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滿朝文武官員全舉薦八爺胤禩,張廷玉為何獨保廢太子?

冉之酉色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愛新覺羅·玄燁如果不當皇帝的話,他一定是一位身懷絕技的釣魚高手。

康熙四十七年,愛新覺羅·玄燁在滿朝文武面前,針對盤根錯節的“八爺黨”進行了一次手法高超的“釣魚執法”。

康熙四十六年,國庫虧空、黃河決堤,四阿哥胤禛為了國家大事勞心勞力,身為太子的胤礽卻整日紙醉金迷,沉浸在花天酒地的世界中無法自拔,身為帝王的康熙爺看在眼裡,疼在心中。

四阿哥在追繳國庫欠款時,竟然發現太子欠了戶部整整40萬兩銀子!

康熙爺一怒之下,命令太子在限期內還清欠款。

太子為了還錢,竟然幹起了買官賣官的勾當,最後被無孔不入的八爺黨抓住了把柄不說,居然連自己的心腹肖國興也被八爺黨策反,在刑部寫下對太子不利的證據。

太子的愚蠢讓康熙爺非常失望,更給心懷不軌的八爺黨提供了篡奪太子之位的可乘之機。

熱河狩獵時,無法無天的太子居然與庶母鄭貴妃偷情,老八和老十四趁此機會偽造太子手御,製造出假兵變,導致了被廢。 廢了太子之後,康熙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情。

論城府,太子不如四阿哥。論心機,太子不如八阿哥。論膽量,太子不如大阿哥。 太子資質愚笨,膽小如鼠,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敢謀反弒君啊!一定是有人在暗中處心積慮的陷太子於死地。

康熙左思右想……

是老四?不可能。

四阿哥是太子黨的人,太子倒臺對四阿哥有百害而無一利。 是老八?有可能。八阿哥一直覬覦太子之位,他的嫌疑最大。

康熙皇帝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先用了一招“欲擒故縱”,大封老大、老三、老四、老八,四位皇子為親王,穩住了動盪不安的局勢。

然後,康熙皇帝又用了一招“引蛇出洞”,讓文武百官推選出一位賢者作為新太子。

最後,康熙皇帝在正大光明殿“釣魚執法”,讓八爺黨徹底顯出了原型。八爺黨的勢力使康熙皇帝感到一絲威脅,因為滿朝文武幾乎都是八阿哥的人。只有四阿哥、隆科多和張廷玉力保太子。

四阿哥除了支持太子之外別無選擇,保太子,就是保自己。隆科多是佟國維手中的必殺技,支持太子是佟國維的主意。張廷玉則是康熙皇帝事先便安排好的“演員”。

八爺黨在康熙皇帝的套路下顯出了原型,引蛇出洞的計劃已經成功了,此時必須有一個局外人來說出康熙皇帝想說而不能說的話,這個人就是張廷玉。

康熙有什麼話不能說,非要張廷玉來說?

康熙皇帝根本不想立八阿哥為太子,因為滿朝文武都是八阿哥的人,倘若八阿哥當了太子,自己豈不是要提前退休?

但是推選太子的提議又是康熙自己提出來的,俗話說“君無戲言”,如果不立八阿哥為太子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所以康熙皇帝一早便安排好了張廷玉在正大光明和自己演雙簧。張廷玉支持太子,是康熙打擊八爺黨計劃中的一部分,一切都是康熙事先計劃好的一場戲。


白話歷史君


張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的進士,康熙四十四年入值南書房時因為價格不夠,還被清聖祖特批准四品服色。換言之,康熙四十四年時,張廷玉還只是一名四品以下的官員。康熙五十一年,張廷玉出任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這同樣是一個品級不算太高的職位,估計也就大概其相當於現在的司局級。直到康熙五十五年,張廷玉才升任從二品的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因此,康熙四十七年清聖祖第一次廢太子時,以張廷玉彼時的品級恐怕還沒有資格舉薦新太子人選!

