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疫情就如一面“放大鏡”,放大了每一家企業的財務報表。


近日,清華、北大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的現狀,其中一項是——如果不開工,企業還能維持多久?

數據顯示,34%的企業只能維持 1 個月,17.91%的企業能維持3個月,僅9.96%的企業能維持 6 個月以上。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預計本次疫情對公司2020年營收影響程度”這項中,29.58%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 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只有4%的企業認為下降幅度低於10%。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逸馬君發現,幾乎所有的數據都指向了三個字——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

如今,疫情持續快一個月了,雖然有企業陸續復工,但大多數企業依然只能靠遠程辦公。尤其是對於餐飲、教育、旅遊、娛樂等需要線下聚集開展的行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血流得越多,生存的機會越渺茫。逸馬君發現,最近陸續有企業採取行動。疫情,就如同一場企業現金流的終極大考。那麼,企業該如何“救命”?想要長久發展,又該如何儲備現金流?


01

縮減人工成本--裁人

裁員或許是個辦法。“該收縮收縮,該搬家搬家,該裁員裁員。”


“賬上還有10個億,為什麼要裁員?”2月10日新潮傳媒宣佈要裁員500人時,很多人表示不解。

按照創始人張繼學的說法,新潮賬上有近10億現金,但如果收入歸零,也只能活六七個月,要戰勝此次疫情,必須踩死剎車,卡死現金流,降低成本。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問題出在現金流上。但能活到哪一天,卻是一道數學題。

按照公司賬上已有的現金,結合公司每個月的固定開支,來倒推公司能存活的時間,這是業內通用的計算方法。

在門店無法營業又沒有新融資的情況下,這些公司只能坐吃等死嗎?


答案是NO,因為還可以裁員,準確的說,那是箭在弦上——員工毫無懸念成為了企業對抗疫情的“炮灰”。

事實上,裁員是大部分陷入困境的企業暫時擺脫危機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尤其對於互聯網行業而言,人員是最大成本,這意味著,輕資產的互聯網公司,要處理的資產微乎其微,改變成本結構相對容易,所以裁員是能最快見效的方式。

毫不猶豫把那些多餘的員工開掉。這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如果你的企業倒了,那麼你企業的所有人都沒工作了。

“犧牲一個人,挽救一百人”的傳統思維在關鍵時刻起作用了。聽起來多少有點壯士斷腕的悲壯,對於創始人而言,這必然不是一個容易的抉擇。


02

重新審視業務

當低人力成本、高GDP增長的時代過去之後,我們要何去何從?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公司的財務規劃和財務模型還能否支撐?


此時應採取的措施是開源節流。


① 開源

開源即開啟線上銷售模式。


這個時候建議企業暫停或停止非直接用於公司營運的項目費用支出,包括新店的營建等等。不管過去倚重線上還是線下,在這個階段,一定要開啟線上銷售模式。(雖然短期裡並不能解決啥本質問題)


此次疫情下,名創優品反應就很快,立即上線了“無接觸配送”,滿足大家日常所需的同時也確保接觸安全。


消費者下單後,無需與配送員直接接觸,雙方協商將貨品放在指定地方,如公司前臺、家門口等。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所謂的無接觸配送以及線上銷售,它只是在一個外力作用下增長得非常快,但這並不能像網上很多人說的那樣,在這一次之後線上會迎來更高速的增長。


逸馬君認為在整個疫情結束之後,線上還是會迴歸到線下,因為大家還是會覺得場景化的消費體驗感更好。


同時目前的形勢和整體的經濟佈局跟2003年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根據2003年的時候來推斷今天。


也就是說,在2003年的時候沒有非典,也會出現阿里巴巴和京東,但是今天這個疫情並不能證明我們今天到底有哪些變化。


② 節流

節流即降低損失。


本質上,門店減租是杯水車薪。


只有擁有很多商鋪的商業地產才可能會減租,是因為那些老闆考慮得更多。但是如果你租的是小型個體的門店和單體寫字樓,這些老闆是沒有動力去給你減租的。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唇亡齒寒這樣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很重要,因為你這家企業倒了,過一些日子,還會有別人進來繼續開店,所以不能寄希望於別人,我們要展開充分的自救。


