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老八的实力到底多大,让雍正到了生命最后一年才将其摆平?

月光侃历史


真实历史上的老八胤禩没多久就被雍正三下五除二收拾了,但我们现在谈的是电视剧《雍正王朝》,所以我就根据剧情来谈谈老八胤禩到底有多大的实力。



在《雍正王朝》中,胤禩本人实力很强。太子第一次被废后,康熙令中央地方的高级官员上折选拔新太子,几乎满朝文武都选了胤禩,可见其实力之强,就连康熙都为之一惊。后来选举大将军王、死鹰事件,康熙都猜到是胤禩捣的鬼,但他只能隐忍,不动声色,保持朝局的稳定,并秘密部署,为新君铺路。

可想而知,连玩了一辈子权术的康熙都颇为忌惮的人,其实力到底有多强了。更何况,胤禩还有“小诸葛”老九胤禟的支持。剧中黄河发大水,胤禛和胤祥前去筹款赈灾,却没想到扬州竟然是老九的地盘,他的门人任伯安在扬州任要职,替他疯狂敛财。想来,这也只是胤禟势力的冰山一角。



雍正继位以后,由于忌惮胤禩的势力,封其为总理王大臣,可见其势力之大。后来雍正无论从事什么新政,胤禩总是阴为绊阻,可雍正总是抓不住他结党的证据,只好忍气吞声。成立军机处时,本来不想把胤禩算在内,想了一下也只好把他算在里面了。八王议政时,几乎朝堂上的所有大臣都站在胤禩一边,更别说还有京外两营及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支持,你说他实力大不大?



不过,胤禩终究还是输了,但即便是输,他也算赢得了天下人的同情,还搞得雍正身后骂名滚滚来,真是个厉害角色。


达摩说


老八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虽然《雍正王朝》中雍正是主角,而老八是大反派,但是假如雍正和老八是生活中某个具体的人物,大部分的人肯定更喜欢老八。朝廷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臣喜欢八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八爷自身的魅力。

八爷为什么有魅力,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他选择的人生道路和雍正不同。正如八爷最后对弘时所说的那样,一个贤字害了他。因为八爷自始至终就是按照社会的所认可的那一套价值观来为人处世,希望凭借着社会的认可来争夺皇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雍正王朝》中的八爷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是个文雅之人,喜欢读书,绘画,并且非常有修养。这是当时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

他办事能力强,各种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他努力的维持和皇子、官员,读书人的关系,是大家心目中威望很高的皇子。

我们知道,雍正为了争夺皇位,辛辛苦苦争了一辈子。可是,八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辛辛苦苦经营了一生,又怎么会轻易的倒下呢?假如不是八爷在一些关键的节点上掉链子,八爷党绝对是能够拿下皇位的。

先来看看八爷党的势力,皇子之中,他有九爷、十爷、十四爷。文臣武将就更多了,推举八爷做太子的时候,除了张廷玉,几乎大部分的高级官员都站在了八爷这边。可想而知八爷当时的势力和人望有多大。

所以雍正继位的时候是非常艰险的。如果不是隆科多临阵投靠了四爷,加上邬先生的出谋划策,雍正是很难顺利继位的。原因就在于雍正实际上实力比不了八爷。这也是雍正个人的为人处世所决定的。雍正是走的孤臣路线,满朝文武大臣中,他没有自己的党羽。他得力的手下只有十三爷、李卫、田文镜、年羹尧和张廷玉这几个。天下那么大,文武百官那么多?雍正短时间上哪去找什么多官员?所以哪怕他当了皇帝,还得靠八爷的人去维持朝局。这便是为什么雍正继位以后并没有对八爷下手的根本原因。

从雍正的角度来看,他实际上也没有非要把八爷处死而后快。毕竟权力这个东西,自古以来,权力原本就不是通过简单的除掉某个人来解决问题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增加自己的实力。所以雍正上台以后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培养自己的人,尽量扶持新生力量,来削弱八爷党的势力。所以他才会把科举考试看得那么重。为此,他甚至愿意替士子张灯,笼络人心。

