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87岁新冠肺炎患者24小时转危为安,广东医生是如何做到的?

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对于危重症患者多器官出现状况的患者,广东支援武汉医疗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再度亮出“广东经验”,组建多学科协作治疗(MDT)为患者诊疗,让一87岁老人转危为安。

2020年2月17日中午12点,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收治了一名87岁的老奶奶。老人心率较快、呼吸窘迫、不能平卧、双下肢轻度浮肿,既往有高血压病、做过乳腺癌手术,还因为脑梗塞后遗症无法对答、生活无法自理。

让87岁新冠肺炎患者24小时转危为安,广东医生是如何做到的?

87岁老人入院时身体状况很不理想

医护人员立刻为她接上心电监护。此时,患者已不能进食,心率达到135次/分,血氧饱和度89%,呼吸30次/分。

接诊医生迅速判断患者处于呼吸衰竭状态,立刻使用高流量吸氧;考虑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心功能衰竭情况,医生立刻予以强心、利尿治、抗病毒等治疗,并努力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

与此同时,中山三院医疗队长杨扬、副队长毕筱刚迅速组织团队内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心内科、消化内科、营养科、内分泌科进行多学科协作治疗(MDT)。

大家经过仔细讨论得出基本结论:目前存在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外院CT提示胸腔积液,单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稍有胸腔积液,考虑可能存在细菌感染,现患者病情危重,予加用抗生素;

患者心律表现为房颤律,心室率较快,考虑同时存在心功能衰竭可能,紧急安排心脏彩超检查,需密切监测心功能;

对于患者患者胸腔积液的产生可能与感染和心功能衰竭均相关,可予胸腔穿刺抽液协助诊断、缓解患者心衰症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注意电解质紊乱、血糖水平。

经药物治疗后,患者已经略有好转,心脏彩超提示心包积液,左心室射血分数53%,此时需使用10L/分钟以上吸氧流量才能维持血氧饱和度维持到90%以上。

团队判断胸腔积液是导致患者病情难以缓解的原因,若不穿刺抽液,患者心衰不能纠正,随时有生命危险!

情况危急,刻不容缓。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中山三院医疗队医护人员一边握紧患者的双手安抚、一边戴上面罩给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术。患者在开始穿刺时烦躁加重,血压、心率一过性增快,血氧饱和度降至90%以下。

此时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不宜镇静,团队立即决定适当固定患者、迅速完成穿刺,为挽救患者生命再努力一把。穿刺终于成功完成。

让87岁新冠肺炎患者24小时转危为安,广东医生是如何做到的?

医护悉心照顾老人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明显好转,心率逐渐降至100次/分左右,呼吸减慢至20次/分,血氧饱和度维持到98%以上,患者烦躁情绪明显好转。

团队还为患者积极补充白蛋白、强心利尿、护心、抗感染等治疗,患者才得以入院24小时左右出现氧合指数明显上升,暂时转危为安。

在危重症的救治中,中山三院各学科通力合作,果断出击,团队立体救治模式再次显示出巨大威力,展现出一贯的高水平诊疗能力。他们将为武汉患者继续奋战,帮助更多患者更快康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