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

小姐姐讲史


如果汉献帝到了刘备手里,会因意外事故而死,或者乘船之时,船翻了,汉献帝淹死,或者骑马之时,马失前蹄,汉献帝摔死,或者吃饭之时,吃多了,汉献帝噎死……诸如此类。

反正,汉献帝非死不可,因为他不死,刘备当不了皇帝,就算汉献帝没死,在刘备心中他也死了。


刘备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兴复汉室,但刘备要兴复的不是刘协的汉室,而是自己家的汉室,刘备姓刘,乃中山靖王之后,再往上数几代,也是刘邦的后代,所以刘备当皇帝未为不可!

刘备是有野心的,这从他四个儿子取名就能看出来,老大叫刘封,是义子,老二叫刘禅,老三叫刘永,老四叫刘理,名字合起来就是“封禅永理”,这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

比起刘备,曹操的儿子取名就有点搞笑了,曹操大儿子曹丕,有个养子叫曹真,曹真的儿子叫曹爽,合起来叫“操丕真爽”!确实仅仅爽了两代,就不爽了,因为司马昭鸠占鹊巢了!


谁不想当皇帝啊,曹操想,孙权想,刘备也想,但曹操称帝阻力太大了,荀彧甚至不惜以死相劝,曹操遂作罢,不过曹操死了之后,曹丕立马称帝了!

当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蜀国之后,刘备大惊失色,抛胸顿足,大骂曹丕卑鄙无耻,人神共愤。然后很快刘备也称帝了,称帝之前,刘备做了一件搞笑的事情,“百官挂孝,遥望设祭”,祭奠被曹丕杀死的汉献帝。

然而,汉献帝并没有死啊!

曹丕没有杀汉献帝,而是把他安排好好的,毕竟汉献帝是他的妹夫啊,不看汉献帝的面子,也要看妹妹的面子吧!

汉献帝禅位之后,摇身一变,当起了山阳公,除了没有皇帝这个虚衔之外,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要乐有乐,溜溜鸟,钓钓鱼,提前享受退休生活。

汉献帝没死,刘备很尴尬!


汉献帝没死,刘备要是称帝,必定遭天下人耻笑,天下人会说:

“你刘备不是要兴复汉室吗?汉献帝没死,你自己怎么当起了皇帝了?看来你和曹丕一个样啊!”

但刘备亟不可待要当皇帝,因为他都六十了,没几天活头了,如果再不当皇帝,这辈子就没机会了,可是如何既能当皇帝,又不被人戳脊梁骨呢?

刘备想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扯谎,撒个弥天大谎,这个谎言就是“汉献帝被曹丕杀死了”,反正古代消息闭塞,魏国离的远,一时半会儿传不到成都,只要刘备封锁消息,成都百姓根本不知道。


就这样,刘备撒了个弥天大谎,披麻戴孝地假哭了几天几夜,之后就堂而皇之的称帝了!

有人或许会说,汉献帝死还是没死,刘备也许真的不知道,这可能吗?

国与国之间,都互派间谍的,要说蜀国间谍只传来曹丕继位,没传来汉献帝的消息,那也太不专业了吧!

所以说,倘若汉献帝落到刘备手里,必死无疑!


一半秋色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深度!值得赞扬。的确,如果汉献帝刘协不是落在了曹操的手里,成了他“挟天子以令诸候”的工具,而是落到了汉室宗亲、大汉皇叔刘备的手里,结果会怎样呢?刘备会如何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呢?试回答如下。


首先,我们得承认,刘备以个人的出身于“汉室宗亲”为出发点,肯定会去维护汉室的“正统地位”,而且“兴复汉室”也是刘备毕生为之所追求的目标,更是其最高理想——虽然这并不表示刘备就会以真心去对待“刘协陛下”。

其次,刘备即便是掌握了刘协,拥有了政治优势,并可增加其政权的合法性。然而却并不会真的会去拥护刘协的“领导地位”!而是只有可能把刘协当成一个“旗号”来打!最终还是会迫使刘协“自动禅位”给自己的!


