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到战乱,往往人口锐减,为何民国三十年军阀混战,人口却维持在四亿多?

用户111181753575


趣谈答案:民国30年,人口越来越多,是因为有着天时地利等诸多条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粮食大丰收。

老百姓能吃上自己种的粮食

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一到战乱人口就特别少呢?比如明朝在推翻元帝国的时候,普天之下有好多地方连人都没有了,要么就是逃光了,要么就是杀光了。

而在电视剧当中,朱元璋率领着自己的皇子皇孙们前往杭州城的时候才发现整个杭州只剩下12个人了,这绝对不是胡说八道,在明朝是极有可能的。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一旦行军打仗就需要有兵丁,有无数的兵丁,于是这些男人全都被强征走了。紧随其后,行军打仗又需要粮食,需要无数的粮食,然后老百姓种在地上的粮食也全都被拿走了。

没有粮食了,没有男人了,在古代无疑就是一个灭顶之灾,人口锐减很多情况下是活活饿死的,或者被战乱所奔波劳累。

而在民国时期,老百姓能够自己种粮食,打架归打架,种粮食归种粮食,两者互不耽误,所以尽管在民国时期非常的混乱,但是老百姓有饭吃,有粮食吃,也就不至于饿肚子。

新物种的到来缓解了饥饿感

咱们一直说是农业大国,而且在封建统治时期也一直重农抑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直要重农抑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想要有人口,就必须有粮食,想要有粮食就必须重农抑商。

这是一整套的逻辑链,简单来讲的话:老百姓们必须能够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干活,对不对?

但是在清朝的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白薯或者某些高产的食物纷纷从欧洲、从南美洲、从北美洲运了过来。播种出更高产,更能够解除饥饿感的食物。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清朝出现了第1次人口大爆发,突然之间把人口由原来的一亿变成了4亿人口。

而在民国时期尽管比较混乱,但是老百姓依然能够种粮食,依然能够吃粮食,再加上民国时期的军阀行军作战,讲究的是策略,讲究的是热武器,而不是冷兵器了,再也不是像之前一样随便一抓一大把兵丁过来拿着刀就往前冲。

出于这种或者那种的原因,民国时期尽管非常的乱,但是人口数量还是能够有保障的。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民国虽然军阀混战,但每一个军阀都不是孬种,更不是毒夫民贼,大多都是铁铮铮的汉子。利可争、仗可打但民绝不滥杀,故而人口并没有减少多少!以下试举一二例:

一、阎锡山


终其一生,在山西修路建桥发展经济,大兴教育,保山西人民平安几十年,有民国三十八年,可以说山西人民幸福指数最高。

二、直系军阀吴佩孚


抗日战争时期宁愿饿死也不吃日本人一口粮。

三、皖系军阀段祺瑞及其大将徐树铮


段祺瑞,一生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世称“六不总理”,其手下大将徐树铮仅带不足5000人收复外蒙古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四、奉系军阀张作霖

山大王出生,统领东北三省,终其一生不出卖一寸土地,玩弄小日本于鼓掌,有其在小日本不能轻易踏进东北,可惜一生心血被其傻冒儿子张学良断送。


岸上行走


民国军阀混战,之所以没有造成人口大规模减少。主要是因为,民国的军阀往往都标榜自己的“革命、民主”。做事有底线。军阀之间的混战一不屠城,二不杀降,三不进行大规模的洗劫。而这三点是古代战争中造成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

古代战争造成大规模的人口减少,其实并不是因为战争本身所致,而是主要由于战争的破坏性所致。

民国军阀混战,其破坏性要远远小于古代的一些残酷的战争。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非常惨烈的大屠杀,以及举不胜举的屠城。

如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赵军共40余万人。

秦末农民起义,义军打下一个城池就开始屠城,其理由就是要诛杀暴秦。西楚霸王项羽是个著名的杀星,他除了众所周知的坑杀了二十秦军,还有大量的屠城行为。每攻占一城必将全城百姓杀尽。