更重要的是,康熙四十七年六月,張廷玉的母親去世了。同年九月,他的父親張英也去世了。按照清制,父母(含嫡母)去世,在任官員必須開缺回籍丁憂守制三年!換言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清聖祖第一次廢太子之時,張廷玉正在老家桐城為父母丁憂呢。別說彼時的他級別不夠,就算位列宰輔,這個時候也沒他什麼事兒……因此,所謂張廷玉舉薦新太子之事在真實歷史上根本不存在!因此,我們無法從真實歷史上尋找答案,只能以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劇情而論。

康熙帝為何命群臣舉薦新太子

無論電視劇《雍正王朝》還是真實歷史上,這件事都是存在的。那麼,為什麼康熙帝要命群臣舉薦新太子?這看似是康熙帝的搖擺不定、下不了決心,其實並不是。

康熙帝第一次廢太子具有很大的“激情”成分,父子之間長期積壓的矛盾總爆發!康熙帝一氣之下廢掉了皇太子胤礽。可前腳一廢掉太子,後腳康熙帝便後悔了。先是皇長子胤禔暗示康熙帝殺掉胤礽,緊接著皇三子胤祉舉報胤禔以巫蠱之法魘鎮胤礽。隨後,皇八子胤禩也加入了爭儲大軍,私下串聯宗室、群臣,企圖取胤礽而代之。對於兒子之間的矛盾,康熙帝是知道的,但是他沒有想到兒子之間的爭鬥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胤礽被廢之後,兄弟相殘已成定局、禍起蕭牆也不是沒有可能……

想到這一連串連鎖反應,康熙帝的心慌了!思來想去,他想到了將一切還原。可胤礽是他自己廢的,他必須有一個讓胤礽復位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不能由自己提出來,因為皇帝不能出爾反爾、只能從善如流。於是,讓群臣舉薦新太子的事情發生了,滿朝文武,總歸會有幾個人會為廢太子胤礽求情的,不是嗎?到時候,康熙帝就坡下驢、從善如流一下就可以輕輕鬆鬆解決這個問題。換言之,在這件事之前,康熙帝其實已經決定讓胤礽復位了,他僅僅需要一個理由而已。

與此同時,讓群臣舉薦新太子還有一個連帶的好處,那就是康熙帝可以藉此搞清楚朝臣的站隊情況和各個皇子的勢力大小,以便作出進一步安排與處理,一舉兩得。畢竟,胤禔和胤祉給康熙帝的震動太大了,連胤祉這樣潛心編書的兒子都攪和到了儲位之爭當中,還有兒子沒參與嗎?康熙帝必須搞清楚!而舉薦新太子是最高明的“陽謀”。你不得不舉薦,可舉薦他人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嗎?而舉薦自己的後臺,又無異於將皇子們的結黨情況公諸於了康熙帝眼前。明知是個坑,群臣又不得不往裡跳!康熙帝這一手太高明瞭。

張廷玉為何舉薦廢太子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張廷玉是一個非常精明之人,他之所以能夠屹立不倒,最大的一個竅門就是緊跟皇帝的步伐——忠於皇帝!至於皇帝是誰,不重要。康熙帝在位他忠於康熙帝、雍正帝即位他忠於雍正帝。可以預見,如果胤禩得勢當上了皇帝,他同樣會忠於胤禩!

前面說了,康熙帝命人舉薦新太子說白了就是一招一石二鳥的“陽謀”。張廷玉何等聰明之人,加之跟隨康熙帝多年,他恐怕早已看穿了康熙帝的心思。康熙帝需要復立胤礽的理由,他必須緊跟皇帝的步伐,給康熙帝遞上這個需要的理由!與此同時,舉薦廢太子還有一個重大利好,他成功避免了結黨的嫌疑!舉薦胤礽復位,說明張廷玉沒有和其他皇子結黨,就算結黨,也只能是胤礽。可胤礽是康熙帝自己親手選定的皇太子、儲君,跟胤礽親近不能算心懷鬼胎,更不能算結黨營私。在胤倒臺之後依然舉薦胤礽,張廷玉更加是連與胤礽結黨的嫌疑也撇清了。自古結黨皆為利,胤礽被廢、已經無利可圖了,張廷玉依然舉薦他,那麼就只剩一個原因了——出於公心,他為的是康熙帝的江山社稷!