最后,就算刘协愿意和刘备“合作”,也要看个时候——假如是在刘备自己都在“四处流窜而无容身之地”的时候,他又哪有余力去“保护”刘协呢!倘若是在刘备武有关张赵云,魏延、黄忠等人相助,文有孔明、庞统、法正等人辅佐,又占稳了荆州、西川、汉中的地盘而不失的情况下,当然可以利用汉献帝这块正统招牌,去为自己去消灭孙权和曹操提供舆论和旗帜上的有利条件了——至于取了天下后,刘协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了,上述浅析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而假设是当不得真的。


北疆同心


那刘备还不得开心死,奉天子以讨不臣,今后出师有名了啊,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政治资产。

刘备打着汉室宗亲的名义都有士子来投,这要是有个皇帝背书,曹魏大地上的反叛怕是多一倍啊。

至于刘备会杀汉献帝那就是扯淡了,曹操都不杀刘备为什么要杀?以皇叔名义辅政不美滋滋。

真到了收复中原的日子,叔侄两人一让位,连个反对的都没有,大家忠于的是汉,不是汉献帝。刘备以小宗继承大宗皇位完全没毛病啊。

再补充一下,这个和靖难是两回事,朱棣本身就是起兵造反的,当时天下太平,朱棣是反贼向上作乱,即使如此,一旦攻破了首都,各地官员大多都认可他为天下之主。

而刘备如果带着军队平定曹魏,他自然就可以比照光武旧例,以小宗继大宗,根本也没有必要杀刘协。

如果刘备未能收腹中原,那自然要留着刘协代表蜀汉正统。

如果刘备收复了中原,那就更没有必要杀刘协了,因为以收复中原的功绩,天下士族都会很自然的认同刘备的登基,

同时,刘协也会自然而然的明白自己即将退位,刘备会理所应当的继承汉朝的全部政治遗留。

在这种情况下,杀献帝对刘备毫无好处,没有必要,而刘备本身并非嗜血之人。

补充一句,刘协本人未必对这个皇位有多么留恋,他其实从来没掌握过任何有意义的权力,连怀孕的妻子死在面前都无可奈何。

他对曹丕篡位的抵触更大原因是汉于他处终结,刘协对不起列祖列宗(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套用古人,古人对宗庙的重视甚至胜过生命)

如果刘备真让刘协让位,刘协的反抗想必不会太大。


清说历史课


汉献帝如果在刘备手里,这个假设,非常的有意思然而。。。。好吧进入假设,个人开始推算!

汉献帝落入刘备手中的时间,必然是以曹操迎汉献帝时间段为参考的!

那个时间刘备还在做什么呢?貌似好像不具备任何实力吧!貌似走哪惨到哪!好的不久就这些了!假设汉献帝现在已经和刘备在一起了!

获得优势:一心向汉的大臣必然是跟着汉献帝走的,那么刘备周边聚集大量人才,只能聚集,而不是为刘备所用!因为刘备没有强大的实力让他们附庸。。。

在获得一定保护,其他正常的军阀至少不敢对刘备下手,可是刘备又能做啥了。。。。

没办法给演下去了!因为说到底能力不足去匹配。。。曹操至少还有青州军,还有大地盘。至少是异性不碍于什么。

而刘备,碍于叔侄,且前期一直都不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所以,设想不出他会怎么去把控汉献帝,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备并没有这个实力!

一把剑还是要在具备一定实力基础的人手中的,不然都是废的。!


宇小谷


我觉着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处境可能还不如在曹操手里,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不管是谁,手里一旦有了权利,就不可能再放弃了,刘备也一样,别看他这时候跟汉献帝认作叔侄关系,那也算是互相利用,互相依靠,汉献帝也是有想法的人,不愿意大权旁落,肯定也会像对待曹操那样对待刘备。而刘备估计做不到曹操那样。曹操对汉献帝其实已经不错了,之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完全可以取而代之,但是曹操没那么干,反而继续好吃好喝的供着,并且把女儿也嫁给献帝,虽说这种婚姻有政治成分,但是以曹操当时的状况,也可以不这样做。而如果换成刘备,之前肯定是跟着刘备东奔西躲,过着挨饿受冻的逃亡生活,极度危险。待到刘备得到西蜀,他的部将们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官运前途还是为了主公,肯定会怂恿刘备称帝,刘备本是汉室宗亲,定会逼迫献帝禅位,就像曹丕对待献帝那样。刘备乃假仁假义之人,说不定自己想当皇帝,又不想落下不忠不义之名,会暗中指使让献帝非正常死亡,然后他继位也有可能。总之,如果献帝老老实实过自己的日子,不再去想皇位,跟着曹操绝对是最安全。



先进


真以为刘备是什么善男信女吗?汉献帝在刘备手里,很可能结局更惨。

刘备此人从小就有凌云之志!

有些人,天生就是做老大的。年少贫困之时,刘备就能笼络关羽、张飞等一帮少年人纵横乡里。起兵以后,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刘备始终是独立自主的大当家!