假如八爷愿意放下以前的芥蒂,好好替雍正治理朝政,雍正是不会对他下手的。只可惜八爷愿意作最后一赌,弄出了八王逼宫,这就逼得雍正不得不对他动手了。


本文是2019年开年《雍正王朝剧评》第二期,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历史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如果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


历史是什么


早期太子党实力非常强大,太子胤礽是当年康熙四大辅臣之首索尼孙女,康熙揭发皇后唯一的儿子,可见太子早年的背景是非常强大的,结果到了康熙四十六年以后,索额图倒台,太子无能又失宠,太子党势力已经变的很弱,太子周围也就有刑部的黄体仁,肖国兴,步军统领托合齐,凌普,和师傅王善等人,而四爷和十三爷只是在治理国家层面上帮助太子,暗地人家是四爷党!也就是说除了太子,太子党的人官最大不过是刑部堂官和步军统领!

而八爷党呢,贤有八爷,钱有九爷,地位有十爷,人们只看到八爷胤禩的母亲是辛者库出身,地位很低,但没有看见八爷敵福晋的出身,安亲王最喜欢的孙女或是外孙女,安亲王乃努尔哈赤之孙,代善之子,满洲铁帽子王爷,可以说八爷背后有整个代善家族的影子,也就是说有满洲八旗里红旗和镶红旗的支持!

再有就是十爷是康熙早期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外甥,他的出身仅次于太子,可以说八爷背后还有遏必隆家族的支持!

最后就是上书房大臣,康熙舅舅佟国维的支持,要知道当年佟家和太子背后的索额图家是死敌,佟国维是绝对不希望看到太子登基当皇帝,所以佟半朝会大力支持八阿哥的。

  再有就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都说八阿哥最贤,而康熙长子大阿哥势失后也支持八阿哥,这样一来,八阿哥的背后即有上书房大臣,六部九卿的官员,还有满洲皇族王爷们的支持,实力是太子党无法比较的,远远超过康熙皇帝的想象!

想像看,上书房的两位大臣,满洲皇族的旗族王爷,六部的堂官,康熙的几位皇子,甚至还有康熙的哥哥,这些人随便拿出几位就碾压太子党,这也了几年太子和八爷两人自身实力的对比,八阿哥的贤可不是白来了,可见八爷本身很有能力。

  而老八胤禩人缘好 ,其实根子还是出在康熙自己身上,这点除了正史,其实从《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里都有所表现。

其一,是康熙对儿子们能力的培养,使得每个儿子都上马能战,下马能书。胤禩就是诸位皇子中的佼佼者。连他的政敌雍正都不得不承认“允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其二,是康熙对太子胤礽的打压,造就了胤禩实力的逐渐壮大。胤禩身后除了由原来属于大阿哥背景的一帮”明党”,后续又结交了“佟半朝”的“佟党”;除了朝臣外,还有郭络罗氏家族、钮钴禄氏家族、甚至连博尔济吉特氏都押宝了胤禩。


馆长先生


老八胤禩的实力强大到不是一般,所以电视剧中直到雍正归西之前才将其摆平。

从雍正皇帝的角度看,也是为了使当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得已而采取的实时措施。

在雍正即位前,老八与雍正是竞争关系。即位初期,雍正位置不稳,想方设法拉拢老八胤禩,即位后期,雍正位置逐渐坐稳,但老八也进一步做大,导致雍正要极力剪除和防范老八。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呢?一来是雍正在位时间较短,二来是老八有足够强大实力。


一是背景深厚和政治资本:

