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高發,農民心理怎麼安撫?

老村好農


這個問題非常好,農民是黨執政的根基,把農民的期盼辦好,才是追求的根本,這次疫情對農產品,蔬菜的需求大漲,要讓農民有信心,繼續堅持養殖和種植業,保持需求慣性,一定能實現農民增收。當然,在農民醫療方面還要做很多工作,例如,增加農村醫療點建設,引進志願者制度,鼓勵為農民多做事,改變農民健康現狀。


敬畏心靈2020


農民,其實是最聽話的一群人,他們的心理也並不是如別人想的恁脆弱。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我知道我們山裡的情況,疫情期間,村幹部喇叭裡通知,不讓串門,不讓聚集打牌,不讓走親戚,於是,大家都關著門,待在家裡。像我們那裡,主要經濟來源是依靠種香菇的,但是,疫情期間,香菇鋸末和麩子都運不進山,春天正是香菇備料和裝袋蒸袋的時候,如果這時候沒有前期的這些準備,那秋天就種不了香菇。更不要說香菇袋上架了。那今年一年的收入就會是泡影了。但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哪一家頂風籌備這些東西,因為香菇裝袋和蒸袋,都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活,需要幾乎一個組的人共同完成。老農民雖然要失去一年的收入,還是說,國家遭遇困難,咱在家好好的,應該知足了。只是希望疫情早日結束,咱們好好幹活就是了。老農民樸實無華,屬於抗搓能力比較強的群體。






齊君西峽土蜂蜜


今年對於許多農民來說,都是一個特殊一年,本來今年不讓燃放煙火爆竹,讓很多的農村老年人和年輕人就很不舒服,尤其是年輕人本來現在過年就沒小時候的那種年味了,在不讓放點菸花那就更沒年味了,但還沒輪到放煙花的時候。

新型冠狀病毒就開始進入大眾視野了,尤其是年三十那天全國各地村裡都開始宣傳大年初一不讓拜年,由於當時的疫情還沒那麼嚴重,很多人心裡都是不以為然的,畢竟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習俗,怎麼能說不讓拜就不拜了呢。

可是隨著年輕人從網上慢慢的瞭解到的信息,這才知道疫情的嚴重性,開始給家裡的老人普及病毒情況,像我們村就是從年輕人開始不拜年的,但是一些老年人由於信息的接受都是從電視上來的,電視都沒開始宣傳說明沒那麼嚴重,所以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還是選擇了繼續拜年。

這也讓政府知道習慣不是那麼好改的為了更好的防範疫情,避免流動感染,全國很多省份毅然決定“封村”,這對很多沒上過學的農民來說,肯定是掀起了軒然大波,畢竟當年“非典”的時期都沒有過“封村”,都在猜測是不是病毒太厲害,管不住了才會採取這樣的行動啊,包括筆者作為一個90的年輕人心裡都恐慌的好幾天。

但是後面看到政府的各種政策,心裡才慢慢平靜下來,畢竟都“封村”了,病毒從外面是進不來了,這也是絕大部分老百姓這樣想的,所以現在農民心裡基本都不太在意疫情的問題了。


農村小李vlog


不用安撫,農民有地有糧有菜,我們縣城一例病例都沒用,連疑似都沒用,我們村子旁邊就是工業開發區,大多數人都在工廠裡上班,已經開工了,就是我們要去外地的還在等消息,不過也沒什麼,還薄有積蓄,就當休假吧,只不過家裡的孩子還不開學,兩個神獸,要翻天了[捂臉]


原來是你163780195


安撫什麼,不需要再另外安撫了吧?

疫情期間,我看農村的堵路封村的工作做的什麼突出,不是本村的都不讓進,由此可見,都知道這次疫情的嚴峻性!

還有就是如果需要安撫,就大喇叭廣播一下吧,大隊書記的廣播喇叭在關鍵時刻還是起到作用的。

目前需要安撫的我看還是給與孩子們吧,這是非常重要的


小船兒隨風飄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9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b510001568c519b9022\

黃金時代當家


疫情高發不要怕,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有共產黨在,由其炎黃的民族是有情義的,這是人民戰爭,聽從黨中央指輝一定能打贏這一將的!


阿明1293


疫情面前,人們出現一些不同於平常的心理、生理、行為反應,是任何正常人都可能出現的正常反應,要正確看待。這些反應主要涉及情緒、軀體、認知、行為等幾個方面。

情緒方面:出現緊張、擔心、恐懼等情緒,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發展為憤怒、抱怨、激惹、沒有耐心;無助、失望;孤獨、被拋棄感、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軀體方面:出現無法控制的心慌、胸悶、氣促、出汗、腹瀉;過於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頭痛、精神性易疲勞;食慾減退;睡眠覺醒障礙;內分泌系統失調;血壓不穩定、月經週期紊亂等。

認知方面:出現負性思維;不信任、懷疑;容易將個人的不順心與應激事件(疫情)聯繫起來;壓力增大;心態不穩定、脆弱、悲傷、患得患失等。

行為方面:出現迴避、逃避行為;不願與人交流,喜歡獨處;發呆、麻木;反覆查看與疫情相關的各種數據信息,反覆測量體溫,反覆洗滌、洗手、消毒等強迫行為;開始吸菸、酗酒;衝動易怒,常發脾氣等。

公眾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表現出來的各種不適情緒,主要來自於對“被感染”的擔憂。要調適自己的心態,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過濾信息,注意防範。自媒體時代,各種微信公眾號、小視頻、網帖等傳播的所謂“內部消息”層出不窮,要學會甄別,選擇閱讀有事實依據或官方公佈的權威資訊,運用科學的防護方式,如佩戴口罩、勤洗手、居家消毒等。同時,儘量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遠離負性情緒。

保持正念,相信眾志成城,共渡難關。關注事實數據,保持正確的認知思維習慣,根據事實判斷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例如,每日的發病率、治癒率、生物製劑的新進展等。只要我們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就是在為防治疫情做貢獻。

適量運動,減少精神上的緊張。通常緩解焦慮的最有效方式是轉移注意力。因此,如果把注意力分散到運動、放鬆、健身、親子游戲等上面,對於焦慮、恐懼的體驗就會變弱。從事這些活動,有助於緩解精神緊張,提高自信心,促進腦部多巴胺的分泌,讓我們產生愉悅感。

若以上方法均無效,依然無法控制地過分擔憂、心慌、出現睡眠覺醒障礙、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並持續兩週以上,建議到精神科醫院進行心理評估,瞭解自己的心理動態。尤其是精神分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癔症患者,在面對疫情時一定要密切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多與自己的精神科醫生溝通,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叩扉


能平安就不錯了,別的感受都是次要的。


孜孜小農民


謝謝您能關心農民。農民群體相對來說不用安撫。因為他們內心淳樸。有吃有喝的,只要家裡有田種,不耽誤春種,在家也能幹幹農活,疫情是國難,期間大家無非不能打工賺錢,不過都能理解,國家把疫情戰勝了在國際上才有更穩定的立足之地。有國才有家這是祖宗們留下來的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