这样一个人,他能够甘心屈居人下、卑躬屈膝的侍奉一个远不如自己的人?傻子都知道不可能。刘备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这样一个人,他能够将自己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就算他愿意,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也不愿意。他们是刘备的功臣,跟着刘备能封侯拜相。却不决是汉献帝的功臣!一旦大权归了汉献帝,这些人难免被猜忌被打压被排斥。

我们假设汉献帝在刘备手里,刘备会怎么做呢?

这要看什么阶段的刘备。假设是起兵之初的刘备,实力太弱,操纵不了汉献帝,只好送走。

如果是占领徐州的刘备。他会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如果运气好打败所有敌人。刘备会有一千种办法,让汉献帝悄然逝去。然后刘备称帝。

如果是占据益州的刘备,那么汉献帝只能是一个包袱。活不过一年。

史书记载,刘备恢宏大度。但是这个大度要看对什么人了。对于想压自己一头的,刘备从来都是心狠手辣。


上将嗳福斯


汉献帝是一个很可悲的皇帝,也是封建社会几千年以来最幸运的亡国皇帝。

汉献帝如果真能从曹操手中逃出来,他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号召真正为汉朝效力的能人异士,从新建立一个帝都。但话又说回来在当时的乱世,真正有能力的人都在搞独立,就算有人投奔可能又是第二个曹操。但是这也是他唯一有可能恢复汉室的办法。





我们再来看看,汉献帝到底是否原意去刘备那里!答案是:否。因为刘备是不是皇叔,只有献帝跟刘备本人知道。当初匆忙认了这位宗室亲戚并不是献帝傻。相反 献帝见刘备能力非凡,想利用牵制曹操!奈何曹操太过强大,刘备根本没有可乘之机!

一直以“刘皇叔”自居的刘备,面见皇帝就是想得到献帝的承认。一代枭雄刘备得到了做梦都想得到的身份,怎么还会待在朝不保夕的地方呢!一逮到机会就毫不犹豫的溜掉了。难道献帝还会逃出虎穴又入狼口吗?



再来假设献帝真去刘备那里,是逃出来的肯定不会拖家带口,顶多带几个亲信。

刘备会利用献帝的号召力,招揽很多人才!这时候曹操就真成汉贼了,没有了献帝哪怕曹操再能忽悠,手下人心也难免会变!而刘备的势力会翻倍增加,然后一举攻下中原;献帝全家老小死于战火当中,献帝伤心过度,突然暴毙。

汉室才德兼备、又极有声望的唯一血脉刘备,自然是皇帝的最佳人选。

从两点可以看出刘备的不臣之心,第一次是接受皇帝衣带诏,有杀曹操的机会,他却阻止了关羽的行为!因为他担心中汉献帝的一石二鸟之计。曹操死了,他这位“皇叔”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反而只要逃出洛阳,他手里的衣带诏就是一个很有“杀伤力”的武器!第二次是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天底下的人都知道刘协被封为了山阳公,他却在蜀中释放献帝被害的信号,和部下一唱一和时隔一年便登基称帝!就算献帝真死,这么着急礼仪上也说不过去吧!

所以还是不要逃出来着好,山阳公才是他的结局,也是他最好的归宿。


先生与故事


斗胆说一下我的想法,权当抛砖引玉,各位史学先进斧正。

这个问题是假设,那么我们就从实际出发来看一下假设的合理性。

一、实力背景。当时汉献帝从关中跑回来的时候,各路诸侯都在干什么?别说刘备,就是曹操本人也没有一州之地,都在忙着抢地盘。

二、战略眼光。当时毛玠给曹操献策并得到了首肯,迎奉天子回的许县,在政治上占得先机。当时能与毛玠眼光媲美的只有鲁肃,袁绍兄弟一个忙着另立,一个忙着自立,刘备估计是都没有想过这事。

三、招才理政。曹魏东吴自不必说,人才济济,国力日盛。刘备这时候还在四处投靠,没有根基,哪有什么资本,当他有了益州之地,试问还有机会迎奉天子吗?

四、汉中称王。刘备打下汉中,杀了夏侯渊,缓兵之计退了曹操,先想到的是上表称王,什么复兴汉室,北伐曹魏,攘除奸佞,一点没干,反倒是为了荆州跟孙权干了一仗,以致损兵折将,永安宫托孤。

因此说,刘备没有眼光,没有实力,最根本的就是没有真心,所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事他根本干不出来,退一万步,如果能有,他比曹操更奸!


