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歧視引熱議:學生會幹部直接pass,學生幹部在就業時究竟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

匿楓


我覺得是不是加分項,涉及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加分項會成為加分項?

換句話說,學生幹部應該是加分項,是因為學生幹部普遍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等這些,要比普通學生要強一些。而一些公司的用人標準裡面,是希望員工這些方面好一些的,這樣也便於更好地開展業務。時間一長,學生幹部就成了招聘時的加分項。加分項之所以是加分項,是因為有這種邏輯關係的。但是,一旦這種邏輯關係被打破,那麼加分項就很可能失去優勢,甚至淪為加分項。你想想,如果學生幹部本身就是通過走關係才當上的學生幹部,也就是說各方面能力並不強,甚至還不如普通學生,那麼企業還拿學生幹部當加分項有什麼意義呢?甚至,有的學生幹部養成了頤指氣使的官僚作風,甚至還把這種做派帶進了公司裡,那麼企業招聘這種畢業生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所以,是不是加分項還得看具體情況是什麼。


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有公司在招聘實習生的時候,直接拒絕了學生幹部。拒絕的理由是公司認為學生幹部不學無術、官僚作風、眼高手低等等。

很多學生在看到這條新聞後,跑來問我:老師,到底是我還要不要做學生幹部,以後畢業的時候,學生幹部這個身份到底是能幫我加分,還是會減分?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1、看學校、看專業。

世界是很小的,尤其是專業領域。

比方說,你學新聞專業的。到了校招的時候,新聞單位、新聞機構的人就專門往固定的學校去招人。

所以,你的學校怎樣,你學校這個專業水平怎樣,用人單位他們是很清楚的。

往年他們都在你們學校招人。他們公司就有你的學長、學姐。對於學生的情況,他們都是瞭解的。

到底是招專業過硬的普通學生好,還是會各種套路的學生幹部好,這些公司都是心裡有數的。

所以,到底學生幹部這個身份加分、還是減分,取決於用人單位對你們學校、對你所學專業的要求和接受度。

2、要看公司提供的職位是什麼。

用人公司是很務實。他們招人是給自己幹活的,他們有明確的目標。

比方說,有些計算機類公司,他們就是要招精通專業的學生。他們喜歡天天寫代碼、天天學代碼的普通學生;

他們就不喜歡成天忙這忙那的學生幹部。他們認為學生幹部不務正業,學術不精。

但是,市場營銷類公司可能就不這樣想。

相比較於普通學生,他們可能就偏愛招學生幹部。因為他們認為學生幹部在學校時就懂很多人際交往套路了,也有一定的社會經驗了。招這類學生幹部進來工作,可以更快投入工作。

因此,學生幹部這個身份是否加分,還是要看公司的具體要求是什麼。

最後,告訴大家,無論你是普通學生,還是學生幹部,永遠都要把提高專業能力放在第一位。

公司招人是來幹活的。你幹活了,他們才給飯吃。你的專業能力,就是你能否吃到這碗飯的保證。

無論你是不是學生幹部,你都要先學好專業。

學好了專業,才能找到工作,才能有發展。

如果專業學得不好,無論是普通學生,還是學生幹部,人家公司也是說不要你,就不要你。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的熱點知識推送給優秀的您。

您的每次轉發,都是在幫助別人。


柳柳很忙


學生會幹部這個標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個加分項,大家千萬不要被這個新聞報道給誤導了。

我曾經代表上市公司參加過百場以上的校園招聘會,收過的簡歷少說也有大幾千。在我這樣的HR眼裡,篩選簡歷基本上只有這幾個維度:第一,學歷;第二,獎學金;第三,學生幹部;第四,GPA;第五,持有證書;第六,實習經歷。

大多的簡歷上面,除了學歷以外,其他的內容都沒有。這說明什麼呢?

這說明只要有獎學金,學生幹部經歷,超高的GPA,持有CPA或通過司法考試,有大牛公司的實習經歷的其中一項,就已經夠在眾人當中脫穎而出了。其中學生會幹部幾乎是最容易達成的一個項目。

而且學生會幹部的成績一定差嗎?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學生會幹部並不是靠選舉的,而是由管理團委和學生會的老師指派的,平時大家的表現,積極程度差距並不是很大,而且這些老師也不一定會看到你辛勤努力幫學生會幹活兒的樣子。然而這些老師就很關注那些拿獎學金的學生會幹事,等到換屆的時候一看,學生幹部沒幾個是沒有獎學金的。

所以那些說學生會幹部成績差的人,怕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吧?

