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農場主+

第1593期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肺炎疫情還在蔓延,同樣讓人惶恐不安的,是近日壓到邊境的3600億隻蝗蟲,但更讓我們農人擔憂的,卻是一種叫草地貪夜蛾的蟲子,它可能沒火爆到天天屠版上熱搜,但卻讓很多農人寢食難安。

2020年“一號文件”中特地指出“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防控”,到底這蟲子是何方神聖,讓中央也重視起來,它對今年農業的影響有多大?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糧食供給?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植物界的非洲豬瘟


草地貪夜蛾,又名秋黏蟲,原產於美洲大陸,自從2016年首次入侵非洲之後,僅2年內,它就遍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已被入侵的非洲12個玉米種植國家中,妖蛾子為害造成玉米年減產2060萬噸,經濟損失高達61.9億美元。

不幸的是,它漂洋過海來到我們的國土。


2019年1月首次入侵我國雲南,從此開啟了它在中華大地的肆意妄為之旅。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該怎麼評價它呢?一個字猛,太猛了!人稱“植物界的非洲豬瘟”,它的破壞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它的可怕,是由以下特性決定的:


  • 特別能吃


草地貪夜蛾寄主超過300種,“只要是綠的,它就吃”,但明顯嗜好禾本科(跟咱人類口味差不多),目前吃玉米、水稻最狠,作物受害後一般減產20%到30%,嚴重時甚至會造成絕收。


  • 特別能生


一隻母蛾子每次可產卵100-200粒,一生可產卵900-1000粒。每個卵只要2~3周的時間又長大生娃了。


  • 特別能飛


草地貪夜蛾遷飛能力超強,人送綽號“行軍蟲”,流竄作案,有報道說草地貪夜蛾成蟲在30小時內從美國的密西西比州遷飛到加拿大南部,路程達1600公里,簡直就是飛蛾中的戰鬥機。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更可氣的是,它們還善於藉助風力來進行遠距離的遷飛。除了藉助風力外,部分低齡幼蟲還會通過吐絲來進行短距離遷移。


這也是它們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傳播極快的原因。


  • 禍害特別大


草地貪夜蛾的繁殖能力遠超過玉米螟,成蟲每天晚上可飛行數百公里,繁殖倍數奇高,孵化出來的幼蟲暴飲暴食,危害極大。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源味君真心懷疑這貨是不是外星人派來的。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監測,近幾年草地貪夜蛾在非洲和亞洲等多個國家造成危害,部分地區玉米減產達到20%-70%,受災教訓比較深刻。


它對我國的作物也是“屠戮式”入侵,從首次在我國被發現,隨後迅速從雲南擴散,已經入侵全國25個省份,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對玉米、甘蔗、高粱、香蕉、水稻等多種作物造成惡劣影響。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請記住這妖蛾子的長相


草地貪夜蛾一生分為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形態特徵各異。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草地貪夜蛾卵多產於葉面正面、作物基部、近喇叭口處。


通常100-200粒堆積成塊狀,有的有白色鱗毛覆蓋,有的無白色鱗毛,初產時為淺綠或白色,孵化前為棕色;


卵粒圓頂形,底部扁平,頂部中央有明顯的圓形點,直徑0.4mm,卵高0.3mm。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 卵的孵化


適宜溫度下,卵的歷期為2-4天。卵孵化前漸變為棕色,初孵幼蟲孵化後就開始取食葉片。


  • 幼蟲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1-6齡幼蟲體長、頭寬及發育時間


幼蟲有6個齡期。體色多變,有淺黃、淺綠、褐色等。


1齡:

幼蟲體色為黑色或綠色,頭部青黑色,體長1-7mm左右。


2齡:幼蟲頭部由青黑色變為橙黃色,2齡末期開始,體背變為褐色,尾部出現“正方形”黑斑。


3齡:幼蟲前期顏色變深,毛瘤明顯,呈現棕色背側和明顯的白色側線,後期頭部開始出現倒“Y”型斑。


4 齡及以上:幼蟲頭部呈黑、棕或橙色,具有白色或者黃色的倒“Y”型斑;幼蟲體表有多條縱行條紋,背中線黃色,其兩側各有一條黃色縱條紋,條紋外側依次是黑色、黃色縱條紋。腹部末節仍有“正方形”的黑斑,黑色背毛片著生原生剛毛(每節背中線兩側有2根剛毛)。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高齡幼蟲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被蛹,體長15-17mm,體寬4.5mm,化蛹初期體色淡綠色,逐漸變為紅棕及黑褐色。


老熟幼蟲落到地上借用淺層(通常深度為2-8cm)的土壤做一個蛹室,形成土沙粒包裹的蛹繭,在其中化蛹;有時也在果穗或葉腋處化蛹。


  • 成蟲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成蟲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後翅白色,邊緣有窄褐色帶。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雄蛾