老衲虚空


这种假设我们要分两个时间段来看:一是夺取益州前的刘备,我们把它称之为早期的刘备;二是夺取益州后的刘备,我们把它称之为后期的刘备。

对于早期的刘备来说,就算汉献帝愿意跟着他,甚至曹操主动把汉献帝送给刘备,刘备也不会要也不敢要,因为早期刘备的实力实在太弱了。

要知道,汉献帝并不是一个傀儡,他的身边文有杨彪之类三公级大哥;武有董承、杨奉、韩暹等握有大量枪杆子的军头。 这样的配置,不要说早期的刘备,就是早期的曹操也没有机会控制。

事实上,在汉献帝刚到洛阳时,曹操就想控制汉献帝,结果当场就被董承、杨奉、韩暹等人的强大武力给击退。后来,因为这三个军头起了内讧,这才让曹操抓到了机会。

问题是,虽然曹操抓住机会控制了汉献帝,但汉献帝身边仍然是各种力量云集,以至于当时曹操去拜见汉献帝,看着汉献帝身边那些带甲的士兵,顿时吓得汗流浃背,索性以后不再去拜见汉献帝。

事实上,直到赤壁之战前,曹操将董承给清理出局后,汉献帝才真正成为傀儡。 在这种背景下,就凭早期刘备的那点实力,哪里有资格奢望汉献帝会跑到他这里来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汉献帝主动来到刘备身边,但对刘备来说,也不过是个烫手山芋。因为,早期的刘备,就算控制了汉献帝,他敢因此对曹操和袁绍指手划脚吗?显然不敢。



想当初,董卓控制着汉献帝,大家不服他,照样打他。后来曹操控制着汉献帝,袁绍不服他,照样打他。现在,刘备控制着汉献帝,就算他不招惹曹操、袁绍,这两个人也可能为了抢汉献帝,就主动跑过去打他!就凭早期刘备的那点实力,岂不是自己找死吗?

事实上,如果你的实力足够,拿着汉献帝这面旗帜,那叫如虎添翼,再不济也叫锦上添花。问题是,如果你实力不够,拿着这种东西,那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为,人们本来不想打你,但是为了抢你的东西,也得过去打你。

从这层意义上说,如果是在刘备早期,汉献帝跑到刘备哪里,刘备要么乖乖把他送给曹操或者袁绍,要么等着被人群殴打死。这样一来,刘备在历史的形象,也就类似袁术的形象。总而言之,拿个了汉献帝,就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是典型的不自量力和找死么?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后期的刘备,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是妥妥的一方诸侯,而且不久后荣登汉中王,距离皇位也只有一步之遥。这个时候汉献帝如果从曹操手里逃脱,刘备自然有实力接纳汉献帝,而且也不用担心遭到曹操的打击和报复。

问题是,此时汉献帝跑到刘备的地盘上来,那和呆在曹操的地盘上,并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汉献帝如果逃到刘备这里,只会有两种结局:一种是类似唐玄宗的结局;另一种是类似小明王的结局。



首先说下唐玄宗的结局,那就是等到汉献帝跑到刘备这里后,刘备就会脱掉皇袍或汉中王的服饰,然后率领文武百官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汉献帝。等到见到汉献帝后,刘备就跪在汉献帝脚下,痛哭流涕。

总而言之,都是我没有尽到做臣子的义务,让您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再总而言之,前一段时间,我误信谣言,以为您驾崩,为了延续汉室江山,所以才登上皇位或者汉中王位,但现在您回来,我要把大汉江山还给你!

接下来,刘备会率领马超、许靖、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万万岁。然后刘备亲手捧着皇袍,要给汉献帝披上。

当然,汉献帝当了这么多年傀儡,肯定很清楚这其中的道道,所以他过皇袍,执意要披在刘备身上。最后,双方来推我让表演了好几个小时候,皇袍终于还得披在刘备身上。

再然后呢,汉献帝很荣幸的升级为太上皇,接着刘备亲自给汉献帝牵马,送他回太上皇住的宫殿,许靖、马超、诸葛亮、赵云、张飞则在前边给开着道。汉献帝看着眼前的这一切,高兴的留着眼泪说,我虽然不当皇帝,但我感觉比当皇帝还风光!

