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祕訣嗎?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斑頭雁,在西藏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鳥類,能輕鬆飛越喜馬拉雅山

懼怕人類,經常是成群出動,不會單飛。

斑頭雁,與人類要保持一百米的距離才能有安全感。

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類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斑頭雁,被稱是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類,它的平均飛行高度近1萬米,斑頭雁僅用八小時就能飛越綿延的喜馬拉雅山脈。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人類在這麼高的海拔都會缺氧,而斑頭雁卻能輕鬆的飛過。

斑頭雁是中型雁類,體長62-85釐米,體重2-3千克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鹹水湖,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

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澤地。它們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遷徙季節,均成群活動。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斑頭雁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葉、莖、青草和豆科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貝類、軟體動物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

覓食多黃昏和晚上在植物茂密、人跡罕至的湖邊和淺灘多水草地方覓食,冬季也到農田中覓食農作物。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斑頭雁分佈於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加拿大、西班牙。

中國,分佈在青海、西藏的沼澤和湖泊繁殖,冬季遷至中部及南部。數量較多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遷徙過程是集體行動,並由富有經驗的老雁做嚮導,其餘的在後排成“一字”或"人字“隊形飛行

斑頭雁生性異常警覺,對人類尤其防備森嚴,見人就互相鳴叫,互通情報,並及時躲閃,與人保持100米左右的距離。

當群雁在進食時,總有一隻 雁在四周放哨,擔任警戒。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但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不可降解垃圾入侵及人為干擾的增加,斑頭雁長江源繁殖地面臨嚴重威脅。

據統計,僅長江源四個湖,每年被撿拾的鳥蛋就有近2000個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斑頭雁是一夫一妻制,一旦找到伴侶,它們就成雙成對活動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高原上被稱作“精靈”鳥類,能飛越喜馬拉雅山的“極限旅行家”

“二道槓”們的生活細節

斑頭雁的外形美麗且奇特,讓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它頭部的兩道黑色的橫斑,它也由此得到了“二道槓”的綽號。憑藉這一點,在野外識別斑頭雁並不困難。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二道槓”對斑頭雁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是成年的象徵。成鳥頭頂呈白色或灰白色,具棕黃色羽緣,尤其在眼先、額和頰部顏色較深。頭頂後部的兩條黑色橫斑,前一道在頭頂稍後,較長,延伸至兩眼,呈馬蹄鐵形狀;後一道位於枕部,較短。而幼年時期的斑頭雁通體呈毛茸茸的黃色,頭頂呈汙黑色,不具有那兩條橫斑。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雖說認出它很容易,但要想接近它可沒那麼簡單。

斑頭雁通常是成群活動,不論是飛行、休息,還是繁衍交配,均成群結隊在一起。它們對外界十分機警,一旦有入侵者靠近,便會高聲鳴叫,並立即遠離入侵者;如果入侵者再逼近,它們則成群飛向湖中或湖中未融化的冰塊上。

所以,為了更好欣賞到這種美麗的鳥類而不打擾到它們,最好還是採用望遠鏡遠觀的方式

斑頭雁是一種高原鳥類,在亞洲主要分佈於青藏高原及印度次大陸等地。斑頭雁是候鳥家族的重要成員,每年9月至10月,它們南遷到印度等海拔較低的地方越冬;而每年的3月到5月,它們會向北飛至青藏高原等地的沼澤湖泊地區交配繁殖。

斑頭雁實行“一夫一妻制”,一生中只結一次婚,對家庭忠貞不渝,並且夫妻總是形影而行,堪稱“模範家庭”。斑頭雁交配前要進行復雜的儀式,交配之後,可以看到“夫婦”雙雙遊蕩於水中,而日後對雛鳥的養育工作,也是由這個家庭和整個雁群來共同完成的。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在繁殖期間,斑頭雁一般把巢建在乾燥向陽的沙石灘上,每巢有卵4~10枚,由雌雁孵化,雄雁負責警戒。大約28天后雛雁破殼出巢,毛幹後由斑頭雁“夫婦”帶著活動,特別是在雛雁第一次下水時,往往有眾多雁護送。

斑頭雁一旦失去了自己的伴侶,就會變成一隻孤雁,不再建立新的家庭

不過斑頭雁過的是群體生活,這些孤雁雖然失去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在大家庭裡並不孤獨,它們常常跟著另外一對斑頭雁夫婦一起生活,充當這個家庭的“保姆”、“僕人”和“保鏢”。

這些孤雁和斑頭雁家庭同吃同住同行,不過必須要保持一定距離,一旦要是有天敵侵犯,孤雁就一馬當先,衝鋒陷陣,無私地保護家庭的每一個成員。

別看斑頭雁的個頭不小,和其他捕魚的水鳥不同,它們以素食為主

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葉、莖、青草和豆科植物種子是它們喜愛的食物,不過有時候它們也吃貝類、軟體動物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