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頂角向內各具一大白斑,環狀紋後側各具一淺色帶自翅外緣至中室,腎形紋內側各具一白色楔形紋。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雌蛾


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雜色,具環形和腎形紋,輪廓線黃褐色。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種上一季玉米,損失十來萬


2019年4月,在雲南省文山市丘北縣的玉米田裡,當地的農戶第一次發現這種素未謀面的蟲子,不到3個月,約40萬畝的玉米田裡,就已經有20多畝出現了蟲害。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王叔地裡的貪夜蛾


當地的農戶王叔在村子裡種了四畝多的玉米。玉米剛栽下不久,田裡就來了一種他從未見過的蟲子。


最初吃嫩葉,後來吃雄花雌花;現在玉米開始結棒子了,它們又在玉米棒上鑽洞。胃口好到爆炸。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王叔用的一種農藥,甲氰菊酯是農業部推薦的應急藥劑之一


面對來勢洶洶的草地貪夜蛾,王叔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他能接觸到的“懂行的人”,就是鎮上的農藥店。店裡推薦的幾種藥效果還不錯,打藥幾個小時後,就能看到蟲子出現中毒的症狀。


但問題在於,這種蟲子喜歡鑽蛀,藥劑很難接觸到在玉米內部的蟲子,所以田間殺滅率並不高。


況且,不僅大齡幼蟲會在附近的玉米植株上遷移,成蟲也會遷飛產卵,所以即使玉米田裡剛剛殺過蟲,不久又會有新的蟲子飛過來,防不勝防。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一片狼藉的玉米地


為了對付這些不速之客,當地農戶們換上了更猛烈的農藥,“打多一點,打濃一點”。往年一季玉米大概打三到四回農藥,現在基本得翻一番。


這就意味著更高的成本——農藥得買,打藥得費人工。


農戶陳姐算了一筆賬:她家種了一百來畝的甜玉米,往年每畝地能收2000斤,今年防蟲防得不理想的田裡只能收下600斤;再加上多打的幾道農藥、打藥請工人的費用。這一季玉米,她得損失十來萬。


但貴也得打,“不打藥就沒收成了。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蟲口奪糧”戰已打響!


我們最想知道的,是草地貪夜蛾對秋糧生產威脅究竟有多大呢


目前華中地區已經有一定規模的蟲害蟄伏,今年冬季氣候較暖,同時因為之前乾旱的影響,蔬菜的種植業受到一定的影響,冬玉米冬小麥的種植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過快生長後抗寒能力降低,從而降低產量,這就進一步加快了蟲害爆發的時間。


可以想見,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後果不堪想象。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科學家們已作出貪夜蛾的基因排序,並找到了它的寄生性天敵——夜蛾黑卵蜂。但這種方式目前還不能成為主流,一方面,寄生蜂的見效相對緩慢,不像農藥那樣,能夠立竿見影地殺死蟲子;另一方面,培育成本太高。


讓源味君特別擔心的是,對於一些種植飼料用玉米的農民,尤其老一輩的表現相當麻木,他們最關心的僅僅是“這個蟲子打哪種農藥好?


他們不會關心,如果用藥不當,不僅不能對抗害蟲,還會因為藥物濫用造成環境汙染,並消耗大量的農戶生產、人力成本。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有一位年輕的朋友提出了一個讓人無法回答的尖銳問題:飼料用玉米的價值相對甜玉米等品種較低,但是播種後就可以閒下來,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外出務工,到十一這樣的節假日才會回來收割,因為單靠農作物的低利潤是無法養活一家人的。


對於這些出去務工的朋友來說,他們心裡都有一筆賬:一門心思放在收益如此之低的作物收成上,還不如把土地承包出去,畢竟,就這一畝三分田,能有多少收益呢?


一方面是種植戶無法做系統性的蟲害防控措施,一方面是貪夜蛾驚人的破壞力,這實在不得不讓人深深擔憂。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不難想象,若任由草地貪夜蛾在中國發展下去,我們碗裡的糧食,桌上的蔬菜,籃子裡的水果,每一樣的價格都將蹭蹭上漲。


去年,一場非洲豬瘟,數千萬頭豬的葬禮已然發生,這一次,我們需要你幫助阻止數百億棵植物的葬禮,讓悲劇不再重演。


愁!被“一號文件”點名的“妖蛾子”,破壞力比蝗災更猛


在植保領域有一金句:早發現、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草地貪夜蛾的危害不用再贅述,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災難面前,沒有一個人可以獨善其身。


請動一下你手指,在文末右下角點擊一下“在看”,或轉發至朋友圈,讓更多的人看到本文。當關注和重視這件事的人越多,事情得到控制的可能性就越大。


參考文獻:

《與蟲爭糧的250天》,果殼網2019年9月19日

《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農業農村部印發

《我國草地貪夜蛾的防控對策與建議》,《植物保護》2019年第4期

《草地貪夜蛾到底是啥害蟲》,《科學導報》2019年第34期


排版 | 小抽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