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網評:民生穩,人心聚,戰“疫”勝

荔枝網評:民生穩,人心聚,戰“疫”勝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到最低,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努力實現黨中央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人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合力抗疫情,全力保生產。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我們要推出迅捷有力、細緻溫暖的保民生、保生產舉措,努力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為阻擊疫情築起堅強後盾。

配齊“菜籃子”,裝滿“米袋子”。“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物質是一切的基礎,不能因為防疫工作影響老百姓的“菜籃子”和“米袋子”。我們要嚴格落實“米袋子”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切實抓好主副食品生產、流通、供應組織。保障人民群眾正常生活,保障生活必需品正常供應和價格穩定,想方設法減少疫情對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影響。百姓餐桌,民生大事。我們要積極採取行動,堅決打擊哄抬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行為,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一批民生領域價格違法案件,確保市場平穩運行。

生活“不見面”,服務“不打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步伐。但是生活還要繼續,工作還要開展,不能讓疫情“困”住工作、生活的節奏。為了減少集中辦公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我們可以採取分散辦公、錯時上班等措施,可以利用微信、飛書、釘釘等一系列軟件平臺,在家開啟“雲復工”。為減少人員接觸,服務窗口可以推出不見面的線上服務,社保、醫保、稅務、政務服務大廳等部門都可以探索推行“網上辦”“掌上辦”不見面服務,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積極推廣在線教學,探索“互聯網+教學”新模式,全力降低疫情對教學的影響。

企業“不減產”,物資“有保障”。生活在繼續,光明在前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防護物資需求量大增。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就必須要保證充足的物資供應,尤其是防護物資。我們要充分調動口罩、醫用防護服等生產企業的積極性,全力強化物資保障。建立一對一幫扶企業機制,派駐工作組駐守企業,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制定獎勵激勵措施,政策上給予傾斜,資金上給予支持,精神上給予獎勵,最大程度調動生產企業的積極性,使它們全力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去。

就業“有政策”,工作“有地方”。就業是民生之本,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要以更大力度實施好就業優先政策,進一步加強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託底幫扶,通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營造公平就業環境,進一步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決不允許由於疫情原因隨意解聘員工。要多措並舉做好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促進就業人數增長,優化就業結構,確保就業大局穩定。

春耕“不耽誤”,秋收“有盼頭”。抓生產,也要搶農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不能因為疫情防控影響春耕春種。要抓緊組織好種子、化肥、飼料等農資供應,確保春耕不受影響。要立即對農村公路開展拉網式排查,堅決取締擅自設立的關卡,對破壞的公路要及時搶修,確保農村道路暢通。要採取靈活多變的農資供應方式,比如集中採購、送貨上門等,切實幫助農民按時有序開展春耕,確保秋天的收穫滿滿。

民生穩則民心穩,民心穩則社會穩,社會穩人心齊,人心齊則“大戰”勝。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譜寫新篇章,努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確保人民生活正常進行,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在這次“戰疫”中踐行初心使命,在這次“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李永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