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選擇了這條路,我便無路可退


《朗讀者》:選擇了這條路,我便無路可退

01

對於生命,我們要永遠飽含熱情。

這兩天,聽了些書,追了幾期綜藝,總想寫點什麼,卻又不知道從何入手。感慨良多,心緒百轉,彷彿浸泡在感動中無法自拔。

《朗讀者》,每看一期,我都會熱淚盈眶,這眼淚包含太多,有朗讀者背後故事的感動,還為能有這麼一類的文化節目,直通心底而慶幸。

董卿,在採訪朗讀者時,隨口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優美的詩句,都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美好。可見,她博覽群書的深厚。

她優雅,大氣,渾身散發的氣質,讓很多人心升佩服,而她的知識底蘊,讓更多的人心生讚歎。

我們都很喜歡她,因為她成為了我們心目中那個遙不可及的自己。

或許在現實生活中,尋求不到的東西,往往通過一個人或者一個節目,會帶給我們精神上的衝擊和刺激,會讓我們看到生活裡另外的一道光。

在《朗讀者》裡,我看到人活一次,就要鮮明的活著。人活一次,就要對生命飽含熱情。

沒有那個人的生活一直是彩色的,總有某個階段,它讓你壓抑,憤慨,無奈,焦慮,倘若你可以很好的轉變視角,會發現,這樣的時刻,這樣的閱歷,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段財富。

《一個人的村莊》的作者劉亮程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們全家遷移到某個村莊,因為沒有地方住,就在地裡刨了一個很深的坑,頂上搭了個棚。

有時候晚上,狗會跑到棚上撒歡,他們會被折騰的無法休息。

8歲至12歲,4年,他們6口人就擠在這樣的坑裡,陰冷潮溼,暗無天日。

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我們會以為8歲的孩子,眼睛裡都是苦難,但是並沒有。他的文字,滿是這世界的溫暖。

劉亮程的眼神,堅定而又堅韌,可見不是生活條件決定你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你要拿出什麼樣的勇氣,來擁抱這個世界。

抱著生活的那份痛,來親吻這個世界,或許會迎來我們想要的那份幸運。帶著生命的那份熱情,或許會收穫我們想要的那份感動。

我們想要成為的人,想要做的事,可能還很遠,但熱愛人生,接受生活給你的各種考驗,是讓我們有機會擁有多種可能,而保持永遠心態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是我們面對生活最美的姿態。

《朗讀者》:選擇了這條路,我便無路可退

02

選擇了這條路,也就意味著無路可退。

如果說,生命有一萬種可能,但大多優秀的作家,都活成了一種可能。

追夢的路上,他們大多是瘋狂的,執拗的,且勇敢的。

路遙為了寫《平凡的世界》,花費了十年的時間,三年的資料準備,七年的寫作路程,這個過程是那麼的遙遠,又是那麼的可怕。

他抓狂過,焦慮過,甚至某一時刻也退縮過,可是對於寫作的熱愛,對於內心的炙熱,他不願意低頭,他希望寫出一部宏偉的作品。

《朗讀者》採訪了一個青年作家,他叫阿乙。

他說的一段話,讓我十分震撼。他說,曾經想過戒掉寫作,他堅持了三個月,當有一天手尖觸碰到鍵盤,腦中的文字,在胸口滾燙,直通大腦,那一刻,他知道他不能放棄。

因為寫作,長時間的作息不規律,吃飯飲食不注意健康,最後患上了一種特別罕見的CD病。

《早晨九點叫醒我》是他最近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為了準備這部作品,追求完美的性格,讓他吃了許多的苦頭,他說,他就想寫出一部讓人過目不忘的作品。

每個作家,在打磨作品的過程中,幾乎都耗盡了自己的心血。

沒有一份成果是輕易得來的,也沒有一條路直通羅馬,而作家,是最敏感,情感最細膩的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在自己選擇的路上,都是那麼的義無反顧。

董卿曾說,沒有路的時候,心裡會彷徨,路多的時候,心裡卻會迷失。

倘若,知道自己想走的路,那麼我們是幸運的。那麼就在這條路上,就堅持下去。

我常常說,自己喜歡寫作,但是相比起來那些偉大的作家,相差甚遠,因為他們不僅喜歡,還有那份炙熱。

未來的路上,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此篤定,如此堅韌,如此果敢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即便焦慮,孤獨,也沒有關係,因為這是寫作常態。

《朗讀者》:選擇了這條路,我便無路可退

03

有意義的工作,才能找到自己。

《朗讀者》裡採訪的一位嘉賓,說了這麼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工作的意義分為三種,一種是解決溫飽問題,一種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第三種,做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每天同樣的工作,每天走同一條,應付同樣的差事,像個機器一樣,無限循環,甚至有著一眼看到頭的生活,常常引起我們反思,這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也一直在思考什麼算是有意義的工作,首先是讓自己感受到價值,感受到生命的每一分鐘沒有被辜負,它可以大,大到社會,它也可以小,小到個人成就。

沒有高貴低賤的工作之分,如果有區別,那就是生活和生存之間的意義。

前幾年,我應該是在求生存,因為每個月的工資,是我活下來的勇氣。

有了孩子之後,上班,下班,帶娃,生活兩點一線,根本沒有能力去思考,就像鹹魚一樣,而且是最慘的鹹魚,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我想寫作,是可以尋找到另外一片天地。可是文字並沒有給我太多的慰籍,反而讓我更加焦躁不安。因為我把收入寄託到它的身上,可是卻忘記了,它才是我剛剛培養起來的孩子,稚嫩,文弱,稍不留意,就會受傷。

終究,我還是要回歸職場。

這次,我應該慶幸。

我現在的工作,是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每天除了日常的工作表格對接,還有日常的客戶問題解答,還會涉及到18個地市的社保業務。

我努力的學習專業知識,甚至要求自己不允許出一丁點錯。

或許是自我的要求,加上有一些工作經驗,我很快的適應了現在的工作節奏。

面對客戶,當我能夠清楚的跟他們講解政策,莫名的產生了一份成就感。

當然,也有一些客戶溝通起來困難,工作流程開展煩瑣,但相比較工作的收穫,對於我來說,這份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

我想從此之後,我便有了可以生活的權利。

曾經,覺得一段關係不和睦,忍忍就過去了,遭遇到職場暴力,能嚥下去算了,甚至面對生活的不公平,覺得還能怎麼樣,算了吧。

可是最後的妥協,並沒有帶來絲毫的改善。我們瞭解自己的內心,所有的被動接受,都在集聚一股力量。我要突破這個牢困住內心的世界。

我應該活出自己的個性,我應該活的通透一些,我應該找到生命的意義,我更應該去突破這樣的模式,進入一個新的世界,才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

最終,我們會在生活的意義中,找到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