將來胤礽復位了、甚至當上了皇帝,張廷玉大功一件!就算其他皇子即位了,張廷玉依然是一心為公而不是結黨營私,同樣不會受到牽連。雍正帝即位之後重用張廷玉不恰恰證實了這一點嗎?可以預見,如果胤禩得勢成為了皇帝,張廷玉同樣不會受到牽連,也同樣會繼續受到重用!

這就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張廷玉能夠在康雍兩朝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這個人太精明,他知道自己一介漢臣,投入誰的懷抱也抵不上那些宗室和滿洲貴族。與其如此,倒不如獨善其身,憑“手藝”吃飯,自己那一手獨步天下的文案功夫,誰當皇帝都用得上!只有忠於皇帝,才是飛黃騰達的堅實保障,至於誰來當這個皇帝,並不那麼重要……

真實歷史上的張廷玉雖然沒有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這些事,但基本上也是這樣一個人,他只忠於皇帝而不是某個當皇帝的人。當然,很多人要說了,真實歷史上晚年的張廷玉在乾隆年間變得非常不識趣,甚至有些“自尋死路”,最後落得個孑然一身、罷官回籍……個人認為,恐怕未見得是張廷玉變了!

清世宗臨行前給已經二十五歲的兒子清高宗留下了四個輔政大臣。二十五歲,早已心智健全,清高宗根本無須輔政大臣,完全可以乾綱獨斷!這時候,輔臣與皇帝的矛盾必然凸顯,毫無疑問。乾隆三年,胤禮去世。一年多之後,清高宗借所謂“弘晳逆案”免去了胤祿的所有職務,讓他回家養老去了。乾隆十年,鄂爾泰去世……四個輔政大臣只剩下張廷玉一人,是不是非常熟悉?當年霍子孟就曾經處於這樣的地位!換言之,張廷玉成了清高宗唯一的對手,被清洗只是時間問題……

就在這段時期,張廷玉開始錯誤頻出!這裡面不乏清高宗故意找茬兒,但很多事情也的確都是張廷玉有錯在先!張廷玉謹慎了一輩子,為什麼到了晚年突然不謹慎了?用老糊塗了顯然是解釋不通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是張廷玉故意為之——小杖受、大杖走!既然清高宗容不下自己,索性自己給清高宗遞上罷免自己的理由。從後來張廷玉的境遇來看,雖然比較淒涼,但清高宗基本上對他都是點到為止,並沒有趕盡殺絕。這似乎並不像帝王對權臣的政治清洗,更像是一種有默契的互動,不是嗎?這一點從張廷玉去世後清高宗恢復他“配享太廟”的待遇也能看得出。這個待遇既然都已經罷去了,清高宗為何又要多此一舉恢復呢?很顯然,就是對張廷玉“聰明”的投桃報李。

作為對權臣處置,清高宗必須“痛打落水狗”,否則後患無窮!這也解釋了張廷玉為何晚景淒涼的原因。但是,張廷玉主動“服軟、退出”了,而且還主動遞上了清高宗需要的理由。清高宗必須有所表示,所以處處點到為止,甚至在張廷玉死後還恢復了他“配享太廟”的待遇,這既是對張廷玉的“肯定”,也是做給未來可能出現的權臣看的——只要主動交權,還是可以“既往不咎”的!您覺得張廷玉是老糊塗了,還是聰明人呢?如果不急流勇退,等待張廷玉的恐怕就不只是罷官回籍這麼簡單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不止張廷玉保廢太子,還有康熙老皇帝和四爺胤禛都保了廢太子,為此還鬧出老十四胤禵為老八胤禩鳴不平的事件。

在康熙廢除太子胤礽之後,已經明明白白地和大臣們說要選舉新太子,為表正式,此次選舉還要在京三品以上的官員都參與進來,結果卻讓人瞠目結舌:康熙不但沒有立百官擁護的老八胤禩,反而是再次扶起了有謀反嫌疑的太子胤礽。



康熙這麼做的目的為何?張廷玉又為什麼會保廢太子呢?

