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当时的三个代理管家,有两个做出反抗,为何李纨没反应?

萍风竹雨123


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一意孤行促成之事。却借了邢夫人做挡箭牌。此事王夫人做的不太地道,也证明邢夫人太愚蠢。相关人等纷纷做出反应:贾探春奋起反抗,矛头直指邢夫人,甚至刮带了王夫人;贾惜春毫不留情,彻底与嫂子尤氏决裂,与宁国府划清界限;薛宝钗第二天就搬走了。大观园其他人没有反应,贾宝玉和贾迎春本身都有问题,不敢说话。剩下沉默的二人,就是李纨和林黛玉了。关于这二人的沉默,各有不同的原因。下面聊聊。

第一,林黛玉无缘置喙

贾家抄检大观园,林黛玉的潇湘馆被一视同仁抄检了。看似没把林黛玉当回事,其实也有不当外人的意思。林黛玉的身份是贾家的“养女”,不是客人。虽然她自己当是客居,实则她无家可归,就是贾家的养女。贾母也表达了林黛玉自家人的身份。

(第二十二回)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就在贸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林黛玉是贾家自己人,被抄检无可厚非。抄检大观园本是查搜奴才,潇湘馆不同衡芜苑,丫鬟婆子都是贾家人,当然要搜。何况王熙凤亲自进去安抚林黛玉,搜完了也没事,林黛玉能自证清白,当然不会对抄检说三道四。贾家自己的事,贾探春等说得,林黛玉断然说不得。长大后的黛玉,早知道如何摆正自己在贾家的位置,小事上偶尔还说一两句话,大事绝不轻言。

当然,林黛玉早知道抄检大观园背后绝不简单,自己处境尴尬,薛宝钗有能力进退,她退无可退,又能怎么样?干脆不说话好了

第二,李纨是临时管家,也不能说话

王熙凤带队抄检大观园,作为王熙凤病中协理荣国府的三人组一员,贾探春和薛宝钗都做出反应,唯独李纨不作声,是她太自私自利么?当然不是!李纨不说话的原因有两个。

一,王熙凤在贾母雷嗔电怒查赌之前已经从协理三人组手中重新拿回来管家权。贾母查赌,证明王夫人任命的管理三人小组是失败的。当然,探春改革大观园,开源节流的做法并不错。李纨作为管理一员,又在园子里照顾姐妹们。园子里的婆子闹的不像话,先是贾母生日不关门,与尤氏丫头口角,再闹出聚众赌博,私下传递东西之事。李纨怎样都难逃失察。如此情况下,她婆婆又命人搜查大观园,李纨没资格说话,作为寡妇也不能说话。

二,贾探春发大小姐脾气闹一通。薛宝钗作为客人也能拍屁股走人。李纨一个没有管家权的寡妇她能怎么样?

古人对寡妇的言行有严格要求,什么能说能做,什么不能说不能做,都有规范。李纨寡妇短暂协理荣国府已经是极限,还是辅助贾探春,贾家的规矩清楚的要求李纨不能有任何作为。

(第六十五回)兴儿拍手笑道:“原来奶奶不知道。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们交给他,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他的责任。除此问事不知,说事不管。只因这一向他病了,事多,这大奶奶暂管几日。究竟也无可管,不过是按例而行,不象他多事逞才。

李纨的处境就是兴儿所说。现在很多人误解李纨判词和曲子,给她扣上自私自利的大帽子,那并不是李纨!所谓不积阴骘,是曹雪芹拿王熙凤不积阴骘的不幸对比李纨的侥幸。李纨不积阴骘能够儿子金榜题名,能够活到老凤冠霞帔,得封诰命?至于说她富贵不久后去世,只是命不好罢了,与人品无关。李纨对抄检大观园不说话,是没有说话的立场。

第三,贾家媳妇都不说话

王熙凤也是听王夫人的命令带队抄检,又处处表现出不同意抄检的意思,看她与贾探春说: “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

王熙凤抄完探春处就去了李纨那里,李纨当时生病已经睡了,王熙凤根本没惊动她。至于李纨有没有听到声音,不得而知。既然王熙凤带人悄悄的来,悄悄的去,李纨更不会追出去闹起来。那不符合她的身份。

