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書法?什麼是寫字?二者的區別是什麼?

假作真來真亦假


我認為,書法與寫字都追求美並都具有藝術性和實用性,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

一是,書法側重藝術,寫字側重實用。

二是,書法注重法度和傳統,強調必須上"體",寫字在字的結體上比較自由。

三是書法講求技法,寫字在用筆等方面也相對自由。

四是,寫字側重用字來表達意思,書法雖有字意的表達,但最主要的是藉助文字的氣韻和變化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意境。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有人問我,什麼是書法?什麼是寫字?二者的區別是什麼?

最為主要的區別是書寫起來是否具有法度。而法度要求的高低,就決定了兩者的實用性、藝術性,決定了技法性要求的高低。

很多人一說起書法,就覺得那個是藝術。但是我們在承認它是藝術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書法中最關鍵的要義是“法”,只有我們遵循一定的書寫法度來進行書寫,才能說寫的是書法,否則就是寫字。

有無法度,成為衡量書法和寫字最重要的區別點。但是寫字和書法在一開始是不分離的,真正開始有了分離,是在書法藝術自覺期到來之後。

書法自覺期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在此之前,人們的書寫雖然具有藝術性,但是這並不是人們要追求的效果。比如中國書法史上第一次被人們所記載的書法家李斯,他撰寫的著名的書法作品《嶧山碑》,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為人所熟知的書法作品。

當時李斯寫這塊碑石的目的是什麼呢?當然是為了給秦始皇歌功頌德的。而選用李斯作為書寫者,很顯然是考慮了李斯實際的書寫水平的。但是這種書寫水平上的考察上升到書法藝術的高度了嗎?顯然沒有。

因此,李斯書寫的作品就帶有很濃烈的實用主義色彩。這就是寫字,而非書法。至於其中帶有的書法因素,那是我們後人用藝術的眼光進行觀察的結果。

魏晉時期,人們思想逐漸從漢朝時代僵化的經學體系下解放出來,人性、人情,人的審美被得到承認,人的覺醒促進了藝術上的發展,藝術自覺時期,作為表現人情的書法作品,自然開始注重藝術上的追求。這些藝術上的追求開始以一種極度規範化的形式出現,那就是中國書法中的筆法系統。

而晉唐時期乃至於往後一段時間內,魏晉筆法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最為重要的技法內容。掌握了一定書寫技巧和筆法技巧的書法創作,開始與普通人的書寫區分開來。普通人的書寫因為不注重法度,沒有法度約束,因此很難構成我們認知上書法藝術。

而寫字這種行為,大多被看作是傳遞文字信息的舉動。文字自從被髮明的那天起,就承擔著傳遞信息的使命,但是文字的特殊性就在於,它兼具具象信息和抽象信息這兩種信息種類。

而寫字所傳遞的,就是抽象信息,是文字背後所隱藏的意思。而具象信息,就是給人的感受、它的書寫風格、用筆乃至於整體的藝術構造,是如何的,據此可以推測出來的書寫者心情如何,這是書法要傳遞的。

那麼有沒有將寫字和書法結合在一起的書法家呢?實際上是有的,基本上古代書法家很多書法作品都是日常性的書寫,很少有純粹為了作品而創作的“書法作品”。比如王羲之十七帖,很多都是日常內容書寫。

當代藝術觀念的發展,藝術作品漸漸脫離生活,成為高於生活的存在,才有了獨立的、純粹的藝術品,書法也是如此。

總之,書法和寫字,曾經沒有區分,但是當藝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就開始了區分,這一區分的結果,就讓書法和寫字有了天然的分別,到了後來,又在書法的書寫行為之中分化出了藝術作品和日常書寫這兩種書寫形式。這就是書法和寫字之間的區別。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在不違背文字意義前提下,可以有充分可變性的表現力,可以虛實伸縮、疏密、奇正、歪斜、鬆散……通過毛筆的提按,頓挫,緩急,節奏快慢而產生優美的韻律,通過點線,形式支配,左右上下的牽側斜正,均衡,大小,錯落,動靜,收放,以動態的、靜態的表達,顯現出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互相映襯,彼此呼應,相生相剋的“道”的深意來,它和寫字的概念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至於書法與寫字有什麼區別,這是一個基本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涉及書法藝術一些根本性問題,值得認真探討。

