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著是閩越人:福建人身上,為啥沒有閩越人基因?


福建很多地方的民間傳說,描述福建土著是白頭髮、白皮膚,眼睛很害怕陽光照射——這個很扯,這是在說今天還存在的白化病人。即使從尊重病患的角度,都不應該用這個傳說給孩子講故事。


現代的福建人幾乎都是古代中原華夏族的後裔,幾乎沒有任何閩越人的基因,那閩越人去哪了?


從古人類到閩越人


福建土著是閩越人:福建人身上,為啥沒有閩越人基因?


考古發現,在閩越人之前,原始人類在福建繁衍生息了數十萬年:

20-40萬年前,學會打獵,打製尖銳的石頭剝獸皮;甚至可能已經懂得用火。

18萬5千年前,能夠用一些“先進”的武器,獵得一些大型動物。

5-10萬年前,能夠狩獵捕食的動物種類已經十分豐富。

7千-1萬7千年前,會手工磨製一些精緻的工具或裝飾品。

6千年前,學會了製陶,陶器上還有精美的裝飾花紋。

5千年前,開始撈食海鮮,嘗試種稻子,養豬養狗,出現原始農業。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滅了越國,許多越國人逃離故土進入福建,與閩族土著相互融合併產生了閩越族。當年的閩越人,長相特徵、習俗和現在的福建人幾乎大不相同。


好大的“越”


福建土著是閩越人:福建人身上,為啥沒有閩越人基因?


夏朝的時候就有“于越”的稱呼,越是對南方諸族、未開化或不瞭解的地方的泛稱。閩越族出現的時候,中原人就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統稱為“百越”,大致吳越是江浙滬一帶,福建是閩越,廣東是南越,廣西是駱越;又稱百越民族為“南蠻”——這裡的“蠻”最初指的是村莊。春秋戰國時,楚國的國土跨越長江南北兩岸,也長期被中原各諸侯國嘲笑沒文化。


現在看來,把南方稱作“越”,實在是古代文人的一種無知無奈或或者偷懶行為。一直到西晉,學者臣瓚在解釋《漢書》的時候,還在說“自交趾(越南北部)至會稽(蘇州)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晉朝前的一筆糊塗賬


福建土著是閩越人:福建人身上,為啥沒有閩越人基因?


到西晉末年中原民眾大量遷徙到福建之前,中原人對福建、對百越族的描述幾乎單憑想象和及其混亂的,拿現在的閩南話說叫畫虎蘭。不瞭解歸不瞭解,中原的知識分子向來對於四鄰有著強烈的文化優越感,談到南方的話題甚至都帶有歧視色彩。


《禮記》是儒家經典,涵蓋秦漢之前的禮儀論著,書中說:“南方曰蠻,雕題交趾”,雕題指紋臉,交趾指盤腿而坐(可能是從事海上漁業生產的習慣);到了《後漢書》,更是把交趾解釋為男女共浴。唐朝史學家杜佑又添油加醋,稱“南方夷人,其足大趾開廣,並足而立,其趾則交,故名”。


“交趾”這個詞是不是有點眼熟?前面說的,指越南北部,西漢曾設立交趾郡。


及至近現代,福建、廣東沿海一帶仍有將沒有戶籍的漁民“疍家”稱為“曲蹄”——由於長年海上、海邊作業,經常曲膝盤坐,腳趾分開、腿部彎曲不直,與“交趾”的蔑視意味異曲同工。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這本從戰國寫到西漢初年。作者據說是楚國或巴蜀人,這些地方距離福建相對還算是比較近的,但說到福建時仍稱“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


東漢的《說文解字》,對“閩”的解釋是“閩,東南越,它(蛇)種。”真是簡單粗暴。古人不瞭解福建,我們卻知道閩越人去哪了。


成也閩越國,敗也閩越國


福建土著是閩越人:福建人身上,為啥沒有閩越人基因?


越國被楚國打敗後,越國國王的長子玉在福建建立了閩越國。閩越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一度非常強大,秦漢時期不得不將閩越拆分成甌越和閩越等,把潮汕劃給南越管轄。


秦朝末年,閩越王無諸率領子弟兵先後參加了反秦和楚漢戰爭,為劉邦登上帝位立下汗馬功勞,無諸被西漢中央王朝正式封王,也是首封的少數民族異性諸侯。


無諸死後,閩越國開始強力擴張,稱霸百越甚至讓周邊的劉姓皇家諸侯也不得不臣服,一直髮展到東越王餘善自立為帝、反叛朝廷,這讓漢武帝坐臥不安。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擊敗北方匈奴後,騰出手來調遣四路大軍共數十萬人攻佔閩越國,閩越國從此消失,閩越國的國運總共才92年。


福建土著是閩越人:福建人身上,為啥沒有閩越人基因?

漢武帝說:閩越這個地方守著崇山峻嶺,人太強悍又狡猾無常,還不夠朋友,給我把這些人通通趕去江淮地區!倖存的閩越國人被漢朝大軍一路押回北方。執行人口遷移命令是非常強硬的,雖有部分閩越人出逃至臺灣、廣東及以南地區或偏遠荒島繼續繁衍生息,但福建大地上的閩越人基本絕跡,如司馬遷《史記》所言:“餘善至大逆,滅國遷眾“。


中原民眾入主福建


福建土著是閩越人:福建人身上,為啥沒有閩越人基因?


閩越國被滅國遷眾的後果十分嚴重,從東甌到閩越的十多萬平方公里長期沒有行政區,福建成為荒無人煙之地,直到漢末總人口也只有4萬人。在閩越國亡國後的370年裡,福建連一個地級市的行政區劃都沒有。公元260年的三國時期,吳國在今建甌設立了建安郡,福建從會稽郡(治所於今蘇州)分出、隸屬揚州。


西晉永嘉年間,河洛人大量入閩,福建才恢復人煙與生機。


在現代分子人類學研究中發現,現代福建人和其他閩語人群並沒有閩越的結構,閩南的泉州群體幾乎與河南安陽群體重合,反而在浙江、上海的漢族群體中發現包含大量被同化的百越成分。因此可以確定,歷史上曾經輝煌的閩越族在福建地區基本上已經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