  • 从老八前期的背景来看,他备受皇恩,16岁的时候就随康熙皇帝远征葛尔丹,是当时六位皇子中最小的皇子;
  • 康熙二次远征葛尔丹,老八又是其中三个皇子之一。
  • 17岁的时候就被康熙封为皇爵中最年轻的贝勒。管理广善库,担任内务府总管。。
  • 康熙四十二年,八贝勒开牙建府,与四贝勒的王府东西相对。
  • 一废太子时,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导致在康熙心里形象大损,虽然元气大伤,但胤禩在最后十年里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二是老八具领导者的性格魅力

  • 他遇事冷静,在突发事件面前有较强的克制力。
  • 他在从政方面具有很好的领导能力。
  • 而且为人处事灵活圆滑,善于讨好众心,拥有一呼百应的领袖才能。
  • 具有这样性格和能力的人,雍正皇帝不可能贸然杀之。比如他在登基后朝局复杂,立足未稳,很多人都反对他,而老八这在这方面正好是治国理政的能手,这是就要利用老八的威望和能力来处理朝政,迅速完成登基初期的平稳过渡,封为和硕廉亲王,命主办工部署并兼任理藩院尚书;随着朝局的不断好转,雍正皇帝渐渐地稳固了根基,掌握了权柄。而老八在此过程中似乎一直没有放弃对最高皇权的攫取,网络了一大批忠心他的人,这样矛盾就会频频爆发,两人势成水火,随后,雍正皇帝削去老八王爵并圈禁改名阿其那。
  • 雍正甚至亲自承认自己与老八的能力相当。老八的口碑一直是众皇子中最好的。

三是老八强悍的交际能力和手腕

  • 老八的周围有九阿哥、十阿哥,还有雍正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围绕在周围,心甘情愿为其出谋划策,甘当绿叶,一起对付雍正皇帝。
  • 在雍正未登基前,满城文武大臣中,大多数的朝臣还是向着老八的。举例说明:在康熙皇帝第一次废掉太子之后,曾经征求朝臣意见推举太子,结果一半以上的大臣都推荐老八。
  • 而雍正皇帝跟前仅仅有一个残废了的老十三。主要是这些事情涉及到皇家的党争,一般来说朝臣也不好插手。
  • 在这种情况下,雍正皇帝是不能杀老八的。但凡杀掉老八,朝廷和国家说不定就会四分五裂,出现更大的危机和矛盾。

四是分析老八对雍正的真正威胁。

局势发展到最后,老八对雍正的真正威胁已经不是暗杀或政变了,而是出于对老八巨大威望的恐惧,雍正也明白,他在政治斗争中较为孤立,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老八。

所以综合来看,老八的实力确实足够强悍。他的劣势是出身没有老四好,在康熙后期争储过程中,太过张扬。而此时的老四雍正,却不显山不露水。

在雍正短短十三年的执政过程中对胤禩采取了即拉又打政治斗争策略。


经史散人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里面,老八的实力是十分庞大的,遍布朝野甚至大内,可以说雍正后半辈子几乎是一直在跟老八战斗。

在康熙没死之前,老八的势力就很膨胀了,那时候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朝臣避之不及。反倒是老八是最被看好的一位,无数的人都来投奔讨好,举荐新太子的人选老八得到的票数也是最多。老四呢,只有一个光棍老十三跟随,外放的一个奴才年羹尧还是跟八爷党妥协才换来的。

康熙死了之后,老四上位,但是满朝文武几乎都不是他的人。朝堂上:文官能用的也就是张廷玉苟延残喘,武将是隆科多后来还他娘的反水了。地方官:羹尧骄横跋扈,李卫地痞流氓,田文静愣头青,孙嘉诚二杆子,没有一个顺眼的。其他的官员几乎都是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这里面主要的就是八爷党。对雍正来说,明知道他们消极怠工,也一点办法没有,又不能全部杀光。最后只能临时抱佛脚,开几场考试,找一些优秀年轻人来使唤。