  我們不妨先從字源學的角度看看“文字”的含義。

  “文”的本義為花紋、紋理。籠統而言,“文字”一般指記錄語言的符號。先秦時期,“文”一字已帶有文字的意思。到了秦代,“文”指獨體字,“字”卻專指合體字。按照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詮釋,“文”是基礎和根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乃是“形聲相益”生髮出來的。許慎的表述要言不繁,寥寥數語便清晰勾畫出文字由簡單而豐富的發展脈絡。



白蕉書法

  寫字也好,書法也罷,它們同樣以漢字為書寫對象。“書”,原本的含義為書寫、記錄、記載。“書法”一詞,則專指用毛筆書寫漢字這一書寫藝術。應當注意,中國的漢字包含著形、音、義三種基本要素。當然,第一要素也即字形學因素,是與寫字或書法最直接關聯的,但另外的兩種要素也並非與它們無關。文字作為一種語言符號系統,其意義在於社會交往,在於流通,其功能是傳遞信息。而這,顯然是通過“音”和“義”方得以實現的。這一點,也正是“寫字”的基本功用。換句話說,“寫字”是實用的,日常的應用是它的首要功能。由於這樣的原因,清晰、正確、快捷、明白易懂,便於流通,便成了“寫字”所必須考慮的因素。而對書寫工整美觀的要求,實際上也是為以上目的服務的。



啟功書法

  快捷、準確,而且工整地書寫出每個字符的筆劃結構,以清晰無誤的“形”傳達出正確的“音”和“義”,這是日常書寫文字的基本要求。那麼“書法”呢?這時,它還需往前邁進大大一步,它需要超越實用的目的,進入藝術審美的境界。也就是說,雖然它與“寫字”同樣在漢字“形”的結構起點出發,同樣不容忽略傳達文字本體“音”和“義”的基本職能,但實用不再是書法的首要之義,審美功能才是第一位的。

  中國書法本質上是一種抒情寫意的藝術。唐代著名書論家孫過庭《書譜》認為,書藝 之一道,奧妙就在於“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也就是說,點線筆墨,疏密聚散,無不是書家心情意緒的外化。孫過庭進一步舉例說,“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秋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巳嘆。”這裡列舉的是一些人所熟知的作品,因為文字內容本身以及情感指向的不同,便應在書寫時體現出“情”、“意”、“神”、“志”、“哀”、“樂”的不同情狀。這,正是從抒情達意的關鍵角度,把握住了書法藝術的本質特徵。



沈尹默書法

  東漢書法家楊雄說:“書,心畫也”。所謂“心畫”,是心靈之跡,是感情的外化。誠然,當時楊雄所說的“書”多是指文字,但後來多被人引申至書法藝術。因為,正是這種抒情寫意的特徵,使書法家獲得了馳思遐想,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歷代書法家眾多,風格各異,所留下的書跡何啻恆河沙數?不過,我們萬不可忘記這一點,歷代書法作品面貌儘管千變萬化,結體仍只能以漢字本身的結構為出發點。作為方塊象形文字的漢字,其字體本身也有一個遞進演變的歷程。早期的文字,狀如簡單的圖案,多屬與人類自身活動關係密切的物象圖形。最明顯的例子,當是日、月、山、水、車、馬、牛、羊等象形字。隨著社會的發展,交往記事的需要增加,又按照形聲、指事、會意等方式組成了新的文字。從保留形似較多的甲骨文、篆體到方塊形的隸書、楷書,乃至草書、行書,可以看出漢字一條基於實用關係而逐漸由繁到簡的演變脈絡。漢字從象形轉化到表意,也就是從具象轉化往抽象的符號。從漢字的結構來看,這時雖已看不出多少物象之形,但新文字的出現仍然是對自然物象進行提煉、概括、簡化而得,仍保持著對自然和事物的某種原始的摹擬關係,而且是實用與審美關係統一的結果。中國的漢字,是具有一定空間形象性的表意文字,每一個具體的字都有單獨的語義,不像西方拼音文字那樣僅是聲音符號,組合起來才構成單詞。漢字的筆劃組合變化多端,儀態萬方,形象生動,這就為書法藝術的創造提供了無窮的資源和無盡的空間。