(第七十四回)彼时李纨犹病在床上 他与惜春是紧邻,又与探春相近,故顺路先到这两处。因李纨才吃了药睡着,不好惊动,只到丫鬟们房中一一的搜了一遍,也没有什么东西,遂到惜春房中来。

王熙凤的敷衍了事代表抄检大观园的不得人心。第二天尤氏在惜春房中生了一肚子气,到李纨这里窝火,也说李纨“病死过去了”,二人对薛宝钗来辞也心照不宣相视而笑。透出不赞同的意味。

曹雪芹的妙处在于抄检大观园后,不写主要人的反应,反从尤氏、李纨这无关紧要的人写起,正是高明之处。皆因二者都是媳妇,不能有任何反应,巧的是王熙凤这第三个媳妇第二天也病了,三个媳妇集体噤声,代表抄检大观园对贾家有着极其不好的兆头,媳妇们最难自处,干脆“病了”的好。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君笺雅侃红楼


寿怡红大家抽花名签时,李纨的一句“我自饮一杯,不问你们的兴衰”其实已表明了她的立场,贾府的荣辱兴衰她已经不放在心上,这点从她把贾兰教育成“牛心孤拐”的冷漠怪僻性格就可以看出来。贾兰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在学堂里眼见亲叔宝玉被欺负却说出“不关咱们的事”,可见李纨平素灌输给他的都是什么思想。

凤姐有多风光,李纨就有多失落。本应是属于自己的风光却被别人占去,她是不甘心的,但不甘心又如何?寡妇的身份注定她只能“空相妒”,虽然贾母怜她孤苦,处处照顾她,也不能平息她心中的郁闷,花名签上的“竹篱茅舍自甘心”其实也只是她无可奈何的选择。心里的郁闷堆积得久了,就形成了她与贾府貌合神离不管兴衰的思想。除了她不得不尽的陪侍众小姑子们针线诵读的责任以及贾母带人游园时应尽的本分事外,府里其他事她是一概不想理会,全部心思全用在贾兰身上。

代理管家是王夫人派到她头上的,她不能不服从,但作为管家三人组的老大,她只知和稀泥,没有一点担当,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扯探春的后腿,到后来因贾兰生病她更借此再不理事务,下人有事找她时她直接推到探春那里,管家三人组在后期其实已名存实亡,探春原本是助李纨理家的,李纨既不理事务,探春也不好越过她,所以“一步也不肯多走”,处理事情时还是先回李纨,然后推到凤姐那里去,凤姐病未好,只能叫平儿去处理。形同虚设的管理导致了大观园连连出乱,矛盾丛生,事情越出越大,从茯苓霜玫瑰露到司棋大闹厨房,而绣春囊的出现直接导致抄检大观园。这一切的起因在于李纨的不负责任,探春的不肯僭越,宝钗的敷衍了事。

抄检大观园,除了黛玉身份敏感不能多言外,其他姑娘都做出了反应,探春为家族未来正面硬刚,迎春为自保舍了司棋,惜春为自尊弃了入画并杜绝宁府,宝钗搬出园子躲开了是非地,而独有李纨,象没事人似的,在房中想着有人来陪她说闲话。

“不问你们的兴衰”,抄检大观园这么大的事,李纨不关心抄检的因果,反而听宝钗要搬出去,她却赶紧说“你好歹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

这样一个恨不得和贾家撇清所有关系的李纨,怎么会对抄检之事有反应呢?


游弋的比目鱼


这可能和李纨的性格和平时的处事原则有关吧。

我想题主说的两位“反抗者”是指探春和宝钗,我们先来谈谈她们为什么反应会那么强烈。

先说探春。探春是贾府年轻一代当中最有责任感的人,也是对贾府的衰败感到最痛心的人。她有才干,有理想,希望能通过“改革”挽救日益衰败的贾府。但是,贾府已经像一艘已经进水即将沉没的游轮,无论探春如何努力也已经无法挽回它沉没的命运了。对这一点,探春其实已经预见到了,她感到痛苦,焦虑,却无可奈何。抄捡大观园,在客观上加速了贾府的灭亡,探春是对家里人不和、“自杀自灭”感到愤怒,才发了脾气。其实,她在抄捡中的强烈反抗,更多的是对家族前途的担忧,对决策者的失误感到愤怒和失望,对自身的得失她真的不那么在乎。


