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真的是汉宗室血统吗?一直都被喊刘皇叔,总感觉不太像呢?

大方向啊


是与不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利用这个名号那个时代的人肯相信


大司马3忌


刘备是不是汉宗室血统,对这一点的质疑,在现代的三国迷中从未间断过。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乃“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然而,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而刘贞与刘备祖父刘雄之间又相隔数代,一时间,确实真假难辨。

不过,朵朵儿却觉得,刘备血统正宗与否,似乎纠结得没什么道理。因为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

刘备可不是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的整个家族,在刘贞被去爵后,都定居在涿县,有一代代的传承,整体都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而且还出了几个官吏孝廉。就拿刘备来说,其祖父刘雄,曾官至范县县令。 其父刘弘,举孝廉,可惜未授官就死了,刘备至此家道中落。古代当官是要被查户口族籍的,尤其是孝廉,如若作假,别说当官了,不扣上个冒认宗亲的罪名就不错了。

更何况刘备这个身份就在当时是公认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袁绍让刘备帮忙举荐自己儿子这件事。袁绍四世三公之后,是不屑于一个普通官员举荐自己的儿子的,而且古时候讲究门当户对,被举荐之人对举荐之人往往以门生自称,袁绍理所当然找个身份显赫的,而且尽量找个身份比自己高的来做自己儿子的老师。以刘备当时的官位来说绝对没资格举荐袁谭的,但是有了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就不同了,也就是说刘备当时的身份是受到当时士族承认的!

再看看当时的诸侯,没有一个拿刘备的身世说事。说明在这些个诸侯的圈子里,刘备虽然实力不行,但身份确是正统的。而且当时刘备募集乡勇,这个东西说白了没个正经的身份就是乱匪,没有点底气,刘备绝对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招兵买马,所以汉室宗亲这个身份是作不了假的。

而刘皇叔的称谓,也不是刘备自称的。当时的汉献帝不满足于做一个傀儡君主,看中了当时名声在外的刘备。于是就将刘备招到了朝廷里面,封他为左将军,而且用圣旨的形式召告了刘备刘皇叔的尊号。不管汉献帝此举目的何在,可这一声刘皇叔可是通过官方认证的。

士族公认,官方认证,诸侯认可。刘备的身份血统,还有必要滴血认亲吗?各位看官觉得如何呢?


朵朵看历史


刘备的皇室身份刘皇叔使其在乱世之中行走的一张王牌,一开始就靠着这个身份招揽到了关羽张飞两人,后来赵云也慕名而来,到了最后刘备打着这个旗号开始招兵买马闯荡乱世。

那么刘备这个身份谁可以证明那?刘备有没有家谱,就靠自己一张嘴到处游说,可信度有多高那?

第一次提到刘备是皇室宗亲是在跟关羽张飞见面时。

张飞和刘备都在看城门口招兵的告示,刘备看完长叹了一口气,张飞听见叹气就有点不爽了感觉刘备不男人,说话口气有些瞧不起刘备,”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刘备一看这人长得异于常人,似有万夫不当之勇,正好可以做自己成大事的好帮手,于是就说出自己的皇室宗亲身份,一下子就提高了自己的身份,再说出自己有心杀贼,但是手头太紧,张飞二话不说提出愿意出资一起干一票大的。于是这第一次说出来就笼络了一个高手。接着关云长出现,关羽也是流落江湖一听说刘备自称是帝室之胄也跟着入伙,三个人相约在乱世中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第二次说出身份是刘备立功当了县尉后,督邮想敲刘备的竹杠。

督邮问他是什么出身,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督邮大声呵斥刘备冒充皇室宗亲,刘备这时的反应是“喏喏连声而退”,没错刘备居然没有底气证实自己的身份,而是非常恭顺的退下了,或者说狼狈而走。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端倪来了,如果刘备的皇室身份是可以考察到的话,督邮是不敢用冒充皇室的罪名来呵斥刘备的,说明当时刘备的身份不被大家认可,最起码朝廷的官员都不知道刘备的身份。而刘备也正是拿不出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身份,只凭一张嘴谁也不信,所以才没有底气。