项羽在一次攻打下外黄城后,又想搞大屠杀。有一个13岁的少年挺身而出,问了项羽三个问题:外黄百姓是否自愿抵抗?外黄百姓投降,等着迎接霸王,却要屠城,百姓如何表达投诚之意?霸王难道想断了其他城市的百姓投诚之路吗?项羽被这个少年问得哑口无言,放弃了屠城的打算,这一城的人才保住了性命。

那么秦政府军攻占起义军占领的城池,又是怎么样呢?对不起,政府军也是一样的屠城,其理由就是城里人都参与谋反,所以要杀。

那么刘邦是不是好一点?答案是稍微好一点,也好不了多少。

一般人以为项羽搞大屠杀,刘邦仁义不喜欢杀人。其实刘邦杀起人也是很厉害。史书上有很多刘邦集团屠城的记录,如:

“南攻颍阳,屠之”、“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攻城阳,屠之”、“屠煮枣。 屠胡陵”、“击陈豨,屠马邑。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屠浑都”……。

由于太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攻打下一座城池,就放纵士兵大屠杀,都是杀的平民。

更加惨烈的是黄巢杀数十万人充当军粮,而且制作石臼,将人捣碎做成肉泥来供军队食用。

还有诸如张献忠屠川,造成四川人口大灭绝,后来“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到四川。张献忠屠川是不是属实,争议很大,有不少学者认为是清朝军队所为,嫁祸于张献忠。认为张献忠杀的人没有那么多。

清朝军队还有扬州十日,屠城十天,纵兵抢劫屠杀,约80万人惨遭杀害。嘉定三屠,杀死近10万人。其惨烈程度甚至超过南京大屠杀。

李自成攻打开封时,掘开黄河,淹没开封,致使数十万人死亡。

太平天国爆发(1851年)前中国人口4.3亿,太平天国失败(1863年)后,中国只剩下2.3亿人,直到1911年才恢复到3.4亿人。


古代战争经常会裹挟无辜的平民百姓参加 ,所到之处洗劫一空。田地没有人耕种,粮食大幅度减产。民间的存粮都被军队征用,交战双方又会想方设法破坏对方的粮道,甚至把对方从民间征集来的粮食采取火烧的办法烧光。由于粮食大规模减产,由战争而引起人祸,造成许多平民流离失所,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与古代战争截然不同的是,民国军阀交战,俘虏了对方的士兵,一般都是把对方的士兵补充到自己的军队中。他们俘虏的士兵不仅不杀,而且当成宝贝,作为自己补充兵源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民国军阀交战,他们往往还要争取民心的支持,更不可能搞屠城、大屠杀。

民国军阀之间交战,一般也不赶尽杀绝。仗打到一定程度,一般就是战败方下野,或者出国躲避。有的还能重新成为盟友。如蒋冯阎虽然曾经中原大战,但后来冯玉祥和阎锡山都投靠了蒋介石。

因此,民国军阀混战不像古代一定要致对方于死地。因此战争的残酷性大大降低,而这种战争本身,死的人并不会太多。



今古讲堂


20世纪初的时候,一般公认的说法是,中国的人口是4.5亿,《辛丑条约》的4.5亿两白银的赔款就是由此而来,平均每个中国人赔八国联军列强一两银子。而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仍然是4.5亿人。这就是说,这五十年里,虽然中国经历了多次的全国性的大规模战乱,以及不计其数的天灾人祸,但是却并没有出现古代常见的人口数量大幅度倒退。这是为什么呢?

话分两头说。首先是古代的大规模战乱之后的人口减少,虽然是肯定会发生的事,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数字,往往也不准确。比如东汉人口一般公认大约五千多万,而到了三国的时候,却只有一千万还不到,这显然不太可能,是统计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战乱时期,大量的人口逃亡,脱离了国家原来的编户齐民管理体系,所以成了国家的统计外人口,因此造成了数据上的大规模人口减少。但这些人口一般都是逃到当时国家还管理不到的地方,并不等于这些人口就真的不存在了,只是脱离了统计体系而已。

古代的编户齐民制度下,国家征收赋税,征发劳役和兵役,都依赖于人口和土地的统计,所以每个朝代进入比较稳定的时代后,都会进行大规模的人口统计,一方面是计口授田,恢复生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征收赋税和劳役、兵役。而到了王朝末期,一般都会因为各种加收的摊派赋役很多,会大大超过国家原来规定的赋役,大幅度增加农民负担,农民不堪重负,就会千方百计的逃避。而逃避的主要方式,就是脱离国家分配给自己的土地,或者是逃到之前尚未开发的地方,比如深山老林或者边远地区,或者是托庇于豪强大户。