鄧散木書法

  書法的用筆和線條也是從簡單到豐富的。在漢字書體演變至篆書的階段,字形還帶有較明顯的象形意味,筆劃線條也較規整劃一。這時的書法藝術,主要著眼點是在於表現文字自身的結構造型。至隸書出現,字體結構日趨簡化,象形因素減褪,這時文字的筆劃出現了粗細長短變化,加上收放波磔的處理,便產生橫、豎、撇、捺、點等豐富的筆劃形態。以後楷書、草書和行書的出現,則更一步步豐富了筆劃點線的藝術表達能力。這樣,書法藝術便從一開始的側重字形結構走到了注重線條組合變化和整體空間構成,表現能力大大提高了。無須贅言,整體的藝術張力比單體文字的美化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蔡元培在《圖畫》一文說:“中國之畫與書法為緣,而多含文學之趣味”。這說法雖僅著眼於一個角度,實已擷出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的基本特徵。書法家以漢字為表現起點,通過點、線的組合安排,以強弱、疏密、輕重、徐疾的變化節奏,能營造出一種龍飛鳳舞,酣暢淋漓,有豐富內蘊的藝術形象。書法是形、意、神整合一體的,書寫者需通過筆道把自己充盈的內心情感和審美意趣傳達出來,使觀賞者從富於張力的書法藝術意象中獲得感悟或感染。這其中,最關鍵之點是動人以情。由此可見,中國的書法,本質上是一種抒情寫意的藝術。


潘伯鷹書法

  書法是一種抒情寫意的藝術。這一說法,是從它的主體特徵,從藝術創作角度而言。書法作為一種視覺藝術,任何高明的抒情寫意都只有以直觀的視覺形象為載體才能體現出來。也就是說,所謂書法的藝術表現,只能是通過符合書法內在規定性的視覺語言形式系統而進行的。而在這個藝術形式系統中,“寫字”和“書法”都同樣需要遵循一些公共的“遊戲規則”。

  我們知道運用毛筆寫字的一些常識。典型的例子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用筆:中鋒鋪毫,點劃圓滿周到;結構:橫直相安,意思呼應;分佈:錯綜變化,疏密相宜,通篇貫氣。誠然,這些執筆、運筆、用墨、點畫、結構、分佈的技法還只屬基本功,在應用中還要講究筆法、筆勢、筆意,重視通篇的氣脈。倘若寫得工謹整齊卻刻板呆滯,也即古人批評的“狀如算子,生氣全無”,那是連實用性的“寫字”也要為人詬病的。


陳忠康書法


 那麼,在書法藝術表現當中,要求就高多了。一件書法作品,應有藝術的意蘊,有動人的神彩,要體現出作者獨特的風格個性。書法雖屬視覺藝術,它畢竟不同於狀物的繪畫。其點畫線條不代表物象,也沒有色彩,全靠筆道墨跡的氣質,筆劃線條疏密聚散的韻致(當然還有文字內容本身的導向性)所體現出來的“書勢”、“書意”去感染觀者。這一邏輯結構環環相扣:情感心緒和審美意趣是無形的,書家需要對之物化、外化和形象化,通過視覺語言才能傳遞給別人。再者,這一途徑別無選擇——只有通過書法作品中有形的點畫線條,而且是通過“書勢”、“書意”才會產生感染人的藝術魅力。由此可以看到,書法藝術的情感性和表現性特徵遠遠超越了實用性的範疇。這樣,我們也就不難明白,何以某些書法作品為了追求空間形態和審美效果的獨特性,有時甚至不惜損害漢字以“形”傳達“音”、“義”的基本職能,使得許多觀者難以卒讀,乃至需要附註釋文的原因了。



杏武科書法

  在書法藝術中,這種情況是無可厚非的。實用性的“寫字”主要是把書寫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載體。而作為一門藝術的書法則是表現性的,抒情寫意,突出審美的意趣,在視覺形式語彙的手法上,它遠比實用的“寫字”豐富。不過,話又說回來,二者雖有很大的區別,在書史上仍不乏融二者於一體的成功例子。東晉“二王”的信札、唐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均如是。當然,能臻此境殊屬不易,非大家不能為也。

 (梁江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博士生導師)


杏武科




練習階段,請高人指點。


康樂堂書法


寫字與書法有什麼區別?

漢文字是什麼時候有的?

書法一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甲骨文是算字還是算書法?

都是高手,不敢講了。

都是大師,本人的學習是認真的。

請哪位老師教我一下。

本人在此先謝謝了!



