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熙瓷器的藝術特徵,及其鑑別方式

康熙青花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嬌豔欲滴、青翠明快的青花色澤,精湛的繪畫裝飾,千姿百態的器物造型獨步中國陶瓷史。因其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收藏價值,自晚清至民國的官、民窯,以及現代景德鎮的大小窯口都競相仿製。

一、造型特徵

康熙青花瓷造型豐富多彩,器物種類之多。其造型也分琢器和圓器兩大類,器物的名稱根據其用途、器型變化、時代的更迭而有不同的命名。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康熙青花琢器類造型整體風格古拙、凝重,線條剛勁,轉折硬朗,重心偏低,相對於整個清代,器物造型多顯得瘦高。康熙青花琢器類器物在演變過程中,其造型風格是重心逐漸下移,尤其瓶、尊類器物表現最為明顯。一般情況下,重心下移很容易使器形流於臃腫,但是,康熙青花瓷很好地克服了這種缺陷,既保持了康熙瓷器造型顯得高瘦的風格,又從視覺上呈現穩重端莊的效果。


清代康熙瓷器的藝術特徵,及其鑑別方式

康熙圓器類器物從整體造型來看,講究的是平穩、安定,尤其是碗類器物,重心相對較低。碗類器物品種多樣,有撇口、直口、斂口、深腹、淺腹等等,但無論是哪種造型的碗,口徑及碗高都在一定的比例範圍內,也都追求穩定性。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康熙青花瓷的圈足,其造型也極具特色。由於康熙瓷器胎質細膩堅密,可塑性極強,因此康熙時期器物的圈足也是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平切足、斜切足、內直外斜足、二層臺式足、雙圈足、滾圓式足、溝槽式足等等,其中二層臺式足和溝槽式足主要用在琢器類器物上,雙圈足主要裝飾在大盤上。

清代康熙瓷器的藝術特徵,及其鑑別方式


二、色彩特徵

康熙青花之所以聞名,主要在於其青花絕佳的呈色,而青花的呈色又主要取決於青料的質量。康熙青花使用的青料主要是浙料,少些雲南的珠明料。青花呈色的好壞,除了青料的質量之外,還要看青料中的鈷、錳、鋁的調配比例是否得當,配置得當,青花髮色就會明快豔麗;配置不當,青花髮色就顯得灰暗或者發黑。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康熙青花的早、中、晚三期色調差異很大,其變化的過程基本是循著灰暗——明快——灰暗的步調發展,巔峰時期應是康熙中期。這個時期制瓷工匠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青料的配置方法,燒製出了聞名於世的“五彩青花”,即僅用一種青料便可渲染出景物的疏密遠近、陰陽向背,使畫面極具立體感,達到了中國畫特有的“青(墨)分五色”的效果。

三、紋飾特徵

1,人物形象早期人物形象碩大,頂天立地,主體突出,筆法寫意,生動豪放。中期以後以刀馬人物為題材,繪畫細膩,且人物也瀟灑飄逸。到了康熙晚期,人物縮居畫面一角,形態弱小纖細,著色也濃淡不一。


清代康熙瓷器的藝術特徵,及其鑑別方式

2,表情便顯得不怒而威了。嘴巴的畫法,男人大而方,女的則為櫻桃小嘴,老人的當然是扁而癟,小孩則為圓而突。面部的畫法,男的多為國字臉,女的當然是瓜子臉,老臉變成申字形,而童臉扁圓蘋果樣。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清代康熙瓷器的藝術特徵,及其鑑別方式

3,人物及衣紋的畫法五彩瓷器畫人體,均用紅筆畫線,來表示手足、胳膊、肚皮的肌肉與肌膚。康熙瓷器的彩繪,主要是以線條立形的陶瓷繪畫,所以人體裸露部位如面部或胸腹皆不上色。這種上色的情況還是到了乾隆以後才開始出現。同樣的在衣紋上,線描的功力更是立竿見影,行筆挺拔而流暢自然,絕不拖泥帶水,沒有衣紋紛紜糾葛的現象。在康熙的彩繪裡,男人往往腰裙寬大,裙頭卻短,顯得腰肥體胖。康熙五彩瓷器中的皇帝、官員或書生,都挺著一個突出的肚子,展示其養尊處優的身份。女人皆是衣袂飄逸而貼身,內外分明,絕不含糊。衣裙連成一套,使其看起來更為窈窕,步履輕盈。


清代康熙瓷器的藝術特徵,及其鑑別方式

四、胎體特徵

康熙青花瓷的胎體細若糯米,如石似玉。這與康熙時所用瓷土的成分以及精細的研磨、淘洗工藝有直接關係。康熙時的瓷胎非常純淨潔白、緻密,胎體凝重,一般來講其比重大於清代其他時期的瓷器。在瓷釉方面,康熙時期多用粉白釉、漿白釉和亮青釉。這個時期的釉層,無論厚薄都與胎體結合得非常緊密,這是後世仿品很難做到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康熙青花的施釉也很有特點,尤其是圓器類器物,器身若施亮青釉,器底則施粉白釉或漿白釉,而且器底施釉較薄,能透過釉面看到胎體上似隱似現的細旋痕,並在釉面上留有極小的鬃眼。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