其實這是康熙和張廷玉唱的一出雙簧,在太子謀反當晚,康熙得到了一封有太子手諭的調兵令,氣得他是急火攻心,多虧張廷玉的幾句話讓康熙靜下心來,可以仔細、冷靜地想,才發現其中必有蹊蹺。康熙原本的意思是要立刻查,可張廷玉是旁觀者清,他勸康熙要慢慢查,貿然行事只會把事情越鬧越大,對國家有百害而無一利。

之後康熙也在戒得居和眾皇子說,他會慢慢查這件事,可奇怪的事,之後這件事就再也沒提過了,除了老八胤禩在和老九、老十兩兄弟談話中稍微提到之外,包括康熙、包括張廷玉等都沒有再提過這件事,似乎這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其實不然,這是康熙故意的,他已經知道“太子調兵手諭”的幕後主使是誰了。

首先,如果這事不是太子做的話,那太子就是被冤枉的,那冤枉他的人是誰呢?根據“利高者疑”的斷案點來看,陷害太子的人就是能在這次陰謀中獲取最大利益的人,而本來太子最有力的競爭者就是老大胤禔和老三胤祉,不過這兩人,一個被圈禁,一個被訓斥,基本告別了儲君人選。

而且在主謀的背後,肯定是有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幫助,才能保證太子倒臺後能得到最多的好處,可胤禔和胤祉兩人都沒有這個條件和心機,所以康熙要和張廷玉來一出雙簧:以“舉薦太子”為煙霧彈,把幕後主使給逼出來。因為想要太子倒臺,無非也是為了爭太子的位置,那隻要看看誰在選舉中蹦躂得最歡,這個人十有八九就是主謀。


當然此時康熙也還是有重新選舉太子的心思,畢竟“君無戲言”,他不可能那自己說話像放屁一樣,把群臣當猴耍。只不過在康熙看了那封百官的舉薦奏摺後,這才發現事不尋常,滿朝文武居然幾乎一致推薦八阿哥胤禩,像胤禛、胤祥這些阿哥只有寥寥數票,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投票一邊倒的情況讓康熙從頭皮涼到腳跟,正如胤禛繼位後說的那樣:“這是結黨啊”,康熙雖然沒說出來,但他明白:老八胤禩雖然不像老大那樣到處宣揚,可潛伏在他背後的利益集團已經浮出水面了,這是一個以軍機大臣佟國維、馬齊為首,下面籠絡了各級官員的龐大勢力,盤根錯節,就連康熙都難以撼動。

對此,康熙只能從根斬斷,頂著臉被打的恥辱,和張廷玉商議好再次扶立廢太子,和舅舅佟國維吃了一頓掏心窩子的飯,以九門提督的官職和延續佟家榮耀的代價,換取了佟國維退出奪嫡之戰,再在選舉當天打壓馬齊,把他降職在張廷玉之下,一下子把佟國維和馬齊這“八爺黨”的左膀右臂給砍了。然後再立胤礽為太子,以他三十餘年的經驗和人脈,來抗衡八爺黨。

不過此事雖說是康熙和張廷玉的密謀,但看清這其中內情的人也還是有的,比如四爺府裡的“押題大神”鄔思道,他讓十三爺胤祥不要投票給四爺胤禛,而是要兩人一起投票擁立廢太子胤礽,給他們賺到滿滿的“聖心”。至於那一直還是幻想著登上太子之位的胤禩,可能到死都想不明白:自己有百官擁護,卻為何一直都不能取勝?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根據題主所問,我們不妨從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禩以及張廷玉三個人身上所包含的故事逐一展開分析。

太子胤礽被廢

康熙作為古代封建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超長待機難免會讓太子心生煩悶。縱觀整個封建王朝,多少太子或被廢或被殺,胤礽能夠隱忍康熙之下三十多年也是人中龍鳳。

胤礽的一生可以說是不幸的,他雖剛滿週歲就被封為太子,但是也註定了他悲哀的一生。太子作為未來的儲君,一言一行都被外人看在眼裡,而且當年作為孩童的太子必定會被更加嚴格的要求學習君王之道,這也間接的扼殺了胤礽的天性,讓他長成了大家希望看到的樣子而不是適合他的樣子。童年的他可能不懂的忤逆,但是成年後的他會加倍的尋找自己的天性,但是胤礽終究沒有做出太過出格的事情,說明他的忍耐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對於胤礽來說,高高至上,不如低入塵埃。作為太子,他的守道會被看成理所應當,他的錯誤會被無限放大。因此一路走來,胤礽如履薄冰,生怕惹怒康熙,遭其廢棄。