至于第二种小明王的结局,就是刘备派人去接汉献帝来登基,结果半路上马车突然失控摔毁,一下就把汉献帝给摔死了,而这个负责接汉献帝的官员,也直接吓得畏罪自杀。

最后蜀汉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这就是个意外。无奈之下,刘备只好为汉献帝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而刘备也一度悲伤得要自杀,但在众人的劝谏下才作罢,最后又在众人的劝谏下不情不愿的登上了皇位。


我是赵帅锅


我是闲翻古书笑谈历史。这个问题我有些粗浅看法,抛砖引玉供参考

1.刘备身世很可疑,就算真是皇亲血统也太远

先说刘备的身世:《三国志》记载刘备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刘胜有120多个儿子,比周文王还厉害,周文王加上雷震子才凑够100.

裴松之《三国志注》则引用魏国《典略》说法:记载刘备是临邑侯旁系亲属。父亲刘弘死后,刘备与母亲卖草鞋为生。

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甲寅(公元54年),封北海靖王刘兴次子刘复为临邑侯。而刘复则是汉景帝第六子的后代,过继的是汉光武帝刘秀二哥。

看看,正史都说不清楚刘备到底是谁的后裔了。好吧,无论如何,刘备是汉景帝的后代是无疑了的话,咱们再看看汉献帝。

汉献帝无疑是刘秀后裔,刘秀的身世又是怎么样的呢?刘秀是汉景帝的六儿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事情很清楚了,刘备无论是汉景帝那个儿子的后裔,血统上都距离汉献帝太远了,已经属于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了,本来就八杆子打不着吧而且还是旁系子弟。


2.皇权面前无父子,何况同族

自古以来,即使是亲生父子在皇权面前也是没有情面可讲。就说汉景帝吧,不就逼得自己的亲生儿子废太子刘荣自杀了嘛。

还有刘秀的哥哥就是死于更始帝之手,他们可都是刘发的后代呢,轮起来血缘关系,比刘备和汉献帝之间近的是太多了。

而且自古废太子或废帝,能够保全性命的很少,汉献帝自己的哥哥被董卓废除了,还是个孩子,想求个活命都不可能,虽然不是汉献帝的命令,但是也可见皇权争夺的残酷了。

至尊位只有一个,没有退路。


3.刘备不是善茬

刘备自己也不是什么善良百姓,要不也不会被称为“枭雄”,所谓仁义是陈寿给他脸上贴金,因为陈寿的父亲做过蜀汉的官。

就看他的起家史,今天投奔这个,明天依附那个,各路诸侯跑了个遍,到谁那儿都想着要自立。

在公孙瓒那儿拐带走了赵云,给陶谦帮忙占领了徐州,奉曹操命令出征把人家人马收编了。

投奔刘表惦记占据荆州,给刘璋帮忙打的是蜀中的主意。

忍的时候能关门种韭菜,狠辣起来自己屡立战功的义子刘封说杀就杀。

这样的人性,汉献帝投奔他那就是找死,这是事到紧急老婆孩子都不要的人物,尸山血海里滚出来的,下手绝对不软。


4.刘备部下为富贵荣华也容不下汉献帝

好吧,咱们假设刘备忠义无双,汉献帝一到纳头便拜,奉为上位,将大权拱手相让吧。可是且慢,您问过关张赵马黄的意见吗?问过诸葛亮的看法吗?问过蜀中各大家族的想法吗?

这些人抛家舍业,舍死忘生的跟随刘备,为的是什么?其实在诸葛亮劝说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您不升官做汉中王,您让这些跟随您这样多年的弟兄们怎么办?大家为的是荣华富贵,封妻荫子,您不进位称帝,大家怎么升官?

正是因为刘备称帝了,诸葛亮才能是丞相而不是左将军府主管,马超才能是骠骑大将军,张飞黄忠魏延这些人才能封侯。

尤其是蜀中和荆州那些士族,我们这么支持你刘备,要钱给钱要人出人。你说让位就让位,你让我们以后怎么办?我们还想成为千年家族呢。

这事儿不行!绝对的!谁抢刘备的位子我们就弄死谁,大家伙儿的富贵全在刘备身上呢!


结语

因此,无论从那个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儿,汉献帝要是投奔刘备,那只能是一个字:死!绝对没有第二种可能。

曹丕能容汉献帝做山阳公颐养天年,既是因为刘协是他亲姐夫,俩姐姐都嫁给他了。也是因为君臣名分早定,曹丕不想背上弑君的名声。

最重要的一点是曹魏政权需要陈群,司马懿等人背后的家族支持,而这些家族多少辈都是汉臣,如果曹丕敢弄死刘协,就会失去这些家族的支持,曹魏政权就维持不下去!

而刘备那里,这几点汉献帝不死的原因一点不沾,所以去了就是找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