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從“心”開始|江蘇師大心理健康中心為教師提供心理援助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儘可能減少因疫情帶來的不必要的恐慌情緒,幫助廣大教職工以更加理性平和的心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校工會的積極倡導下,從1月底開始,我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通過推送心理調適辦法、開通心理援助熱線等形式為廣大教職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務。

抗擊疫情從“心”開始|江蘇師大心理健康中心為教師提供心理援助

普及心理調適知識,讓教職工有個平和的心態

  庚子鼠年春節,一場突如起來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節日本該有的歡樂和祥和。各地社區紛紛進行了封閉管理。這種變化致使不少居民感到擔憂,以至於生活受到了較大的影響。每天不斷刷新的疫情信息以及由疫情帶給我們的不確定、不安全、不放心都讓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心理應激壓力,這些壓力嚴重地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

  面對疫情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從1月31日開始,江蘇師範大學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在相關微信群裡發佈心理學系列科普知識,指導廣大教職工減輕緊張焦慮的情緒,《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如何調整心態、處理應激》、《疫情來襲,我們該如何調節緊張情緒》、《疫情期間,如何瞭解自己的焦慮程度》、《疫情期間如何給自己心理減壓》、《在疫情期間,面對恐慌焦慮情緒我們做些什麼》、《面對疫情,一家人做法不一致怎麼辦》、《疫情期間,如何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疫情期間,如何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一系列不同主題、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心理需求的知識,讓迷茫的教職工心靈找到了科學依靠,穩定了情緒,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指導教職工正視問題,在做好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的同時,為自身的健康和控制疾病的傳播貢獻力量。

  組建專業諮詢團隊,築牢教職工心理服務防線

  為幫助廣大教職工做好心理防護,共同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印發的《關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和網絡輔導服務的通知》文件,作為擁有專業團隊的高校怎麼辦?承擔著繁重的諮詢任務的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李梅教授在第一時間提出了,我們要組織力量,開通一個和教職工直接交流的通道,幫助我校的教師們緩解心理壓力,這一建議得到的校領導和校工會的大力支持,在較短的時間內,有著豐富心理諮詢經歷和紮實功底的杜向陽、耿豔、劉曉峰、石春、敬丹螢等專兼職心理諮詢師、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教師積極響應,克服困難參與其中,一個由李梅教授牽頭組建心理“防疫”諮詢師工作團隊很快集結在一起。與此同時,校工會在2月10日下發了《關於開通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支持熱線服務的通知》,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下教職工心理危機干預方案》等,利用工會系統的網絡工作渠道進行了工作的安排與部署,對相關教職工心理援助工作提出提出了具體要求,保證了心理健康援助熱線的順利開通。

  全方位的專業服務,保障心理諮詢工作有序開展

  考慮到諮詢師工作團隊成員中大部分諮詢師是第一次參與重大疫情心理“防疫”諮詢工作,又是面對學校教職工這樣一個高層次的群體。經過精心籌備,團隊利用視頻會議系統進行了崗前專題培訓。培訓圍繞心理援助熱線及時給予心理支持的工作特點、處理情緒問題和現實困擾的工作重點、保密和確保安全的工作倫理、輪班工作和及時督導的工作設置等內容展開。在培訓過程中,曾多次參加重大公共應急事件心理危機干預的李梅教授重點分享了通參加汶川地震、非典期間、學生危機處理的諮詢經驗。

  諮詢團隊成員克服了準備線上教學任務、生活小區封閉、獨自照顧老人、孩子生活的困難,參與熱線服務。值班期間逐一研判求助對象的心理狀態,予以共情、理解。給予教職工尋求各方資源、情緒改善、認知調整等方面的專業建議。心理“防疫”熱線的運作方式遵守心理諮詢工作的專業規範,每一次電話接聽都需做好詳細的工作記錄,由當天值班諮詢師填寫統一的工作記錄表,待每天熱線工作結束之後,召開微信音頻會議,彙報當日熱線工作情況,回顧並討論案例的應對方式,不斷提升心理熱線服務質量。

  截止目前,接受線上心理諮詢近200人次。針對不同諮詢人員的不同心理訴求和情緒,諮詢團隊對服務對象最大程度的進行溫暖有愛的共情理解、耐心細緻的心靈撫慰和科學專業的心理疏導,在有效緩解諮詢對象緊張焦慮情緒的同時,加強疫情防控和特殊時期心理健康知識的科普宣傳,增強了教職工抗擊疫情、打贏疫情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

  記者瞭解到,面對疫情的心理援助,校工會和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已初步建立“四個一”運行機制,探索出用心戰“疫”築牢疫情防控的“心理長城”:組建了一支由心理諮詢師構成的心理輔導團隊,全天候開展心理疏導;開通了一部心理援助公益熱線電話,每天自8:00-20:00分時段安排1名心理諮詢師坐班值守,為教職工走出焦慮恐慌,共同防控疫情架起了一座“連心橋”;編印一批心理知識的科普資料《新冠肺炎心理支持手冊》等在開學後進行印發;搭建一個“心服務”信息推送平臺,通過校工會微信公眾號和工會網站,陸續推送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讓廣大教職工做好心理防護,保證身心健康,為促進心理自助常識的普及,為穩定社會心態、維護心理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

  

如何安撫疫情帶來的焦慮聽聽心理專家的建議

  在這個非常時期,教職工該如何自我調整情緒、理性應對疫情呢? 對此,李梅教授建議,通過傾訴、自由聯想、轉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鬆,對自己疏導調解,保持樂觀的情緒,適當活動、作息規律、減少刷手機的時間,可以利用電話聊天、寫日記、網絡社交媒體等途徑增強聯繫,獲得來自家人與好友的支持,科學看待疫情,正確認識病毒的傳播及自我防護措施,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是我們緩解緊張焦慮情緒的關鍵。被封閉在家的“超長假期”裡,我們還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如從事科研、準備線上教學、閱讀一些圖書、練習書法、做一些手工、學做兩道美食等,讓生活變得更加多彩而有意義。

  江蘇師範大學工會主席潘永亮表示疫情防控心理服務熱線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盡最大可能減輕疫情可能對教職工及其家屬造成的心理障礙。疫情的突然來襲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身心的考驗,我們不僅要打贏醫療戰,更要打贏心理戰。學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教師們一直堅守在心理防疫的第一線,密切關注教職工的身心健康。我們要正視疫情,積極應對,攜手同行,才能共渡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