童年喪母,哀其不幸。太子最大的不幸在於生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早亡,出生帝王之家,集萬千寵幸於一身,然而卻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作為父親的康熙既每日忙於朝政,又要顧暇其他妃嬪子女,能夠分給胤礽的溫暖可謂少之又少。康熙廢立胤礽的一大原因就是其與康熙妃鄭春華的私通,此乃亂倫之事。二人私通雖有悖人倫,但也是太子的可憐之處,鄭春華曾為太子求情同時又是太子名義上的母妃,恰恰彌補了太子多年來所缺少的兩樣東西,同情與母愛。

歷史上太子兩次被廢,但是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康熙的問題。太子自幼聰慧好學,精通文學騎射,而且長期監國,代康熙祭祀等。論才華與能力,胤礽在歷代太子中也算是優等。然而康熙子嗣太多,而且大都精壯勇武,勢必會垂涎太子之位,這也就解釋了康熙初期的“黨爭”及後期的“九子奪嫡”。康熙後期的“仁慈”不但沒有幫助太子即位,反而害了太子。太子被廢涉及大阿哥、三阿哥、八阿哥黨及十四阿哥,太子被廢既有大阿哥的落井下石,八阿哥與十四阿哥的合力陷害,又有康熙晚期的“昏庸”決策,因此縱使太子跳進黃河,也一時半會洗不清自己的“誣陷”,怎能不被康熙廢立。事發之後,康熙也並未能阻擋“九子奪嫡”勢頭的發展。

群臣舉薦八阿哥胤禩

八阿哥胤禩生母為衛氏,出身低賤。其雖成長於大阿哥母惠妃身邊,但終究沒有實力強大的母族支持,但是八阿哥卻“賢名”在外,人稱“八賢王”,身邊更有出身高貴的九阿哥、十阿哥的鼎力相助,因此實力不容小覷。

根據康熙對胤禩評價,其“賢名”主要是用來討好諸王公大臣,並不是真正的仁慈之心,而百官舉薦胤禩也正是受其“賢名”的影響,妄圖胤禩奪儲,可以更好的貪汙腐敗,並不是真正為了大清朝的未來著想。

廢立太子,群臣舉薦胤禩,本是胤禩奪儲的計劃之事。太子胤礽被廢,與八阿哥有著莫大的關係。八阿哥假傳聖旨誘導肖國興,偽造罪狀誣陷太子。同時十四阿哥偽造太子調兵謀反手諭交於八阿哥,點燃康熙廢立太子的怒火。此二事都有八阿哥的插手,不可不說八阿哥的歹毒心腸,但事後康熙在張廷玉的提醒之下幡然醒悟,從而導致康熙駁回百官舉薦,重立胤礽為太子的事情發生。

張廷玉獨保太子

事實並非張廷玉獨保太子,而是還有四阿哥胤禛及十三阿哥胤祥的舉薦,當然其二人是別有用心。張廷玉是康雍乾三朝元老,託孤重臣,因此其行事風格及揣摩帝心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首先,康熙廢立太子本是被八阿哥等人矇蔽所為,所以事後康熙十分後悔,但是君王之言豈能朝令夕改。康熙必須找臺階重新立儲胤礽,所以才發生了百官舉薦的事情,巧的是八阿哥鬼迷心竅,妄圖藉此上位,遭康熙再次厭惡。

張廷玉伴君左右,最得意的就是知帝心,懂帝心。他清楚的知道,康熙此次所為必是為了胤礽的重新上位鋪路,因此拒絕了與馬齊、佟國維等人聯名上書舉薦八阿哥,而是順從帝心舉薦胤礽。事實證明,張廷玉是對的,即使百官舉薦八阿哥,但是康熙最終依然復立胤礽為太子,從而讓張廷玉更加深得帝心,也消除了其結黨營私的可能,保全了其在雍正朝的政治生涯。

