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們是如何戰勝非典的?今天,我們仍會用同樣的方法取勝

2003年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爆發了非典,也就是SARS病毒,整個國家人心惶惶,學校停課,工廠停產,企業放假,整個社會都籠罩著一片恐怖的氛圍。而中國首例患“非典”的病人,叫黃杏初。

2002年12月5日,黃杏初生了場奇怪的病:發熱、畏寒、全身無力,兩天後開始發燒,吃藥也不見好。又去醫院掛了兩天水,仍是沒有效果。一週後病情愈發嚴重,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神志不清。直到黃杏初身邊的醫護人員也出現了類似的症狀,大家才發覺他可能患上了傳染病,黃杏初被緊急轉往廣州軍區總醫院進行搶救。一個月後,黃杏初竟然奇蹟般的康復了。

黃杏初康復了,但傳染卻並沒有停止。2003年1月21日,廣東省衛生廳派出專家組調查,專家組寫出了長達五頁的報告,稱其為“非典型肺炎”,簡稱“非典”。就這樣,“非典”這個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

2003年,我們是如何戰勝非典的?今天,我們仍會用同樣的方法取勝

黃杏初是為廚師,在深圳的飯店打工時,有時要殺掉果子狸,做成一道菜。所以當時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都以為果子狸才是病毒的源頭。其實非也。直到2013年,經過調查研究才得知果子狸因為吃蝙蝠,成為病毒的中間宿主,而最早的病毒來源,來自蝙蝠。

2003年1月31日中午,廣州中山二院來了一名患者,此人原在廣州荔灣區做海鮮批發生意,當時病情嚴重,高燒咳嗽,呼吸困難,肺部X光片顯示絕大部分肺野已經被病灶佔據,周某只在廣州中山二院呆了24小時,可接觸過他的人,幾乎全部被感染了,整個中山二院呼吸科都倒下了,幾乎全軍覆沒。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擔心會出現“超級傳染者”。

中山二院和中山三院的醫護人員後來回憶說:第一批醫護人員倒下了,第二批醫護人員為救治戰友又倒下了,第三批人衝了上去,又有人倒下……因為天天有人倒下,最後共有93名醫護人員病倒。在非典期間,受感染的病人裡,有接近20%的人是醫護人員,死亡人數中,醫護人員佔比更是達到了三分之一。你們明白這是什麼概念嗎?上戰場也不過如此。

2003年,我們是如何戰勝非典的?今天,我們仍會用同樣的方法取勝

正是有了這些毫不畏懼的白衣戰士,通過強有力的隔離措施,以及糖皮質激素治療方法,加上溫度的升高,非典在2003年6月得到控制。白衣就是戰袍,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這些醫護人員在最艱苦的地方、最前線的地方、最困難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進行戰鬥,保衛著人民的生命安全。有了他們,我們還愁打不贏勝仗嗎?

2003年,我們是如何戰勝非典的?今天,我們仍會用同樣的方法取勝

17年後,鍾南山仍是一線的戰士,只不過他的年齡,從67歲,變成了84歲。醫護人員們也沒有變,前面最危險的地方,他們也毫不猶豫衝了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