比如东汉末期,就出现了大量的荫庇,也就是农民为了逃避赋役,主动把土地献给豪强地主,因为给豪强地主缴纳赋役要比给国家缴纳赋役要更少,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些托庇于豪强地主的农民,就成了消失了的人口。但实际上这些人口仍然是存在的,只是国家统计不到了而已。也有大量的人口在这个时期大规模、长距离的逃亡,迁徙到比较边远的地区去。东汉时期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重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人口数量不多,而在东汉末年,很多人口就迁徙到了长江以南地区。比如诸葛亮家族原先在山东临沂,为了逃避曹操进攻徐谦的战争,就迁徙到了江西一带,之后又到了襄阳一带。孙吴这种流亡而来的中原世家大族就更多了。

但要进行一次这样的大规模的人口统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是要国家完成统一,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战争,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与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社会也比较稳定,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基本上结束,才能进行这种人口统计。比如北宋进行这种人口统计,已经是在宋神宗时期了,而这时候距离北宋开国已经将近百年了,之前并没有进行这种全国范围内的统计。这就是因为,在宋神宗之前,北宋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先是和辽国进行了多次战争,之后又和西夏进行了时间较长的战争。到南宋时期,金国进行这种统计已经是大定时期,已经是金国的后期了。

一般进行这种全国性的大规模的人口和土地统计,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足够强大,能够深入到基层社会,这样才能进行相对比较准确的统计,而不是地方上的官吏胡乱填写虚报上来的数据,才能成为国家进行赋役管理的依据。最起码的是,国家的有效控制能力要能够控制到县一级,而县一级在县以下的乡里社会也有比较稳定和可靠的管理体系,才能做这个事。比如明初为了进行这种统计,朱元璋因为对基层官吏不信任,所以曾多次派太学的学生下到基层进行这种土地丈量和人口统计的工作。即便如此,现在能看到的历代人口统计数据,也远远低于当时的实际人口数量。比如现在一般公认明朝时期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5亿,但明朝留下的数据是万历时期的六千万人。

而在民国近四十年的统治时期,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始终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首先是全国性的战争始终没有结束,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战争,先是各种军阀混战,然后是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再接着又是持续三年的解放战争,始终没有完全结束战争,也没有时间进行恢复和建设,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没有停止下来,所以根本不具备进行全国性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只有一些学者在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进行过一些小范围的局部性的统计,但完全不足以以此来推算全国的整体情况。

再就是基层管理体系,清朝崩溃之后,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都没有建立起来。因为处于战乱时期,所以整个国家实际上都是处在以军事为中心的状态,行政管理体系的整顿始终无暇顾及,连最基本的文官官僚体系都没有能够建立起来。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之后,又因为经历了党派斗争,所以始终没有能够将国家的管理体系延伸到基层去。我们经常说古代中国是皇权不下县,到了民国时期,国家的行政管理体系甚至连县一级都达不到,更不用说到县以下了。而且,因为国民政府腐败得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诲过扬功、上下瞒报的习惯,所以完全不具备这种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统计的能力。比如电影《一九四二》中就提到,河南省因为饥荒饿死的人口超过三百万,但是上报到中央的数据只有两千人。

所以,整个民国时期的赋税征收和劳役、兵役征发都极其混乱,许多地方甚至还在使用清朝乾隆时期编造的土地和人口统计数据的黄册,有些地方统计上来缴纳赋税的土地甚至还不到实际土地面积的三成。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建立后,因为大规模战争结束,社会秩序逐步稳定下来,才具备了进行这种全国范围内的人口统计的条件。同时,国家管理体系一直向下延伸到了乡村内部,也具备了这个能力。因此,新中国一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才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人口统计。而经过这次统计,很快就发现,全国人口数量达到了六亿的规模,比原来习惯的说法4.5亿多出来了1.5亿,也是因此,才有了“六亿人民尽舜尧”的说法。