而那些沒有參加學生會的學生,難道就去圖書館裡面努力學習,就去實驗室裡面熬夜做實驗了?並沒有嘛,明明都窩在宿舍裡面打遊戲了嘛。

事實上,在大學裡面就可以開始做職業規劃了。

如果對科研有興趣,就不要去參加學生會,心無旁騖,好好學習,考研/保研。

如果對專業性工作有興趣,就去考職業證書,CPA,CFA,司法考試。

如果對某個行業有興趣,就去大公司當實習生,儘早參與職業實踐。

如果沒有規劃,就去學生會吧,你的組織能力,策劃能力,溝通能力都會得到鍛鍊,而這些基礎能力會在將來的職場上給你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幫助。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學生會幹部的特質就業需要的能力兩個維度分析其內在的關聯性據此來探討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

先看學生會幹部的特質

學生會是在學校團委老師協助下成立的學生自律組織,從上至下按等級劃分為學生會主席團-各部部長-部員,其中學生會主席團由主席、秘書長、副主席共同組成,部長又分部長分為正部長和副部長,一般每個部門部員會有10-30人不等。

近年來之所以大家都對學生會幹部較有爭議是因為學生會幹部在各種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走味兒”。先來看幾個詞“黨員資格”““保研資格”“優先就業機會”“名譽證書”“獎學金補助”“支配他人的權利””本該純粹的大學校園裡因為學生會幹部看得見的“利益”

讓很多人趨之若鶩,爭相競爭之下幹部的選拔制度也越來越“潛規則”化。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本該唯才是舉的選拔,因為學生會內部基本都是屁股決定腦袋,更甚者很多高校連表面上的民主制度“投票”環節都沒有,所以就形成一種

“唯上論”,“阿諛奉承”“官僚作風”大行其道。


阿超目前就讀於河北省排名前十的某財經類院校,自進大學之後就聽到很多學長勸告“一定要和xxx”搞好關係,陪部長酒喝好了才有機會當部長,跟主席搞好關係才有機會得到他的支持,所以要私下“多走動”


怎麼走動?“請客吃飯、唱歌”“送禮”選舉前一定要“包紅包”這樣你才能往上走,然後呢?“有機會入黨啊!”……凡此種種,不勝枚舉,甚至私下聽到,主席團的不同職位每年都是明碼標價……有沒有覺得跟……很像?你懂的!

再來看就業需要的能力

初入職場的新人撇開專業、學歷不談,最重要的就是執行力和做事態度,上級交代的事情,要不遺餘力的把精力聚焦在做事上,以結果為導向,而非和領導搞好關係。新人就一張白紙,無論是職場技能還是做事原則,都要謙卑的向人請教,總是想著自己怎麼著曾經也還算個“幹部”眼高手低,很難做到空杯心態踏實學習。

很難想象在當下學生幹部的選拔制度下,通過這樣的方式,經歷這樣的“洗禮”最終被“鍛鍊”出來的“幹部”對於工作而言會有多少加分?

當然,上述一些現象並非所有學校和學生幹部都是如此,我親身經歷過靠自己一步一步把事情做好,憑藉能力做到學生會主席的人。誠心正意做事,不搞旁門左道,最後無論從組織能力、策劃能力還是領導能力都得到了很好鍛鍊。


人做過的事,獲得的能力,最終都會沉澱為與之打交道時能夠被對方感知到的素質,所以學生會幹部就業時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還是真正面試時再檢驗吧!


從事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工作,重度旅行患者。

堅信無論自身成長還是資產配置,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是不二之選


蘇珊職場進化論


首先我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這條新聞的的源頭,網上卻已經充斥著這條新聞的評論與專家看法。如果這個新聞是假的呢?退一步說,假設這個新聞是真的,這固然是歧視,但也無法知道究竟是加分項還是減分項,太籠統了。

仔細想一下,先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如果你媒體公司找技術崗位,學生會幹部沒什麼用。如果你媒體公司招創意類崗位,那可能宣傳部還有芝麻點兒用。因為如果你是宣傳部的,可能對你這類崗位還有點用,畢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連續且長期的。而且宣傳部同樣會在日常宣傳中應用大量文案來吸引學生參加活動。如果你媒體公司招管理崗位,那你學生會經歷有用但有限。管理需要大量的實踐而不是理論知識,而經驗是累積起來的。所有要看崗位,但是你要直接pass,除了企業歧視這一問題比較大之外,其他也沒什麼錯誤。

