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座落於墨爾本唐人街的食為先餐廳,圖/realestate房產網站

座落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唐人街(Chinatown)的“食為先”(Shark Fin House)餐廳,曾經是很受歡迎的華人餐廳之一。大多數墨爾本華人都吃過他們家的早茶。

上週,餐廳合夥人宣佈,受到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被迫關閉食為先其中一家店面。

新冠疫情讓澳大利亞一些知名“華人區”——悉尼Eastwood、Chatswood和Burwood,墨爾本Glen Waverley、Doncaster和Box Hill的中餐館從賓客滿堂到門可羅雀的新聞,近期常常見諸報端。

為了支持華人企業,不僅是維州和聯邦的衛生部長,澳洲總理莫里森也親自上陣。2月17日,自由黨國會議員廖嬋娥邀請莫里森,一起前往墨爾本Box Hill的中餐廳用餐。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然而,隨著澳大利亞確診的15例新冠感染者逐漸康復或好轉,並且已經在兩週時間沒有新增病例,本地因疫情引發的恐慌情緒,已經逐漸淡化。

此外,眾所周知,餐飲本身就是競爭激烈、趨勢變化快,經營壁壘低的行業,“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情況實在數不勝數。

在疫情衝擊著各行各業的境況下,中餐廳們的窘迫,僅僅是因為疫情的恐懼嗎?

華人不上門,中餐館很“受傷”

據《時代報》報道,食為先的經營者Gabriel Chan先生與他的合夥人在1989年就共同創立了餐廳,在過去30年中的很長時間內,這家餐廳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可是由於疫情,近期的客戶數量與以往相比下降了80%,已經裁員40多名正式員工和10名臨時工。Chan表示,基於現狀,他們無法同時運營兩家餐廳,打算關閉位於131 Little Broke 街的餐廳,並懇求大家支持位於50 Little Broke的姊妹餐廳。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維多利亞州衛生部長Jenny Mikakos,圖中著藍色上衣女士,圖/時代報,EDDIE JIM

不過,維多利亞州衛生部長Jenny Mikakos上週三(2月12日)在食為先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商務和社區午餐會,呼籲大家不要對冠狀病毒的過度恐慌。這也使得許多人自發地前往唐人街用餐,支持中餐館的經營。

最新消息是,食為先可能會重新營業。

在澳大利亞發現確診新冠感染者的初期,又恰逢中國春節假期,確實對中餐館造成了較大的打擊。

例如,此前墨爾本有一例確診病例,證實在Glen Waverley家宴渝悅(House of Delight)用餐,店主擔心顧客和員工感染,在得悉後立即關閉了餐廳,進行全範圍消毒。在接受ABC採訪時,店主表示,房租和人工給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家宴渝悅火鍋店所在的大樓,圖/谷歌街景圖

此外,與黃金海岸或凱恩斯等旅遊地不同,墨爾本和悉尼中餐館的主要受眾仍以本地人為主。旅行禁令導致的中國遊客銳減,並非是這兩個澳大利亞最大城市中餐館業績受衝擊最大的原因。本地華人不再前往用餐,對墨爾本和悉尼中餐館影響更大。

悉尼唐人街的一些餐廳店主反映,在疫情爆發前,他們的顧客中大約有一半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但由於對病毒的恐懼在網上迅速蔓延,尤其是中文新聞在微信上快速傳播,導致大部分華人都不到中餐館用餐。

疫情可能只是關門“導火索”

如前文所述,為了“以正視聽”,澳大利亞的各級政府已經不斷出面呼籲大家不要對疫情過度恐慌。

不過,隨著維州的4例確診病例全部康復,沒有新增病例,人們確實開始從最初的恐慌情緒中恢復過來。近些天,墨爾本市區主幹道上的中餐廳在用餐高峰時又變得十分熱鬧,有些熱門的火鍋店又開始排隊。

博滿金資首席分析師魏睿昊認為,儘管疫情確實會讓中餐館有損失,但對於多數餐廳而言,並非到了“要關門的地步”。如食為先這樣要關閉門店,固然是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也不乏餐廳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首先,粵菜是早期華人在澳大利亞餐飲業的主流。但是,隨著不同地區的華人越來越多來到澳大利亞,中餐的豐富度日漸提升,使得粵菜的地位逐漸被其他中餐形式所取代。一些粵菜的餐點長年都沒有創新的變化,往往無法爭取年輕的新客源。

其次,許多傳統中餐的餐飲類型並不適合外賣,而外賣已經成為目前餐飲業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粵菜較為知名的是早茶,晚餐則以“燕鮑翅”為主打,這樣的主菜一來單價很高,二來不受有環保意識的顧客歡迎,三來也不便於外送。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第三,開業時間較長的老字號中餐廳,內部裝修一般較為陳舊,既不是年輕族群喜歡的“小清新”風格,也非豪華大氣的商務宴請場所。隨著千禧一代成為消費主力,傳統中式風格並不足以支撐一家餐廳繼續經營下去。