萧武


还真是如此,在清朝末年,当时中国的人口约为4.5亿人。《辛丑条约》的4亿5000万两白银赔款,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当时列强的为了惩罚、屈辱中国,要求每一个中国人赔偿一两白银,而当时中国的人口数量为4.5亿。

《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10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1911年到1949年,民国一共存在了38年之久,在这38年间,除了8年全面抗战,其他30年间,中国始终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军阀之间的战争也从未停息。如此之久的战乱,到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国人口依然有5亿之多。

辛丑条约签订

为什么民国30年的军阀混战,中国的人口始终能维持在4、5亿呢?对比中国历朝历代王朝末期,随着遍布烽烟的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中国的人口总是锐减,甚至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烈景象,战乱地区人口十不存一。

例如明朝末年,先后经历了张献忠和清军进川之后,高达600多万人口、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人口甚至不足1/10,曾经的天府之国,变成了荒无人烟的野兽出没之地。也因此,清初清廷开始了持续上百年时间的湖广填四川的行动。

湖广填四川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口会因战乱而锐减,到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中国的人口始终能保持4亿多,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人口减少呢?

第一,文明的进步。无论中间发生怎样的曲折和倒退,人类的文明终究是在进步的。因此,在古代的时候,一些军阀割据势力可以肆无忌惮的屠杀,动辄屠城。例如清朝入关之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惨烈的屠杀,往往一场屠杀数10万人就彻底失去了生命。

但是到民国时期,无论军阀底线有多么低,如何他们如何横征暴、敛草菅人命,但没有任何一个军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如古代一般肆无忌惮的屠城和屠杀。少了这样大规模的屠杀,民国时期自然不会如古代一般百姓大量减少。

军阀割据的民国

第二,战争方式不同。古代处于冷兵器时代,人数的多寡是一场战斗乃至战役胜利的极为关键的因素。哪怕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面对数量超他数十倍的流民,依然有可能被其消灭,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蚁多咬死象。

因此,古代的军阀们为了扩充势力,往往竭泽而渔,将无辜百姓全部席卷一空,强行纳入军队。他们如蝗虫一般四处掳掠,为的就是增长自身的实力。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一个地区,数十万乃至百万人都被迫脱离生产,沦为流民。

民国广州

而大量不事生产的人,不但彻底断绝了自己生产的能力,还要四处掳掠维持生存,这种如滚雪球一般裹挟流民的方式,导致这些势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人口锐减,而民国的军阀就不再是如此。

对于民国军阀而言,军队的数量不再是最重要的,反倒是装备军队的枪支弹药,成为制约一支军阀部队战斗力的最关键因素。因为在火器时代,即使裹挟了百万人口,没有足够的枪械和大炮,面对对手的枪炮,依然只有被屠杀的命运。因此,军阀们开始加大压榨力度,以掠夺更多的钱粮,用于购买武器。

民国军阀部队

第三,包括军阀在内民族意识的觉醒。民国时期,军阀们虽然一直在争权夺利,军阀之间的混战也从未停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为深重的苦难。但是,从来没有哪一个军阀不承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同为中国人,军阀之间的纷争终究只是内战而已,彼此之间也很少人下死手。自然也不会,也没有必要对自己的百姓下手。

因此,民国时期的中国百姓虽然要遭受着战乱、自然灾害、军阀压榨、土匪土豪劣绅欺凌、列强剥削等诸多苦难,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依然艰难的从事着生产。也因此,虽然饱经磨难,但依然能勉强维持生存,民国时期的百姓们不会如古代的流民一般,彻底杜绝了生产,坐食山空,并最终导致人口大量死亡。


鸢飞九天2018


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时期。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长期的军阀混战不仅没有使得中国社会总人口锐减,反而使得人口维持在四亿的水平。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笔者在总结之后,得出了以下几点因素,仅供各位参考。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流通。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被强制破坏。《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大量国外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当政者发现商品经济的优势之后,果断开始了大规模的洋务运动,建设工厂。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民族工业蓬勃发展。

资本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前所未有的提升。民国初期,物价水平稳定,商品流通顺畅。这为人口繁衍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近代军事战争的特性。

