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耍小聰明”可不好,家長引導很重要,讓孩子變成真聰明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在各個方面展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有可能當自己有一些小想法的時候,不會直接告訴家長,而是採取一種比較迂迴的方式,這樣看起來還真的是多動腦筋了,但是孩子到底是真聰明還是耍小聰明卻是不一樣的,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效果也是不一樣,今天咱們就對於孩子耍小聰明來詳細的說一說。

孩子喜歡“耍小聰明”可不好,家長引導很重要,讓孩子變成真聰明


孩子都有一些偏好的東西,舉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如果他喜愛的零食沒有了,一般孩子都會直接告訴爸爸媽媽想吃什麼,但是有的孩子卻是會換了另外的一種方法,比如告訴媽媽是家裡面的弟弟妹妹想吃。雖然一樣達到了同樣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聰明真的是很聰明嗎?其實只不過是耍了一點小聰明而已,從比較深層次的角度來說,也就是孩子推卸了責任。

孩子喜歡“耍小聰明”可不好,家長引導很重要,讓孩子變成真聰明


萬物以小見大,當小孩子一耍小聰明成習慣之後,換一個比較常見的詞語就好理解了,那就是撒謊,雖然是換了一種方式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實際上完全就是把想要的和最後需要負的責任區分開來,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可以說是大大的不利。

孩子喜歡“耍小聰明”可不好,家長引導很重要,讓孩子變成真聰明


其實孩子的那些小聰明,在家長這裡一眼就能夠看透的,所以當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情況的時候,就需要給予孩子積極的指導,比如說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以後有什麼樣的想法,用最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想吃什麼直接就說,想要什麼玩具也可以直接就說,而並不是採取“耍小聰明”的一種方式,有的時候孩子很有可能只不過是不知道怎麼樣來表達,或者是怕家長批評自己,所以說我們先弄明白孩子的訴求,才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

孩子喜歡“耍小聰明”可不好,家長引導很重要,讓孩子變成真聰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情,有的時候總會走一些彎路,才能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家長作為監督者的角色,一定要把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改正過來,除此之外,家長自己也需要以身作則,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外出應酬的過程中,在孩子面前更應該樹立一個正直的榜樣,那些為人處事的方式,總是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當孩子出現耍小聰明的時候,你又是怎麼樣來處理的呢?可以把你的想法或者是建議寫在下面的評論區裡,小編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