斑頭雁的覓食多在黃昏和晚上進行,在植物茂密、湖邊和淺灘多水草地方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

它們不與其他水鳥爭奪食物,也算是高原上“鳥緣”最好的物種了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這種高原上的精靈,世世代代奔波遷徙,而遷徙時間又佔據著它們一生中重要的部分,難怪人們稱它們為“高原旅行家”。

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斑頭雁每次遷徙,都伴隨著崇山峻嶺的跨越

為了完成遷徙,它們必須飛過喜馬拉雅山——這是世界最高的山脈,而地球上最高的山峰、高達8844.43 米的珠穆朗瑪峰就坐落於此。

這似乎是在創造生命的奇蹟,巍峨的喜馬拉雅,是它們不得不去面對的挑戰。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挑戰,不意味著不可逾越,斑頭雁眼中的喜馬拉雅,並不像在人類眼中那樣可怕為了一探究竟,相關研究人員在印度25只斑頭雁身上裝上了GPS傳感器。不久之後,這些鳥兒就開始了它們一年一度的春季遷徙。

研究者們發現,這些鳥兒在遷徙過程中的飛行高度竟達到了6437米的高度。

整個遷徙過程共耗時兩個月左右,距離長達8000公里

在遷徙中鳥兒們休息得比較頻繁,但在飛越喜馬拉雅山脈的過程中,它們幾乎是一鼓作氣地去完成,途中很少甚至沒有休息,這一過程平均耗費了約8小時。可想而知,倘若不是如此完美地適應這裡高原山地的環境,同樣強度的攀爬足以使一個人喪命。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向上飛行過程中,僅僅憑藉它們自己肌肉的力量,並未藉助順風或上升的氣流

這樣一來,便打破了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高空飛鳥靠滑翔飛行的論斷,恰恰相反,這些斑頭雁卻是依靠扇動翅膀飛行到如此高度的。

斑頭雁在遷徙時多呈小群,通常20~30只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在飛行時常常不停地嘶叫,好似“hang-hang”的聲音,高而洪亮,故很多人認為斑頭雁的飛行姿態在候鳥中並非最優雅的。

即便如此,它們所完成的飛行壯舉依舊使人驚歎

那麼,斑頭雁高飛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研究人員們通過分析,為我們揭示了它們的兩大法寶。

首先,通過長期對環境的適應,鳥兒們已經進化出很多生理性適應機能,以幫助它們完成漫長的遷徙。

這些特殊的身體機能大都不通過外在來表現,而是巧妙地蘊含於身體的內部。

例如,以前的研究表明,斑頭雁比其他鳥類有更多的毛細血管,且擁有效率更高的血紅細胞。它們的血紅蛋白的α亞基發生變異,使它們的血紅蛋白可以迅速地與氧結合,這意味著它們的身體能夠將氧更快更多地傳送給肌肉;而肌肉細胞裡更多的線粒體,又為斑頭雁提供了其他鳥類無與倫比的飛行能量。

其次,斑頭雁擁有強力呼吸的能力。它的急速呼吸能力不但不會讓自己頭暈或昏倒,而且還能夠增加進入血液的氧的淨含量,使自身在飛行中獲得更強的爆發力和耐久力。

這些都是對高原生活的一種適應。面對僅有海平面30%的氧氣濃度,斑頭雁依然遊刃自如。

兩件法寶護體,對於斑頭雁而言,翻越喜馬拉雅山自然就不是什麼挑戰了。

比山脈更古老的物種

青藏高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的生存條件極端惡劣,若想如此完美地適應這裡的環境,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辦到的。例如,威脅之一就是這裡常年不斷的大風,斑頭雁在世世代代的抗爭中,也與之建立了十分微妙的關係。

在之前,很多科學家都認為斑頭雁是藉助白天向上越過山頭的風飛翔的,也就是順風而行,但是,研究人員們發現,這些鳥兒並不借助於風,它們反而是在夜間環境相對平靜時才飛行

“它們可能是在躲避下午的疾風,因為這可能會使得飛行更加不舒服或者更加危險。” 有研究人員猜測道。

猜測不無道理,在斑頭雁從羌塘高原繁殖地經唐古拉山口遷往南部越冬地時,如遇天氣變化、氣候惡劣或山口風力強大時,它們常常集中滯留在山口一帶,直到氣候好轉時才飛越過去

上述只是簡單描述了風這一個因素對斑頭雁的影響,而實際中所遇到的困難遠非這樣簡單

其實,面對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巨大的飛行強度,這些斑頭雁完全可以避開崇山峻嶺,選擇一條更加舒適的路線,或者換一個棲息地,完全不用選擇這樣一條極其艱難和兇險的旅途。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這樣的揣測也許只是人類的一廂情願。斑頭雁之所以選擇這樣的遷徙路線,自然有其根源所在。

