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支一扶”人员:守护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高超

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通过微信、QQ、电话等形式与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人员保持沟通联系,动员、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三支一扶”人员无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

“三支一扶”计划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等工作。自2006年以来,重庆共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0272人,目前在岗服务的809人,他们分别在乡镇基层的农技、医疗、扶贫、就业和社会保障、文化、林业、水利等岗位服务。疫情发生后,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发出《致全市“三支一扶”人员的倡议书》,动员、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倡议发出后,全市“三支一扶”人员全面投入到抗疫一线,守护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重庆“三支一扶”人员:守护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毛杨排查检测过往车辆人员)

毛杨:舍小家顾大家 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

毛杨是重庆市万州区罗田镇卫生院2018届招募的“三支一扶”人员,“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他对自己的要求。疫情发生后,他顾不上陪伴刚出生还在重症监护室的女儿,顾不上外婆的葬礼,顾不上重病卧床的奶奶,毅然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1月30日,卫生院接到上级通知,需要安排一名医务人员前往鄂渝省际疫情排查点开展工作,毛杨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缨到疫情前线。“家人担心我,我知道。但作为医务工作者,这样紧急的关头,我必须上啊!”毛杨深知多一分投入,就能早一点控制疫情,他舍小家顾大家,争分夺秒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重庆“三支一扶”人员:守护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唐丹在排查登记村民家中人员信息)

唐丹:90后战“疫”一线最美宣传员

合川区双槐镇黄土村驻村干部唐丹是2018届招募的“三支一扶”人员,她是一名战“疫”一线的基层干部,也是一名90后基层疫情宣传员。

“疫情不灭,我就不退。”唐丹每天进村入社,跑田坎、登户门进行疫情宣传。她和其他干部们的足迹遍布黄土村的每个角落,每天都要走15公里以上。除了走村入户的宣传,唐丹常常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整理和挖掘其他一线同志的事迹,并写成稿件或制作成短视频、宣传片。

连续作战的20天多里,唐丹住在政府的倒班房一直没有回过家,20万步的累积,200多个小时的坚持,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

青年干部的“战”疫青春和责任担当。

重庆“三支一扶”人员:守护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朱弘洁在临时通行管制点值守)

朱弘洁坚守坚守再坚守

彭水县鞍子镇2018届农技岗位的“三支一扶”人员朱弘洁从大年初一上班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天没有回家了。起初,给鞍子镇金山村的80户375人打电话、建台账,随时跟踪疫情最新情况是朱弘洁每天必备的工作。做完电话排查,她还要与同事一起下村入户排查重点观察对象。

前不久,朱弘洁开始负责卡点值守工作。早上6点过天还没亮,她便和同事一起来到卡点。清晨的大山里寒风凛冽,朱弘洁只能咬着牙坚持。遇到想通过卡点却又不愿配合检查的司机或村民,朱弘洁也只能耐着性子一遍遍解释。

“谢谢你的配合,回去后如果没事就不要出门,只要你们健康、安全了,我们在这里的坚守也就值了!”朱弘洁跟村民告别后,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重庆“三支一扶”人员:守护在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龙鹏宇对商贩和顾客进行宣传劝导)

龙鹏宇:哪里有疫情 就在哪里践行使命担当

2018年8月通过“三支一扶”考试的龙鹏宇被分配到合川区三庙镇人民政府工作。收到疫情防控通知后,龙鹏宇立即投身到他所驻的安塘村开展工作,对村里的所有返乡人员进行全面入户排查防控。这段时间来,他跑遍了360余户返乡人员家中,全部做好登记台账,发动群众进行自我隔离,同时还为他们送去了消毒水、口罩、防控宣传手册。为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他每天都和村医一道,为每位武汉返乡人员监测体温两次。

遇到人手不够时,龙鹏宇主动请缨到村口公路上设卡职守。为了工作的方便,他更是把床和被子都搬进了办公室。

“哪里有疫情,就要在哪里践行使命和担当。”龙鹏宇说,“我是一名‘三支一扶’人员,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我对青春许下的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