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让Apple红遍世界的黄金圈法则​:WHY-HOW-WHAT

西蒙·斯涅克总结出“黄金圈法则”,这个法则帮我们看清行为背后的原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采取某种行动。如果我们能够提醒自己,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问问“为什么”,我们必将获得更大的成就。

乔布斯让Apple红遍世界的黄金圈法则​:WHY-HOW-WHAT


大多数团队和个人的做事方法和沟通方式是从外而内的,也就是从“做什么”到“为什么”。这么做很合理,从最简单明了的问题开始,最后才是最困惑的问题。我们告诉别人,自己是干什么的,有时候我们会说我们是怎么做的,可我们极少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那些能够启发人、鼓舞人、唤起人们心中热忱的公司和领导者不是这样。无论团队的规模大小,无论他们身处什么行业,他们每个人的想法、行为和沟通方式,都是从核心开始,再往外扩散的。


WHY(为什么):你的信念是什么?

这里说的是你行动的原因是什么,你的本质目的是什么,你的信念是什么,你的公司为什么存在,你每天清晨为了什么而起床,别人为什么要重视你的想法,是一切出发的原点。

如果你想要激励他人,带领团队,这个答案需要包括足够多的人。为什么?因为人们之所以会追随你,不是因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想要去追随。他们追随真正的领袖,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只要这样,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追随者。你所要做的就是激励、启发他们心中的梦想。

每一个被吸引而来,听马丁·路德·金做那个“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的人,无论种族、宗教信仰、性别,全都像兄弟姐妹般站在一起,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让他们彼此心连心。他们知道,他们属于同一个群体,因为直觉是这样告诉他们的。

如果你想要激励自己,勇往直前,找到你内心真正的答案。反复的问自己,你的信念是什么?你存在的意义,人生的使命是什么?找到它。它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心中会有一个方向,你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HOW(怎么做):如何落实理念?

“怎么做”类型的人关注的是绝大多数人能看得见的东西,他们擅长建造结构和流程,把事情做成。没有谁比谁强的问题,只是看世界和做事情的方式不同而已。“怎么做”是你落实理念的行为。

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怎么做”类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现实世界中的实干派,能完成任务,而且完成得很漂亮。有些人做得非常成功,甚至赚到了数百万美元,可他们永远也做不到数十亿的规模,或是改变这个世界。“怎么做”类型的人无需“为什么”型的人帮助,也能做得风生水起。可“为什么”类型的人虽然拥有愿景和想象力,却常有实际操作的软肋。没有那些受到感召,同时也知道该怎么做的人,绝大多数“为什么”类型的人都会变成饿死的梦想家,知道所有的答案,却从没取得多少成就。

对于团队而言,最深挚的信任关系就是梦想家和实干家之间的,也就是“为什么”型和“怎么做”型。在有感召力量的团队中,最好的总裁就是“为什么”类型的人,这种人每天醒来是为了领导理念,而不仅仅是运营公司。在这些团队中,最佳的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是高效能的“怎么做”类型,他们敢于承认自己不是愿景大师,却受到了激励者愿景的感召,也知道如何搭建一个让梦想成真的结构。一般来说,最优秀的“怎么做”型的人不想到前台去宣讲愿景,他们更喜欢在幕后搭建一个能让愿景成真的系统。做出伟大的事业,需要两种人的能力和努力。

对于个人而言,你不只需要知道自己的信念,还要能够有达成信念的方法,你既需要当自己的梦想家,也要当实干家。


WHAT(做什么):行为的结果是什么?

世界上每个公司和团队都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无论规模大小、行业为何,都是这样。每个人都能轻松地说出公司卖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或者自己在公司里是做什么的。“你是做什么的”,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清楚。

你的一言一行必须要符合你的信念。“为什么”只是个信念,仅此而已。“怎么做”是你落实理念的行为。“做什么”则是行为的结果,是你所说、所做的一切:你的产品、服务、营销、公关,是你的企业文化,是你雇用的人。吸引人们购买的,不是“你是做什么的”,而是“你为什么这么做”。

“做什么”可以随着时代变化,但“为什么”这样做从不曾变过。


1997年,曾被踢出局的乔布斯重掌苹果后的这个广告,“致那些疯狂的家伙”句句铿锵。这支广告让乔布斯落泪,甚至被誉为百年内最伟大的广告。也正因这不同凡响的灵魂,苹果改变了世界。

think different


Here's to the crazy ones.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The round pegs in the square holes.
The ones who see things differently.
They're not fond of rules
And they have no respect for the status quo.
You can praise them, quote them, disagree with them
disbelieve them, glorify or vilify them.
About the only thing that you can't do is ignore them.
Because they change things.
They invent. They imagine. They heal.


They explore. They create. They inspire.
They push the human race forward.
Maybe they have to be crazy.
How else can you stare at an empty canvas and see a work of art?
Or sit in silence and hear a song that's never been written?
Or gaze at a red planet and see a laboratory on wheels?
We 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
While some may see them as the crazy ones, we see genius.
Because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at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
他们桀骜不驯,
他们惹是生非,
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
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
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
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也许,他们必需要疯狂。
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么?
你能静静坐着,就听见美妙的歌曲么?
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么?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
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苹果所有的广告和沟通、所有的产品、合作关系、包装、店面设计,都是传达理念的手段,都在证明一个理念——积极地挑战现有的思维模式,让个人的力量更强大。你有没有注意到,苹果的广告中从来没出现过一群人高高兴兴用产品的形象,广告中出现的永远是个人形象。他们以“标新立异”为主题的广告活动刻画的也是个人,而不是群体。先有“为什么”,然后才有广告创意。苹果没有一则广告显示出群体形象,这不是偶然。增强个人的力量,这是苹果为什么存在的理由。苹果知道“为什么”,所以我们也知道。不管我们是否认同这个理念,我们知道他们是认同的,因为他们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