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諸葛亮曰:“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對四川的評價是相當高的,把四川當成了奪取天下的基石,然而蜀漢政權,最終未能奪得天下。

不但如此,在歷史上,依靠四川的富裕,山川的險要為依託的四川,從來沒有產生過爭霸全國的霸主,甚至半壁江山也不曾佔有,他們反倒是總是為外來的力量攻破,這是為什麼呢?

當然,亂世之中,決定一個政權能否脫穎而出、戰勝和吞併各路豪強並統一全國,會有諸多的原因,如何吸納人才、如何發展經濟、如何用兵征伐、如何運氣爆棚……,但地理地形,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本篇文章,以地理地形的一個視角,分析為什麼四川政權從來不能統一天下(這裡所說的四川,主要是針對於四川盆地):

一、 四川的地理地形

通過全國和四川的地形圖,可清晰的看出來,四川的地理地形很獨特: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中國地形圖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四川地形圖

四川,古稱巴蜀,“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東為巫山,南有大涼山和大婁山,西鄰橫斷山脈,北接米倉山和大巴山。以長江為橫軸,大渡河入岷江匯入,渠江、涪江入嘉陵江匯入。密集的河流,不僅提供了航道,也為農業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天然的盆地和險峻的山川,讓四川成了一個較為封閉的地區,這樣的地形,讓四川很容易成為一個政權的根據地、大後方,易守難攻。

從四川進入中原地帶,主要有兩條通道:

1、 第一條通道:往北,走廣元市,進漢中,翻越秦嶺,進入關中平原,一直通達西安。

2、 第二條通道:往東,走廣安市,翻閱巫山,順著長江三峽,水路或山路,一直到宜昌和荊州、武漢。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出川的兩條通道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獨特的地理地形結構,是優勢,也是劣勢,別人攻不進四川,可你四川也攻不出去啊。

此外,四川盆地,誠為天府之國,經濟也沒想象的那麼富裕,畢竟地域有限,人口有限,只能成為一個守成之國。所謂的蜀地農業富饒,只是相對而言,主要是氣候條件穩定,水旱災害稀少,但這種穩定,夠四川本地消化,百姓不至於餓死,但想要為爭霸天下提供足夠的錢糧和人口,蜀地就力不從心了。

歷史上的四川政權,只能在天下大亂的時候,割地為王;等天下已經定的時候,四川地方政權註定成為舉手投降、等待收割的角色。

二、 蜀漢諸葛亮的失誤之處

蜀漢諸葛亮是一個雄才大略的謀略家,《隆中對》的總體戰略是沒問題,最終未能成功的原因,個人分析,主要為:

1、地理概念受制於時代

21世紀的現代,我們可以輕鬆的網上找到各種電子地圖,精確的看到世界每一個角落的地形、距離等;即使在市場上,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冊,隨處可見。我們對於中國地形、四川地形可以清楚的分析和研究。

然而,這種精確的地圖工具,誕生不過幾十年而已。地圖是隨著測繪技術發展而來的,中國歷史上幾乎從來沒有精確的地圖,一些疆域劃分甚至都是模糊的。即使在1935年,紅軍長征期間,一路都是靠著摸索或嚮導,才一步步的進軍,大比例的地圖可是一級戰略機要物資。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天下地理概念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成都和荊州距離700多公里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蜀道難


公元200年前後的諸葛亮,一沒有精確地圖,二沒有真正旅行全國,所謂的“天下”只是一個概念而已。

諸葛亮對於四川盆地也只是道聽途說或者有限的文獻,諸葛亮只是知道“蜀道難”,但絕對不可能知道難道什麼程度。諸葛亮也不知道從漢中盆地進入關中平原,有多艱難;諸葛亮也不可能對益州和荊州具體相距多少公里,事實上相距700多公里,蜀道難的路況、也沒有手機或電報,無法實時通訊。

所謂的兩路進軍中原、互相呼應的想法,理想是豐滿的,實現是多麼艱難。

這不能說是諸葛亮的錯誤,只能說是侷限於落後的時代和地理概念。

2、天時不對

四川地方政權如果想進軍天下,如果想區區一個小盆地的基業,人口有限、經濟有限的情況下,上演蛇吞象取得天下的奇蹟,更加需要一個條件是天時,這一點,諸葛亮《隆中對》裡也提到了:必須“天下有變”。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天時不力

只有中原陷入混亂、紛爭的狀態,中原政權極度虛弱之時,四川政權積極出川,才能有機會逐鹿中原,火中取栗。

三、 蜀漢政權若想奪取天下的幾步

總結其歷史上先後覆滅的四川政權的經驗得失,結合地形,分析蜀漢政權,若想得到天下,步驟應該是:

1、天時合適,中原陷入混亂或虛弱狀態。

2、 首先必須要獲取漢中盆地,作為中轉基地

對於蜀漢政權,由於向東,走廣元,更多的是長江三峽水路,順流而下容易,想撤軍,很難。

因此出川的道路,主要是北上走,廣安一條線路。翻越相對容易的大巴山,獲取漢中盆地,是必須的。

只有控制住漢中盆地,作為一個前進基地和中轉站,才能繼續翻閱秦嶺,進軍關中平原。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成都、漢中、西安三者的關係


3、奇兵翻越秦嶺,果斷拿下關中平原

從漢中盆地到關中平原,是一個關鍵步驟。關中平原是天下龍興之地,進可攻取天下,退可守著關中,想得中原,必須拿下關中,作為出川后的戰略基地。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關中平原的龍興之地

歷史上,唯一的成功出漢中,獲取天下的,是漢高祖劉邦。鴻門宴之後,劉邦被分封到漢中盆地,劉邦為取得項羽的放心,把秦嶺的棧道都燒燬了,表示自己安心在漢中紮根。

這個時候的天下,各路諸侯不服項羽,中原陷入混亂和紛爭,無暇顧及遠在深山中的劉邦。而項羽安排在關中平原的三個諸侯小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都是秦國降將,漫不經心。

劉邦在漢中養精蓄銳後,“暗渡陳倉”,奇兵翻越秦嶺,果斷拿下關中平原,為獲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反觀蜀漢諸葛亮,拿下漢中之後,最好一次拿下關中平原的機會是:第一次出祁山

公元228年,劉備曹操等第一代諸侯,都已經去世了,曹魏和蜀漢各忙各的內政事宜,已經多年沒有戰爭了,曹魏對於關中平原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守軍不多。

這個時候,諸葛亮最佳的方法不是一味求穩妥的,繞道隴右祁山道去徐圖天下,而絕對應該採取魏延的“子午谷之計”,奇襲長安。或者再穩妥一些,一半兵力繞道隴右,一半兵力走子午谷。一味的排斥和棄用魏延的計策,怎麼說,也是過於穩妥的。

對於軍事經濟實力較弱的蜀漢政權,想要襲奪天下,只有靠出奇策。等待曹魏重視、重兵駐紮關中平原之後,諸葛亮就再無機會了。

透過地形看歷史興衰——蜀漢政權為什麼不能統一天下

諸葛亮進軍關中的四條通道

四、結束語

四川作為一個獨特的盆地結構,誕生了一些獨具四川特色的地方政權,這些地方政權,尤其是志在天下願望最強烈的蜀漢政權,最終都未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夢,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和綜合的,但地形也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大因素。古人缺乏詳細的地理概念和地形細節,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透出地形看歷史興衰,你會發現另一個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