對於企業而言,不管國內外,他們需要的是【即插即用】的人才。這其實也是現在很多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找工作難不是供需數量不平衡,更像是供需質量不平衡。所有企業肯定先考慮有實習工作經歷的人,有職業資格認定證書的人,然後如果這些都沒有依然很多人,那找平均績點超高和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人。所以若公司應聘者非常多,牛逼的人也很多,那直接pass掉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人也沒話說。因為這對於企業的招人成本來說是最經濟的行為選擇。況且,所謂的學生會鍛鍊人溝通能力等,其實企業在短時間的面試中是無法量化測量出來的。

再加上最近學生會的總體形象在社會上風評確實不好。你隨便一搜,可能就負面新聞一大把。這些新聞的主題無非就是學生會官僚主義盛行,學生會成員在評獎種受優待,學生會成員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這對於大多數辛辛苦苦工作的學生會的人員並不公平,現在找工作還不能把這樣的經歷寫進簡歷(因為可能會被直接pass而自己不知道)而負面新聞帶來的流量又是極其巨大的。這一切不能改變一個事實:負面代表不能代表一個群體,他們只是最臭名昭著的那些個代表罷了。

所以對於個人來說,這不公平。但是,必須要看到加入學生會的好處。對於大多數大陸的學生而言,加入學生會是瞭解社會機構組織運營最好的機會,也是加入社會之前僅有的機會。我們必須看到,中國大陸的學生可能在大學之前不像其他國家和地區一樣,就已經參與社團活動了。他們必須努力學習去應對高考,所以他們在大學裡去了解組織運作架構的機會就是學生會與社團。這對於學生的社會化是很重要的一步。請注意,這些東西無關組織力,領導力,溝通能力,策劃能力的鍛鍊與培養。知道社會機構的運作模式能很好的補充書本里面沒有的東西。

當然,這並不是說領導力等沒用。在國外的教育學界,領導力的培養是培養人才重要一環,這比所言甚廣的管理能力更貼合實際。此外,良好的共情能力也重要。而學生會的操作過程中涉及大量的出現分歧-討論-達成基本的共識這一過程。你不能良好的共情,無法傾聽別人,那再怎麼好的交流技能都沒用。交流技能也是進學生會或社團能帶給你的東西。對於很多內向的中國人來說尤其是。我曾問過國外的高中老師,說說他們覺得中國學生出去讀書最需要的能力是什麼,他說是敢於去交流的能力。不是說這些學生英語不好,也不是說他們學術素養不夠,就單純的交流,你敢不敢一進陌生群體第一個去破冰? 我們之前的教育總再強調學術素養的培養,這固然有優勢,但能把你的東西說出來,你才有可能進入群體,利用群體的智慧,然後學習吸收,不如永遠是單打獨鬥。所幸,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已經強得太多了。所以,在依然強調學術素養的前提下,去學生會里面闖一闖對你的交流溝通能力絕對有用。這一項也是企業需要人才的素質。

所以,對於每個個體來說,你需要進入學生會里面去學一些書本里沒用的知識,你也需要進入學生會里面去鍛鍊一下自己的口語能力和勇氣。這種東西能給你大學期間帶來好幾份實習,而這些實習經歷完全可以讓你在以後的求職過程中脫穎而出。至於直接pass學生會幹部的企業,根本也就是少數。

你想做的是實習,並不是決定你之後幾年或幾十年命運的正式工作。簡歷多投就行了。幹得不順心換了不就得了,這也是一個試錯與學習的過程。所以,沒必要去糾結到底是加分減分項,從最功利的角度來講,這都是加分項啊。

至於社會上對於學生會幹部的看法,要是多些人去義無反顧投入學生社團工作且自己變得一表人才,媒體多一些報道,自不必擔心。這種事情你總要先做了才知道好不好,對不對,別聽別人瞎扯。


喜歡請點贊,讓答案為更多人所看到。歡迎關注,與您分享教育、心理學的讀書筆記與思辨內容。


教育怪談


先來說說提問中說到的top5媒體公司在招聘實習生時拒絕學生幹部的事情。不用去查這件事請的真偽,如果只是因為一個學生加入了學生會就拒絕,完全沒有道理。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加入了學生會就想當然地認為他不學無術和阿諛奉承。筆者在學生會做過,還拿過國家獎學金。不是因為我會阿諛奉承,而是在做好學生會工作的同時我依然可以兼顧學習,成績一直是專業前幾。