個人所見,還請斧正。


漲知史


這個問題一粒沙來回答:因為張廷玉最懂康熙的心。

康熙本來是很喜歡胤礽的,他的母親赫舍裡皇后是康熙的真愛,赫舍里氏難產去世後,康熙悲痛萬分,憐惜胤礽剛出生就失去母親,將他接到自己身邊親自教養,諸皇子中只有他有這樣的待遇。

剛滿週歲就被立為皇太子,自幼聰慧好學,長大後多次代皇帝祭祀,在康熙親征噶爾丹時監國理政,朝內朝外都有著極好的名聲。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胤礽的太子之位都非常穩固,兄弟們都知道,二哥才是父皇最心愛的孩子。

(電視劇中的胤礽)

但是,隨著康熙年華老去,帝王的本性讓他變得多疑起來。胤礽在他眼裡不再是當初那個可愛的幼兒,而是有可能威脅帝位的成年太子。他認為胤礽“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父子之間這種微妙的變化,胤礽也感覺到了,惶恐之下做了許多錯事。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胤礽和康熙的貴人鄭春華私通,徹底惹怒康熙,廢了他的太子之位。事實上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胤礽沒那麼大膽子,鄭春華這個人都是杜撰出來的。

真實的歷史是這樣:

1708年康熙帝巡幸塞外,諸皇子看出他對胤礽的不滿,紛紛告胤礽的狀。胤礽聽到點風聲,更害怕了,夜晚時靠近康熙的帳篷,有可能是想私下和父親說說話,求求情,但在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康熙眼裡,胤礽這種行為叫做“窺視朕躬”,有可能要“弒逆”,便把他給廢了,又囚禁起來,然後要大臣們推薦太子。

《雍正王朝》中,滿朝文武官員推薦的都是八阿哥胤禩,只有張廷玉獨保廢太子胤礽,那是因為他不但極有才幹,還能體察上意,他知道康熙實際上並沒有放棄胤礽,讓大臣們推薦太子更是一次試探。

康熙獨掌大權幾十年,早就習慣了乾綱獨斷,在廢立太子這種大事上,有可能會聽一聽大臣們的意見,但該怎麼辦心裡早有打算。

此時眾人一力保舉胤禩,不過是讓他離太子之位而遠而已。

康熙連親自教導長大的胤礽都會懷疑,何況是高調得讓群臣都認同的胤禩?只能說,胤禩打錯了算盤,他不知道他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八爺黨的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人暗中勾結推舉胤禩,康熙一票否決,之後放出胤礽。

這下子大家都看出他的心意了,紛紛上奏請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康熙順勢同意了。其中並沒有特別點出張廷玉。

(電視劇中的張廷玉)

很多人都覺得康熙實際上早已選中了四阿哥胤禛,第二次立胤礽是用他做胤禛的磨刀石,我卻覺得不是這樣。

康熙很可能是想再給胤礽一次機會,可惜他心理太脆弱,被父親厭棄之後就自暴自棄,行為舉止越發狂妄無度,沒幾年就又被廢了。

張廷玉是真的很厲害,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三朝皇帝對他的評價都很高,死後諡號“文和”。

雍正對他最為信重,感情也最深,臨終前還沒忘記張廷玉,遺詔讓他配享太廟,張廷玉因此而成為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個問題其實是三個問題的組合,可以理解為:太子為什麼被廢?康熙為什麼要求百官推薦新太子人選?張廷玉為什麼力挺廢太子?


先說康熙第一次廢太子。


胤礽出生沒多久就被康熙封為了皇太子,可謂是含著金鑰匙長大,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被康熙寄予厚望。可隨著太子長大成人,卻慢慢成為了大清國最大的蛀蟲,賣官鬻爵,侵吞公款,草菅人命,結黨營私。這些都被康熙看在眼裡,痛在心裡,距離康熙廢掉太子也就是一步之遙。



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帶著對太子的失望,康熙率領群臣來到熱河狩獵,沒想到接連發生了兩件大事,成為了康熙廢掉太子的導火索。


一是太子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偷情,被康熙無意撞破。這是全天下男人都不能容忍的事,可偏偏康熙強壓住怒火離去了;二是太子調兵包圍了康熙的行宮八大山莊。兩件事的發生,促成了康熙廢掉了這個不爭氣的太子。