第三次说出身份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

袁绍见到公孙瓒背后站着的三个人气度不凡神情自若便问这三个人是何人?公孙瓒连忙给老同学刘备脸上上色说道,这个双手过膝的人是皇亲国戚中山靖王之后,剩下的两个是他小弟。听到这话,袁绍大发感慨说道,即是帝胄,赐座。就这样刘备才坐了下来,这一次大大的长脸。

那么这里就有两种可能:一、刘备确实是汉室宗亲,但隔了太多代了,已经无从考证;二、刘备就是冒充的皇亲,反正说真说假都无从考证,总有人信,身份水涨船高。

这里特地查询了一下,刘备经常号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中山靖王刘胜有一项吉利斯世界纪录:生了120多个儿子,这还不包括女儿,在古代这种人丁稀少的时代,不可谓不是一个高产人士。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有十一个儿子因为在敬献给宗庙用于祭祀祖先的黄金里弄虚作假,被革除了爵位,流放边关,从此子孙们就流落各地,四处开花。

俗话说,爱说假话的人经常满嘴都是大话,十句话九句都是假话。而真正的高手,只需要在关键的时候说几句假话。

如果刘备是造假说谎,那么这个谎真的是很有水平啊,刘备定是做过一番研究的,这话说出来,说他假可以说真也能成。后来刘备多次宣传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说得自己都信了,说得多了再加上他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仁义君子的形象,大家也都觉得这样一个一天下为己任、爱民如子的人怎么会不是皇亲国戚呢?

而让他的身份真的板上钉钉的事件就是汉献帝亲自承认刘备的皇叔身份了。

曹操在灭了吕布之后,带上刘备班师回朝,在朝堂之上,汉献帝见到刘备,得知刘备皇亲身份,于是当着百官的面取来宗谱查询,一一对照,确定了刘备的皇叔身份,这一次等于是向天下公布了刘备皇叔身份的合法性了。

那么汉献帝为什么要公开认亲那?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直接被架空,汉献帝当时被曹操欺负的要紧,正想找个人解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突然一个八竿子才打的着的亲戚冒出来了,而且还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那还不赶紧把他拉到自己这边呢,于是赶紧趁这个机会承认他的身份,把他拉拢过来。不管这份族谱是真是假,从现在开始谁也不会怀疑刘备的皇室身份了。真是皇帝一句话顶他一百句,之后刘备就一直以刘皇叔自居了,再也不用那么辛苦自己做宣传了。所以说汉献帝只是想临时找一个救命稻草,这次认亲水分还是很大的。

所以刘备是否真是皇室宗亲确实是无从考证的,反正皇帝都说是了,你还纠结什么呢?

就这样在乱世之中,刘备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刘皇叔,当今圣上的叔叔,多牛逼的称号!靠着这个称号,一大批文臣武将慕名而来。


多尔衮爱新觉罗


我认为刘备是真正的刘皇叔,不是他故意虚造的皇室身份。

刘备身世

刘备,字玄德,公元161年,出生在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自称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祖父名叫刘雄,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雄曾经举孝廉,官至兖州东郡范县的县令,也就是现在河南范县的县令。官职虽然不大,但是足够养家,刘雄的儿子叫刘宏,身体不好,年纪青青就去世了。留下了小刘备和母亲,母子俩靠织草席卖草鞋为生。生活十分艰苦,但是刘备却极其有志向,想效仿先祖做一番功绩,每当刘备下决心时,母亲和叔父都会阻止刘备,让他不要乱说话,安安分分过日子。十五岁时,刘备离家外出求学,师从卢植。刘备这人不爱学习,喜怒哀乐都不会表现在脸上,喜欢结交朋友,其中就有关羽和张飞。因此得到了许多资助,圈子越来越广。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刘备见势,机会来了 注意,真实的历史上没有《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帮着朝廷平叛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但是朝廷小气,说有军功而被封赏的,都要精选淘汰,这下把刘关张三兄弟气的,丢下官就跑了。投奔公孙瓒,公孙瓒是辽西人,一直在涿州,和刘备很早就认识,刘备投奔他时,他已经是北方比较强大的诸侯之一。之后又随同各路诸侯对付袁绍,连连有功,升的极快。

