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怎么拍出来“层峦叠嶂”的效果?

柳侍墨


一、文章总论述

风光摄影是摄影爱好者经常拍摄的题材,是一个庞大的摄影大军,可见人们对风光摄影的喜爱。风光摄影是美丽的,但风光摄影也是难拍的。这就说明人们对美的向往,对美的渴望。山川具有诗情画意,天地有大美。以物言志,人们利用风光来寄托人们的思想感情。

风光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个品种,主要表现大自然的景物和经过人们改造的大自然的外貌,风光摄影不应该是原来景物的刻板的再现,摄影人通过揭示大自然的美,表达摄影者的思想情感和表现主题思想的审美灵魂。

二、风光摄影怎么才能拍出来“层峦叠嶂”的效果?

1、所谓的层峦叠嶂,在摄影中的述语也就是:摄影的层次感,纵深感和空间感。摄影爱好者,最起码的要把这个概念搞清楚,下一步就好办了。

2、风光摄影要拍出层峦叠嶂的效果,首先必须选好摄影的最佳拍摄位置;首先要有这种拍摄的环境,也就是要选择好有层次感的山峦。找准好位置,定准好机位。

3、天气环境非常重要,天气晴朗,透视度强;特别是夏天和秋天的清晨,云雾缭绕,山峦起伏,是拍摄风光摄影,层峦叠嶂的最佳时机。

4、在拍摄层峦叠嶂的效果时,对于山间的雾状要求比较高,要求是薄雾绕山间;山峦起伏云雾飘渺,若隐若现,一层雾来,一层峦,给人们以朦胧画意之感。

5、在拍摄方向上,要采取俯拍 ,就是站在高处向下拍摄,这样就能拍出山峦的层次感和纵深感,实际上就拍摄出了层峦叠嶂的效果。

6、在摄影的技术上,运用小光圈,大景深来进行拍摄;画面清晰,层次分明;如果光圈小,速度低的情况下,根据情况可以使用三脚架,确保大景深。

7、在拍摄壮丽的风光的时候,往往运用“影调透视”的方法来进行拍摄。所谓的“影调透视”也叫摄影的“大气透射”,这种摄影的透视方法,往往能表现摄影风光的层峦叠嶂的效果。

8、在拍摄中,选用镜头的时一般会选择长焦镜头70一200mm的镜头,16~35mm的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往往有压缩风光山峦的层次的功能,把近处的景和远处的景通通的整合在一起,这就是长焦镜头的本事;而广角镜头具有摄影透视感比较强的效果,它的透视现象往往表现出风光摄影的层峦叠嶂的效果。

9、不论拍什么题材,光线永远是第一,用光布局是首要的问题。在拍摄的时候,测光和后逆光一定会拍出风光摄影的层峦叠嶂的感觉。图片为了对应文章的内容,部分来源于摄影图库。








摄影家赵许生


风光摄影怎么拍出来“层峦叠嶂”的效果?

风景摄影,相信是大都数摄影人喜欢拍摄的题材,在风光摄影中,有时我们会表现“层峦叠嶂”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拍摄出“层峦叠嶂”的效果呢?下面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


镜头选择

本人认为最好运用长焦镜头来拍摄,我们都知道,长焦镜头有景深压缩的作用,可以把远山压缩并出现一层一层的效果,或许在拍摄远山过程中,因为距离较远,所以有时因为空气透视原因,场面会比较灰一点,其实这时,色彩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只是要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画面的中诗意的表现,也是风光摄影中的很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剑舞影像拍摄)

光线选择

拍摄“层峦叠嶂”的效果,一般应当选择侧光或是逆光来拍摄,如果是顺光的话,远山的层次会拉不开,如果在侧逆光下拍摄,因为山的高低不同和光线的变化带来不同的层次变化,这个光线是表现的最佳表现光线选择。

(剑舞影像摄影)

拍摄方法及后期

拍摄时最好用三脚架,这个作用不再解释了,最好是用M档拍摄,或至少A档拍摄,光圈最好小一点拍摄,比如8-11,长焦变焦拍摄,白平衡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意图来调整,比如有些朋友喜欢拍摄蓝调山峦,有些朋友喜欢拍摄橙色类似夕阳下的色彩。ISO调到最低,这样会有更细腻的画面。

一般来说,有时我们拍摄时,空气不会很通透,而远山的距离更为远,所以拍摄效果会有灰蒙蒙的感觉,这时我们在后期可以拉开色阶,或是调整对比度等,达到我们拍摄时的预期效果。

(剑舞影像摄影)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点看法,欢迎各位补充或评论。

<strong>剑舞影像,一个画画的摄影人,期盼您的关注或评论,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剑舞影像