反观老八,在雍正登基之后给他搞得几件事情,件件都打老四的脸,件件都让老四难堪。山西诺敏案,让老四把自己说出的话又吞了回去;科考案子,让张廷玉的弟弟被砍了脑袋;朝堂逼宫,差点把他烩了,并且让老十三病症加重提前领盒饭;最最高明的一次,拉弘时下水,让他们父子相残。

最后老八被抄家的时候,与弘时私下密谈,给了他一份名单,都是未被查出来的八爷党,满满一张纸!用老八的话说“一二品的大员已经不多了”,也就是说这么多年了,还有八爷党的人占据一二品的位置,隐藏的太深了。并且,老八利用这个拉拢住了弘时,保住了藏在身上的几千万两的银票!最终因为这个,让弘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走向了末路。


百胜刀王胡逸之


众所周知,雍正王朝电视剧的主题是“改革”,那么围绕着改革肯定会衍生出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情,我们可以从雍正王朝中最大的反派老八身上看出一二。

随着“八王议政”的失败,八爷党彻底败给了四爷党,到头来八爷党成员被抄家圈禁,而皇上和十三爷也累到命不久矣。

从八爷最后说的,“皇上四哥,你赢了,你赢了。

但是弟弟告诉你,如果你不是皇上,你是赢不了的。”

他还嘲讽到满朝文武里也就只有那个他曾经为其掌过灯的王文昭,两个高官厚禄的军机大臣,还有废了的老十三肯替他说话,便没人替他说话了。

可见八爷党在朝中的势力依然不容小觑,只不过最终败给了十三爷的军权和四爷的皇权。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九龙夺嫡”中的三大阵营,太子党、八爷党和后来的四爷党。

三大阵营里四爷党实力最弱,可最终凭借邬思道的“不争便是争”。

从追缴户部欠银到整理刑部冤假错案,到太子两度废立推举新太子的斗争中。

太子党最终出局而八爷党风头日盛,四爷党里的四爷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自己的亲弟弟十四爷是八爷党的人到最后也要自己争夺皇位,而最倚仗的十三爷被圈禁。

四爷有的也就只有谋士邬思道和远在陕西的年羹尧等人的支持,当然还有个深藏不露的爹康熙爷。

反观八爷党,这个母亲出身地位并不高,但却非常“贤”的皇子,在文武百官中颇具盛名。

可以落个好名声的事情他干,得罪人的事丢给四爷。

在掌管户部期间便通过借银子给百官,拉拢了不少大臣从而在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几乎满朝文武都在推举他为新太子。

让康熙更加警觉自己这个心术不正的儿子,夺嫡过程中八爷要钱有九爷这个钱袋子,要实力有十爷背后的家族势力。

即便是四爷刚刚登上皇位,还需要请八爷出任总理王大臣。

不过四爷也并不是任由其势力不断壮大,而是不断培植自己的势力,等待机会将八爷党铲除。

贵为皇上的四爷在提拔李卫和田文镜为巡抚这件事上,还是在妥协了提拔八爷党官员的条件下完成的。

而且八爷表面上支持四爷改革,背地里却处处给新政使绊。

科场舞弊案、诺敏案、士绅一体当差、火耗归公施舍、整顿旗务等等,让雍正得罪尽了文武百官、天下读书人和士绅阶级。

除此之外还拉拢士绅阶级和八旗子弟和雍正对抗,最后搬出“八王议政”和雍正摊牌,利用弘时让人入驻丰台大营。

幸亏有十三爷夺回兵权,有张廷玉的据理力争,可是四爷赢的并没那么彻底。

因为正如八爷说的,他要不是皇上,他是赢不了的。

因为八爷背后是雍正改革的阻力,是士绅阶级是官僚阶级是那些特权阶级,从雍正去世后可见一斑!


