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書法特點及創作背景、內容

王義之行書代表作品,首推《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蘭亭集序》真跡已經失傳,現在能見到的是唐人墓本,主要有三種是虞世南臨本;二是褚遂良臨本;三是馮承素墓本,即響拓本,鈐有唐中宗“神龍”小印,所以又稱“神龍本”,此本最接近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書法特點及創作背景、內容


《蘭亭集序》全篇共28行,324字。作者信手寫來,從容不迫。其用筆以藏鋒為主,露鋒為輔,顯得既內斂其氣,又外耀其神。結體疏密相間,斜正互依,大小參差,極盡變化之妙。全篇20個“之”字,7個“不”字,寫得各具姿態,無一雷同。其章法上下呼應,左右映帶和諧自然,不加雕飾。雖偶有塗改,卻又能一氣貫注。氣韻生動,格調平和,字裡行間無不淚淚流淌著王羲之心手雙暢的特定情感,無不表現出魏晉人那種超塵脫俗的靈秀風采。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書法特點及創作背景、內容


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一文說:“晉人風神瀟酒,不滯於物,這優美的自由的心靈找到一種最適宜於表現他自己的藝術,這就是書法中的行草。行草藝術純係一片神機,無法而有法,全在於下筆時點畫自如,一點一拂皆有情趣,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如天馬行空,遊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神行於虛。這種超妙的藝術,只有晉人蕭散超脫的心靈,才能心手相應,登峰造極。”《蘭亭集序》充分表現了晉人“優美的自由的心靈”,具有超妙的藝術魅力,不愧為美的典範。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書法特點及創作背景、內容


《蘭亭集序》寫好後,王義之十分得意,據傳以後他又寫了十餘遍,但都不及原作,因為藝術精品是不能重複也無法重複的。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書法特點及創作背景、內容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上已日(三月三日),擔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的王義之與同道、好友及愛子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舉行“修禊”之禮。所謂“修禊”就是臨水而祭,以祓除不祥。這一次共42人、有謝安、謝萬、孫綽、孫統、徐澧之、華茂、庾蘊、桓偉、都縣和義之愛子凝之、微之、ポ之、獻之等。俊度之多,規模之盛,前所未有。時當暮春,天朗氣清,風和日麗,綠樹蔥蘢,山花競放。風度翩翩的江左名士們在這裡“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書聖”王義之更是優遊自適,心手雙暢,即興揮毫,用蠶繭紙、鼠須筆,寫下了這“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書法特點及創作背景、內容


《蘭亭集序》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其主要特點是:辭采清亮,文思幽遠。文章從開頭到“信可樂也是前半部分,敘述宴集的時間、地點、緣由、人物,描繪環境、天氣,抒發遊賞景物的愉快感受。著色輕濙,用詞淺切,語氣舒展。文中對景物的描繪和觀賞的感受,值得玩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高山流水,林木搖曳。曲水流觴,遊目騁懷。置身於其間,文士們似乎忘掉了自我,與物同化,生命意識滲透在深邃的宇宙精神之中。此時此地,煩惱頓消,心境澄澈,“信可樂也”。文章自“夫人之相與以下,情調發生轉折。作者從自然中得到愉悅,又從中感受到悲哀。這是因為:大自然是自在自足無須外求的,人生卻需要外在的事物來滿足;自然是永恆的,人生卻如此短暫。隨著時光的流逝,那些令人欣喜的事物,很快就成了陳跡,只留下無窮感慨而已。何況人的生命“修短隨化終期於盡”,這種痛苦更是難以擺脫。最後,作者又把這種痛苦推延到整個人類:昔人興感,已契我心,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表現了對生命的深沉謄戀與執著。作者面對美麗的山水,體會整個宇宙和人生,感受最大的快樂與最大的悲哀,充分顯示了晉人的深情與超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