如何拍出层峦叠嶂的效果?风光摄影爱好者都希望拍到这种气势壮观的场景,首先,选择一览众山小的场面视觉和拍摄角度,看上去令人心旷神怡。其二,选择天气,最佳天气是雨过天晴,温差比较大、空气湿度比较重,会出现云雾缭绕,层次更加丰富,重重叠叠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其三,选择好拍摄时间,保证光影效果,最好宜早宜晚,有时虽然没云海,山岚会有薄雾飘渺,金色的太升起或落日时,金灿灿的阳光会将山头照亮,使用测逆光或者逆光,增强对比度。其四,准确曝光,画质精良,在器材上最好是中长焦镜头,由被摄体距离远近包括取景构图需要来决定,长焦镜压缩感更强,必须使用三角架和快门线,保证画质效果,如果光比太大还要用上偏正镜,减少画面上的杂光和光晕。其五,色温、感光度、光圈合理组合,曝光时间、光圈和感光度有直接联系,用三角架减少担心,色温可以根据季节差异做选择,如果需要蓝调那么就降低色温,光圈宜小不宜大,大小主要是保证景深。其它时间也可以拍摄,但是达不到十分理想效果,给人感觉平平淡淡,选择特殊天气和拍摄时间,加上不一般的光影效果,会增加风光摄影的美感,更使人眼睛发亮。

但愿有点帮助,祝朋友出大片。





影像抒情


山景

  风光摄影,不得不提的便是山景的拍摄,也可以这么说,提到风光摄影,往往,我们的第一想法便是巍峨的高山,然而由于山脉大多连绵不绝,体积宏大,因此想要拍摄出精彩的山景照片,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选择视野开阔的位置拍摄

  若是想要拍摄出精彩的山景作品,拍摄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在拍摄前便需要耐心寻找好最佳的拍摄位置。

  一般情况下,我们多会选择那些视野开阔的位置进行拍摄。需要注意的是,视野开阔,并不是局限在较高的位置,还可以是山脚下较为空旷、开阔的地方。

16mm f/11 1/640s 100

拍摄山景时,选择视野开阔的位置进行拍摄,可以将由近及远的景物层次丰富地展示出来

画幅选择

  拍摄山景作品时,选择不同画幅进行拍摄,会较为直观地影响照片的最终效果。

  通常情况下,在拍摄大场景风光时,为了囊括更广大的场景,拍摄者会选择横画幅进行拍摄;想要表现场景中的空间感时,可以选择竖画幅进行拍摄。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选择文艺气息浓郁的方画幅进行拍摄。

  另外,想要表现较为广阔的场景时,还可以拍摄一组连续可以拼接在一起的照片,以在后期中制作接片效果的作品。

30mm f/7.1 1/400s 100

方画幅的山景,使照片更显文艺范儿

20mm f/9 1/600s 100

借助竖画幅拍摄山景,可以突出强调山脉的高大与纵深感

24mm f/11 1/800s 100

借助横画幅拍摄山景,可以展现山脉绵延的辽阔

拍摄景别的选择

  拍摄山景时,我们也会考虑选择何种景别。这主要是因为,对于某一座山来说,使用不同焦段的镜头,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比如,使用广角镜头拍摄高山可以更加突显高山巍峨、雄伟的气势;使用长焦镜头则可以对高山的局部细节进行表现。

  因此,在拍摄山景时,我们会根据所要表现的画面效果,选择合适的景别,并通过不同的景别展现山景的不同特点。

200mm f/5.6 1/800s 400

使用长焦镜头,可以拍摄远处山脉的特写画面

35mm f/7.1 1/400s 200

拍摄山脉的全景,并与周围环境结合,从而使山景更显诗意高远

拍摄角度

  之前提到山景拍摄的位置选择,多选择在视野开阔的位置。这里,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拍摄角度的选择,也就是我们是在山脚下拍摄,还是在山顶上拍摄。

  在山脚下,多采用仰视拍摄。此角度拍摄的照片,可以表现出高山雄伟的气势;在山顶位置俯视拍摄的照片,可以很好地表现山脉的连绵,更可以俯视远处,将远处层层叠叠的山脉表现出来。照片层峦叠嶂,错落有序,同时画面层次更显丰富,照片的空间感也会增强。

70mm f/11 1/400s 100

在山顶较高位置俯视拍摄,可以拍摄到更多层次的山峦,照片中山脉错落层叠,从而使画面更显丰富

寻找前景

  在拍摄山景时,恰当运用前景,可以充实画面,让画面的层次更丰富,也可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具体拍摄时,我们可以寻找场景中较具特点的景物作为画面前景,比如色彩美丽的近处山脉、植被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前景的过程中,前景是作为画面中的陪体出现的,这也就是说,在选择前景进行构图时,尽量不要让前景影响到主体的表现,以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效果。