宝钗作为客人当天晚上是没有被抄捡的,但是,天亮以后她知道了这件事以后,立刻做出反应,找了一个借口离开了。

这是宝钗的高明之处。

首先,这种抄捡确实是一种很丢人的事,至少说明贾府出了说不出口的丑事,作为外人,宝姐姐不想参合进来,所以,她选择离开。这和她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一致。

其次,宝钗是未出阁的年轻姑娘,名声对她尤其重要。

以她的聪慧,肯定知道大观园这么大规模的抄捡是出了了不得的丑事,极有可能有关风化。其他的院里面都查了,唯独没有查她的院子。这就使她失去了证明清白的机会。这对于爱惜羽毛的宝姐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所以,她决定早早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如果这也算反抗的话,那么也是比较温和的反抗吧。


我们再回到李纨身上来。

李纨在书中一出场就是一个年轻守寡的少妇,抚养着一个幼子。她出身书香门第,受的是“三从四德”的传统教育,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每日规规矩矩课子读书,侍奉公婆,教导小姑。她性子温和,心胸宽阔,是一位深受下人爱戴的少奶奶。兴儿就曾经和尤二姐说过,说李纨的诨名是“大菩萨”,可见,她怜悯下人,深得人心。

李纨其实是很有才华和能力的,这在文中有多处暗写。她对府中的人员和亲疏关系比王熙凤还清楚。


李纨明明有能力管理家事却甘于平淡,不问事务,在平常应该是因为兴儿说的,贾府规矩大,寡妇奶奶不可以管家。而在这次协理大观园的时候李纨仍然不大做主理事,主动把管家权力给了探春,这是李纨的聪明之处。她知道她理家是暂时的,王熙凤病好以后还得把权力还给她,那自己又何苦得罪人呢?

在这期间又出了绣春囊事件,李纨是结婚生子的人,看她们那些人各处盘查的架势就能猜出来定是出了不雅的事件。她一个青春丧偶的寡妇怎么敢跳出来说三道四?她不怕给自己添麻烦吗?


所以,不管李纨心里对这次抄捡持什么态度,她也不可能像探春那样激烈的反抗,也没有办法像宝钗一样一走了之。对抄捡她只能听之任之。


烟雨江南话红楼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红楼梦原著中对于李纨的出场介绍: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今方五岁,已入学攻书。这李氏系金陵名宦之女……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惟知侍亲养子……

李纨这位大奶奶在贾府人称#活菩萨#代理当家人之所以要把李纨加进去,是因为探春是家里未出阁的姑娘,宝钗是亲戚家未出阁的姑娘,二人虽有才干,但行事多少会遇到不便,免不了要她这位大奶奶秉公裁断顺带维护何处的人情,这就是李纨在其中的意义罢。


小红帽爱吃棒棒糖


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当时三个代理管家,有两个做出反抗,为何李纨没反应?

  查抄大观园时,李纨探春和宝钗还是代理管家。王夫人下令查抄大观园,探春态度极端,强烈反对抄检,甚至说到了甄家,说到了抄家,一反常态的激动。宝钗虽然没有接受临检,但是第二天一大早就要搬走,也算是对查抄的反对了,可是李纨查抄时没反对,查抄后,也没多话,只有和尤氏相视一笑的一个细节。

  面对查抄,要不就是支持,要不就是反对,李纨她是,你要检就检,检完我该干嘛还干嘛,基本等于没反应了。

  为什么没反应?