科學家們有一個大膽假設,頗具神秘色彩,那就是這些遷徙的鳥兒,可能在這些山脈隆起到現在的高度很久之前,就已經按這種路線遷徙了;

而鳥兒們在這裡安家落戶的時間,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久,甚至能夠追溯到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之前。

喜馬拉雅山脈並不古老,與地球上眾多山脈相比,它還是個孩子

很早之前,這裡是一大片汪洋大海,屬古地中海(特提斯海),這種情況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時期,直到早第三季末期,“喜山運動”才使這一地區由海變陸、逐漸隆起;特別是新第三季末期以來,也就是僅僅200~300萬年間,這一地區強烈抬升,才逐漸形成了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

而雁是一種相對古老的鳥類,最早的雁形目鳥類化石發掘自法國白堊紀早期的地層中;在新生代地層,則有分別發掘自法國和美國的羅邁雁和始新鴨。化石資料顯示,在早第三季後期雁形目鴨科已經有雁亞科和鴨亞科的分化,在新第三季前期已經有雁、河鴨、潛鴨和天鵝等現存屬出現,而在新第三季後期雁形目的絕大部分現存種都已經出現。

這樣看來,斑頭雁比喜馬拉雅山更古老的猜測似乎得到了印證,或許早在山脈並非如今這般高大的時候,斑頭雁就已經形成了它們的遷徙路線

由於喜馬拉雅山的抬升速度非常緩慢,緩慢到有足夠時間讓斑頭雁一天天地去適應高空飛行環境,並延續其原先的飛行線路,隨著喜馬拉雅山一天天的隆起,斑頭雁的遷徙飛行便被推到了今天這樣的高度。

每一代斑頭雁跟隨它們的父輩,成群結隊地按固定線路飛行。隨著一個世紀接著一個世紀過去,世世代代的斑頭雁延續著同樣的路線,並把這個遠古時代的“生物行為活化石”保留至今。

生存的威脅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不可降解垃圾入侵及人為干擾的增加,斑頭雁的繁殖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作為斑頭雁主要棲息地的青藏高原,素有“地球的第三極”的稱謂,那裡極其脆弱的環境對於全球性氣候變化來說,總是表現得異常敏感。二氧化碳過度排放引起的溫室效應,對青藏高原生態惡化的影響,要比地球上其他地區更為嚴重。

青海省氣象局所記錄的資料顯示,1961~2010年,青海省年平均氣溫呈明顯升高趨勢,平均氣溫升溫率為每10年升高0.37攝氏度。而同時期,全球平均氣溫則是每10年升高0.13攝氏度,全國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2攝氏度。可見,日益暖化的環境將會對斑頭雁等高原物種帶來嚴重的生存壓力。

這種壓力主要表現在冰川、凍土水分減少所引發的土地荒漠化問題上。隨著荒漠化的加重,植被面積和數量在減少,斑頭雁等其他植食性物種的食物來源日益短缺,如果進一步觸發高原食物鏈的破壞,後果將不堪設想。

由於生態環境惡化,斑頭雁在高原各大湖區的棲息地日漸萎縮。缺乏淡水和青草,母雁不得不經常馱著小雁長途跋涉去覓食。長期的奔波會降低雛燕的成活率,從長遠上不利於這一物種的繁衍生息。

相較於生態環境失衡所帶來的影響,直接性的人為干擾對於整個斑頭雁種群,往往在表現上更具破壞性

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食用野味之風日漸盛行。面對巨大的市場前景,偷獵野生動物的行為猖獗了起來,而野生鳥類更是首當其衝。最引人關注的,幾年前秋洞庭湖、鄱陽湖捕殺遷徙候鳥的事件,雖說與斑頭雁相隔千里,但誰都不敢保證,偷獵的魔爪不會伸向這些無辜的鳥兒。


飛的最高的鳥類,比山脈更古老!知道她超級飛行能力的秘訣嗎?


相比直接的獵殺,偷拾斑頭雁鳥蛋的行為更為普遍,成為三江源地區斑頭雁數量急劇減少的直接原因。經過初步統計,僅長江源保護站附近的四個湖泊,每年被掠走的斑頭雁蛋就有近2000個,而斑頭雁的全球種群數僅有7萬。

人們並沒有袖手旁觀。目前,斑頭雁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在國內列入《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保護斑頭雁所做的努力。

只有培養起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才是杜絕野生動物消費的根本途徑

最終的目的,是要把保護意識變為每個人自發的行動,這才是保護斑頭雁的最有效手段。通過政府和民間環保力量的共同協作,向公眾呼籲保護野生生物的重要意義,讓“高原旅行家”斑頭雁們飛得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