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徐州,镇守徐州的陶谦迅速向青州刺史田楷请求支援。刘备和田楷迅速赶到,解了徐州之围。不久陶谦病危,刘备占有了徐州,拥有了第一片根据地。之后依附刘表、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等等故事就不一一赘述了。


汉献帝查族谱

刘备姓刘,在汉朝是国姓,那他究竟是不是真皇族呢?在三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情节,刘备进皇宫拜见汉献帝。不管刘备本人是否有狼子野心,他的目标就是要兴复汉室,他最后建立的蜀汉证权就表现了。汉献帝听说刘备来了,颇有一种遇见亲人的感受。毕竟汉献帝虽然无能,但是不昏庸,总想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赶走曹操董卓等势力。汉献帝取来了宗氏族谱:


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刘备的父亲、祖父恰好都对应上了,这足以说明,刘备就是刘胜的后裔,刘备本人也一直自称中山靖王之后。


中山靖王刘胜

除了族谱以外,还有一个疑点,刘胜一直被冠名“生子冠军”,一共生了120多个儿子,冒充他的后裔是最简单的。

刘胜,是汉景帝之子,和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汉武帝为了防止这些诸侯造反,就不给他们实权,整天让他们享受。刘胜本人也十分喜欢酒色,老婆特别多。在河北保定就挖出了中山靖王陵,出土了第一件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既然说不定,查查刘胜的家谱不就清楚了。

所有儿子

中山哀王刘昌

广望节侯刘忠

将梁侯刘朝平

薪馆侯刘未央

陆城侯刘贞

薪处侯刘嘉

陆地侯刘义

临乐敦侯刘光

东野戴侯刘章

高平侯刘喜

广川侯刘颇

乘丘节侯刘将夜

高丘哀侯刘破胡

柳宿夷侯刘盖

戎丘侯刘让

樊舆节侯刘修

曲成侯刘万岁

安敦于侯刘传富

安险侯刘应

安道侯刘恢

澎侯刘屈氂(汉武帝末年任丞相)


三国其他诸侯论述

刘备自称刘皇叔,是他起义以来一直打得旗号,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表明自己师出有名,增加号召力。这一点曹操孙权都能看的出来,但是曹操从来没有攻击过甚至质疑刘皇叔的身份,即便想要诋毁他,也是从长相来,例如“大耳贼”。可能是真的找不出他造假的证据,甚至皇帝都这样叫,刘皇叔的帽子就稳稳得了。


鼠哥说奇闻


据《三国志》记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了解三国时期那段历史的,对刘备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三国之一蜀汉的开国皇帝,在东汉末年白手起家,一路走上了人生巅峰。



问题中所提到的“刘皇叔”是刘备的一个称呼,直白说,就是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也是当时汉朝皇帝汉献帝的叔叔,所以有了“刘皇叔”之称。

为什么说刘备不像“刘皇叔”呢?

试想也确实不像,因为最开始时,刘备作为一位皇帝的叔叔,混的确实不怎么样,少年时为了生活也干过织席贩履的活儿,一个皇室宗亲到如此地步,也确实艰苦,这个时候的刘备,如果有人说他是“刘皇叔”,估计很多人都当笑话看,压根儿不会有人信。



那么刘备真的是汉室血统吗?