至於為什麼康熙要百官推舉新太子呢?其實這是康熙引蛇出洞的手段。


廢掉太子後,康熙越來越覺得調兵的事有些蹊蹺。後來經過張廷玉的提醒,猛然發現調兵的手諭是有人偽造太子寫的,這分明就是想陷害太子。想到這裡,康熙又開始可憐起了那個苦命的廢太子,想起了太子的母后赫舍裡皇后了。



可是究竟誰是陷害太子的主謀呢?皇長子和皇三子已經提前出局,剩下的皇子也就屈指可數。按照太子被廢后誰的利益最大化,誰就是嫌疑人推算,於是康熙就引蛇出洞,上演了一出好戲:要求百官舉薦新太子。


身為康熙近臣的張廷玉,自然明白康熙的用意,尤其是當康熙知道胤礽是被誣陷後,更是看出了康熙還是有復立胤礽為太子的想法,於是就密摺舉薦胤礽為太子的舉動。


而康熙要求舉薦新太子的要求一出,使得上書房首席大臣佟國維和馬奇積極串聯力推老八胤祀,使得老八胤祀的得票連連領先,彷彿胤祀已經當上了太子。



而康熙見到這種態勢後,感覺是對自己權威的一種挑戰。以前覺得胤祀雖然得到百官支持,但也是僅限於小範圍,但這一次卻讓康熙感受到了胤祀前所未有的壓力,嚴重影響了康熙的統治,於是康熙出手了。


其實康熙本來就不喜歡胤祀,這一次胤祀壓倒性的優勢,也讓康熙明白了偽造太子手諭的幕後主謀就是老八胤祀,所以更讓康熙深惡痛絕。



康熙先是通過一頓飯旁敲側擊的讓首輔佟國維提早退休,又把上書房馬奇的位置排到了張廷玉下面,這樣,老八胤祀的實力就大大折扣了。沒過多久,胤礽就復位為太子,使得九子奪嫡進入了更激烈的下半場。


當然,康熙復立胤礽為太子,其實還是有自己的考慮的,不光是想給胤礽一個機會,其實還是想以此考察其他皇子,尤其是老四胤禛,看他們是如何應對的。此時胤禛已經進入到了康熙的考察範圍內,復立胤礽也是對胤禛的一種的保護。



歷史局中人



這裡應該說的是雍正王朝電視劇吧,那麼宋安之就以劇情來大概說說。

保廢太子胤礽的不只是張廷玉一個人,還有老四、老十三,更有康熙這個最高統治者,所以張廷玉並非孤軍奮戰!

至於為什麼呢,其實也沒什麼好分析的,只能說張廷玉為什麼是“職場達人”呢?

在這裡就體現出來了,可以說張廷玉這個人很清醒,是眾人皆醉唯我獨醒。因為他琢磨透了康熙的心思,一直站在康熙的立場想問題並且站隊,不像其他人一般投機取巧的站隊“賢王”老八,所以自然是無往而不利了。

而且張廷玉掌握了一手消息,諸如他是熱河太子假兵變中第一個感覺不對勁的人。知道太子很有可能是冤枉的,並且對康熙說出來,由此確定了太子是被冤枉的。

既然太子是被冤枉的,沒有兵變造反的罪名,那麼再看看康熙的表現,說明太子還是會東山再起的,所以張廷玉自然更加堅定的站隊康熙想法,並且保太子了。


宋安之


從題主所提問題可分為三部分來進行分析

  •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
  • “滿朝文武舉薦八阿哥”,
  • “張廷玉獨保”

首先我們從三部分可以推測題主所提問題的依據在電視劇《雍正王朝》,因為歷史上康熙一廢太子到太子復立這段時間內,張廷玉不在朝廷中樞,這段時間張廷玉的父親原宰輔張英(同時也是雍正老師)和母親先後去世,張廷玉服喪在家不太可能,站出來獨保太子。張廷玉保太子這件事正好是《雍正王朝》的經典,其實可以叫“張廷玉三保太子”。

