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传说」唐山曹妃甸民间传说——有功鱼

渤海湾北岸曹妃甸海域里,一般在海淡水的交汇处,有一种叫“愣蹦”的鱼——头大尾小,鱼肉细腻,少鳞少刺,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由于它繁育能力强,长得又快,可钓可捕,所以一年中夏秋冬三季在餐桌上都能见到它。


愣蹦鱼,在曹妃甸区域有多重叫法,有叫“油翁鱼”的,有叫“大头鱼”的,有叫“海鲶鱼”的,还有叫“虾虎鱼”的,但它在民间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有功鱼”。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相传,唐王李世民率军东征,兵困渤海湾后巧遇曹姓渔姑并纳为妃。曹妃帮唐军治疾筹粮,尽管滴血盐滩,幻化催生出一种挡急的“皇喜菜”(今黄蓿菜),但十万大军仍需要大批粮草。


为解决粮草缺口,这一天,唐王李世民和曹妃来到滦河入海口的一个小鱼堡。这个鱼堡原是赶海打渔人的临时驻地,后来山挪海退,裸露出一个大沙坨,人们纷纷聚来此地盖房建舍,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子了。

在村东头的海沟旁,唐王李世民和曹妃遇见了一位七旬老翁,他正把从海沟里摸上来的鱼一条一条用绳子串好挂在支架上,旁边用枯树枝搭起的架子几乎都挂满了同样的鱼。


曹妃上前打着招呼:“大爷,您忙着呐?”


老人微微一笑,说道:“渔家人闲不住呀!”


唐王李世民问:“老人家,这叫什么鱼呀?”


老人说:“这叫愣蹦鱼。”


李世民不解的问:“愣蹦鱼?”


曹妃一笑,说:“这鱼本无名,抓它的时候它不老实,总是乱蹦乱跳,所以大伙就脚它愣蹦鱼了。”


老人说:“姑娘说的对啊!”


李世民接着问:“那老人家,你弄这么多愣蹦鱼干什么用啊?”


老人说:“饱时当思饿时饥。我把它晒成鱼干,等到枯渔时拿出来挡急用,我们这片的人还叫它有功鱼呀!”


唐王李世民和曹妃告别老人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愣蹦鱼,有一种传奇的色彩,因它生命力旺盛,在渔家枯渔时可挡急,应该救了许多人,难道它真有这么神奇么?


唐王李世民身为一国之君,也是真命天子,对于一些事他总是细细研磨:为什么东征不顺?为什么巧遇曹妃?为什么大军会断粮草?


回到大营后,唐王李世民睡不着,把兵困此地前前后后的事从头到尾想了一遍。

唐王李世民猛然发现:兵困渤海湾,缺粮少草不怪别人,应该怪自己呀!


大将薛仁贵向龙王借了一箭之地后,薛仁贵的震天弓一直向南飞了一百多里才落了下来,海水也退了一百多里才停下来,令龙王后悔不已。没能言谢,唐王李世民为此决得自己很失礼。于是,他独自一人来到海边,恭恭敬敬地说:“龙王,你借我一箭之地,帮了我一个大忙,我心里记下了。由于连年征战,对你失礼了,请别怪罪。”


只见龙王浮出水面,和唐王李世民面对面,说,“唐王,我知你遇了难,缺粮少草,既然话说开了,不妨我再帮你一把。不想再瞒,你和曹妃刚才见的白胡子老头就是我。这么着吧,我让虾兵蟹将把愣蹦鱼都赶到岸边,帮你解决下粮草问题。”


唐王李世民千恩万谢,令兵将在海边捕了大量愣蹦鱼补充给养,龙王又一次帮他度过了难关。


殊不知龙王让愣蹦鱼到海边为唐王补充给养时,答应愣蹦鱼一年长一尺,让它更好地造福唐王,造福善良的人。

唐王李世民的兵将在海边捕了大量愣蹦鱼充当给养后,度过了难关。唐王面向大海施了个大礼,说:“龙王,愣蹦鱼真是有功鱼啊!”


为唐王的东征大军解决粮草问题的愣蹦鱼,本来就有点忘乎所以,听到唐王李世民的夸奖更是找不着北。龙王找它,它连推带怨就是不上前。于是龙颜大怒,龙王令龟丞相派兵将愣蹦鱼抓起来,问到:“大胆,本王说话你竟敢不听?”

愣蹦鱼一脸不高兴,说:“唐王封我为有功鱼,你敢不认么?”


龙王拍案,说:“他是人间,咱是海族,你听他的还是听我的?”


愣蹦鱼不在乎,说:“我一年长一尺,十年长一丈,百年后我就吃掉龙王你!”


龙王大怒,说:“那我就让你一年一死!”


自此,愣蹦鱼一年一死,但民间记住了愣蹦鱼补饥的功劳。


「唐山传说」唐山曹妃甸民间传说——有功鱼

(愣蹦鱼)

万物有情

每个人都有一片精神家园

我们都是这个家园的守望者

我们相信 春天的故事不会结束

因为 故事的延续是一次又一次的收获


「唐山传说」唐山曹妃甸民间传说——有功鱼

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粘合剂”。愿父老乡亲和四海宾朋,通过故事的讲述,更加了解曹妃甸、热爱曹妃甸,进而投资曹妃甸、建设曹妃甸。相信曹妃甸这片黄金宝地、这颗耀眼明珠,一定能带给您更多惊喜!


「唐山传说」唐山曹妃甸民间传说——有功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