刚刚转岗过来时,端茶倒水做不好,都让雍正很无奈,其他人恐怕早就被踹走。做人做事,只要拥有不可替代性,就会被领导倚重。李德全独一无二的服务水平,让雍正产生了适应性,进而产生了依赖性和条件反射,雍正当然会长留他在身边。

在多疑的雍正面前,李德全从来没有干涉政务,表现得非常识趣、本分。比如,有一次,雍正阅读西北寄来的密折,看了李德全一眼。李德全瞬间明白,这是机密,除了雍正谁也不能看,于是马上远离几步,让雍正安心。干好本职工作或者领导交代的事,其他事一概不予过问,这就明确了主仆之间的边界。

站在雍正的角度,只能留下李德全

当皇帝,可不是享受生活,尤其是清朝的皇帝,不仅喜欢操劳军政大事,而且对小事也事必躬亲。要当一个优秀的皇帝,兢兢业业是必须的,但个人日程表都需要别人来安排。

雍正继位之初,位置不稳,很多事都要依赖下面的人。他之前在宫外,对皇帝生活的具体细节一时也有不明白的地方。而李德全,之前天天都在康熙身边,对帝王生活的细节了如指掌,雍正也需要真么一号人,担任生活顾问。

雍正虽坐上龙椅,但对手都虎视眈眈,八爷等人拿着放大镜看着他,清流派拿着“游标卡尺”衡量他,大家都在看他的表现。这个时候的雍正,如果干掉没有毛病的李德全,岂不是陷自己于不义?这就正中他人下怀,到时各种不利言论就会接踵而至。何况,李德全不像高勿庸,他一直都在宫中,也没帮四爷干过秘密差事,不在清除的黑名单上。

秋媚说:李德全人如其名,德行还行,虽有瑕疵,但大节不亏,做到了全心全意为皇帝服务。雍正信李德全之忠,才会用李德全之能。


秋媚读史


自古以来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康熙驾崩后,以前的老臣理应全部退休,腾出空给新任皇帝论功行赏。既然大臣都这样了,更何况是太监呢?然而,在《雍正王朝》里,康熙去世后,大内总管并没有换人,还是以前的李德全,雍正还是一如既往的重用李德全。

但我们知道,在雍正潜邸里是有太监总管负责的,他就是高无庸。按照正常推算,雍正继位了,高无庸自然鸡犬升天,成为皇宫里的太监总管,可事与愿违,雍正还是留用了李德全,偏偏高无庸在雍正继位回府后再也没有出现。

我们不禁要问李德全凭什么能让一直高标准、严要求的雍正继续重用自己呢?

首先说高无庸去哪里了。

高无庸作为雍正潜邸里的管家,自然替雍正做过很多见不光的事,例如处决高福,就是高无庸经手的。雍正在继位之前,面对明枪暗箭,是十分需要高无庸这样的奴才的。可是雍正继位后,成为了道德楷模,自然不能再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而之前替自己做这事的人肯定是不能留在世上。如果让别人知道这些人的存在,肯定是打击雍正最有力的证据。

而被雍正灭口的那些人中,除了高无庸,其实还有邬思道。要不是邬思道考虑周全,不贪功,及时提出“半隐”,估计也是活不到第二天的。而邬思道在第二天与十三爷胤祥的对话中也提到了替雍正背地里做事的那些人的下场,可见高无庸已经是身首异处了。

再说李德全的留用。

首先,李德全专业能力强。李德全作为服侍康熙的奴才,自然是有些本事的,不然精明一世的康熙肯定不会将李德全留下来服侍自己。不过光有本事还不行,还要做事规矩,不偏不倚不站队,做到只对皇帝忠心耿耿。这些优良的职业素养,使雍正觉得李德全也会对自己一样忠心耿耿。

其次,雍正通过重用李德全来安抚群臣。雍正作为孤臣,弯道超车,当上皇帝,使得朝中大部分人都心惊胆战,毕竟他们以前都是不支持雍正的。雍正必定知道这些大臣的顾虑,他也想拉拢这些过去的敌对势力。

所以雍正通过留用李德全,来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告诉他们:康熙的大内总管我照用,你们作为康熙的老臣我也肯定重用的,你们不必内心纠结和害怕。这样既可以拉拢他们为己所用,也可以起到分化八爷党的作用,实在是一举两得。

最后,是我猜测的,那就是雍正其实早就和李德全建立了政治联盟。雍正曾经做过领侍卫内大臣,活动于宫中,而李德全作为宫里的太监总管,必定是要和雍正接触的,久而久之,李德全必定归附于雍正,做起了雍正在宫里的内应。

感恩于李德全的功劳,加上李德全做人做事的规矩,使得雍正即位后也就自然留用了李德全。而李德全在雍正一朝,都是中规中矩,任劳任怨,忠心耿耿,可见雍正没有看错人,而李德全也没有辜负雍正。

对此,你觉得李德全为什么被雍正留用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因为李德全职业啊!

在《雍正王朝》中,大太监李德全一直贯穿康雍两朝,为两代皇帝所信任,始终能够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作为一个太监的职业态度。



首先,李德全作为康雍二帝的贴身太监,机密事肯定知道不少,但他的口风很严,从未见他对外透露过什么。按理说,如果他愿意透露一些内情给外界,他可以从中赚取很多好处,但他却从来没有这样去做,可见其相当职业,知道自己只效忠于皇帝,效忠于皇权,效忠于皇家。



第二,李德全有眼色,会说话,懂表达,善观察,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我们发现,多数时候李德全只是细心照顾康熙、雍正二位皇帝的生活起居,诸如涉及到朝政、立储之事虽然记在心中,但从不多嘴。面对皇子和大臣们的疑问、打探,一般来说他也是尽量保持中立,但有时也轻轻透露,不着痕迹,但这要分人。李德全很会观察,对于皇帝信任或是不反感的人,他自然会小心翼翼地透露。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李德全之所以能够被雍正留用,是因为他一直伺候康熙,从没有参与过雍正的夺嫡密谋之事,在雍正眼中他是没有秘密的,是中立的。这一点可以参考雍正潜邸的太监高无庸。由于他对雍正夺嫡之事参与太多,涉入太深,最终在雍正继位后神秘失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