所以,要不要因為一個學生加入學生會而對他另眼相看的重點不在於他加入了學生會,而是加入之後這位學生變成了什麼樣。如果因為加入學生會而把成績搞得一團糟、掛科無數,因為加入學生會變得阿諛奉承和油嘴滑舌,那原因不在於學生會,在於加入學生會的這位同學自己,這樣的學生也許可以通過投機取巧獲得一些機會,但是絕不是多數企業想要的人。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學生會就是一個勾心鬥角的小社會,不但鍛鍊不了能力,還養成一堆壞習慣。我想這些人的認知一定是有偏見的。

學生會的初衷不是官僚主義,學生會是幫助學生服務學生的公益性部門。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自我管理和時間管理的基本素質與能力,那他可能不適合在學生會走下去,因為學習之餘的學生會工作一定會佔用一些時間。在學生會任職不是成績差的理由,二者沒有必然聯繫。


相信大多數企業更想要的是綜合型人才,如果你本身成績不錯,又有學生會的經歷,後者就會變成你的加分項。前提不是單純走過場、混經歷,而是真心想從這些學生組織中鍛鍊自己的能力,交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前段時間中山大學學生會因為設置“正部級”等一系列稱呼而被網友推向了輿論高地。學生會這樣的做法當然是不可取的,學校缺少監管也要負責任。我想這樣的情況還是少數,絕不代表所有的學生會都會這樣。

《中庸》寫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該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社會服務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大學應該是一個開放自由的舞臺,在這裡學習知識是生活的主旋律,任何一位同學都可以自由綻放。


學習考研幫


梁宏達說過,我這不招混過學生會的“人才”!

學生會是設立學生和學校領導團體之間的機構,既服務於學生群體,也能輔助學校管理,提高學校的管理服務效率,設立的初衷一定是好的。

但就是因為它橫跨在學生和學校之間,產生了權利和義務的糾結,所以,學生會本身的管理出了問題就容易引申出很多癥結。

第一、特權階級的產生

校園的環境應該是比較單純的,但是學生會可能助長了官僚主義。

學生會中本身就有職級劃分,主席、副主席、部長、副部長……,從選拔到升遷上位的三角形結構,這與體制內的劃分,非常相似。

而各職級所對應的權利不同,更上層更能接觸到天花板。

學生會能跟老師和學校管理層進行接觸,也更容易搞好關係。學生是一張白紙,沒人脈,沒權利,沒資源,但是老師和領導們有。

這種接觸會造成一種不好的影響,我們把體制內的優缺點搬到校園裡來了,有些問題嚴重時是反社會的,是要進小黑屋的。

也許你以後到社會會經歷這些,但是這種氛圍實在不適合學術氛圍濃厚的校園環境,借用老梁的話說,官員是分配財富的,文學家,科學家,律師等才是創造財富的,我們幾十年來就想消滅官本位思想,不能讓在校園裡復燃。

第二、小團體的產生

很多學校的學生會管理學校是不直接參與的,所以學生會成員的選拔是不經過學校的官方審核的,於是,學生會內部的可操作性就變大了。

有些學生會中容易集結小團體,成員中不乏“關係戶”的存在,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

第三、對學生素質缺乏積極影響

學生會本身也是為了鍛鍊學生的溝通和辦事能力的,但是學生會過多的雜事可能對學生的課業水平有影響,尤其是醫學,化學等特別耗費經歷和時間的學科。

而且當學生的品德修養還在發展期的時候,應當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品格和正確地價值觀。

一個管理不當的學生會,不會給他們帶來好的影響。

當然,我不是說學生會都是壞的,但我們要記得它建立的目的和意義。

在培養學生管理能力,人際交往和運營經驗的同時,能對他們進行良好的品格塑造才是學校該做到的事情。

如果學生會有問題,那學校的管理也一定有問題,省時省力從來都不應該作為教育的第一目的。

學校加強對學生會的監督是應該的,甚至教師推介,成員公開選舉都是比較好的方式,雖然老梁的話有些偏見,他自己也這麼認為,但是維護校園的公共秩序和保持學校單純的教育教學環境,從來都不應該是衝突的,不是嗎?