魏睿昊還指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是墨爾本市區日趨高企的租金。與中國城市零售租金從市中心往郊區呈現“階梯式”下降不同,墨爾本市區店面的租金可以比一些郊區(suburbs)高出10倍(下圖可見)。而唐人街的租金在市區也屬於高位,這使得這個區域的餐廳租金成本都非常高。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對於餐飲業而言,可變成本往往不高,租金往往是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連續兩三個月生意下降,租金卻要照付,對於位於“租金高地”的餐廳壓力可想而知。

外賣、健康、社交化 澳洲餐飲大變化

彙集了眾多移民的澳大利亞,餐飲文化歷來豐富多彩。澳大利亞的餐飲行業每年營收19億澳元,雖然僅佔GDP千分之一左右,並非是對經濟影響舉足輕重的行業,但由於和人們生活方式(lifestyle)密切相關,因此有很強的關注度,並且趨勢變化也很大。

餐飲行業素來以競爭激烈著稱,一些中餐廳的沒落可能由於沒有跟上行業目前的新趨勢。

趨勢1:外賣需求越來越高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沒時間的消費者”(Time-poor consumers)越來越多,外賣為這些人提供了更為便捷的用餐方式。UberEats、Menulog、Deliveroo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多方位地進行市場營銷。而華人圈也活躍著墨爾本送餐、熊貓送餐等快送服務公司。

根據IBIS World的餐飲行業報告,預計在2020年這一需求仍將持續增長。一些本身不便於外送的餐食銷量會受到影響,無論是中餐和西餐。

趨勢2:健康意識加重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使得很多人降低了對不健康食物的攝入,這也很大程度影響著澳大利亞餐飲行業的構成。人們會對食物的成分和質量更加地關注,而能夠提供健康美食的餐廳更有機會獲得更好的利潤。

趨勢3:更隨性的用餐體驗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繁忙的都市生活讓更多人傾向於選擇更隨性輕鬆的用餐方式。因此,分量更小、小吃風格(tapas-style)可以分享的食物在未來可能需求會更多。此外,相比以前需要正式預訂,接受即來即吃(walk-in)的餐廳會更受歡迎。

趨勢4:更社交媒體化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由於Instagram等圖片社交媒體的出現,讓餐廳的環境、餐點的美觀度變得更為重要IBIS World行業報告指出,消費者正在持續搜索時尚(fashionable)的用餐環境,而這有助於提高行業的營收增長。而合理使用社交媒體,不僅能夠建立餐廳品牌,同樣可以幫助餐廳提高利潤。

還想投資餐飲業?定位準確很重要

餐飲業歷來是高競爭,低壁壘,整個行業發展求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可自由支配收入、消費者信心、生活方式趨勢和遊客人數等。

根據行業報告顯示,未來5年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費者信心都會有小幅下降,因此餐飲業勢必受到一些影響。整個行業而言,年增長會從目前的0.6%下降至0.2%。

不止是中餐館,一些墨爾本本地知名的西餐廳也同樣面臨挑戰。比如知名廚師Heston Blumenthal在墨爾本皇冠賭場(Crown)的餐廳——Dinner by Heston Blumenthal此前就被爆出拖欠了員工薪水450萬澳元,並總共揹負近800萬澳元的債務。

高昂的租金,難以捉摸的顧客喜好,增長乏力的消費能力……都可以影響餐廳的財務情況。

而疫情的到來,的確會讓餐飲行業的大環境雪上加霜。

餐廳,又是華人投資的一個熱門行業,不少188A簽證持有者會選擇通過投資餐廳來進行移民。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澳洲,危機之下的中餐廳如何“浴火重生”?

魏睿昊表示,“投資價值當然永遠有”。但如果是餐飲行業新的參與者,在進入該行業前,要慎重考慮自己的餐廳定位和經營方式。

一家餐廳不可能滿足所有市場趨勢。如果是高端奢華風格,就意味著前期成本和固定成本很高,必須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如果主打快餐外送,那就需要有一些適合共享的小份食物,以及餐廳氛圍的打造也要符合這一餐飲文化。

從投資移民或者商業移民的角度,由於在本地經驗並不豐富,應當儘量尋找那些固定成本相對較低、可變成本相對可控的方式做餐飲,不要一次性投入大筆資金大搞裝修,風險非常高。

不過,就如同總理莫里森在微信號中說的那樣:“對於澳大利亞華人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他們展現出了令人驚歎的韌性……”

疫情終會過去,希望中餐館從業者,以及一切受到影響的人們,能夠早日走出這一困境。


(歡迎訂閱澳財網頭條號,我們將不斷為您提供優質的全球宏觀經濟分析和澳洲財經資訊)

注:文中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 Shutterstock,Inc.授權澳財網使用,請勿單獨轉載圖片。本文中的分析,觀點或其他資訊均為市場評述,不構成交易建議,僅供參考,投資時請謹慎決策,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