近代军事战争与冷兵器时代不同。冷兵器时代讲究人多势众、威势震天。本来人口基数就不大,还要将男丁强制入伍。在古代,通常可以见到关于大战之后的记载:“十室九空、饿殍遍野、孤寡妇孺遍地皆是。”

在晚清末年时期,受到西方新式作战理念的影响,清政府开始培养新军,派遣留学生。民国建立之后,广建军校,培养军事人才,这些人都是投入战场的主要力量。

近代战争广泛运用火器,单兵作战能力有较大的提升。一场战役,往往是先拔头筹者取得碾压态势,获得完胜,敌方部队要么投降,要么作鸟兽散。实际伤亡远远少于古代的冷兵器作战。另外,近代医疗技术的提升,也成为了很多负伤将士的生命保障。

总而言之就是,近代战争比起古代战争,存活几率会更大一些。(当然不是指逃兵)

第三,近代军事理念的变化。

民国时期与古代不同。古代战争,不仅仅是征服一方势力,还要威震一方,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屠城。

在近代战争中,人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规模的屠戮行为基本上不复存在,尤其是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占领敌方土地,必定会保全地方居民。屠城这种事件成为了历史,当然,我在这里指的是中华民族的内战。某些禽兽部队缺乏军事道德素养,在我国领土上大肆屠杀,这种连人都不算的部队不包含在内。

结束语:综上而言,一是社会人口繁衍能力的提高,物质保障充分;其次是热兵器战争决定了战争的快速、干净;第三这是作战思想的转变。结合其他因素,共同缔造了民国时期四亿人口的结局。

【文 / 楚南青史君】

【若有观点,欢迎评论。点赞关注,感激涕零!】

<strong>

<strong>

<strong>


楚南青史君


民国30多年战乱,为何人口一直维持在4亿多?

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民国30多年的战乱中,中国的人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长。

民国时期到底有多少人?

很多人非常熟悉的数字是4.5亿人,因为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逼迫清朝进行大赔款,总数是4.5亿,代表的意思是全体中国人民应该向西方列强道歉,道歉费每人一两白银。

辛丑条约后,四万万五千万,成了中国人口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并且深入人心。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令人鲜为人知的是,民国时期我国有过多次人口普查,给我们提供了比较详实的人口数据。1912年,民国初建,中央政府内务部即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后来的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一的刘大钧评价1912年人口普查说“夫民元人口统计虽不能为尽美尽善, 然观于所列项目, 则诚可认为中国户口普查之最详细者”。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普查,也参考借鉴了这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方法。

不过,在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并没有并没有能力把统治末梢扩展到全国,所以,普查中缺少了广东、广西、 外蒙古、 西藏 5 个地区,只好用宣统年间的数据进行增补调整。因此得出了《内政年鉴》 版本的419 640 279 人,《中国经

济年鉴》 版本的405810967人。

不管是4.06亿还是4.19亿,都比宣统年间瓦尔特·威尔考克斯给出的341 913 497 人数据要大得多。可见,从清朝到民国的改朝换代,并没有造成巨大的人口损失。

1912年到1928年的北洋时期,军阀混战虽然很频繁,但战争烈度都很一般,远远比不上甲午中日战争和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更比不上太平天国运动、丁戊奇荒、捻军起义和同治回乱。造成较大人口损失反而是白朗起义等民间军事运动。不仅如此,因为经济出现大发展,中华民国的人口容量反而增加,人口数量虽然没有大增长,但倒退基本不可能。

1928年,又一次改朝换代,又一次人口普查开始了。这次人口普查从1928年7月开始,到1930年7月才结束,内地16个省份中,只有陕西完成了普查,所以,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很让人失望。

经过复杂的算法和一部分估计和猜测,最终内政部公布的人口数据是474 787 386 人。这就是抗日战争中人们常常宣传的“四万万七千万同胞”的最早来源。

不过,经济学家经过的对人口统计的结果很怀疑。陈华寅给出的人口估计数量估计数量是445 000 000 人,而王士达424 906 746 人。一般认为,4.2亿的数据可能更接近事实。