这个怎么说呢,在当时那个情景,刘备有没有汉室血统已经不重要了,只要汉献帝说他有,那他就是有,汉献帝认可刘备是皇叔,那么刘备就是正儿八经的皇叔。


汉献帝见刘备的时候,他也是懵的,毕竟汉朝皇室传承多年,有一些皇室宗亲,汉献帝不认识也属于正常,其实他也搞不太清楚刘备到底什么身份,但有一点,汉献帝很清楚,刘备的出现,对于汉献帝本人以及整个汉朝来说,都是一个机会,一个脱离权臣掣肘的机会,所以,汉献帝给刘备这个官方认可,而这个认可,也给了刘备之后“匡扶汉室”这一旗号极大的推动。



說与山鬼聽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也。——《三国志•先主传》

表面上看这部分记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深挖中山靖王刘胜,不难发现,这个人就是个种马,单儿子在汉书中记载就有一百二十余人。所以这份记载天然存疑。虽然不能说刘备绝对不是汉室宗亲,但是也并没有绝对的证据证明刘备就是汉室宗亲。

所以关于刘备是否真有汉室血统,无法确定,存疑,但个人倾向为多少还是有一点的。理由是自高祖以来,天下刘氏兴旺,而汉家四百年传承,这些宗亲贵胄又繁殖了一大片。汉末灵帝死前人口应该在五千万,按照这个比例,刘备具有汉室血脉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至于刘皇叔的说法,那就是话本演义里吹刘备的桥段了。早在元代的话本里就有将刘备称为刘皇叔的说法,到了三国演义,更是将衣带诏的部分渲染得宛如认亲一般。

对于晦涩难读的正史来说,话本演义更加通俗且具有趣味性,随着明清小说的流行,三国演义便深入人心。这社会里,下阶层人总是多过上阶层人的,顺应下阶层人潮流的三国演义就这样把刘备刘皇叔的说法传遍了中华大地。

最后,明确一下,历史上的刘备,确确实实是没有刘皇叔这个称谓的。


杂学家大文豪


刘备真的是汉室宗亲吗?首先我们按照《三国演义》里说的,先确定他是宗亲。因为刘备拿出了家谱,经过汉献帝的核对,发现刘备是汉景帝刘启的九儿子刘胜的后人,经过了16代人之后,到了刘备。

接下来,我们看关键的部分,史书上说刘胜有120个儿子。当时汉朝人的平均寿命也就22岁,尽管是皇族和贵族,但死亡率依然很高。

假设刘胜最后就有20个儿子活到了成年,有了后代,按照此后平均一个儿子最后成活2个儿子往下推算。20乘以2的15次方,最后居然超过了65万人。

刘胜到刘备那代人已经有65万个后代了,更何况刘胜还不是皇帝,汉景帝才是皇帝,汉景帝有14个儿子,所以从皇帝汉景帝到刘备,差不多有100万人可以让汉献帝叫刘皇叔了。

我们先看看分封制的特点,差不多5~6代人之后,就可以变成平民了。回过头来看,当刘胜已经不是皇帝,并繁衍16代后人,且后代的数量达到这么大的时候,就算真的是宗亲又怎么样?已经毫无意义,和假的也差不多了!

所以,刘备最后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建立的蜀汉,和这个“刘皇叔”的关系已经不大。


热辣历史赵老师


刘备他自称中山靖王之后,首先看看这个中山靖王:

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的庶子,刘胜在前元三年被父亲封为中山王。庶子有两种解释:

1.庶子为国君、太子、列侯、相国、县令的侍从之臣,作为词臣迁转阶梯,非太子僚属。光绪二十八年(1902)废。

2.古称妾所生之子。亦指正妻所生除嫡长子以外其他儿子。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刘胜本人是不是汉室宗亲还两说呢!但看“被父亲封”来看是的可能很大(但是不排除刘胜的父亲就是王的可能,也就是说刘胜怎么都有不是汉室宗亲的可能)

再看看刘胜的后人

刘胜把精力全部转移到了酒色上面,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刘胜有二十个得宠的儿子分期分批被封为列侯。但是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有十一个儿子被革除了爵位。(估计其他人的命运好不到那里去)自刘胜封爵到刘备从军一共330年。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可能不到万分之一,而且刘胜他自己都不一定是汉室宗亲呢,就别提刘备了。





给你买橘子吃啊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可见,刘备是刘胜儿子刘贞的后代,但刘贞与刘备到底经历了几代,因为没有家谱,却早已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至于刘备为什么又被称为刘皇叔,还得从曹操挟天子说起。