太子胤礽因為刑部換死囚案發,刑部尚書肖國興被八阿哥胤禩誘審,將太子過去所以對罪證全部揭發,一旦曝光為天下所不容。木蘭圍場秋獵期間,太子頂風作案和自己的母妃鄭春華私通,被康熙撞破又被十四阿哥模仿書信誣陷謀反。康熙為了平息事端,不暴露皇室醜聞,第一次以謀反為理由廢掉了太子。康熙廢太子以後,命在京官員和地方二品以上官吏舉薦新太子,結果出乎意料,幾乎滿朝文武的理想選擇都是八阿哥胤禩,康熙意識到八阿哥胤禩結黨隱私,最後關了八阿哥胤禩,將帶頭的佟國維削官遣散回家。

這一系列的事情中張廷玉“三保”太子。且聽紅雨一一道來。

第一保:八阿哥蛇蠍心腸,張廷玉火燒奏章

八阿哥胤禩接手刑部換死囚案以後,為了得到太子的罪狀扳倒太子,假傳聖旨誘惑肖國興。胤禩拿到罪狀連夜交給康熙,康熙閱罷對太子失望至極又心急如焚,畢竟太子要廢關乎國計民生。於是他找來了張廷玉,張廷玉“冒天下之大不韙”燒了八阿哥的奏摺,宣稱什麼也沒看到,為太子挽留了名聲 。

第二保:小阿哥假冒書信,病康熙恍然大悟

十四阿哥在太子和鄭春華的事被撞破後,立馬假冒太子調兵謀反的手諭給八阿哥胤禩,想要藉此機會將太子打入無間。康熙經過一系列的事情,對兒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下暈倒在床,醒來以後經過張廷玉提醒,翻來覆去檢查了一番手諭,發現確實是有人假冒。張廷玉的提醒為以後太子復立,埋下了重要伏筆。

第三保:重朝臣合力推胤禩,僅三人太子絕地翻盤

其實要說這一次僅僅只有張廷玉一個人來保舉太子是不合實情的。朝堂之上,總共有三人保舉太子分別是胤禛,胤祥和張廷玉,當然還要算上一個已經被攙出去好幾次,但是在支持太子這件事上永遠不會缺席的王掞。當時張婷玉拒絕了佟國維和馬齊的一同上書,單獨寫了一封密摺給康熙,舉薦廢太子復立。

所以我們要分析原因,不妨將“三保太子”合起來一起分析。

一,我們在上文已經說到,廢太子關乎國計民生。太子已經當了將近40年,監國好幾年並且還稍稍有一點成績,不是一無是處,畢竟胤禛,胤祥可以說是太子的得力干將。

二,太子和皇帝一樣都是皇家的臉面,太子並不是說廢就廢這麼簡單的事情。太子的行為就是皇家內部行為的代表,太子壞了,引發的將是一場地方對朝堂的信任危機。

三,40年的太子在朝廷中建立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貿然廢掉動搖的將是大清王朝的根基。

四,當時的朝朝廷本來就面臨著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等一系列的問題,廢太子勢必會將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進一步激化。

五,很多皇子多在青年壯年時期,是人生的幾個巔峰階段,他們每個人幾乎都對皇位和儲君的位置躍躍欲試。廢太子不過是平息了一場危機引發了一場更大的危機。

六,朝廷百官中圍繞房子解檔隱私的局面已經漸漸形成並且開始相互割據,傾軋,爭奪。廢掉太子正中這些人的下懷。

七,張廷玉從父輩開始深得皇家恩寵,地位超然,他自然要緊緊的跟在康熙身邊,事事為康熙著想,心懷天下,而不是心懷某一位皇子。

八,張廷玉是諍臣不是奸臣,他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為臣綱”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薰陶和培養下相對完美的一個漢臣表率 ,他的眼裡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紅雨說歷史


不止張廷玉力保廢太子,四爺胤禛也力保廢太子。這是康熙和張廷玉唱雙簧,看誰是陷害太子的主謀?康熙明白這是“結黨營私”,扳倒太子,是為了爭奪皇位,八爺九爺利益最大,是主謀。


東方京川


這才是張廷玉的聰明之處。他明知康熙是故意而為之想除掉八爺黨的派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