小沙看剧


胤禩是康熙帝的第八个儿子,但其母亲是辛者库的宫女出身,出身微贱,可以说老八虽身为皇子,因为其母亲出身微贱,在那个讲究出身门第的封建社会中,饱受世人的嘲讽,受尽人间的冷暖,所以八阿哥从小就蓄大志,努力学习,企图凭着自已的努力来为母亲与自己正名。凭着自己的努力,胤禩成为皇子中出类拔萃的皇子。



康熙起初也是很照顾这个儿子的,因为其母亲的出身卑贱,偏偏为他提了一门好亲事,将铁帽子代善之子最喜欢的孙女郭洛络氏许配给八阿哥。郭洛络氏出身相当高贵,是皇门贵女,可见康熙对老八的照顾,这样铁帽子王爷代善一门成为八阿哥强有力的后盾。


随着大子的逐渐失势,在八阿哥的运畴之下,朝中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八阿哥党。在皇子中,老九,老十,老十四成为拥护八阿哥的铁杆,就是皇子中的大阿哥也被老八所拿捏,上书房的三位大臣佟国维与马齐也站在老八这一边。在朝中,老八利用科举门生的规矩,更是取得了通过科举出身的官员们的支持,朝中很多大臣都与八阿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八阿哥的门生故吏可以说遍布了整个朝庭。

康熙第一次废大子之后,让众大臣推举太子的人选,八爷党适时地露出了其峥嵘的面目,众位大臣竟然大多数都支持八阿哥为大子。康熙当时的确被惊着了,顿时感到八阿哥的强大与对皇权的威肋,所以果断地处置了佟国维,狠狠地八爷党敲打了一番。
康熙在临终之前,封老十四为大将军王,远离京城,笼络隆科多


,积极替四爷的登基铺好了道路,最后亲口传位于四爷,才放心离世。

雍正即位后,只有隆科多,年大将军,李卫等屈屈数人可用,其他众大臣大多是八八个党人。众大臣对雍正大多虚以委蛇,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不得已,雍正才屈尊为科举士子亲自掌灯,来笼络天下士子之心,来简拔人才,为已所用。


雍正当上皇帝后,并无除掉爷之心,还委以重任。奈何八爷对皇位势在必得,还发动了“八王议政”,企图将雍正从皇位上拉下来。雍正也处置果断,将老八老九逮捕圈禁,并将其毒死。
老八在雍正即位后,
极力怂恿三皇子弘时来争夺大子之位,并在他即抄府之前,将一位八爷党人的名单交给弦时,这是一份没有被爆露的党派成员名单,可见八爷城府之深,党派之广,也在企图让雍正弘时弘历父子三人互相残杀。

八爷死后,弘时成了八爷党的代言人,并与弘历展开了激烈的太子之位的争夺。不胜其烦忧的雍正,为了能让弘历顺利登基,不得已将弘时毒死以绝后患。弘时死去不久,雍正也去世了。所以说,雍正与八爷党真正是争斗到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乾隆登上帝王之后,朝中再无八爷党的身影了。


青峰顶的那棵松


“雍正死前才把八爷搞定”是电视剧中的剧情,不是真是的历史。

真是历史中,雍正继位之初,由于政局未稳,为了稳定朝局,自然不敢动八爷。继位之初,反而雍正封八爷为和硕廉亲王,但八爷是他的政敌,如此拉拢,很具有欺骗性。

雍正稳固政局后,立马就腾出手来对付之前的政敌。雍正二年,雍正批评八爷及其亲信,称马尔齐哈、常明等都是妄人。雍正三年,雍正批评胤禩怀挟私心,播弄是非,动摇百官,阻挠雍正改革。雍正四年,带时机成熟,雍正找借口削掉了八爷的王爵,改名为“阿其那”,同时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雍正四年九月薨,享年45岁。

可见,从真实的历史看,雍正除了继位之初,为了未定政局,给了八爷一些甜头外。从雍正二年到雍正四年,对八爷可谓是极力打压,直到八爷死为止,这侧面说明八爷的实力被高估了。