席越


大學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十年寒窗,幾張試卷,將全國上千萬的高考學子分別送到不到的地方,送到不同的學校,高中生活太過壓抑,飛入象牙塔的孩子好像插上了新的翅膀,他們註定會飛得更高更遠。


進入大學以後,第一個接觸的人不是老師,而是大二、大三的學長,學姐們,而這些學長、學姐們一定是學校學生會的成員,或是幹事,或是幹部,而這些大學新生們,在一年以後,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會像今天接待他們的學長、學姐們一樣,成為學生會的一員,在開學季的時候,去迎接下一屆的學生。


曾經的學生會幹部炙手可熱,許多的學生們都以能成為學生會幹部為榮,因為他們認為,學生會是一個可以鍛鍊人的地方,可以提前學習到一些社會上的東西,為他們未來的就業提供一點加分的項目。


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市場變幻莫測,用人單位在意的早已不單單是大學畢業生的領導、組織能力了,據數據顯示,如今的HR市場更需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於是,近來就有網友爆料說如今的就業形勢下,出現了一種新的就業歧視,曾經讓學生們引以為傲的學生會,竟成了就業、應聘路上的絆腳石,會被應聘官直接PASS掉。


事件一出引起了學生們的恐慌,難道努力進取,奮鬥向上錯了嗎?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恐慌,這只是個別的現象,不過是被網絡鍵盤俠們裹挾著引導到了一個點上而已。而究其原因,是業內人事的一種觀點,說是這些“幹部”們實質上的意義沒有,卻是功利、浮躁的代名詞。


如此的歧視當然不能坐視不理,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言論不要影響到在校生們的判斷,我們必須明確:一、僅僅是一個學生會幹部就被冠上功利、浮躁等代名詞是極為不妥的,簡直就是為了歧視而歧視;二、並不是所有的用人單位都是如此,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想法,那就武裝好自己,當自身足夠優秀,他不用你是他的損失。


決勝網


這個話題始自一家TOP5的媒體公司在招聘實習生時拒絕學生幹部一事引起的社會關注,學生幹部彷彿已經不再是學生找工作的“敲門磚”,而是成為了“不學無術”“官僚作風”“手高眼低”“阿諛奉承”等負面形象的代名詞。

作為一名企業HR,每年面試的時候都會遇到很多持有“學生會工作經歷”的求職者。我認為對於學生會幹部直接PASS的行為是不妥當的。一個企業尤其是top5的企業用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求職者,是有失妥當的,當然也希望這僅僅是一種傳聞或者誤解。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一步步走來,我上學的時候沒有參加學生會,但是宿舍舍友是學生會的幹事。當時的確對學生會的印象並不好,通過舍友的瞭解,裡面的確有不少學生是帶有很強功利目的加入的,而且每天忙碌於學業之外的瑣事,的確讓我對學生會幹部反感。

但從事HR行業以後這種感覺有所改變,從我所在的企業來看,招聘時看中的更多是崗位匹配度,其次才是學習成績,英語成績等。而崗位匹配度更多的是看求職者的性格特徵、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而這些能力恰恰是書本上學不到的。而通過在學生會工作或者是在班級中擔任學生幹部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比如一個學生在學生會擔任某部幹事,需要組織活動,他需要參與信息發佈、宣傳、組織、協調、臨場應變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在這個活動組織的過程中,個人的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這類人通常比在課堂裡死讀書,課下貓在寢室的書呆子有更好的綜合素質。

因此對學生會幹部歧視的消息或許只是傳聞,大學生中做好學業的前提下,還是應該多參與這類學校組織,提高自己社會實踐的能力。


上啥班App


找工作有幾種工作可言,第一是公務員,第二是國企,第三是私企,其中私企招人數量佔絕大部分。其中公務員和國企是可以通過你的管理才能和為人處世的能力穩步發展的,而公務員和國企也是熱烈歡迎學生會幹部,甚至要求必須有學生幹部經驗。因為學生幹部經驗代表這個人已經有一定的管理和社會經驗。

而私企不一樣,私企想要快速發展,靠的韭菜,是需要有人去無私奉獻,老闆要的是韭菜,不是有管理經驗的人去幫他指指點點。特別是在大多數私企裡,老闆打壓員工壓榨員工時,普通人就會逆來順受,而已經有管理經驗的人就會揭竿而起跟老闆作對,所以說私企老闆不歡迎有學生會經驗的人呢。

更可悲的是,那些噴學生會的人還跟找到救命稻草一樣噴學生會這不好那不好,殊不知自己已經成為了魚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