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我們用DIY裝置將病人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

戰疫日記|我們用DIY裝置將病人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

除夕夜,上海136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全力支援武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大年初四,本市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再次啟程。上海仁濟醫院寶山分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馮波就是其中一位白衣戰士。2020年2月20日,連續忙碌多天後,他從前線發來了戰“疫”日記。

战疫日记|我们用DIY装置将病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 第二十七天

今天是我來金銀潭醫院的第27天了,時間過得真快,在這裡是醫院和賓館兩點一線的生活,也不知道是星期幾,甚至完全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2月18日我上白班(8點到16點),主要負責查房、治療和操作。我們負責的醫院北三樓是重症監護室,住著的都是危重症病人,患者的病情變化非常快,也非常複雜。有時候病人各項指標都顯示病情開始好轉了,複查的血指標及影像學也提示病情好轉,卻突然出現高熱,病情隨之迅速惡化。突如其來的變故,往往讓剛給家屬打電話告知病人已經在康復中的我感到十分痛苦,“我們已竭盡全力,但眼睜睜看著這一情形卻又無可奈何,此刻我多希望自己是神。”

2月18日那天,我負責的一名病人已經由無創呼吸機改用高流量吸氧3天了,前一天覆查的胸片也提示炎症有好轉。但那天查房時患者說自己胸悶氣喘加重,心電監護顯示指末氧下降。為什麼患者會突然氣喘加重、指末氧下降呢?我們立即會診並考慮是否併發氣胸。隨即,我立即安排了床邊胸片,胸片結果提示右側氣胸,壓縮80%。“真兇”找到了,我們立即對症施救,予以胸腔閉室引流術。

此手術需要使用多個水封瓶,但當地醫院只有單個水封瓶,怎麼辦?如果沒有限壓瓶,就無法接負壓吸引。情急之下,我們當機立斷決定自己組裝改造。我們拿來了三個水封瓶,第一、第二個瓶很容易就連接好了,但連接第三個遇到了困難,因為水封瓶的蓋子上只有兩個孔,一個孔要連接第二個瓶,另一個要與大氣相通(這個主要是防止負壓過大,起到限壓作用),還缺一個接負壓吸引的孔,所以需要在蓋子上再開一個孔。在隔離病房裡,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面屏、手套,眼前我們的工具只有剪刀,若要改裝其難度及風險可想而知,但病人危在旦夕,我們沒有一絲猶豫,通力合作,很快一個可以接負壓的水封瓶套裝就做好了。我們迅速給病人接上,同時接上負壓吸引,水封瓶中不斷有泡泡冒出來,病人症狀也很快得到了緩解,指末氧也恢復到正常。

合作成功,配合默契!我與同伴們相視而笑。我們明白就算困難再多、風險再大,我們也能克服,相信在這場無硝煙的戰場中勝利終屬於我們。

战疫日记|我们用DIY装置将病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 個人檔案

馮波,1983年出生,主治醫師,上海仁濟醫院寶山分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從事急救、呼吸科危重症專業13年,積累了豐富的急救及呼吸危重症患者救治的臨床經驗。

馮波與愛人同是醫療戰線的醫務工作者,平時兩人都忙於工作,聚少離多。除夕夜正在陪伴妻兒的馮波突然接到援鄂的命令,他二話不說整理好行囊與家人匆匆告別趕赴機場。現在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房主要負責危重患者搶救工作。

執筆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

战疫日记|我们用DIY装置将病人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範彥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