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與契機:疫情危機下,“宅經濟”或將崛起?

一場疫情,牽動了中國整個社會,芸芸眾生、眾生百態;人的恐慌、生產的薄弱,在這一次危機和自媒體的聚焦下被放大。然而,每一次危機中又的確蘊藏著機遇。早在疫情之初,嗅覺敏銳的商家、學者們,就提出了“宅經濟”“線上”的口號。

這些被應勢熱炒的概念,是否將真的成為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成為下一個商業風口?作為在一線城市金融、商業領域混跡數年的觀察者之一,柒月君的觀點是,是趨勢,但面對每一次的行業跟風與泡沫,這個藍圖真正需要實現,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危機與契機:疫情危機下,“宅經濟”或將崛起?

“宅經濟”風潮的觀念利好


這次疫情下,現代工業生產廠家遲遲無法復工的弊端,已經一目瞭然。

於是商家們敏銳地提出,“宅經濟”、“線上”,將成為下一個風口。在網上,柒月看到,有專業機構提出了“阿米巴”的經濟概念。

熟悉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這是源於其在經營京瓷公司時提出的概念,核心思想是類似於阿米巴這個分佈式的生命體,在企業生產管理中,經濟核算方式實行部門內部獨立核算,人人對利潤負責。

對我而言,這個概念也不陌生。早在畢業入職的一家機械製造集團上班時,當時的老總就曾在集團內,推出過”阿米巴“理念,不過最終以失敗告終——“阿米巴”經營的核心在於經營“人心”,而當時的推行更著重於外形,沒有抓住本質核心;獨立核算,尤其想要在職能部門實現,的確難以執行。

經營“人心”,是稻盛和夫成功運營這一理念的根本。當下提出的在線辦公,要想順利實現,最根本的是要讓老闆真正發自內心地去信任員工,這是一種文化理念上的轉變。


如今,這一理念的實行,似乎有了現實環境基礎。

不同於60後的任勞任怨、忍氣吞聲,70後對領導權威的耳提面命,80後的觀望……物質豐裕、獨生一代的90後,又是在互聯網浸泡下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他們對自我意識、個人權益、尊嚴的要求更高。隨著90後大批進入職場,也將這種文化逐漸帶入、融入到了職場,推動著傳統職場文化的逐漸變化。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70後的領導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和90後員工們做朋友?”年過半百的醫院領導,得學習如何和90後得科員們平等對話,哄著上班,防止這些“二次元員工”們第二天集體罷工。

這只是一代,相信隨著00後、10後們的逐漸拔起,嶄新的公司文化理念,以人為本、平等尊重、以信任為內核的理念將會成為越來越多公司的理念內核——正如“阿米巴經營”的實行核心,是對“人心”的關注與罷工,同樣,非以財務指標為核心的,以尊重為核心的嶄新治企“人”的環境,成為真正的線上和宅經濟實現和推行的基石。

“宅經濟“的工具環境利好


在宅經濟、線上口號提出後,不少條件得天獨厚的互聯網公司,快速反映、立馬執行,展示了互聯哇那個企業的強大優勢,

比如號稱在全球有幾十萬線上辦公室的字節跳動,不僅快速通過已有線上平臺,將自身生產與線上趨勢快速無縫對接,逆風飛翔,市值大漲;還通過遍佈各地的推廣團隊,迅速向市場推廣自己的“飛書”線上辦公系統——前兩日,柒月君就收到了這樣的推廣訊息。

平等溝通、去中心化的公司理念,為阿米巴式的獨立核算、利潤負責制提供了社會觀念的紮根沃土;而智能手機、線上通道等體驗良好、觸手可及的互聯網工具,讓遠程、線上進一步成為現實。

物流行業的發展,也是利好因素之一,足不出戶貨物快捷送達,使得”宅“更加成為一種可能。

而區塊鏈、大數據、包括如今發展勢頭正猛的自媒體,所對應的分佈式、去中心化結構、算法,與上文提及的平等、信任為文化基石,獨立負責的”阿米巴“結構、理念如出一轍。

現實的工具支持,加上理念的孕育而成,線上,在未來必然會成為許多人投身的領域——至少,柒月君,願意更多關注、嘗試這個方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從長遠看,線上將是一大趨勢方向,但是,正如同每一個行業興起時,也會被許多資本追捧,產生許多泡沫。在真正用心塑造這個行業的人成長起來之前,所謂的“宅經濟”、“線上”,將會是一個陳酒換新裝的概念包裝而已。——“宅經濟“,願那樣一個美好時代,真正早日到來!


七月,金融圈資深編輯,優質內容創業者,喜愛舞蹈、建築、社會人文,關注社會變遷下的個人成長。心懷美好前行,穿梭於傳統與現代、城市與鄉村,願自己活成一道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