  用李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她的生活状态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她不想问贾府废与兴。

  李纨其实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在娘家,她被尽职尽责的父亲用“存天理,灭人欲”给教成了女人的样板,结婚后,又不幸守寡妇,大家族出身的小姐,国公府的正房少奶奶,怎么也不会去象小门小户的女人一样再嫁,幸好有个儿子。因为寡妇的身份,有许多事情,她都没有办法参与,甚至连衣服脂粉什么的,也都不能用,她也就只有封闭自己的内心,一心教儿子成人。她最大的工作,就是看好孩子,陪着未婚的小姑子们,做做针线,作作诗而已。

  这样的生活状态,她要反对什么,为什么要反对?查抄大观园,是因为出了丑事,反正这丑事,不可能是她做的,检与不检有什么关系?检查的人是那个张牙舞爪的凤姐,查出有东西凤姐这个责任人出丑,查不东西,凤姐也要出丑,就算是王夫人,也是一样的,于李纨而言,有什么关系?婆婆虽是婆婆,却是不关心她们母子的偏心人,既然这样,为什么要提醒不能抄,抄了会后患无穷?

  但凡出言,总是有利可图的,她出言,能得什么利?王夫人一心下的决断,她一个寡妇少奶奶拦着不让,置王夫人脸面于何地?她不出声,也是因为有利。她的配合,她的乖觉,都于隐藏有利,总有一天,这牢笼般的地方轰然倒塌,那时自有一番自由天地,到得那时,她可以靠着儿子挣来的诰命,一吐胸中浊气,笑看这个曾经漠视她们母子的旧府第,笑看天下!(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王熙凤生病的时间只几个月,等病好了之后,理家权得归还给他。王熙凤带队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李纨、宝钗早已将理家权归还原主。

原文:他自己也怕成了大症,遗笑于人,便想偷空调养,恨不得一时复旧如常。谁知一直服药调养到八九月间,才渐渐的起复过来,下红也渐渐止了。此是后话。(55回)

抄检大观园是王善保家的出的主意,王夫人认为王善保家的主意可行,还征求王熙凤的意见,王熙凤当时只能附和。于是,形成了以王夫人领导的抄检大观园行动的集体决议。

李纨只是一个寡妇,又是王夫人的儿媳。王夫人拍板作出的抄检大观园决定,难道李纨要跟王夫人叫板对着干不成?李纨也要学宝钗一样搬出大观园回贾府住不成?李纨丢下贾兰回娘家找李守中不成?更何况,李纨比谁都清楚,王熙凤带队抄检大观园并不是冲着他来。

原文:彼时李纨犹病在床上,他与惜春是紧邻,又与探春相近,故顺路先到这两处。因李纨才吃了药睡着,不好惊动,只到丫鬟房中一一的搜了一遍,也没有什么东西,遂到惜春房中来。

可见,王熙凤带队抄捡大观园就没有惊动李纨,李纨犯得着为此伤和气吗?

绣春囊事件是引发抄检大观园行动的导火索,抄捡大观园是以搜查丢失的东西为名义实施。依理而言,抄检小组无论以什么理由实施搜查行动,都不该排除贾府里面的各房各屋,不该单只针对大观园的儿女。

可事实上,搜查行动只是针对宝玉、黛玉、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的屋里。更奇怪的是,抄检大观园时,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都已没影了。

抄检大观园就是冲着总花神实施的行动,所以,不抄贾府。大观园被抄了,才能成为集体葬花塚,总花神宝玉才能葬花。李纨是寡妇,属一株已被埋葬的花,不是被抄检的重点,没必要为此生气。


夜舞风花雪夜


抄拣大观园隐寓的是曹家第一次被抄家,李纨原型当天就被释放了,她还反抗什么!

从假语层面分析各有道理,也有一定的意义,我说的是真事层面,切莫被我误导。


gaotzy


李纨本身就是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她的主要精力,就是把贾兰培养成人才。

李纨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一个小门小户的女子,她的父亲只是希望她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但看给她起的名字,就知道她父亲只是希望她守妇道。

因此,她在贾府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做她的“稻香老农” 。贾府的大事小情从来不管不问。但是她是一个聪明的人,对于贾府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绝对不多说一句话。



小路118


抄检大观园就是王夫人指使的,李纨是王夫人的儿媳,李纨反对抄检大观园就是反对婆婆,这在当时是大不敬大不孝,李纨自己从小就受女德熏陶,这种事她当然不会做。


无言东飞燕


个人认为,李纨属于那种息事宁人,不会惹是生非的人,出现这种情况,她也只会冷眼旁观,对任何人任何事她也不会有什么过多的做法,所以她既不会反抗,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丈夫去世后,她的心思只会放在儿子贾兰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