另外,對於大多數類型的實體店來說,去掉100%租金依然虧損。因為別的成本還佔據很多。


困境下,將損失降到最小,將每日開支降到最低,同時開拓線上渠道做營收。


03

重視庫存管理

盤點一下你手上有多少存貨,然後想辦法儘快賣掉,換成現金。


這個庫存,不能只從資產屬性上定義,更要從影響經營的角度上定義。


不只是自身的庫存,還包括經銷商的庫存(哪怕是經銷商買斷的貨物),甚至上游的庫存(哪怕是下單才計數、由供應商負責的庫存),因為最終這些價值鏈上的庫存都會影響企業的經營。


對不少企業來說,如果庫存的跌價損失按20%計提,很有可能就沒有盈利了!在現在這種形勢下,庫存的處理將更加艱難,任務也將更為緊迫。


如果銷售的增速超過終端分銷的增速、如果庫存的增速超過銷售的增速,請注意,這個時候的銷售增長並不是業績,反而是十分危險的信號!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在現在這樣一個非常時期,企業必須對現有的庫存情況進行詳細摸底,必須想盡辦法加快庫存週轉,從嚴設定“存銷比”、“動銷比”的紅線,在這方面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寧願不生產,也不能生產出來變成庫存。


如果是消費品領域,一定要注意產品加價倍率(產品性價比),主動按下調加價倍率的方式來加快流速,主動降價促銷。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也將非常激烈,性價比不高,將很難實現快速銷售,庫存週轉也必定更慢。


在過去,有貨慢慢賣,可能問題也不算太大,但是現在,這都將給企業的現金流帶來巨大的影響。


假如你是一家飯店,手上大量的存貨是新鮮食材,現在因為疫情,沒人來飯店吃飯了,大量食材囤積在手上,怎麼辦?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你發現周圍的居民正好買不到蔬菜,那你就可以跟美團、餓了麼這些外賣平臺合作,把食材賣給他們。或者你可以把大量食材做成能夠放得住的伴手禮,賣給用戶,換成現金。


為了儘快賣掉存貨,獲得現金流,你可能需要犧牲一點利潤,把存貨打折出售。


這樣雖然利潤表會很難看,但是你要知道,這個時候,救命最重要。


04

想盡一切辦法找錢

通過融資來“輸血”。公開哭窮的西貝董事長賈國龍,目前已獲得來自浦發銀行北京分行4.3億元的授信,甚至還有一堆投資機構排隊想投。


找投資機構融資是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優先選擇。但疫情之下,融資環境已今非昔比。


在擴張階段,前赴後繼的VC機構不斷加註同一個賽道,企業也許不需要考慮自由現金流的問題,但是在大風大浪和災難性的時刻,投資機構變得更加謹慎,企業的業績也會打折扣。


假如不想裁員,那融資還有可能嗎?這個時候去找投資機構拿錢,估值肯定要打折,投資機構內部對LP解釋過不了關,LP會制止這種投資行為,任由你完蛋。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很多人願意錦上添花,不願意雪中送炭,這是人性。


你可以向股東尋求幫助。股東拿錢進來之後,有兩種處理方法。


一種相當於股東追加了投資。但是這樣會影響股權結構,很多公司可能不會輕易這麼做。


那麼就可以用另外一種方法,把這部分資金,當作股東給你的借款。你給股東一個高的利率,就相當於股東在你這裡做理財了。


等度過這段危機,你再把借款連本帶利地還給股東。就算萬一的萬一,公司運氣不好倒閉了,股東借款的償還優先級是在股權之上的,這也會保護股東這部分的利益。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逸馬君小結

弱者抱怨,強者不但快速自救,而且把這次災難變成一個自我反思、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只有極度絕境與挑戰下,才知道什麼東西是珍貴、什麼是平時自己忽略的短板。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沒有利潤是痛苦的,但沒有現金流才是致命的

。現金為王,遇到危機時尤其如此,只有那些現金充裕、能融到錢的企業,才能安穩度過這次危機。


電影《芙蓉鎮》裡有句經典臺詞:“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春天,總會來的。


明日分享主題:

《疫情下,加快佈局連鎖店線上線下閉環》


分享嘉賓:

李雷與韓梅梅創始人、逸馬中聯匯會員 丁麗娜

疫情下,連鎖企業如何“抓”現金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