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复工的七大困境

  这场疫情,影响着数万电子产业企业的前途命运,复工复产也已刻不容缓。但谈何容易?复工复产难、防护物资短缺、订单交付难、货款收回难等已成为普遍现象。

  困境一:医疗卫生防护物资紧缺

  复工面临的第1道题就是要备好各种疫情防护装备,包括必须给每个员工配置的口罩以及工作场所的消毒剂等。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口罩!目前口罩全球缺货,几乎都被中国买家扫荡一空。在疫情要完全结束大概还要1、2个月后,那这段时间,企业后续有供应口罩的能力吗?

  其次,测温仪、护目镜、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也是必备的,但目前国内市场在这些物品的供应上是不足的,比如现在红外测温仪是非常紧缺的,很多企业都没能购买到足够多的红外测温仪。

电子产业复工的七大困境

  困境二:企业复工率低

  目前,各省采取了不同的复工政策,宽松程度不一致,但明确的是每家企业复工都必须要得到政府的审核通过。这周随着疫情的轻微好转,不少地方开始放松复工审核,但总体来说,真实的复工率并不算高,全国平均复工率估计不过半。

  根据媒体近期展开的“疫情对电子产业链的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仅18%的企业2月3日复工(包括远程办公),50%的企业复工时间为2月10日,19%的企业复工时间为2月17日或更长,13%的企业暂无明确复工计划。

  举例复工率相对较高的广东,本周的平均复工率也不过是42.7%。这周整个广东各城市的复工排行为:

  1、广州,复工率:87%;

  2、珠海,复工率:73%;

  3、佛山,复工率:49.87%;

  4、东莞,复工率:47%;

  5、梅州,复工率:46%;

  6、清远,复工率:42.8%;

  7、江门,复工率:38.3%;

  8、惠州,复工率:37%;

  9、深圳,复工率:30%;

  10、河源,复工率:28.8%;

  11、肇庆,复工率:19%;

  12、中山,复工率:14.4%。

  困境三:员工复工率低、工人严重短缺

  疫情之下,大部分人都不敢顶风冒险去上班,而电子产业,尤其是制造生产的企业,对工作人员的需求比较大,故招人难、工人严重短缺成了复工的一大难题。

  当前的电子企业多数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生产多依靠外来人口。根据多家电子公司反馈,即使企业复工审核通过,但人员到岗情况暂不明确,特殊时期的交通管制下,电子企业的复工率和招工情况都受到影响。

  综合调研数据显示,尽管68%的企业已经复工,但仍受限于各地政策,企业必须拿到当地政府颁发的“通行证”方可生产,外地返程员工需居家隔离7-14天方可正式上班,湖北籍员工仍被限返。

  经调查显示,38%的企业复工率为10-20%,仍占据最大比例。20%的企业复工率20%-30%,12%的企业复工率30%-50%,23%的企业复工率50%-80%,仅7%的企业复工率80%-100%。

  从调研结果来看,疫情给电子产业链带来的主要挑战方面,员工复工率低占比20%,员工医疗防护物资紧缺占比18%,物流/交通及政策影响占比17%,人工成本、办公室/厂房租金压力占比13%,客户订单流失占比12%,上游原材料紧缺占比9%,现金流紧张与经营管理困境分别占比7%和4%。

电子产业复工的七大困境

  而据上海美国商会的数据显示,位于上海附近中国制造中心的大多数美国工厂将在本周恢复工作,但由于冠状病毒造成的“严重”工人短缺将打击生产和全球供应链。

  根据美国商会的一项调查,在长江三角洲的109家美国制造商中,约有90%预计本周将恢复生产,而其中78%的制造商表示,他们没有足够的员工全速运转。造成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是员工假期放假的旅行限制以及他们回来后必须隔离两个星期。

  另外,湖北是中国的劳动力输出大省,目前还处于封锁状态。其他各省市每个地区根据疫情严重程度不同,政策也不一致。封村、封路依然是很多地方的常态。那么,落实到企业,有多少员工能按时返工?是一个困扰企业的问题。