缺少前景,画面稍显单调

16mm f/14 1/640s 100

选择色彩美丽的植物作为前景,照片包含更多的层次与色彩,从而使画面的整体空间感增强

三分法安排地平线

  在拍摄山景题材的作品时,将地平线放在画面1/3 的位置,是最常使用的拍摄技巧。

  借助三分法构图,安排远处的地平线位置,可以使画面更显均衡。另外,在表现山脉与地面植被时,可以将地平线放在画面上方1/3 的位置。这样一来,画面中就有更多的空间表现地面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三分法构图时,应尽量保持地平线的水平,避免地平线歪斜导致的画面失衡。

三分法构图示意图

70mm f/16 1/800s 100

将地平线放在画面的上1/3位置,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山脉,从而使照片整体更显均衡

明暗对比的方法表现雪山

  山景拍摄中,经常会遇到雪山的拍摄。相比较其他没有雪的山脉,雪山在光线的照射下更显明亮,因此,在拍摄雪山时,可以选择明暗对比的方法进行构图。

  具体拍摄时,可以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准亮部的雪山进行测光,以此来压暗周边山峰的亮度,从而使照片的明暗效果更加明显,同时雪山主体也会更加突出。

200mm f/7.1 1/640s 100

借助明暗对比的方法拍摄金顶雪山,照片中雪山金顶得到突出表现

结合山间云雾增添照片意境

  我们会发现,高山间常常会有云雾,这些云雾萦绕山间,使得山中犹如传说中的仙境。在拍摄时,我们可以结合这山间云雾一起拍摄,从而增加照片的诗意美感。

  当然,在实际拍摄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白平衡的调节

  山间光线多变化,这就使得我们拍摄时,需要经常注意白平衡的设置,尽量确保云雾的真实色彩。当然,若是很难确定白平衡时,可以使用相机中的RAW文件格式存储照片,为我们的后期修正做些准备。

2.选择手动对焦

  拍摄云海雾气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不能准确对焦。这时我们便需要使用手动对焦进行拍摄,从而确保焦点在我们想要对准的位置。

70mm f/3.2 1/400s 800

山脉间缥缈的云雾让画面更有诗意

24mm f/11 1/500s 200

结合云雾进行构图拍摄时,使用手动对焦可以使焦点更准确

树木植被

  风光摄影中,我们也会常常拍摄一些树木植被,尤其是在秋、冬交接之时,满山的红叶、黄叶色彩艳丽、迷人,是众多摄影爱好者喜欢追逐的拍摄题材。

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在拍摄森林树木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这里所说的拍摄角度,是指拍摄者处在森林之中或者处在森林之外,简称林中、林外。

  所谓“林中”,便是拍摄者置身于树林中。这时候,我们一般会选择仰视或者平视拍摄。一般情况下,仰视可以表现树木的高大、茂密;平视拍摄可以展现树木的排列。

  所谓“林外”,是指拍摄者在森林之外。这时候,多使用俯视拍摄角度,表现森林植被的整体面貌。

65mm f/9 1/600s 100

拍摄树木植被时,与拍摄山景类似,选择较高的位置拍摄,可以表现出山林的繁茂场景,非常壮观

18mm f/11 1/800s 100

在树林中拍摄时,可以选择仰视拍摄的方法,将树木表现得更为高大

汇聚线构图

  拍摄高大的树木时,我们多会使用汇聚线构图,在增强照片趣味性的同时,也表现出树木的高大,或者是树林的整齐。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汇聚线构图拍摄树木,选择的角度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画面效果。比如,身在林中仰视拍摄树木,很多树的树干指向中心处,形成汇聚线构图;又比如选择整齐排列的两排树林,平视拍摄,表现树林的空间透视关系。

  具体拍摄时,若要表现第一种汇聚线效果,我们需要身处林中,站在需要拍摄的一片树木的中心,将相机朝上仰视拍摄,使周围树木的树干都指向中间,这样便可以形成汇聚线构图。

  若要表现第二种汇聚线效果,我们首先需要选择好要拍摄的两排树,然后站在两排整齐排列的树木中间,平视拍摄,从而借助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营造汇聚线构图的效果。

17mm f/10 1/500s 100

仰视拍摄浓密的树林,借助汇聚线构图,拍摄树干汇聚到一处的场景,照片更具视觉冲击力

80mm f/7.1 1/400s 200

在拍摄两排整齐排列的树木时,可以使用汇聚线构图,表现树木间的透视效果

拍摄绚丽多彩的树林

  在拍摄树林时,可以选择那些色彩绚丽的树林作为拍摄主体。

  通常,我们会选择秋季的时候拍摄树林植被,因为,这一季节,很多树叶变成黄色或者红色,使原本绿油油的山脉变成五颜六色的样子。

  比起夏季的满山绿色,与冬季的萧条,选择这一时节拍摄树木植被,会使照片的色彩更加丰富、艳丽、精彩。

24mm f/8 1/600s 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