我认为,电视剧中之所以把八爷的实力讲得很强大,且雍正死前抓住八爷逼宫的把柄,才把八爷摆平。没什么其他原因,只是因为剧情的需要。

假如按照真实的历史拍,那么,雍正四年八爷就死了,而雍正当了13年皇帝。八爷死后,雍正的改革就没人阻扰了,宫斗、权谋、斗争也相应的没有了,后面的剧情就过于乏味,观众看起来不刺激。因此为了吸引观众,为了剧情的需要,编剧把八爷的死往后推了八九年。


孤舟钓江雪


非常感谢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但凡是看过《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其中雍正的老对手老八知道在最后才算是彻底被摆平了。也由此可以看出老八本身确实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一个人。

其实早在《康熙王朝》里面我们就看到了几大势力团体的斗争,二爷,老八,老四等,都具备了很大的势力,他们也都具备争夺皇位的资格,但是其中要说唯一能够和老四雍正掰手腕的,也就剩下老八了。要说八爷为什么能够从雍正没有坐上皇位的时候开始争斗,一直可以走到雍正生命尽头才被镇压,那他自己一定有着很大的能力的。要知道帝王本就多疑,雍正既然坐上皇位了,但是依然没有立即铲除掉八爷,所以他的根基还是非常大的。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八爷为什么能够拥有这么多的拥护者。老八其实本性并不坏,相反他的儒家,贤明,都是非常值得说道的。但是一个帝王,并不仅仅靠着仁,贤才能做好皇位,该有的杀伐果决就得有。一将功成万骨枯,手腕还得要硬。纵观历史,虽然雍正确实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他的治下也一直都有着好评,甚至是将康熙年间亏空的国库补充的满满当当的。但真要比起两个人的仁义道德,可能八爷更甚。八爷的价值观一直都是想要获取社会信任,被社会所认可来争夺皇位。八爷这个人本就是文雅类型的,喜欢读书,绘画,由此也非常有修养,可以说很平和的一个人。他的办事能力是非常强的,而且在处理起来政务的时候还井井有条的。他的努力,让很多皇子,官员和读书人都倾向于他做皇位。

先说说当时八爷党的势力吧,在皇子当中,他的拥泵有九爷,十爷,十四爷,还有很多的文武百官,在当时推举他做太子的时候,很多人都站在他的那一边。所以在最后雍正继位的时候情况还是非常的危险的,万幸的是隆科多临阵倒戈,再加上遇到了一个邬先生,为他出谋划策,故而雍正还是有惊无险的继承了皇位。雍正当时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支持者,但是她所拥有的支持者却是比较有能力的,比如十三爷,李卫,田文镜,年羹尧,张廷玉,虽然人数不多,但都却是帮了他很大的忙。但是一个朝廷,这几个人非常的少,不可能顶替所有人的职位,故而,在他上位之后,为了使整个朝廷能够正常运转下去,他不得不继续使用之前八爷党的人,而且在没有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人之前,这些职位还不能动。所以这也是他一直没有动八爷的原因。

而且从一个当权者的位置上来说,并不一定非要把八爷党肃清,因为如果八爷真的能够为他所用,其实是非常大的一股力量。他只有笼络人心,将自己的势力培养壮大,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其中也包括能够让八爷归心。

只是作为八爷来说,谋划了这么久,而且自认为自己的才智和为人处世都不属于老四,故而一心想要取而代之,这才导致了雍正最后下定决心镇压八爷。


栉比舆言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堪称经典,凭良心说,雍正确实是清朝时期最优秀的皇帝之一,雍正的风霜之治从根本上扭转了康熙时期国家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为乾隆皇帝中前期的强大和扩张奠定了良好的财政基础。

虽说是康乾盛世,可是实际上雍正的贡献是最大的。无论是康熙帝晚期还是乾隆帝晚期国家的整体面貌都非常的恶劣,英国大使马尔格尼在访华期间所写下的《马尔格尼访华记》对这个外强中干的帝国充满了鄙视和怜悯。实话实说,在乾隆末年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康乾盛世只是一个酒醉之人的梦呓罢了。

