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桥·31、从第一天起就有危机意识


梦之桥·31、从第一天起就有危机意识


第十一章:危机的意识

31、从第一天起就有危机意识

我在阅读《金桥范式》这本书的时候,在这段话前停留了许久——

“难能可贵的是,金桥从一开始看到了危机。在一份内部文件中,我们看到这样一段文字:‘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创初期的危机在于土地资源与财力资源;开发区前期的危机在于是否能以最短的周期开发出理想的基础设施,以及有无投资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危机在于投资落户的项目能否产生可观的效益,能否持续不断地有新项目源源不断地落户以及金桥开发区自身能否顺利地滚动开发;开发后期的危机在于出口加工区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持续不减,以及区内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是否算得上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业支柱。而始终如一地使开发区有危机感的是人才的竞争与开发。’”①

这是金桥人在创业起步的时候写下的文字,一种深刻的危机意识。时时刻刻在记住自己身处的危机,在逼迫自己不能停歇前进的脚步,在激励自我勇于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金桥开发历程有这样三个阶段:

1990年—2000年为开发建设阶段。创业艰难百战多,不愿意落后的中国人、上海人、浦东人、金桥人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追赶着世界的脚步,在这片农田上建设起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雏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形成了以汽车、电子信息等为核心的支柱产业,突破了千亿产值。被国务院主管部门誉为“金桥模式”,一举奠定了金桥品牌在上海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地位;

梦之桥·31、从第一天起就有危机意识

2001年—2010年是跨越腾飞阶段。在这片热腾腾的土地上是金桥人演绎出大开发、大建设的剧目,为快速发展的浦东增光添彩,用智慧和勤奋在一张规划的蓝图上绘上了最靓丽的图画。按照“产城融合”的思路,推进“优二进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格局,成为上海园区转型升级样本。在开发实践中成功打造了“碧云”、“由度”、“Offce park”等知名品牌,累积获得近40个注册商标;

梦之桥·31、从第一天起就有危机意识

2011年开始到今天是金桥人创新转型的攻坚阶段。从“世界品牌金桥造”到特大型城市上海的“城市副中心”华丽转身。要实现园区能级的提升,要实现产业预城市的高度融合。深耕金桥、转型发展,走向市场,推进产业发展由先进制造基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智造创新集聚区”进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区。

三十年的发展,始终把“危机”两个字记在心上。当上海自贸区、科创中心、金桥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战略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展开一场挑战新的“危机”的攻坚战。

2008年的金融风暴给金桥带来的冲击,一个老厂房的故事仅仅是一个缩影。从1990年到2008年只有18年的时间,对于金桥来讲正在经历一场新的考验。

一家大型国有上市企业——金桥股份如何续写辉煌,一直是金桥股份人在努力探求的课题。当发展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发展什么成为一道坎,迈过去将是一片光明!

梦之桥·31、从第一天起就有危机意识

2015年,对金桥股份公司而言是一个转折的关键年份。这一年金桥股份公司直接隶属浦东新区国资委,定位是充分发挥国有上市公司的综合优势,在金桥区域开发中承担起三个角色:产业的推动者、园区的开发者、服务的提供者。

任重道远!

2016年10月,我一到金桥股份工作就看到了一份公司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参与这份规划制定的刘淼告诉我,这是2015年刚调任金桥股份公司担任总裁的王颖同志亲自抓的一份发展规划。

借编制“十三·五”规划的东风,金桥股份展开了密集的前期工作,主动出击“拜师学艺”找差距。在陆家嘴股份、张江股份、松江新桥产业园、华鑫漕河泾产业园、京投银泰公司、万科徐汇中心、万科“星商汇”平台等都留下了金桥股份人的身影。学习、借鉴、消化、研讨,干部员工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唯有强化灵敏的市场触觉感以及高效执行力,唯有不断地转变观念才能加快转型发展的脚步。

梦之桥·31、从第一天起就有危机意识

焕发出来的二次创业激情,“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风气的再次扬起、传承。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充分讨论,深入研究,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厘清优势资源,明确战略方向,细化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重点项目和经营安排。从战略高度上定位,制定了金桥股份“十三·五”规划。

总体战略方向明确:深耕金桥,走向市场!

“深耕”两个字富有深深的含义;深耕,是金桥股份人在这块土地上的新认识!

第一是三轮驱动的新格局。从房地产一业为主逐渐转向“产业地产、产业投资和产业服务”。

第二是多元化布局。在优化载体建设、投资新兴产业、搭建综合服务平台等方面实现多元发展。

两个格局的发展有着自身厚实的基础。经过梳理,未来五年金桥股份将着力推进区内19个项目的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62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142亿元。

结合新兴金融产业发展需求,加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挖掘服务价值,打造新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公司与开发区、与新兴企业的共赢发展。

金桥股份不能躺在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企业上活着。特别是在新经济蓬勃兴起的当下,金桥股份必须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力度,必须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站在这样的高度上,企业的发展就会走出一条新路。

形成了一份有高度、有目标、有措施的“十三·五”规划,将是未来五年金桥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总纲。

——————————————————————————————

①蓝狮子编著·屈波执笔:《金桥范式·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的崛起和发展路径》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第33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