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獨立性”?用這5種方式來培養,快速又有效!

獨立性強又充滿自信的孩子,往往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新事物,勇敢的面對各種挑戰;

而缺乏獨立性格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強,遇事就膽怯、退縮,不想主動參與學習和活動。

因此,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獨立的個性,但究竟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卻又不知從何下手。

所謂獨立性,是指一個人敢於自我抉擇,並實施行動。對於孩子來說,獨立性的表現就是能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脫離父母,獨自生活。


如何提高孩子的“獨立性”?用這5種方式來培養,快速又有效!


孩子一歲後,獨立性就開始萌芽了。三四歲時,孩子的獨立性發展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作為家長,自然不能忽視孩子早期獨立性的培養。

3-4歲:放手讓他發現

3-4歲的孩子,會逐漸表露出獨立的需要。

這種需要通常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是孩子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二是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於是,孩子就要迫不及待地發表他的“獨立宣言”。

爸爸媽媽在此時應該順應孩子的要求,給孩子更多的耐心。放手讓孩子去發現、去觀察,此時的孩子從外界獲得的信息越多,以後孩子就會越自信。

5-6歲:進入集體之中

孩子在幼兒園開始學著如何與人相處,開始逐漸掌握以後生活所需的各項技能,這是孩子邁向獨立的重要條件。

所以,爸媽要儘可能為孩子創造機會,要有規則的引導孩子,去適應和參加群體的活動和遊戲,讓孩子獲得更多的與人相處的方法。


如何提高孩子的“獨立性”?用這5種方式來培養,快速又有效!


學齡期:要有鍛鍊獨立性的目標

6-10歲是孩子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爸爸媽媽可以藉助孩子興趣的增加,幫助孩子確立一個目標,然後制訂一個實施計劃。

這個目標不必很大,但孩子必須每天堅持。比如,每天堅持晨練20分鐘,臨睡前看半個小時書等等。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一步一步來,真正的自我獨立不僅是孩子行動上的獨立,也是孩子思想精神上的獨立。

父母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導致孩子脾氣暴躁、情緒不安、執拗任性、缺乏自信,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等不良性格。


如何提高孩子的“獨立性”?用這5種方式來培養,快速又有效!


怎樣對孩子進行獨立性的培養呢?

教你5個有效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方法

1.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感世界

尊重幼兒情感,對於孩子的“大驚小怪”,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理解,不能嘲笑、呵斥孩子,不能對孩子的感情不屑一顧,要給予孩子真誠的關注,與孩子保持一種平和的態度和輕鬆的氛圍。

父母不能把成人的意見和情緒強加給孩子,更不能對孩子進行“情緒汙染”,用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孩子,這會讓他無法擁有其獨立的情感世界。

2.珍惜孩子自我獨立意識

當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會出現自我的概念,開始出現“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自我獨立意向。

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成人支持時,他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自我肯定的情感,否則就出現消極的態度。


如何提高孩子的“獨立性”?用這5種方式來培養,快速又有效!


3.父母無條件的愛

孩子的人格獨立與父母的愛息息相關,孩子與父母的愛連接越緊密,孩子人格的獨立性就會越強。

有些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過早和孩子分床睡,很小就把孩子放在外地上學,這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的拋棄,孩子會因為這些事情而缺乏安全感,在面對外在環境時會自卑,孩子獨立的人格也無法建立。

4.提出任務,讓孩子獨立去完成

家長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他們獨自去完成。例如:讓孩子自己搭積木 、修補自己的書、照顧小金魚等。在安全的環境下,讓孩子獨自購買小商品、取快遞等。

如果孩子在活動中出現困難,父母要鼓勵孩子自己去克服,讓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時,父母讚許他的成果。另外,任務一定是孩子力所能及的,要讓他經過努力能夠成功。


如何提高孩子的“獨立性”?用這5種方式來培養,快速又有效!


5.培養孩子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讓孩子接觸人、事物以及不同的環境。比如參加集體活動、爬山、旅行,在這些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家長不要立即去幫孩子解決,而是可以鼓勵、支持和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

當孩子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功和快樂後,就會促進自己做進一步做出努力,增強自己的獨立意識和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獨立性”?用這5種方式來培養,快速又有效!


顯然,培養孩子的獨立不等於“不管”,如果讓孩子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孩子就會執拗任性、獨斷專行,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

孩子真正的獨立,是父母從小培養出來的。讚賞孩子,無條件的支持並信任他,只要孩子有了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就可以放心的讓孩子追尋屬於他自己的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