如果汉献帝是一个昏君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傀儡君主还好,可惜汉献帝是一个天资聪明的天子,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曹操给玩弄,所以他要寻找外援力量来帮助他铲除曹操重新掌握汉室天下的大权。这个时候名声在外的刘备就被汉献帝看中了,于是他就将刘备招到了朝廷里面,封他为左将军,而且用圣旨的形式召告了刘备刘皇叔的尊号。

这也就是后来刘皇叔的来源。



七品阐史官


关于刘备血统问题,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证明他是或者不是汉室宗亲。因为年代久远。刘备自认的先祖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然而光中山王就有100多个儿子。刘备世系也没有直接的家谱或者族系证明自己和刘胜有明确的传承关系。

在三国志中,只有一条比较隐晦的记录: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虽然这个记载简单仓促,闪烁其词,含糊不清,但是依然可以证明刘备的部分身世。当然这个记载也可能是根据刘备的自述来记录的。

从刘雄孝廉身份入手侧证

从刘贞到刘雄这段时间将近两百年属于断代,无法可考。歪史猜测,如果刘雄担任东郡范县令记载正常属实,又没有记载被夺官之类,那么应该一直在官场。

另外,刘雄曾经被举为孝廉。这个始于汉初的制度,导致士族的形成,在汉末时候已经成为世家大族步入仕途的专用通道,普通人是不会获得他人的称赞和评论,没有别人的称赞,就没有获得孝廉身份的可能。

既然举孝廉,最少应该乡里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互相吹捧最后获得朝廷赏识,可以证明刘雄家是有足够的地位和影响的。

但是,结果是刘备早年丧父之后孤儿寡母没有什么乡人帮助只好贩卖草席为生,显然,要么刘雄是虚构的,要么刘备是刘雄后裔的身份是虚构的。

从刘弘妻子家入手侧证

既然刘雄有身份、有地位那么,在选择姻亲时候,即使不找大富大贵,也淡泊名利,不找门当户对,最起码应该那么给刘弘娶的妻子是普通人家。根据当时的风气,门阀士族已经成型,要说有地位有身份的刘雄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要是给儿子娶一个普通人无异于自绝于高门大户,自降身份。

何况刘雄作为皇族宗室之后,又是朝廷官员,不可能给儿子找个普通人家既然这样,那么说明,刘备舅舅家应该有足够的影响力或者财力来和刘雄家来匹配。

在刘弘早逝,孤儿寡母无依无靠的时候,如果舅舅家有足够的财力和能力应该会接济刘备,不至于去贩卖草席,最起码好好的培养刘备,作为宗室之后有一番作为也是很容易,但是,刘备家很显然没有得到舅家接济的记载。

很显然证明,刘备和刘雄的关系不是很强,或者刘雄的身份记载不是正确。因为他们找的亲家并没有多少能力。

从刘弘的身份推测

根据记载,刘弘世事州郡,却没有明确的记载,这里显然不是为尊者讳,是什么刘弘的职位卑微不好意思说出来,毕竟连刘备卖草席都记录了。可以证明刘弘的这个身份是值得怀疑的。

无论从妻子或者家庭都能反应出刘备不会像是一个孝廉之孙,他舅家也没有多少家庭势力。那么只能说明关于刘备父祖的这个记载是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有身份有地位的刘雄和孤儿寡母卖草席的刘备之间不可能之差一个刘弘。

总结

大家后来所熟知的刘皇叔之称,来源于三国演义的宣传,最早在元杂剧中就有皇叔之称,歪史人物这个是根据刘备和刘协的年龄来安排的辈分,而不是按实际传承。因为汉献帝刘协的辈分和世系是明确的。

如果像刘邦、刘焉等宗室的世系一样有明确继承关系,那么就非常简单,但是刘备不一样,出场时候就是已经家道中落,卖草鞋为生了,根据这个信心来推测,刘备世系早就破落,而且连世系族谱也没有,更加别说录入宗室记录。

也就是说,这个宗室的说法是没有证据,站不住脚的。歪史认为,关于刘备的记载应该更多的来自于刘备的自述。其真实性肯定要大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