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相公巷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薄荷說


第一,唐玄宗時期的偉大樂師雷海青,就是被供奉在這裡。

雷海青是唐玄宗時期非常優秀的樂師,唐玄宗在自己的宮殿中創立了梨園,只有全國頂尖的樂師才有資格進入梨園,為唐玄宗演奏。雷海青的傳說是非常多的,傳言他是玉皇大帝的三太子,因為留戀人間的戲曲,所以降落凡塵。當時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缺少一位吹簫之人,尋遍大江南北,只有雷海青一人入選。唐玄宗親自考察了一番以後,恩賜雷海青狀元及第的頭銜,並且加封他為翰林學士。

可惜後來安史之亂爆發,雷海青因為咒罵安祿山,最終被安祿山殘忍殺害。郭子儀的大軍殺來長安以後,傳言雷海青帶領著天兵天將在天上助陣,消滅了安祿山大軍。唐玄宗回到長安以後,感念雷海青的忠貞,賜予他天下梨園都總管。


第二,南宋狀元宰相梁克家是泉州人。

這條巷子據說是為了紀念南宋時期的著名狀元宰相梁克家。當時的南宋剛剛成立不久,紹興三十年的時候,梁克家高中狀元,得到了宋高宗的賞識。在抗擊金國的時候,雖然他是一介書生,卻敢於直言不諱,提出自己的見解,多次為朝廷化險為夷,被皇帝加封為宰相。而這條巷子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宰相,所以流傳到了現在。

梁克家不僅僅是一位政治家,還是一位著名的學者,他所編寫的《三山志》是福建最早的地方誌,被清代的紀曉嵐編入了四庫全書之中。

<strong>


江湖小曉生


相公巷位於舊城區東北部,東街北向至廣平倉,長250米,寬約4米。關於相公巷的名稱,巷口桂香宮內是這樣記載的:

一種說法是,這條巷子因泉州第一個狀元梁克家而得名。梁克家不僅高中狀元,而且兩度入朝為相,小巷因而得名“相公巷”;

另一說法是,相公巷的由來是因巷口供奉著“相公爺”——“戲神”雷海青。雷海青來自南安坑口,是唐代宮廷樂師,安史之亂被叛軍所執,不屈遭戳,體現忠烈民族氣節。閩臺地區奉為戲神,泉州稱相公爺。

在老居民的記憶中,每年六月初九為“相公爺”做壽,是一年中最熱鬧、最值得回味的時刻。從初八到十二,高甲戲、南音等各種民間戲曲相繼登場,一家人扶老攜幼到巷口的桂香宮前看大戲聽雅樂,成了巷子最常見的景觀。


薄荷說


明朝末年,這裡住著一位書生,姓吳名八。他心地善良,熱心助人,深得街坊喜愛。雖然他屢考不第,沒有功名,但大家從沒有小看他,反而很尊敬地稱他為“吳相公”。

一晚,吳相公讀書讀到深夜,覺得很疲倦,於是走到屋外休息一會。突然,他看到巷口有三條人影,鬼鬼祟祟地把一包東西丟在巷口的水井內,低聲獰笑道:“哼,這次看他還不死。”“嘿嘿,有這麼多人陪他一起死,他也死得開心了吧。”吳相公越聽越覺得不對頭,馬上跑上前去,大喝一聲:“喂,你們幹什麼?”幾個人影一見有人來,馬上溜得無影無蹤。吳相公追不上他們,只好返回來,心想:“看來他們是與本街某位街坊有過節,投毒落井來害他。可這井是公用的,這豈不是累及眾人。不行,我要守著這口井,不要讓村裡人誤飲了毒井水。”

就這樣,吳相公整夜沒離開過井邊。直到天亮了,有人挑桶來打水,吳相公就制止他,並將昨晚發生的事告之。這時打水的人陸續來多了,吳相公把昨晚的事告訴大家。有人不相信,還問:“吳相公,你是不是見到鬼呀?”“你一定是看錯了吧,我們全家都等著水做飯吃呢。”

吳相公沒辦法,眼見大家都不相信他,紛紛急著要打水回家。他咬咬牙,說:“這樣吧,我先喝一碗井水,如果沒事,你們就放心用。如果我有什麼不妥,你們千萬不要再喝。”於是他打了一桶水上來,喝了一碗下去,邊喝邊說:“沒事就好,沒事就好了。”誰知,一碗水沒喝完,只覺腹內絞痛,一下倒在地上,七竅流血,暈死過去。

“吳相公,吳相公……”人們驚叫著,竭力搶救,但是返魂無術。眾街坊追悔莫及,只好含淚將他厚葬,並建了一座小廟來供奉他,並把他住的小巷改名為“吳相公巷”,後來便簡稱為“相公巷”。

這就是相公巷的由來。


雲承百匠


相公巷

相公巷位於泉州市鯉城區東街。相傳相公巷,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巷名起源於南宋時狀元宰相梁克家住在巷內,而得名。另一種說法是源於巷口有一供奉著相公爺雷海青的桂香宮。桂香宮的對聯上則很好地總結二者,“桂酒千秋臣輔相,香菸四里祀明公”。

桂香宮供奉“相公爺”——“戲神”雷海青。雷海青來自南安坑口,桂香宮入口處的對聯“桂殿神明源坑口,香凝廟宇依行春”即可得知。他是唐代宮廷樂師,安史之亂被叛軍所執。體現忠烈民族氣節。閩臺地區奉為戲神,泉州稱相公爺。據說桂香宮是泉州市區內供奉戲神歷史最久的鏡廟。

老泉州居民的記憶裡,每年六月初九為“相公爺”做壽,一年中最熱鬧、從初八到十二,高甲戲、南音等各種民間戲曲相繼登場,常一家大小扶老攜幼到巷口的桂香宮前看大戲聽雅樂,成了巷子最常見的景觀。

狀元宰相梁克家

另說,這條巷子因泉州第一個狀元宰相梁克家而得名。南宋政治家梁克家(1128年-1187年7月24日),泉州晉江人。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33歲的梁克家高中狀元,而後兩度入朝為相,為政清廉,不畏權貴,為人和藹,人稱“賢相”,死後贈少師,諡文靖。泉州故宅里巷被稱為“相公巷”。

圖片發自簡書App

梁克家仕途

梁克家中狀元后,授平江籤判,召為秘書省正字,遷著作佐郎,再遷為中書舍人,給事中。任職三年中,認為不可之事,必直言無隱。曾上疏朝廷,認為當用實才,不喜空言。乾道六年(1170),任參知政事。七年,兼知樞密院使,因與主戰派意見不協,遂上疏辭官,未被允許。乾道八年,被任命為右丞相兼樞密使。為官即不畏權貴,又不失和氣,朝廷內外稱其為“賢相”。


泉韻


相公巷,泉州古街巷名,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舊城區東北部,東街北向至廣平倉,長250米,寬約4米。

關於相公巷的名稱,一種說法是,這條巷子因泉州第一個狀元梁克家而得名。梁克家不僅高中狀元,而且官至宰相。他撰寫的《三山志》被清代的《四庫全書》收錄,是省內現存年代最早的地方誌。因為他兩度入朝為相,小巷因而得名“相公巷”。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相公巷的由來是因為巷口供奉著“相公爺”——“戲神”雷海青(田都元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