雍正上位不简单,兄弟个顶个都是狠角色

雍正登上皇位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老八胤禩,老十四胤禵都对老四构成了巨大威胁。

老十四为人志大才疏,倒没有很大的威胁。真正的威胁是老八胤禩,胤禩为人阴险,心机深沉,网罗了一大堆大臣为自己摇旗呐喊,老八虽然看是低调,可是老八的势力直接渗入了康熙朝廷的中枢,这引起了康熙帝的极大愤怒。

康熙对老四的赞赏和对弘历的喜爱表现得非常明显,实际上,雍正的上位早就决定了,老八上蹿下跳唯恐天下不乱只是自己做无用功,可以说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康熙帝就说过,胤禩此人心机深沉,用心狠毒,就算是我自己,都非常的忌惮。这几乎已经宣告老八的结局。加上小弘历的聪慧和优秀,老四获得皇位实际上是顺理成章的。

励精图治,肃清贪官,雷厉风行的雍正改革很有成效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发展生产,特别是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满清的经济实力,肃清贪官,整顿军队为乾隆帝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到了乾隆中期国库储备多达8000万两白银。

乾隆的十全武功完全是啃着雍正帝的老本才完成的,到了乾隆后期,实际上满清王朝已经危机深重,积重难返了,论历史政绩,雍正远超乾隆。

在真实的历史上雍正帝一继位就对老八使出了雷霆手段,将其圈禁剥夺爵位。《雍正王朝》里面对雍正帝有所美化,放到了雍正离世前。

客观地说,雍正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整个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老八即使成功上位,也做不了一个好皇帝。

老八的为人,外宽内忌,自私自利,守旧贪婪,如果老八当了皇帝,可能清王朝会迎来崩溃。别看乾隆帝维持了近60年的盛世,要是没有雍正这位杰出的皇帝,清王朝的寿命会短得多。

老八结党营私,手腕通天,但私心太重,必然寡助

我们可以发现,三位贝勒都对老八忠心耿耿,即使是很多位高权重的大臣,也站在老八一边,电视剧中老八发动八王议政把雍正帝逼得直吐血,可以说老八的手腕非常厉害了。可老八注定失败的,可以看出,老八代表的是好吃懒做,却拥有大量资源的八旗子弟和乡绅势力。

这些人已经成为清王朝的毒瘤。雍正皇帝正是要打垮这些既得利益群体,为整个华夏文明谋得生存和发展,从一开始老八就败了,他败在私心太重,不为老百姓谋利上。

《雍正王朝》电视剧诚然非常精彩,不过老八胤禩的刻画有点过了,老八和弘时的勾结,还有发动八王议政试图击垮雍正都是编剧杜撰的,一个人有这么阴险狡诈也是有些用力过猛。而且,由于时代的局限《雍正王朝》的道具和舞美也存在着很大不足,可以看出拍摄《雍正王朝》的时候国家的物质水平确实和现在差了一大截。

在雍正王朝里老八到底有多厉害呢?能够收拢八大铁帽子王站在自己一边,三位亲王鼎力相助,甚至心机深沉的收服弘时给自己卖命,要不是最后十三爷当机立断率军救驾,雍正皇帝就要被老八给逼死了。

当然在历史上雍正皇帝早在雍正四年就彻底干掉了老八,说实话就清史稿的记录来看老八这个人人品确实不怎么样,雍正皇帝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来看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老八又是怎么控制弘时的呢?在弘时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有一次弘时发了高烧,健康情况很差,老八衣不解带的守在弘时身边,贴身照料,硬生生把这个老四的亲儿子拉入了自己阵营。

很多人说老八就是喜欢收买人心,可是在历史中,老八还真就是得人心,论支持者,老八的势力是最大的。可是老八心术不正,为人阴险,可以说是德不配位,历史上雍正帝圈禁老八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