楊炳升66














一句話回答:寫字是為了寫成一樣的,書法則是為了追求不同。何謂不同?看圖。


向金港的象


我認為,書法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結合體。實用性(也就是我們理解的寫字)是基礎,適當表現個人特點的藝術性是提升。沒有實用性基礎的書法不叫書法,那叫畫畫,叫鬧著玩。醜書想證明自己是藝術,這沒有問題。如果想證明自己也是書法,那我只能說:別逗了。


醉花落77482957


書法與寫字沒有區別,書法是寫字,寫字也是書法。


古代書法分篆書、隸書。篆書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是漢字的祖宗。後來由篆字進化成了隸書,隸書是用毛筆寫在竹簡的文字,再後來隨著紙張的發明,書寫方便了,同時隸字也演化成楷書,在楷書的基礎上,又分支出來行書、行草、草書等。

後來西方發明的鋼筆、圓珠筆、鉛筆逐漸傳入中國,於是,便有了硬筆書法,大部分人為了方便,便放棄了使用毛筆。毛筆便成了少數人做書法藝術奢侈品。



除了上述這些,現在仍有用毛筆或板筆在街面、商場、等公共場所或做廣告或搞宣傳等,於是又派生出來仿宋體、黑體字、重影字等,這些統稱叫美術字。


書法故名思義,也就是寫字的方法;寫字本身也就是將字體寫在紙張或其它什麼地方上,或者說寫字本身就是寫字,所以書法和寫字沒有什麼不同。


湛藍天空依舊是我


謝謝頭條家的文小姐邀請!

對於“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觀點 。

第一,先釐清什麼是寫字。

簡言之,寫字,凡會漢字書寫者寫出的漢字,就叫寫字。說白了,寫字,就是一種簡單的書寫,只要把字體寫清晰,能讓自己和別人看明白就可以了。寫字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沒有太多的講究。無論寫出的是工整的字,漂亮的字,還是不工整,不漂亮,甚至是了草的字,都叫寫字。

第二,再釐清什麼是書法。

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往窄裡說,書法又稱之為“藝術”。

書法分五體,即: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上圖為漢《夏承碑》局部,傳說為東漢書法家蔡邕所書)

漢代書法家蔡邕在《筆論》中說:“為書之體,須循其法,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像也,方得謂之書矣。”

(上圖為東漢書法家蔡邕書法)


寫字不叫書法。印刷體字也不能稱之為書法。清代及清代之前的臺閣體、館閣體,以及民國時期的楷書,那個時代(時期)稱為寫字,現在可稱之為書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書法呢?書法,是在遵循傳統筆法和字法的前提下,通過毛筆的提按,頓挫,緩急,節奏快慢而產生優美的韻律,通過點畫及形式支配,左右上下的牽側,斜正,均衡,大小,錯落,動靜,收放,以動態的,靜態的表達,呈現出互相制約依存,映襯,呼應,相生相剋的“書道”深意來,這就是書法。另外,書法還有墨的自然變化。



中州耕牛堂主


先拋出幾個荒唐的謬論吧——

謬論一:只有軟筆寫的才是書法,硬筆怎麼寫都不是書法,那是寫硬筆字;

聽過沒有這觀點?

這就很荒唐了,既然硬筆不是書法,那編寫硬筆字帖的,為什麼都是軟硬兼施的書法家?

為什麼不找個只會寫工整字的人來寫硬筆字貼?

大凡軟硬兼修的書法家,還沒有人否認硬筆書法這一定義的!

認可這一謬論的,大都不過是練過幾天軟筆字,沒練過硬筆書法,或者硬筆字寫的不咋的,卻有種莫名優越感~

謬論二:硬筆字,慢慢寫出古貼的效果,才是書法,日常字不可能是書法。

這就更荒唐了!

硬筆書法,倘若不能用於日常,市場上的硬筆行書字貼又有什麼意義。硬筆行書實用性強,這幾乎是所有硬筆字貼前言裡都會有的話。

很多朋友,以失去硬筆特性為代價,追求軟筆效果。導致硬筆書寫過程“美術化”,連行書也只能慢寫。

練字方法本身出了問題,卻認為硬筆書法不能用現日常書寫。

我以為,無論古今,無論硬軟;真正意義上的行書,首先要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能在自然書寫狀態下,寫出符合書法審美的字。

日常字抄抄――

你想下古代的經典行書,是不是這個道理?硬筆也不例外,因為這是行書的實質――其結構就是在快寫狀態下產生的!

至於,硬筆日常字寫不出軟筆的效果,那是肯定的!

硬筆有硬筆的特性,倘若追求軟筆的效果,書寫速度調最慢,耐心去描就是了——

可是,這可是書法的實質?



我眼中的書法:一、結構上合乎傳統審美;二、行書滿足實用,能用於自然狀態書寫;三、有個性的一面。它不關乎書寫工具的迵異

至於寫字,所有拿筆的人寫出的字,都是寫字。寫字包括書法,而書法又是寫字的藝術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