  困境四:企业生产进度受阻

  延迟复工必然会影响电子产业企业的生产计划与进度。

  据中汽协对300余家整车、零部件企业的调研,延迟复工使得这些企业的开工日期平均延迟7-11天,湖北地区情况更甚。

  多数地区还要求员工在返回工作地后居家观察,进一步推迟了复工时间。这也影响起了汽车产业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生产销售情况,造成了一定比例的一线生产人员缺口,导致汽车产业供应链出现供应不足的风险。

  此外,不少省市区域及乡镇道路还出台了限行严检、实施高速严查等措施,影响了整车、零部件的运输,这一现象对于近期加急生产负压救护车的企业而言,这些限制的影响格外严重。

  中汽协预计,本次疫情可能导致国内汽车产量减少上百万辆,如果复工时间进一步推迟,这一影响还会更加严重。

  困境五: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

  受到复工延迟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着生产、经营停摆、收入与现金流中断的危机。

  “2月10日已复工,但复产率还很低,加之物流管控,订单交付不了,公司压力很大。”一位PCB企业人士这样表示。当前疫情导致的连锁反应已渐显,作为电子产业中最基础的PCB行业尤甚,复工复产难、订单交付难、货款收回难等已成为普遍现象。

  行业人士认为,这场疫情短期内难以结束,但企业必须做好边抗疫边复工的规划,企业接下来是走向正轨还是抵御寒冬,与当前的复工复产和防疫管控等情况息息相关。

  业内人士分析,一般来看,去年Q4季度会规划今年Q1-Q2的产品线,而这次疫情的影响,直接导致今年Q1和Q2季度产品的订单交付。加之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延迟复工,预计今年的交期延误甚至可能达到一个月以上。

  当下,基于物流管控,订单无法实现交付,也就意味着回款推迟,资金周转占用较大,企业面临的资金链断裂风险也成倍增加。一面是无法交出的订单和收不回的货款,一面是薪资、社保、物业管理费等硬成本支出,不得不说,当下的多数厂商都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而言,将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困境六:企业出口困难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已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些国家与企业以防止疫情扩散为由,拒绝接受已经订购的货物,对已有的订单做出了撤销。

  目前已有超过60个国家对我国实行了入境管制措施,这导致我国企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到阻碍,虽然目前我国汽车出口量较小,但零部件出口量较大,这也对我国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由于不能及时复工造成的供应链紧张,部分企业出口订单延迟交付,对于这部分企业的后续订单签订带来了负面影响。

电子产业复工的七大困境

  困境七:复工后如何管控疫情?

  当员工们从祖国各地返回企业以后,如何进行细致有效的管控,避免发生聚集性的病毒感染,更是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考验。

  长途跋涉回来的员工要制定隔离期吗?

  隔离期间,员工生活如何保障?

  员工如何安全就餐?

  员工上下班途中是否有感染风险?

  大家如何开会呢?

  环境消毒有没有保障?

  甚至如何选用合适的消毒剂,都要非常慎重。

  写在最后:

  除武汉外,大部分省份的企业在获批后迎来首批复工潮,高速路上车流开始多了起来,甚至有些堵车。但处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风口浪尖的武汉,复工最是遥遥无期。

  在武汉的东湖开发区一侧,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重地——中国光谷。中国光谷覆盖了存储芯片、红外芯片、AI芯片、5G芯片等特色芯片市场,并将枝叶延伸至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武汉的存储芯片产业,作为我国存储芯片产业有望赶超国外巨头的中坚力量,包括英特尔、三星、新思科技、应用材料等半导体产业链巨头均在武汉设立了工厂、研发中心或办事处。

  如今停滞多日的中国光谷,已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或会引发国内半导体产业震荡,甚至将牵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神经。上游芯片、晶圆代工、封测厂及终端OEM/ODM/EMS制造工厂皆因复工率低产能受到波及,医疗设备/仪器所急需的电子元器件供不应求…

  总体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PCB、消费电子、芯片封测等行业的生产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是,长远来看,需求只是延后而非消失。相信阴霾终将散去,春天必定到来,电子行业在疫情之后景气度必将回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