就是说,北洋时期的低烈度军阀混战,几乎正好抵消了这16年的人口自然增长。中国人口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准备启动宪政改革,推行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于是开始了新的户口统计,到1938年,全国户口统计结果显示为474 625 744 人。这里面要注意,为了增加本地区本族群的情况,各地极有可能使用各种方法虚报人口,从而获得更多选票。

之后,1941年,1943年和1944年,国民政府都曾对大后方户口进行过统计,因为能力有限,这些调查都仅限于局部地区没有得出全国性的人口数据。

解放战争中,国民政府忙于内战,更是无暇顾及全国人口统计工作。到了1950年全国解放,1953年半岛战争结束,新中国才有了第一次人口普查,这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5.8亿!

从宣统年间的3.4亿人口,再到民国30多年始终坚持的4亿多人口,一直到1953年的5.8亿,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战争烈度很低的北洋战争,似乎削减了最大数量的人口,而战争烈度明显更高的新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好像反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民国人口之谜太难解开了,因为民国的统治技术性太差了。有种非常有趣的说法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人口数据,主要依靠食盐销售量进行估算,大概是因为委员长是盐贩子的儿子吧!


历史知事


从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到1936年西安事变结束,民国的新老军阀们打了20多年战,中国的人口一直维持在4亿以上,为什么?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力本身在进步,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慢慢进入这个古老的国家,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机器生产等有了一定的提高,人们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在增强。

第二个原因,就是军阀之间虽然打战,但是不像以前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旧式战争,动不动杀俘虏,杀人民,屠城。民国军阀打战是军人之间的事情,没有哪个军阀敢随便屠杀人民,更没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屠城。

所以,军阀打了那么多年战,人口没有明显减少,但是人口也没有增长。


坐看东南了


在古代社会,每逢大战乱人口必然会大幅锐减,但是近代民国几十年的乱世却没有出现人口大量锐减的现象,始终维持在清末的四亿人口上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古代社会为什么每逢战争,人口会锐减那么多?

第一是因为古代生产力落后,封建王朝对农业粮食的依赖程度很高,饿死的人很多。每逢战争,国家的农业生产就会被中止,但军队对粮草的需求却更大,这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两点影响。第一是农民丧失了农业生产,造成了粮食无法自足以至饿殍遍地,第二是官府过度对农民增收大量的粮食军用,导致农民破产饿死。

第二是因为古代冷兵器时代,大兵团肉搏战是主流打法,死伤甚巨。冷兵器时期的决战都是大规模几十万人的近身肉搏战,所以无论是输是赢都会有“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结果,而死伤的还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劳动力的丧生也就会导致未来人口的稀少。

第三是因为医疗水平低下,无论是大病小病、大伤小伤都会丧生。没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许多人都是因为小病而遗憾丧命。

知道了古代人口巨减的原因,就自然可以推导出民国时期人口相对恒定的原因了。

民国时期粮食种类与产量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先前马铃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的引入大大缓解了战争的饥荒问题,而且价格比较实惠让很多平民都能够填饱肚子。

其次就是民国时期的战争步入了热兵器交锋,与传统冷兵器时代大兵团肉搏战不一样,是依靠武器装备和兵员素质取胜,而且多是局部小战役,发动的大战很少,自然伤亡也小的多。

还有就是民国时期的医疗条件大大改善,并引入了西药,而西药的特点就是医疗效率高,这就让传统的小病患者治愈率很高,大病患者有机会重生,大大降低了人口死亡率。

另外一点就是民国时期人口的流动更为频繁,老百姓的出行方式也较为多元,有铁路、海运等方式,北方打仗可以逃到南方避难,南方打仗可以跑到边疆谋生,存活的方式也更多了。


纳兰谈史


民国的军阀混战,没有进行大的屠杀。但死的人肯定不少,不说抗战,就是抗战前二十多年,人口自然增长没有了,如果没有军阀混战,不搞计划生育,二十年人口增加50%是肯定的,说明民国军阀混战中死人并不少。比比毛泽东时代,仅廿多年,全国人口就翻了一番。可见,军阀混战,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屠杀,但对人口、国力,绝对具有扼杀性!甚至,没有军阀混战,就不会有日本侵略!不说国家强盛,就国家团结,外敌也不敢入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