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雛鳥總有展翅翱翔的那一天,孩子也有離開父母的那一天。他們不可能一直跟著父母長大,但往往因為父母的一些行為,其實在親手摺斷孩子的翅膀,破壞孩子的獨立性,於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為了那個自理能力差的人。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一、家長的過分寵愛

幼兒園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嫌孩子吃飯太慢或弄髒衣服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家人全做,於是養成孩子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二、家長對於孩子想法有意見

父母們擔心孩子的成長,對於孩子自己想法總是會提出意見甚至不支持,讓孩子們習慣接受父母的想法,而不會自己想去做。總是擔心孩子們這裡會出事、那裡會出事的想法,就是耽誤孩子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一個原因。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三、教育失當

家長的教育失當導致孩子不會自理,孩子年齡小,遇到真正的困難不會自主解決,父母也不去教孩子怎麼做,而是幫助孩子完成,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差,不能掌握自理的方法。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四、父母不鼓勵導致孩子對於學習事物的耐心不高

孩子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但當新鮮感慢慢褪去,孩子不願意做下去,同時父母對於孩子學習的鼓勵不積極或過分關心。時間久了,他就會缺少鍛鍊與練習的機會。不能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做的事,尊重他本身的小個體,深入追尋“身、心、靈”合一發展的教育體系,讓教育迴歸本源,讓兒童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五、對於孩子自主獨立的“緩慢”看法

父母認為孩子還小,還來得及教。認為孩子能夠自然而然的學會思考,做事。結果錯過了6歲前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最好時機,導致孩子形成了不良的依賴習慣。

讓孩子自主思考,做事獨立,父母能做什麼?

1. 支持孩子的想法:對於孩子對世界事物好奇的想法,父母應該給予支持及默默守護。多與孩子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思維。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2.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動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應該讓獨立完成,同時可以讓孩子幫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對於困難,讓其自己獨立解決,困難時可以提供一些建議。

3. 培養自信心:面對困難時,孩子容易受到挫折。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鼓勵。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對其加油。同時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要對孩子實行挫折教育,避免以後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4. 加強孩子的責任心:教導孩子能夠承擔,勇於承認錯誤。認識到對是對,錯是錯,內心強大才是真正強大。孩子撒謊時,不要一昧指責孩子的錯,瞭解撒謊原因,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讓孩子做個“膽小鬼”。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對於孩子自己的想法,父母給予支持,默默守護;對於孩子的錯誤,父母正確處理,拒絕挫折教育;對於孩子的道路,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對於孩子學習事物,父母適當幫助;使孩子感到自主獨立的好,加強對於困難的耐心,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有著自己一人獨行的腳印。最後佳育為父母們推薦兩套兒童自我管理,情商啟蒙的書籍,一套是《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另一套是《寶寶情商管理圖畫書》。

家長的這5種行為,是在“破壞”娃的獨立性,以後多半自理能力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